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石首博雅高中高三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湖北石首博雅高中高三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试题(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博雅高中2009—2010学年上学期单元测试高三语文第一单元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相同一组是()A.觉解境界慰藉嗟来之食蹉跎岁月B.伉俪高亢粗犷引吭高歌沆瀣一气C.安谧分泌秘密刚愎自用筚路蓝缕D.劳碌俸禄陆续绿林好汉饥肠辘辘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光风霁月溘然长逝根深
试题预览
博雅高中2009—2010学年上学期单元测试
高三语文第一单元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相同一组是(    )
A.觉解    境界    慰藉    嗟来之食    蹉跎岁月
B.伉俪    高亢    粗犷    引吭高歌    沆瀣一气  
C.安谧    分泌    秘密    刚愎自用    筚路蓝缕
D.劳碌    俸禄    陆续    绿林好汉    饥肠辘辘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光风霁月    溘然长逝    根深蒂固    热泪盈眶 
B.朝敦夕月    芸芸众生    冷眼看穿    千载难逢
C.草菅人命    野有饿殍    赢老之卒    改弦更张
D.循环不息    风雨不蚀    惊魂甫定    毫不疾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由此可见,对往事的回忆,在人性中是多么盘根错节!
B.不能牢牢地把握现时每一分钟,就会在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
C.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D.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B.人就是不断进行的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C.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
D.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5.下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
B.康德用他再哲学这块精神园地上辛勤的耕耘做出了如下回答: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了——创造文化的生物。
C.“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的神秀集聚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
D.有感情的人怎能抗拒感情?有回忆的怎能抗拒回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宣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王安石有一首诗:“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前三句全是写景,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看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啊,渗透进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思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噪这两句训示,是这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6.什么是“意境”?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
A.“意境”是区别于功利、伦理、政治、学术、宗教五种境界的一种“艺术境界”。
B.在艺术创作中,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立言,这种“灵境”就是“意境”。
C.“意境”是“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即在客观环境之外,能重新发现一种灵奇。
D.“情”与“境”(意象)的结晶石就是“意境”。
7.根据“意境”的概念,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龚定庵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随几席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学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B.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讲究“实中求虚”,“虚而为实”,即意境。
C.恽南田《题洁庵图》说:“谛视其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洁庵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追求“灵想之所独辟”即意境。
D.《采草药》中引“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目的是在说明诗人“游心之所在”,就是他独辟的灵境,创造的意象。
8.下列说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是说自然风景本身就包含着心灵的境界。
B.“鸢飞鱼跃”虽是客观景象,但渗透了主观生命情调,因此成就了一种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C.王安石诗前三句写江南的艳丽的阳春,全是写景,但在最末一句,却渗透了无边的惆怅。
D.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有最深的景,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最深的情同时也透入最深的景,循环往复,层层深入。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
9.阅读全文,找出属于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的一项(    )
A.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的源泉。可见,“心灵”是意境显现的基本条件之一。
B.化实景为虚景有实景才能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体化,可见,实景是意境创现的最首要条件。
C.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才能为人类增加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新境,因此,“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D.情和景交融互渗,是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幼颖悟,长负直气。读书史,识成败大体。 
至元中,为南京府史。时河北饥民数万人,集黄河上欲南徙。有诏,令民复业,勿渡,众汹汹不肯还。天璋虑其生变,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国宝从之,遂以无事。 
大德四年,为工部主事,蔚州有刘帅者,豪夺民产,吏不敢决,省檄天璋往决之。帅服,田竟归民。 
武宗时,迁宗正府郎中。尚书省立,迁刑部朗中。适盗贼充斥,时议犯者并家属咸服青衣巾,以别民伍。天璋曰:“赭衣塞路,秦弊也,尚足法耶?”相悟而止。有告诸侯王谋不轨者,敕天璋讯正之,赏赉优渥。尚书省臣得罪,仁宗召天璋入见,时兴圣太后在座,帝指曰:“此不贪贿卜天璋也。”因问今何官,天璋对曰:“臣待罪刑部郎中。”复问谁所荐者,对曰:“臣不才,误蒙擢用。”帝曰:“先朝以谢仲和为尚书,卿为朗中,皆联荐也。汝宜奉职勿怠!”即以中书刑部印章付之。既视事,入觐,赐酒隆福宫,及锦衣三袭。后被命治反狱,帝顾左右曰:“君璋,廉慎人也,必得其情。” 
皇庆初,天璋为归德府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遂弭。升浙江廉访副使,到任阅月,以更田制,改授饶州路总管。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清。时省臣董田事,妄作威福,群县争赂之,觊免谴。饶独无有,省臣衔之,将中以危法,求其罪无所得。县以饥告,天璋即发廪赈之,僚佐持不可,天璋曰:“民饥如是,必俟得请面后赈,民且死矣。失申之责,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竟发藏以赈之,民赖全活。 
(节选自《元史•卷一九一•卜天璋传》)
10.对下面下列句子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盗贼充斥     适:正赶上、恰巧   B.后被命治反狱   狱:监狱 
C.时省臣董田事   董:监督           D.失申之责       申:申报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了卜天璋“正直廉洁”性格的一组是(    ) 
①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           ②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遂弭 
③饶独无有                     ④听民自实,事无苛扰 
⑤君璋,廉慎人也               ⑥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卜天璋自幼就聪明能聪颖过人,长大后正直喜欢赌气,读了很多书,因而懂得成败的大道理。 
B.在正理饥民南徙的问题上,卜天璋的出发点是“虑其生变”,所以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结果没有生出事端。 
C.卜天璋以秦这暴政为例,尖锐地批评了“罪犯及其家属都‘服青衣巾’”的做法,说明他是有强烈的爱民之心的。 
D.卜天璋一生勤政爱民,施政毫不扰民,因此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地方上安定,人民乐业,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皇庆初,天璋为归德府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弭。(3分) 
                                                                          
