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09年5月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09年5月高三语文模拟试卷(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09年5月高三语文模拟试卷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做选考题
试题预览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09年5月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序号。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1)                ,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   《离骚》)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登高》)
飞湍瀑流争喧豗,              。                   (李白  《蜀道难》)
(3) 吾师道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师说》)
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荀子 《劝学》)
 (4) 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多於周身之帛缕。  (杜牧  《阿房宫赋》)
  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 《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任延字长孙。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会稽颇称多士。延到,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曰请召之。延曰:“龙丘生躬德履义,有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弟子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安息。
    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
    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后汉书。任延传》)
    2.下列对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修书记,致医药        致:送去       B. 遂署议曹祭酒            署:暂任
    C.民常告籴交趾          籴:买卖粮食   D.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       暴害:残暴凶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延就任会稽都尉后,总是聘请那些品行高尚的人,救济家庭贫穷的属官,勉励那些孝敬老人的人,可见任延自己也是个“躬德履义”之人。
    B.任延认为龙丘先生有伯夷一般的节操,所以非常尊重他,可是龙丘为官不久就因病去世,任延很气愤,于是连续三天不去上朝。
    C.任延到任九真后,发现这里的人们靠打猎为生,常常搞到生活贫困。于是,教他们开荒垦地,终于使当地百姓富足。
    D.任延胆敢当面否定皇帝告诫他的要好好侍奉好上级的话,不过皇帝还是肯定了任延的观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3分)
   译:                                                         
(2)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3分)
   译:                                                         
(3)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第5题。
[双调] 殿前欢. 对菊自叹               张养浩①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①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济南人。官至礼部尚书。后来辞官归隐。其散曲主要是辞官后写的,集名《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5、(1)这首小令分几层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作具体分析。(3分)
答:                                                               
(2)请鉴赏本首小令最突出的艺术特色。(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1482年1月6日,巴黎市民们沉浸在愚人节极其欢乐的气氛中,司法官的大厅正在进行“愚人之王”的选举,结果长得最丑,笑得最怪,最难看的卡西莫多当选,人们给他穿上王冠和道袍,把他抬上轿子,到大街小巷游行。(《巴黎圣母院》)  
B. 冯云卿是有名的“笑面虎”,有名的“长线放远鹞”的盘剥者,“高利贷网”布置得非常严密,恰像一只张网捕捉飞虫的蜘蛛。靠放高利贷盘剥农民起家的“笑面虎”冯云卿,为了躲避农民的反抗,带着全家搬到上海。在上海盲目投资公债市场,亏损八万多元,到了破产的境地。(《子夜》) 
C. 高老太爷六十岁寿辰办宴席,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小心翼翼。高老太爷端起酒杯,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满足的笑容。一连喝了三四杯酒。一家人看到老太爷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喝酒,高家一派喜庆。(《家》) 
