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平顶山市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必修四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平顶山市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考试结束后,将第I卷的答题卡和第Ⅱ卷答题卷一并交回。第I卷(共12小题,36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恓惶(xī)湮没(yān)人才济济(jǐ)宫商角徵羽(
试题预览
平顶山市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考试结束后,将第I卷的答题卡和第Ⅱ卷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I卷(共12小题,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恓惶(xī)   湮没(yān)  人才济济(jǐ)   宫商角徵羽(jué)
B.朱拓(tuò)  榫头(sǔn)  古陌荒阡(mò)   单于壮其节(chán)
C.呜咽(yān)  反馈(kuì)  一蓑烟雨(suō)  乍暖还寒时候(huán)
D.敕造(chì)  踝节(luǒ)  少不更事(ɡēnɡ) 休说鲈鱼堪脍(ku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囊括     牙慧     畏葸不前     枯燥无味
B.戕害     料峭     残羹冷灸     积年不徙
C.弥补     禀赋     繁文缛节     错勘贤愚
D.锻炼     宿怨     休戚相关     咄咄逼人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⑴ 阅读、欣赏优秀的剧本,要      人物语言中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
⑵ 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那么写出的文章往往语言平瘪,内容      。
⑶ 第三个身量未足,      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A. 品位     空乏     年纪         B. 品味     空乏     年纪                                                                                                                                                                                                                                                                               
C. 品位     空泛     形容         D. 品味     空泛     形容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总之,莎士比亚不拘一格,充分融汇经典文学、民间文化和当时戏剧实践,无论写哪一种戏,都超越了前人和同代人。
B.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C.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D.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俯拾皆是。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朔风凛冽,冰雪飘零,苏武执著地坚守自己的信念,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
B.《宇宙的边疆》节选自卡尔•萨根的作品《宇宙》,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曾被翻译成大约10多种左右的语言。
C.如果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那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能用眼检验出充满于我们周围空间的不可看见的各种震动。
D.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无比优越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        。        。        :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②⑤③①④     B.①④②⑤③     C.④①⑤③②     D.①④②③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词在其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7.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8.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9.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①。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 阏与:阏,yù;阏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             削:减弱
B.王用之治国赋                       治:管理
C.王乃令赵奢将                       将:统率
D.赵奢既已遣秦间                     遣:派遣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又召乐乘而问焉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先据北山上者胜                     古之学者必有师
D.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有识,敢于坚持原则,依法从严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的主事者。
B.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让其负责管理全国赋税。
C.面对强秦伐韩,在是否援韩的问题上,赵国应对之策难定时,赵奢力主救韩,表现了非凡的胆识。
D.秦军的奸细潜入赵军营区,赵奢趁势施计,让奸细中圈套而归,然后派兵猛攻, 大败秦军。

