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中学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温州中学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高二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温州中学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鼙(pí)鼓联袂(jué)花林似霰(xiàn)怜而王(wàng)我B.渌(lǜ)水葭(jiā)苇汝遽(jù)去吾莫不中(zhōng)音C.馔(zhuàn)玉缣(qiān)素骑能属(shǔ)者其莳(shì)若子D.仇雠(chóu)小楫(jí
试题预览
温州中学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鼙(pí)鼓      联袂(jué)     花林似霰(xiàn)    怜而王(wàng)我
B. 渌(lǜ)水      葭(jiā)苇     汝遽(jù)去吾      莫不中(zhōng)音
C. 馔(zhuàn)玉   缣(qiān)素    骑能属(shǔ)者     其莳(shì)若子
D. 仇雠(chóu)    小楫(jí)      秋深潦(lǎo)缩     早缫而绪(sāo)       
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
A.流水潺湲  兔起狐落  峭拔秀丽  病入膏盲  
B.霸王别姬  瞠目而叱  凭心而论  怨天由人
C.悒豫亡身  朝令夕改  两全其美  流言蜚语
D.炳烛夜游  严惩不待  惹事生非  额手称庆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搴杜若(采摘)    势拔五岳(超出)
吾其(语气助词,表反问)何意于(在)人世矣 
B.逗秋雨(引)     《经首》之会(指节奏) 
方其(代唐庄宗)系燕父子以(介词,用)组
C.长人者(养育)    不省所怙(思念)
项王乃(于是、就)复引兵而(连词,表承接)东
D.恣欢谑(放纵)    废卷而哭(毁掉)
天地者(用于主语后,引出判断)万物之(的)逆旅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每作成一首诗,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但最后,他的诗往往是不入流的。
B.即将开战,李景隆面对北军,踌踌满志,大有气吞万里之势。战后,他独自一人逃回了京城。
C.林叔虎有大才,他治理这小小一县,可谓游刃有余。
D.赵普能治天下,却不善写诗属文,充其量只算是得心应手罢了。
5,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善哉!技盖至此乎?
B.远具时羞之奠              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序天伦之乐事              字而幼孩
D.善刀而藏之                敛不凭其棺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一项是(   )
A.函梁君臣之首              驼业种树
B.岸土赤而壁立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C.非有能硕茂之也            忧劳可以兴国
D.名我固当                  早实以蕃
7,从特殊句式角度考虑,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A.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
B.故不我若也
C.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8,下面对课文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湘夫人》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B.《登岳阳楼》中,杜甫是怀着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漂泊天涯等多种感触才写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联,这里抒发的是沉郁之感,不是喜悦之情。
C.《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同为写音乐的经典。只不过,前者主要运用形象的比喻摹写箜篌声的起落变化,为直接描写的手法;而后者侧重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为侧面烘托手法。
D.《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的主要部分颇多诙谐之语,写得妙趣横生,但惟其如此,正可见出作者和文与可的“亲厚无间”,而文与可一旦亡故,作者的悲痛之深也就可想而知。以喜衬悲,也益见其悲。
9,下列对文学常识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庄,字端己,曾作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他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因其风格都趋于豪放,并称“温韦”。
B.韩愈,字退之,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有《昌黎先生集》,其代表作“永州八记”可谓寓言文学的典范之作。
C.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但在内容上有明显不足,多为泛咏旅思、绮情之作。
D.欧阳修,字明允,号放翁,又号六一居士。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编写两部史书:《新唐书》、《新五代史》。

(二)默写(每空0.5分,共8分)
10,回眸一笑百媚生,                 。
1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12,三顾频烦天下计,                。
13,              ,鱼龙潜跃水成文。
14,别君去兮何时还?              。
15,亲朋无一字,             。
16,岁暮阴阳催短景,              。
17,昆山玉碎凤凰叫,                    。十二门前融冷光,               。
18,叶上初阳干宿雨,                ,                  。
19,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谁得而族灭也?
20,悲夫!有如此之势,                       ,             ,以趋于亡。
21,开琼筵以坐花,                。
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苦,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注:诗的前两句是香严闲禅师写的,后两句是李忱写的。
22,香严闲禅师在一、二句中暗示了李忱当时的生活状态,试结合描写的景物特征作一下分析。(3分)
                                                                              