D. “刚才离开议事室以前我不是把答案念了一遍吗?”首席陪审员辩白说,“当时谁也没有反对。”“当时我正好离开议事室。”彼得•盖拉西莫维奇说。“您怎么也会没注意?”“我万万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说。 
陪审员们在对玛丝洛娃写的定罪意见中忘了加上“没有谋害性命的意思”,聂赫留朵夫也一时疏忽了,这样玛丝洛娃被判罪了。庭长急于办私事便匆忙结案,宣判玛丝洛娃押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复活》) 
E. 堂吉诃德第二次出游是在相隔一个月之后。女管家用了六百个鸡蛋把他的身体调养好了。他从邻居参孙•加尔拉斯果学士那里,打听到萨拉果萨城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比武大会的消息。他想到那里去赢得荣誉,便和桑丘暗暗商量了一阵子,与家人说明理由后就又出游了。加尔拉斯果得知后,便化妆成“镜子骑士”,在半路去拦截他。结果,加尔拉斯果的马绊了一跤,反而被堂吉诃德冲倒马下。这一胜利使堂吉诃德得意非凡。(《堂吉诃德》)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请从下面三个标题中选一个,简述其故事情节。
水淹七军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三国归晋
 (2)请简述葛朗台从一个普通的箍桶匠一跃成为地方首富的经历。
     选做  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洪
8.阅读下面两段《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①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②,有物有则。民之秉彝③,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则;民之秉彝也,好是懿德。”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尽心上》
[注] ①蓰:五倍。  ②蒸民:众民。  ③彝:常。
(1).请选出下面对以上两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就具备了仁义礼智的本质,“善”是“在我者”,而非“在外者”。
B、孟子认为,按人们的性情是能够为善的,而有的人变得不善,不是天生资质的罪过。
C、文中孔子对《诗经》的赞叹说明,孔子也认为万物皆有其本然,人性的善完全是天性使然。
D、孟子所说的“在外者”指的是诸如功名之类身外之物,即便求之有道,毕竟受“命”的支配。
(2).综合两段内容,请简要谈谈你对孟子所说的“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的理解。(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一)、论述类文本
文人的“面子”与文化的“底子”
王呈伟
(1)这个时代的一些文化名人很讲究面子。尤其凭借着电视传媒载体提供的便利,更加耐不住寂寞,踢开冷板凳,直走到荧屏前弄景,还不无感慨地说:这比先哲孔子坐牛车奔波于各国的讲学可进步多了。其实那种凡事紧张的功利心态,不知道距离孔子的从容淡定要有多远。 
(2)近日看了几次电视访谈节目,节目主持人解释体育比赛说,运动员在比赛中所以有战胜美国队的强烈欲望,就是因为他们平时面对浑身优越感的美国人丢失了面子,硬要在赛场上找回来!原本属于体育范畴的竞技精神,竟被曲解成政治的附庸和民族的快意恩仇!对于这样明显的谬误,作为节目嘉宾的一位当今快成了电视明星的文化名人,不仅赞同并且以文化的名义给以附会阐释。这对于一个以传播文化为己任的丈化人,面对自己不甚精通的文化领域随意进行比附是很失体面的。现在的一些文化名人啊,只要在某一领域有了知名度,人们就期待着他能诠释世间万象,而文化名人为了面子也就毫不犹豫地强撑着,这真是一个“粉丝”崇拜明星的时代! 
(3)其实,中国传统的文化名人并不是这样的,他们都是很注重文化内涵的。尽管过去的纸质媒介无法和现在的信息传播同日而语,但在古人身上透显出极强的自信,这是因为他们只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张扬个性,高蹈理想,仰天大笑也能立在天地间,人们倍感清爽。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放;王勃虽“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然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率性让后人企羡。他们流传千古就是因为有特立独行的人格,有着极深厚的文化底子,哪里需要外在面子上的装点。现代文人与其在面子上强撑,不如好好修修自家功课。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人物都秉承了这个基本素质,摒弃了面子上的炫耀,注重个人的内在文化修行,把学识深厚且不拘礼法当成一种文化性格写进典籍中世代传承。 
(4)因此,看道家学派的人跑到深山密林去归隐,做闲云野鹤一样的文人,倒也洒脱。寂寞了找几个朋友聚聚,“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虽说也有些作秀的嫌疑,但毕竟是给野外的山水注入了书卷气,身子是清洁的,表情是闲适的。即使少了些人前露脸的机会,但他们那极有韵味的琅琅书声也能跋山涉水地来到世人面前,有的竟穿越千古,流传至今。你看庄子走在山阴道上的神态,那种优游和气度不仅倾倒了奉命恭请他做官的楚国使臣,更让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仰望。虽槁项黄馘,却口吐莲花,心游万仞;即使取类设喻,也能落崖惊风,幻化万方,那真是站在文化长河上游的一道绝佳风景,他太真实了,直把面子承载的沉重负担尽甩脑后,而守住的是自由的高贵,人性的尊严。 
(5)其实,越是有成就的人越是顾及脸面,这是常理,只是有些人能清醒地认识到生命之中有比面子更重要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舍一时之面子,而成就千古之大业。例如唐太宗对待魏征,……。 
(6)注重面子,关键是要在足够的文化底子之上来整容,这样言谈举止中才能流露出人们期待的惊喜。尽管不同文化都在宣扬个人价值的实现,但这种价值的体现都是讲究文化内涵的。文化人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受到世人的尊重,作为一种文化的路标立在那里,就必须要注重自己的文化底子。 