⑵饶独无有,省臣衔之,将中以危法,求其罪无所得。(4分) 
                                                                          
⑶民饥是如是,必俟得请而后赈,民且死矣。(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此诗作于苏舜钦因事获罪,闲居苏州时。
⑴苏舜钦同时代的词人张先《天仙子》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句,王国维道:“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本诗中的“弄”字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一说这个“弄”字的妙处。(4分)
                                                                          
                                                                          
⑵诗中句句写景,无一字言情,但字里行间我们却能体会到作者充盈其间的感情。本诗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15.填空。(6分) 
⑴斜阳外,                     ,                       。(秦观《满庭芳》)
⑵纵使相逢应不识,                   ,                 。(苏轼《江城子》)
⑶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⑷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                     ,                    。(柳青)
⑸谁要是游戏人生,              ;谁不能主宰自己,               。(哥德)
⑹                              ,劝君须惜少年时。(无名氏)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19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斤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⑤“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6.“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王维”指什么?“心间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月辉”含义是什么?(4分)
                                                                          
                                                                          
17.我“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为什么?“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这里流露出一种什么思想?(6分)
                                                                          
                                                                          
18.第③段“才知道青少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这句话正好是对第②段的一句话进行阐释,找出第②段的这句话。(4分)
                                                                          
19.赏析本文,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⑴第③段中“为赋新词强说愁”与文中哪一段内容相照应?
                                                                          
⑵第⑤段中“精神的明月清泉”的含义是什么?
                                                                          
六、(12分)
20.用“我们”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能改变原意。(4分) 
书籍将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揭示给我们,而且毫不保留地将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启示给我们。
我们                                                                      
                                                                          
21.在下面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大江东去,惊涛拍岸,是一道风景;              ,              ,是一道风景;              ,               ,是一道风景。可是,你可知道,聪明的你也是一道风景;虽然你没有大江东去的雄浑,没有春风裁柳的多情,没有小荷初露的恬美,但是你有青春的活力,你有柔韧的品格,你有闪光的心灵。
22.阅读下面一则消息,用一句话将消息的主要内容表述出来,不超过18字。(4分)
近日,央行表示正加快制定《放贷人条例》,将允许个人和企业注册成立“只贷不存”的放贷机构。据悉,此举将有助于规范民间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社会关注已久的民间借贷问题有望得到重大突破,企业和个人都可成为“只贷不存”的放贷人。
                                                                          
23.作文。(60分)
题目:说“热”
要求: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总分
答案 D A A B C C D B D B D A 36分

