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文综合阅读训练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高考古文综合阅读训练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古文阅读练习题姓名:班别:学号:总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
试题预览
古文阅读练习题
姓名:                   班别:                学号:            总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读通鉴论》)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厉布衣之节    厉:劝勉。        B.征欲擢用纲    擢:提拔
     C.南州晏然    晏:安定。          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侈:夸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       B. 思以爵禄相荣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以乱易整,不武
     C. 公其深计之                     D. 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当时顺帝纵容宦官,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却因出言不逊,得罪了高官耆儒,也让皇帝很不高兴,于是得不到重用。
   C.广陵寇乱积十多年,朝廷派张纲任太守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单车径至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广陵安定。
   D.张纲在广陵任职只有一年,却深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张婴等人还穿着丧服,背土筑坟。
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王夫之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夫之认为,张纲单车至贼营,劝得张婴归降,虽然是有智有勇之举,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B.王夫之认为,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反叛,这是张纲的悲剧,说明他的方式并不能平息寇乱。
    C.王夫之认为,反叛的民众已经处在非逆非顺的境地,没有了顺从的意愿,不是容易归顺的。
     D.王夫之认为,张纲只是缓和了一时的灾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值得效法。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玄龄幼警敏,贯综坟籍①,善属文,书兼草隶。开皇(隋文帝年号)中,天下混一,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竟侈僭,终当内相诛夷。视今虽平。其亡、跬可须也。”年十八、举进士。受羽骑尉,校仇秘书省。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谓裴矩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补隰城尉。汉王谅反,坐累,徙上郡。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
太宗以敦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封临淄侯。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益,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 。”太子即位,为中书令,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晚节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稍棘,诏许肩舆入殿,帝视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自胜。命尚医临侯,尚食供膳,日奏起居状,少损,即喜见于色。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亲握手与决。薨,年七十一。(《新唐书•房玄龄传》)
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②不言功,王③、魏④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⑤、卫⑥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资治通鉴》)
   注:①坟籍:典籍。 ②杜如晦。 ③王圭。 ④魏征。 ⑤李世勋。⑥李靖。
1.下列各句中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徒以周新近,攘神器有之      攘:抢夺
     B.其亡,跬可须也              须:等待
     C.文约理益,初不著稿          约:契约
     D.若人机识,是宜委任          机:见识
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房玄龄“机识”的一组是 ( )
    (1)贯综坟籍,善属文                   (2)其亡,跬可须也
    (3)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         (4)杖策上谒军门
    (5)独收人物致幕府                     (6)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
    A.(1)(2)(5)     B.(2)(4)(6)     C.(2)(4)(5)    D.(1)(3)(6)
3.根据两段文字,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隋朝统一天下后,大家都认为隋朝的国运会长久,房玄龄却看出它的危机,认为它的灭亡很快就可以看到。
 B.高孝基是隋朝吏部侍郎,也是有名的善于识别人的人,他认为房玄龄是国器,一定会耸壑昂霄,后来果如其言。
 C.房玄龄辅佐唐太守,尽心竭力,不仅仅是因为遇到了明主,更重要的是他有“忧天下”之志。
  D.《资治通鉴》认为房玄龄的伟大已经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他的德行可以说是相当高深了。用房玄龄跟其他文臣武将作比,目的在于反衬房玄龄的伟大。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终相位,凡三十三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③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改动)
   注:①浑邪:人名。 ②缑氏:县名。③将漕:领送漕粮。
1. 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输家财半助边。 输:捐献
     B.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见:我
     C.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答复
     D.上过其羊所,善之。 善:认为……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B.尊显以风百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C.上贤之,下诏曰……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卜式靠牧羊致富,但为了抗击匈奴,他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的费用。皇上觉得这个人情太重了,并担心卜式会因此而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所以没有接受卜式的家产。
   B.当富豪人家纷纷隐匿家产时,卜式却热衷于拿出家产去资助官府。皇上重赏了卜式,完全是出于鼓励富商人贾能够顾念国家、支持自己的政策的目的。
   C.皇上对卜式的用管理羊群的方法来管理老百姓的理论颇感兴趣,想试一试他的本领,便封他为缑县令,果然缑氏百姓反映很好;出任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迹又被评为最好。这样皇上更重用他了。
   D.南越吕嘉谋反时,卜式上书朝廷,请缨出战,愿意父子一起率兵奔赴前线,决一死战,以力效国。皇上认为虽然他们最终没有真正上战场,但有这种保卫国家的心意就已经很难得了。
4.联系全文看,下列关于卜式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奔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
可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内心有高尚品德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输边,从郎官、县令升至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5. 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A(厉,磨砺,激励) 2.D(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在;②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向;A,而,表判断;B以,介词,介凭借手段,用;C,语气词,表祈使语气) 3.B(得不到重用不是得罪高官耆儒而使皇帝不高兴))4.A(王夫之在文中并没有称赞张纲此举是“有智有勇之举”。)
5.(1)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狸一样奸佞狡猾的坏人呢!(2)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恶行,就是不聪明;(3)况且让他受到恩宠,得到荣耀,期望他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怎么做得到啊?
 二、1.C 2.C 3.D
   4.(1)房玄龄只接收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与各位将邻暗中相互申重结合。(2)每当替我儿子陈说事务,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在宰相位去世,总共有三十二年。

三、1.B(“见”表被动) 2.B(都是表目的的连词;A第一个“为”是作为的意思,第二个“为”是替、给的意思。C.第一个“之”是代词,第二个“之”是音节助词。D.第一个“于”是从的意思,第二个“于”表被动。)3.C(A原因是因为公孙弘认为“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教化的楷模而扰乱了法纪”。B皇上重赏卜式,是因为他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当然其布告天下有以此来教化百姓的目的,但不能说完全是为了鼓励富商大贾。D“皇上认为虽然他们最终不可能会真正上战场,但有这种保卫国家的心意就已经很难得了”是对原文“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意思的曲解。)4.C(“不善于表达自己”概括不当)
5(1)好像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颜色那样(出自至诚),这就是说的自己意念诚实,心安理得。(慊:满足,大意对即可。重点词:“恶”、“好”。)(2)(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显出遮遮掩掩的神态,隐藏他们所做的坏事,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厌:(yā)通“压”,这里有“隐蔽”之类的意思。关键字:厌,掩,著)(3)这就是说,内心的真实思想一定会表露到外面来。 (59.34.112.9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日常专题训练


上一个『高一语文上期中测试题(必修一)』  下一个『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分类复习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