(摘自《人民日报》,2007-01-11)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现代文化人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受到世人的尊重,不能只求脸面,必须要注重自己的文化底子。 
B.本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和例证法。全文把今人和古人对比,正反结合,并多处选取典型事例,事实胜于雄辩,给人以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C.第二段作者想要论述的观点是体育就应该是体育,它有自己的个性文化,没有理由把很政治的东西强加到体育的层面来解读输赢。 
D.论述类文章,有时因表述事例的需要,允许有适量的描写篇幅,文章第四段中对庄子的描写即是如此。
E、本文论述中说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名人,他们都是很注重文化内涵的,但是不讲究“面子”。比如:孔子坐牛车奔波于各国讲学,虽然使用的工具落后,但他却能从容淡定。 
10.下面一段论述文字是原文中的一个独立段落,如果还原到原文中,应该放在何处?为什么?(4分)     
中国现代文人特爱面子确实丢了一些本该继承的传统。眼睛太关注一些面子上的东西,胸襟就变狭窄了,做事也少了章法。碍于情面,现代人的例子不好举,姑且以一个古人的例子给大家会意:据《世说新语•容止》载,三国时曹操接见匈奴使臣,“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接待完毕,曹操派人问使臣对魏王的印象如何,使臣回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若早知别人有如此的慧眼,何苦要制造些假象装门面?且不管这个故事真实与否,但是给那些太爱面子的人上了一课:能否“雄远国”,面子真没太大作用,相反,过于注重面子上的掩饰往往成为点缀史实的笑话。不知今人能否从上面的例子中悟出些道理。
答:                                                                                                                                                     
11.文章第五段举了唐太宗和魏征这一论据,但没有展开,请你对此论据作简要论证。(3分)
答: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文本的小题。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界    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1)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2)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为“那边的人”。
(3)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4)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5)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6)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7)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能再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8)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9)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10)“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愤愤地诅咒道。
(11)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12)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13)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14)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15)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16)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记。
(17)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18)左右两岸,鸟儿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19)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在30米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20)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21)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22)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23)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也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24)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25)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26)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27)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28)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29)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选自《外国小说选》)