一、1.D  2.A(B敦—暾;C赢—羸;D疾—忌)  3.A  4.B  5.C
二、6.C(“重新发现”错)  7.D(目的是说明地势高下不同,植物成熟期不同,“采草药不能拘以定日”不是为了创设意境)  8.B(A“本身包含”错;C前三句写景,但最末一句点化,景中也透露了情,情与景是交融的;D交融互渗,并非先后有序,循环反复)  9.D
三、10.B(狱,指案件)  11.D(③⑥是表现其正直;⑤是表现其廉洁,虽然是皇上的话,却是对卜天璋中肯的评价,因此属于表明其廉洁的方面)  12.A(“负直气”是“正直而自负”的意思) 
四、13.⑴皇庆初年,卜天璋任归德府知府,鼓励农耕,劝导学业,修复河流渠道,河水泛滥之患得以免除。(“劭”译为“鼓励”得1分,“弭”译为“免除或消除”得1分,句子顺畅得1分)  ⑵(这时),只有饶州路不送,中书省因此衔恨,要以严厉的法令中伤卜天璋,但所谓的罪状却毫无所得。(“衔”译为“衔恨”得1分。“中”译为“中伤”得1分,“将中以危法”按状语后置的句式翻译得1分,句子顺畅得1分)  ⑶老百姓如此饥饿如果待向上面请求后再赈灾,百姓定会饿死的。(“饥如是”“必“的翻译各1分,句子顺畅得1分)  14.⑴句中“弄”字有拟人的特点。一个“弄”字,写景状物,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答出“拟人手法”给2分,具体景象的描绘给2分)  ⑵本诗流露出作者的幽独闲逸之趣和对沧浪亭的由衷喜爱之情(答出“闲逸”与“喜爱”给2分)  15.略(错一字该小题分全扣)
五、16.⑴这里的“王维”就是下文说的“了却人间烦恼,看透红尘纷争”那种超脱世俗的心态  ⑵“月辉”是说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的高洁情怀  17.⑴有古文功底  ⑵消极遁世,或超脱避世  18.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  19.⑴“为赋新词强说愁”是对第一段叙说的《山居秋暝》意义的照应  ⑵指甘于清贫,不为物累,永远保持独立人格,不断自我完善的高洁情怀
六、20.我们从书籍中了解到人类自己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而且明白了有关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  21.春风裁柳,碧如丝绦;小荷初露,涓涓清泉  22.央行将允许个人和企业成立放贷机构  23.略
附:文言文翻译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卜天璋自幼聪颖,长大后以正直而自负,研读书史,懂得成败大体。 
至元年间,出任河南府府史,当时黄河以北有饥民数万人,聚集在黄河上准备向南迁徙。皇帝下诏,令百姓恢复旧业,不得南渡,众人喧哗不肯归家。卜天璋顾虑发生变乱,劝总管张国宝听凭这些人渡河,张国宝接受了他的意见,才没有生出事端。 
大德四年,任工部主事,蔚州有一名刘帅,强横地夺取他人产业,官吏不敢处理,中书省调卜天璋前去断决,刘帅屈服,所夺回地又归于民。 
武宗时,迁升为宗正府郎中。尚书省设立后,又迁升为刑部郎中。当时盗贼很多,有人建议,让罪犯及家属都穿青色的衣帽,以区别于良民百姓。卜天璋说:“穿着褐衣的犯人堵塞道路,这是秦代的弊政,何足效法!”丞相醒悟,制止了这种作法。有人报告诸侯工中有人图谋不轨,皇帝责令卜天璋审讯处理,为此得到了优厚的赏赐。尚书省臣获罪,元仁宗召卜天璋入官晋见,当时兴圣太后也在座,仁宗指着他对太后说:“这是不贪贿赂的卜天璋。”太后问他现任什么官职,卜天璋回答说:“臣下任刑部郎中。”又问是谁推荐的,回答说:“臣下无才,误被皇帝擢升任用。”仁宗说:“先朝任命谢仲和为尚书,爱卿为郎中,都是朕亲自推荐的。你们应尽忠职守,不得懈怠!”当即把中书刑部的大印交给了他。走马上任时,他入官晋见,皇帝赐酒在隆福宫款待,并赐锦衣三套。后受命处理谋反的案件,仁宗看着左右大臣说:“卜天璋是个清廉谨慎的人,一定会得到实情。” 
皇庆初年,卜天璋任归德府知府,鼓励农耕,劝导学业,修复河流渠道,河水泛滥之患得以免除。升任浙江廉访副使,到任数月,因为更改田制,改任饶州路总管。卜天璋到任后,任凭百姓自报田产,施政毫不扰民,百姓欢悦,境内清静肃然。当时行中书省大臣负责更改田制之事,他们作威作福,州县官员争着贿赂他们,希望以此免受谴责。只有饶州路不送,中书省臣因此衔恨,要以严格的法令中伤卜天璋,但追查其罪状却毫无所得。属县报告发生饥荒,卜天璋当即发放官粮赈济,僚佐们都认为不能这样做,卜天璋说:“百姓如此饥饿,若是向上面请求后再赈灾,百姓定会饿死的。如果有事前未申报的责任,我独自承担,不会连累各位。”终于发放官府存粮赈济,百姓因此得以免于饿死。 (119.21.40.25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陋室铭》练习』  下一个『2009年全国各地119份中考试卷合集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