高一语文《师说》综合练习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师说》综合练习
(高一必修一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师说》综合练习1.给下列加粗的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六艺经传( ) (2)句读( )之不知 (3)无长( )无少 (4)或师焉,或不( )焉 (5)官盛则近yú____ (6)孔子师……cháng____弘、老dān____2.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句读(dòu) 或不
试题预览
师说》综合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六艺经传( ) (2)句读( )之不知
(3)无长( )无少 (4)或师焉,或不( )焉
(5)官盛则近yú____ (6)孔子师……cháng____弘、老dān____
2.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句读(dòu) 或不(fǒu)焉
B.官盛则近谀(yú) 针砭(biān)时弊
C.郯(dán)子 苌(cháng)弘
D.老聃(dān) 授(shòu)业
3.指出下列加粗词的古今义。
(1)无贵无贱。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2)小学而大遗。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吾从而师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4)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师”字义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吾从而师之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④则耻师焉
⑤孔子师郯子 ⑥吾师道也
⑦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⑧不耻相师
⑨或师焉,或不焉
A.①②④/⑤⑥⑨/⑦⑧ B.①③/②/④/⑦⑨/⑥⑧
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 D.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
5.下列各句中“道”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C.从华容道步走 D.道中迷雾冰滑
6.下列各句中“传”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此世所以不传也
7.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圣”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圣益圣,愚益愚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D.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8.文言中,名词和形容词在句子里活用作动词,除使动用法外,还有一种常见用法。如“吾从而师之”的“师”,就有“以……为师”的意思。这叫做“意动用法”。下面对意动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②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③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④登泰山而小天下
⑤邑人奇之 ⑥稍稍宾客其父
⑦粪土当年万户侯
A.①⑤/②⑥⑦/③④ B.①②⑥⑦/③④⑤
C.①⑤/②⑦③/④⑥ D.①②/③⑥⑦/④⑤
9.下列选项中跟“传道、授业、解惑”中的“惑”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惑之不解 D.孰能无惑
10.翻译下面的“其”的意思。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________________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________________
(3)其皆出于此乎?________________
(4)其可怪也欤!________________
11.解释下面“足”的意思。
(1)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
(3)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________________
(4)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
12.与“择师而教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郯子之徒 B.句读之不知
C.蚓无爪牙之利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3.选出对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A.不知句读就向老师请教,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事情要学习,大的事情反而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的明智啊。
B.不知句读,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有人向老师请教,有人不向老师请教,小的事情要学习,大的事情反而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明白事理啊。
C.不知句读就向老师请教,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事情要学习,大的事情反而放弃了,我看得出他们的明智啊。
D.不知句读和疑难问题而不能解决,有人向老师请教,有人不向老师请教,小的事情要学习,大的事情反而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明白事理啊。
(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A.喜好古文,六种经书和传注都在学习,不受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拘束,在业余时间学习。
B.喜好古文,六种经书和传注都通通学习,不受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拘束,跟我学习。
C.喜好古文,六种经书和传注都通通学习,不受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拘束,在业余时间学习。
D.喜好古文,六种经书和传注都在学习,不受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拘束,跟我学习。
14.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B.作者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唐宋散文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D.《师说》用了六个字——传其道解其惑,就把老师的职能作用给概括出来了。
15.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圣人无常师”,常,经常的。
B.“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指代郯子之徒。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由于这个缘故,相当于“因此”。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是,这样,指代上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把“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译成现代汉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人同行,就一定会有我的老师。
B.很多人同行,就一定会有我的老师。
C.(如果)三个人同行,那么(其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
D.(如果)很多人同行,那么(其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
(3)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听到道理有先有后,每个人都有自己专门研究的事业。
B.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能各有专长。
C.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每个人都有自己专门研究的事业。
D.听到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能各有专长。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A.圣人无常师
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D.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5)这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引言论证 C.对比论证 D.正反论证
16.选出译句正确的一项( )
A.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译句:出生比我晚(的人),他懂得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要)跟从并学习他。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句:做老师(的人),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C.师道之不传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译句: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难很难啊!
D.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译句:士大夫一类的人,说老师说弟子的那些人,往往就凑在一起讥笑从师学习的人。
1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下列各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吾师道也(名词“师”带宾语“道”,用作动词;学习)
B.吾从而师之(名词“师”由一般只连接动词而不连接名词的“而”与动词“从”连接,用作意动;以……为师)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圣”、“愚”处于宾语的位置上,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D.位卑则足羞(形容词“卑”作省略了的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卑贱的人)
《师说》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1.(1)zhuàn (2)dòu (3)zhǎng (4)fǒu (5)谀 (6)苌、聃
2.C(应为tán)
3.(1)古:无论 今:没有
(2)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小学校
(3)古:跟随并且 今:顺接连词
(4)古:不一定 今:没有必要,不需要
4.B(①③糊涂,形容词。②老师。④⑦⑨学习,动词。⑥⑧从师。)
5.CD(都是“道路”的意思)
6.AD(都是“流传”的意思)
7.AC(都是“圣明的”的意思)
8.A(①⑤“耻”“奇”动词意动用法。②⑥⑦“师”“宾客”“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③④“羞”“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另附:耻,用作动词,是“以……为耻”的意思。师,用作动词,是“以……为师”的意思。羞,用作动词,是“以……为羞”的意思。小,用作动词,是“以……为小”的意思。奇,用作动词,是“以……为奇”的意思。宾客,用作动词,是“以……为宾客”的意思。粪土,用作动词,是“以……为粪土”的意思。)
9.B(糊涂,形容词;其他的意思都是疑难问题。)
10.(1)那些(指示代词) (2)他们(人称代词) (3)大概、也许(语气副词,表揣测) (4)难道(语气副词,表反问)
11.(1)足以 (2)腿,脚 (3)物体的脚 (4)值得
12.A(都是代词,其他三项是结构助词。附:题目人称代词:代孩子;A指示代词:那,那些;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3.(1)A (2)B
14.D(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
15.(1)A(常,恒常,相当于“固定的”) (2)C(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一个自己,一个善者,一个不善者。) (3)B (4)C(一个“是故”,就是标志。) (5)A
16.C
17.D (60.181.195.13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
高一语文《劝学》练习
』  下一个『
高一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