第Ⅱ卷
四、(28分)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5分) 
译文:                       ▽                                      
⑵ 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5分)
译文:                       ▽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⑴ 首联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性?“万木冻欲折”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4分)
                                 ▽                                 
⑵ 颔联中的“一枝”,看似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传说原为“数枝”,后作者求教于郑谷,郑谷建议改为“一枝”。请简要说明你对上述改字的看法。(4分)
                                 ▽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⑴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道难》)
⑵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杜甫《登高》)
⑶          ▽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⑷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⑸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
⑹          ▽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⑺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苏轼《定风波》)
⑻          ▽         ,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⑼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李清照《醉花阴》)
⑽          ▽            ,徒慕君之高义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做16~19题。
读书断想
钟长江
①书和太阳一样,能够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是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塞缪尔说过,好书可以引为诤友。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从中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②一窗明月的夜晚,远离了纷繁喧嚣的尘世、是是非非的人群,一书在握,热茶一杯,静心读了下去,渐渐便觉茶香满口书香满纸,尽可以刘伶醉酒,放浪形骸——开心处开怀大笑,伤心处黯然神伤,激奋处拍案而起……仰观苍天,俯察大地,一种腋生双翼的感觉油然而生。心骛八极,思接千载,神游古今,可以大荒无限,咫尺千里,豆芥巨观,缩龙成寸。自由自在晶莹剔透的灵魂啊,分明已化作奔月的嫦娥。
③很静很美的冬夜,就着火炉,温一壶酒,读那些又静又美的书:可以是《红楼梦》,可以是《瓦尔登湖》《追忆似水年华》,可以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可以是周作人的小品、唐弢的书话。当然,日本古代作家的随笔也可以,美国作家包斯威尔的《约翰生传》也可以,《板桥杂记》《香艳丛书》也没什么不可以。
④古人刘向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忧愁烦恼袭来时,不妨读唐诗,吟宋词,看艾芜的《南行记》。如此,春天的风秋天的雨,会渐渐冷却你急躁的情绪;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可慢慢松弛你绷紧的神经。不知不觉中,你悠悠南行,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岭南见客羞遮面的村姑,无一不使你怡然自得,超然物外。此时烦恼何在!忧愁何存!
⑤一个生活得丰富圆满的人,是不会没有寂寞的。对于每个人来说,他人永远是水,自身永远是鱼。即或能在水里自由地游弋,也不能够溶解于水,更不能与水合一。固然有挚友的安慰,情人的蜜语,但是所有的思想与情感,只能被理解,无法被分享。无论一人独处,还是朋友聚会,那一丝半缕的寂寞之感,都会不召自来,涌上心头。忽然有那么一天,你突然发现一本书,这本书好像专为你写的一样,你泪流满面,读了又读,身外的一切有如潮水般退去,袒露出一片宁静而安详的心灵的沙滩。世界尽管像大海一样在周围起伏汹涌,你却可以仰观星空,俯察贝石,安之若素,处之泰然。这是一个孤独的境界,也是一个充实的境界。
⑥读千赋则善赋。读的书多了,便有了写作的欲望。没有为文造情的浮华,没有少年强说愁的伪善,一切顺其自然,有如小河小溪的水满了,就要向外溢。虽稚嫩但不失清纯,虽浅显而不失率真。我想,这样“言为心声,发而为诗”的文字就有其存在的价值。
⑦生活是一本大书,生存是一种哲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智者所为。倘若能不囿于书,进而举一反三,引发出独到的思考和见解,则是一种生存之上的大境界了。
16.联系第②段内容来看,“自由自在晶莹剔透的灵魂啊,分明已化作奔月的嫦娥”,表达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回答不超过35个字)(4分)
答:                               ▽                                     
17.从第④段内容来看,读书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回答不超过20个字)(6分)
答:                               ▽                                     
18.联系第⑤段内容来看,“这是一个孤独的境界,也是一个充实的境界”中“孤独的境界”和“充实的境界”分别指什么?(6分)
答:⑴“孤独的境界”是指:                    ▽                         
⑵“充实的境界”是指:                    ▽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认为书可以给人精神上的营养,好书可为诤友,好书可以相处一生。
B.静美的冬夜,火炉温酒,读静美的书,这就是读书的所有乐趣所在。
C.“他人永远是水,自身永远是鱼”,是说一个人不能离开他人,但又要有自己独有的思想与情感。
D.作者认为读书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写出虽稚嫩但不失清纯、虽浅显而不失率真的文字。
E.作者认为读书而不能囿于书,体会生活引发独到的思考和见解,才是人生的高境界、大境界。

六、(6分)
20.请将《清明》诗改为剧本样式。(6分)
    要求:①改写后要有舞台说明,有人物动作,有人物对白。
②用原诗诗句,可调整词序、改变标点,但不得增减字句。
③标点不限。
                        清  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改写:                                  ▽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先前的距离,而是你的加速度。”也有人说:“对美好生活而言,速度不是第一位的。正如甘地所说,‘如果方向错了,速度快又有什么用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平顶山市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答题卷
题 号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 分