  12、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这篇作品写战场交锋,没有枪林弹雨和弥漫的硝烟,代之以双方的对峙与两个人的交手,读来却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可谓别出心裁。
  B. 作品中年仅二十三岁的“他”是一个心地善良,遇事机警,反应敏捷的人,他将“河”想象成恋人,对其神往之情就不仅是洗去污秽这般简单,同时也表达了对爱的渴望、对家的思念,作品流露出士兵们在特定环境中真实的心理。
  C. 界河曾夺去了三个人的生命,以“他”为代表的士兵们,甚至怀疑这条河是否真的存在,作品通过大兵们的想象与普遍的幻觉,表现出界河带给将士们的痛苦与折磨。
  D. 作品善于将人物置于复杂的矛盾中去塑造,以“他”为代表的士兵,徘徊在军纪与人性之间,既有普通人的情感,又须履行军人的职责,人物形象丰满,富于感染力。
  E. 这篇作品最大的悲剧性在于,一个战士的心中若是人性占了上风,给了对手以喘息之机,必会为自身酿成灾难。在对敌斗争中,这是一个我们应当记取的教训。
13.作品中画线文字看似“闲笔”,实为妙笔。简析这些文字的作用。(4分)
答: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去掉结尾一段更耐人寻味。哪一种结尾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5分)
恃才傲物的钱玄同
叶兆言
    ①钱玄同的身世颇为奇特,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大家所熟悉的物理学家钱三强,是钱玄同的二公子。
    ②钱玄同是章太炎的弟子,上世纪30年代初,他已经是很有名的教授,章太炎来北京讲学,他执弟子礼甚恭,马前鞍后唯唯诺诺,亲自为老师翻译,因为章的浙江话,很多北方同学听不懂。他的这种举动,一时传为尊师的美谈。其实他也只是做做样子,根据旧的家法,像他这种有违教诲的弟子,早就应该逐出师门。
    ③当时不少学者都激烈偏执,但像钱玄同这么极端,还真不多见。他自号“疑古玄同”,对过去的大师,常持坚决否定态度。作为古文派大师章太炎的入室弟子,钱玄同受老师影响,有非常高的古文经学造诣,然而他后来也拜今文经学大师崔适为师,并自称“乃始专宗今文”。实事求是地说,对于古文和今文,钱玄同都是背离师门的。20年代初,钱玄同和大学刚毕业的顾颉刚讨论今古文,以《聊斋志异》上的故事举例,说明他们这一代学人治学应该有的态度。书生桑生先后接纳了两名女子,这两个不安分的女人,老是互相攻击,一个说对方是鬼,一个说对方是狐,桑生起初以为她们只是妒忌,说着玩玩,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发现她们果然是鬼是狐,事实证明两个女人说得都对。这个故事正好可以用来面对今古文之争,今文学家说古文经过刘歆伪造,说得是对的;古文学家说今文不符合孔子的意思,也是对的。因此,现代学人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古文学家的观点来批评今文学家,用今文学家的观点批评古文学家,从相互指责之中,把各自的假面目戳破。
    ④钱玄同的旧学十分了得,像他这样的弟子,做老师的想恨也恨不起来。他提倡废除古文,甚至要废除汉字,不是因为自己不行,而是为了要让后人学起来方便,是纯粹为后人着想。钱玄同能写一手漂亮的隶书和篆字,曾用小篆抄写章太炎的《小学问答》刻印出版,这事遭到了鲁迅的指责,认为像他这样激烈的人,不该这样复古。
    ⑤人本事大了,难免恃才傲物,章太炎就常常不可一世,他的几位弟子,老实说脾气都不小,搁一起便磕磕碰碰。先是大弟子黄侃和几位闹文学革命的师弟斗气。30年代初,章太炎带着黄侃到北京讲学,钱玄同对老师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对师兄却根本不买账。有一天,在章太炎住处,黄侃开玩笑地对钱玄同说:“二疯,你来前,我告你!你可怜啊!先生也来了,你近来怎么不把音韵学的书好好地读,要弄什么注音字母,什么白话文。”钱玄同顿时翻脸,拍着桌子厉声说:“我就是要弄注音字母,要弄白话文,混账!”章太炎闻声赶来,哈哈大笑,排解说不许再争什么注音白话文。章的意思十分明显,想想当年一起学习的同门之谊,有什么好吵的。
    ⑥钱玄同不仅和黄侃心存疙瘩,和鲁迅后来闹得也不愉快。他们既是师出同门,又一起在《新青年》上打打杀杀,临了却分道扬镳。众所周知,鲁迅写小说,是因为受一个叫金心异的人教唆,金心异就是钱玄同。那时候,鲁迅埋头古籍,整日抄古碑,是钱玄同把鲁迅从古书堆里拉了出来,促使他成为了新文化的一名旗手。可是钱玄同似乎更愿意和周作人做朋友,对鲁迅则敬而远之。鲁迅死了以后,钱玄同写文章纪念,不愿多谈对方的不是,然而对鲁迅情书中提及他的那几句话,依然耿耿于怀。因此,他只说他们之间曾经很投机,说鲁迅“治学谨严”,但是“多疑,轻信,迁怒”。对于曾经大吵过一架的黄侃,在他死后,钱玄同的评价是“小学本师传”、“文章宗六代”,说他是同门中的“隽才”,这里面显然有客气的成分,因为毕竟走的不是一条路。道不同,则不相为谋。
    ⑦客观地说,钱玄同和鲁迅还应该算是同隘,他们的方向大致相同,只是在小岔道上有些分歧。人各有志,钱玄同的奋斗目标,和刘半农一致,是语音方面的革命。刘半农带着大批科学仪器,从法国载誉归来,钱玄同曾非常激动,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知音。                     (摘自2003年3月13日《周末》)
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钱玄同提倡废除古文,甚至要废除汉字,目的是为了让后人学起来方便,是纯粹为后人着想的主张。
B.面对自己弟子钱玄同与黄侃的翻脸,章大炎笑着进行排解,直接提醒他们想想同门之谊,没什么好吵的。
C.利用古文学家与今文学家的观点进行相互批评与指责,戳穿对方的假面目,应当成为现代学人要做的事情。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福州市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卷5』  下一个『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