23,李忱写的三、四句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怀?(4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
⑴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⑵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⑶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⑷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⑸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
B.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C.未始以为忧也               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D.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2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惟兄嫂是依           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B.将成家而致汝         乃能衔哀致诚
C.吾往河阳省坟墓       汝来省吾,止一岁
D.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26,宋代费衮曾评价:退之《祭十二郎文》一篇,大率皆用助语。选文第⑶段就是典型的例子,用了“邪”“乎”“也”“矣”等语助词,揣摩它们的用法,说说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4分)
                                                                     
                                                                       
                                                                      
                                                                      
27,翻译下面句子(每句3分)
⑴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⑵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回答问题(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每句3分)
方 山 子 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⑧,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和《古文观止》
【注释】
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④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2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C.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
29,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余既耸然异之\他植者则不然
C.晚乃遁于光、黄间\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呼余宿其家\《筼筜谷》其一也
30,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31,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3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每句3分)
⑴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
⑵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
三、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狐狸在跨越篱笆时脚滑了一下,幸而抓住一株蔷薇才不致摔倒。
可是狐狸的手脚却被蔷薇的刺扎伤了,流了许多血。
受伤的狐狸就埋怨蔷薇说:“你太不应该了,我是向你求救,你怎么反而伤害我呢?”
蔷薇回答道:“狐狸啊!你错了,我本来就带刺,你自己不小心,才被我刺到的啊!”
     这则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温州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 D 
2,A  狐——鹘,盲——肓(B,瞠——瞋,凭——平,由——尤;C,悒——逸;D,炳——秉,事——是
3,B(A,其,语气助词,表推测  于,对于;C,长,治理   怙,依靠  D,废,放置,搁下)
4,C
5,B
6,A(函,名作动  业,名词意动  B,名作状 C,使动 D,名作动)
7,A(与命名都为省略句)
8,C(《李》侧重写音乐的艺术效果,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第二段侧重以形象地笔法摹写琵琶声,为直接描写)
9,C(A,韦庄与温庭筠同是“花间词”的代表人物,风格绮靡,浓艳;B,“永州八记”是柳宗元的代表作;D,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明允是苏洵的字,放翁是陆游的号。)
(二)默写(每空0.5分)
10,六宫粉黛无颜色              11,朝如青丝暮成雪
12,两朝开济老臣心              13,鸿雁长飞光不度
14,且放白鹿青崖间              15,老病有孤舟
16,天涯霜雪霁寒宵
17,芙蓉泣露香兰笑。 二十三丝动紫皇
18,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19,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20,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
21,飞羽觞而醉月
二、阅读与鉴赏
(一)22.此诗的首句是瀑布的溯源。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赞美李忱正处在艰难地锤炼伟大的人格时期,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志之意。(一定要有分析)
23. 当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留”、“归”等字可以体味到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怀。(同上)
(二)
24.D
25.C
26见教参(答案要点在.于:语助词强化了这一段情感的发展变化,以及变化的四个阶段的情感特点——从震惊以至怀疑到强化质疑到不得不相信到肯定无奈。)
27.⑴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是真的呢?
⑵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呢?你(那么)纯正聪明应该继承家业的,却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
(三)
28、D(“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
29、A (A“而”:都是连词,表递进。 B“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C“于”:介词,在。\ 介词,被,表被动 。D “其”代词,他的。\副词,其中的)
30、C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31、D(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解有误,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
32、
⑴ 因而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注意“因”和“马上”的对译)
⑵ (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注意“穷”的对译和反问语气的翻译)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117.28.202.4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高2011级2009年第二册四单元试题』  下一个『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练习—fengyongjian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