评卷人 分数


四、
(28分)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5分)译文:                                                         
                                                                     
⑵(5分)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⑴(4分)                                                               
                                                                        
⑵(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评卷人 分数



五、(20分)
16.(4分)



17.(6分)


18.(6分)
答:⑴“孤独的境界”是指:                                                  
⑵“充实的境界”是指:                                                  
                                                                       
19.(   )(   )(4分)

评卷人 分数


六、(6分)

20.改写:
                                                                           
                                                                           
                                                                           
                                                                                                           
评卷人 分数

七、作文(60分)







































































































平顶山市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A(B.拓tà;C. 咽yè;D.踝huái)    2.B(“残羹冷灸”应为“残羹冷炙”)
3.D
4.A(B.“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C.“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D. “俯拾皆是”是指弯下身子即可拾到,形容数量多,而且容易得到;应为“比比皆是”。)
5.C(A.“却”强加转折,不合逻辑;B.“大约10多种左右”表示约数的词重复使用;D.“白白”缀余)
6.C(整段文字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先用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冒号连缀③②,②是对③的解说。)

二、(9分,每小题3分)
7.D(从第四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知,李是反感“俗词”的)
8.D(文章并末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事实上也不是这样)
9.B(文章并末提及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

三、(9分,每小题3分)
10.D(遣:遣送,打发)
11.C(A.也: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助词,表陈述;B.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以:连词,而/介词,凭)
12.B(赵奢依法行事,对平原君并未构成“恶”“怨”;相反,平原君器重赵奢,也正是因为他执法严明,铁面无私。)

四、(28分)
13.(10分)
⑴(5分)
这条路险阻狭长,(要去救援)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勇猛的将领得胜。(“犹”“斗于穴中”“将勇者”各1分,语意通顺2分。)
⑵(5分)
(赵奢)派擅长射箭的人(或“弓箭手”)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善”“去”“军”各1分,语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治,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杀死赵奢。赵奢趁机劝说道:“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要在是纵容您放任家臣而不遵守国法,国家法令尊严就会受损,法令削弱了就会使国家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出兵侵犯,诸侯出兵侵犯赵国就会灭亡,您还怎能保有这些财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贵,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认为他很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问道:“可以去援救吗?”廉颇回答说:“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又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话一样。又召见赵奢来问。赵奢回答说:“这条路险阻狭长,(要去救援)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勇猛的将领得胜。”赵王便派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来为军事进谏的处以死刑。”秦军驻扎在武安西边,秦军击鼓呐喊的练兵之声,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动了。赵军中的一个侦察人员请求迅速援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斩首。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二十八天不向前进发,反而又加筑营垒。秦军间谍潜入赵军营地,赵奢用饮食好好款待后把他遣送回去。间谍把情况向秦军将领报告,秦将大喜说:“离开国都三十里军队就不前进了,而且还增修营垒,阏与不会为赵国所有了。”赵奢遣送秦军间谍之后,就令士兵卸下铁甲,快速向阏与进发。两天一夜就到达前线,(赵奢)派擅长射箭的人(或“弓箭手”)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军营筑成后,秦军知道了这一情况,立即全军赶来,一个叫许历的军士请求就军事提出建议,赵奢说:“让他进来。”许历说:“秦人本没想到赵军会来到这里,现在他们赶来对敌,士气很盛,将军一定要集中兵力严阵以待。不然的话,必定要失败。”赵奢说:“请让我接受您的指教。”许历说:“我请求接受死刑。”赵奢说:“等回邯郸以后的命令吧。”许历请求再提个建议,说:“先占据北面山头的得胜,后到的失败。”赵奢同意,立即派出一万人迅速奔上北面山头。秦兵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指挥士兵猛攻,大败秦军。秦军四散逃跑,于是阏与的包围被解除,赵军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上一个『苏教版八年级试题』  下一个『浙江省瑞安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教版必修4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