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09届高三最后一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启东中学2009届高三最后一考语文试题(高三选择性必修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启东中学2009届高三最后一考语文试卷(满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翰旋(wò)发轫(rèn)畏葸(sī)令人咋舌(zé)金蝉脱壳(qiào)B.叱咤(zhà)禀赋(ǐng)脖颈(jìng)繁文缛节(rù)刚愎自用(ì)C.露相(lòu)拓片(tuò)亲(qì
试题预览
江苏省启东中学2009届高三最后一考
语文试卷 
(满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翰旋(wò)   发轫(rèn)  畏葸(sī)  令人咋舌(zé) 金蝉脱壳(qiào)
B.叱咤(zhà)禀赋(bǐng) 脖颈(jìng)繁文缛节(rù)   刚愎自用(bì)
C.露相(lòu)拓片(tuò)    亲(qìng)家  暴戾恣睢(suī)  绿林好汉(lù)
D.倾轧(yà)   攒击(cuán) 阒(qù)寂    呱呱坠地(gū)   郁悒不乐(yì)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北京这家工厂生产的一种服装,无论是用料还是工艺要求都近乎苛刻,我们根本没法同他们相比,只能望其项背。
B.报刊上关于湖北省某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竟将附近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骗扶贫资金的报道,令人叹为观止。
C.法国大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述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D.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只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3.春节期间,在新海市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在新海市读大学的儿子带来的土特产,他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但其中有一段有五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的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您想让我为您的令郎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惊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四”是现代中国的青春记忆,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五四”并未远去。2009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为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高三(8)班举行“迎五四扬青春”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这次班会的主持人,请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写一段开场白,颂扬“五四精神”。要求紧扣主题,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4分)

五 四 运 动 是 一 场 伟 大 的 爱 国 运 动 。



今 天 , 时 代 赋 予 了 我 们 新 的 历 史 使
命 , 我 们 要 奏 响 激 昂 的 青 春 乐 章 , 我 们 要 让 五
四 精 神 大 放 异 彩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①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    )
A.士民丐留不获          丐:乞丐
   B.登条十余事告之        条:分列项目、条目
   C.谋中以危法            中:中伤
   D.属登母死舟中          属:适逢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    )
  ①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C.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所说的话都是天下大计。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临 江 仙
朱敦儒①
  直自凤凰城破②后,擘钗破镜分飞③。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①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 ②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 ③擘钗破镜,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散。
(1)简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赏析“还”字的表达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___。(《诗经 氓》)
2.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
5.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6.仰不愧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尽心上》
7.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麦     子
何俊锋
①我的脑海不止一次地浮现出麦子的模样,尽管是坐在钢筋与水泥构筑、篮玻璃与铝合金镶嵌的现代气息浓厚的办公室里。当然,办公室没有布谷鸟催收催种的鸣叫,我笔下方格列阵的稿纸也长不出思想的麦子。于是,我就做梦,梦见我跟在母亲身后乐颠乐颠拾捡麦穗的童年。所有这些都只能在瞬间完成。办公室的人和烦俗的事务像麦子一样,一茬茬地等着我收我种,容不下我太多的怀想。
②然而,我还是想家,想象自己是农田里的一株麦穗,植根于乡土的沃野,经历漫长冬季的涅磐,用我的成熟和丰腴绘就一幅壮烈的图腾,倒伏在农人的怀里,芳香在岁月的流痕里,沸腾在乡村的月月年年。
③麦子,这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千万里田畴之上,开在世代农业的中心。它是农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圣洁的崇拜,和水稻、大豆、玉米一起,构成了亘古至今的农业文明。饥饿年代,麦子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想往;温饱时期,麦子是家人脸上的骄傲;小康盛世,麦子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父亲与麦子的颜色是我生命的原色,我是一株粘着故乡泥土长在城市的麦子,绵绵的根系永远扎在故乡的心里。
④麦子,原本是一粒草籽,经过神农始祖的精心打磨,浸润了无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成为世间温暖无比的粮仓。麦子流入人间饥饿的口袋,变成满腹沉甸甸的能量。这些能量又最终回到土地,抽出满地金黄灿烂的麦浪,数千年舒展着农人的目光。
⑤麦子浅褐色的皮肤,是千百年来土地的颜色,是一种内聚敛收的颜色,虽不金黄高贵,但绝不惨淡平庸;它中间深深的沟纹,是千万条大河流淌的印痕,是无数张木犁犁出简洁的线条,是从神农氏开始的东方农人脊梁的缩影;麦子饱满的肌腹,装载着血汗和岁月所留驻的能量,源源不断地向世人输入养分和热爱。
⑥你椭圆的,长吊式的造型,多像伏在炎热的土地上光臂劳作的农人,有时风雨不调,显得不够圆满,但你从不萎缩。你没有拥有高度,却占据了深沉;你没有张扬的个性,却有积绽的深刻。平凡是你的外表,深邃是你的内心。默默地生长在民间,虽没有理想主义的花朵,却有现实主义的麦穗,一如朴实无华的农人,好似他们磨难和意志并行的精神,信念和实实在在的思想。
⑦你长在历史和时间的土地上,长在农人的心里,饱含着坚韧、向上、不屈的民族精神。面对时间的衰老,你直直走进现代人亮亮的碗中,打磨着现代人时时冒出的浮躁。
⑧我朝麦子走去,一直走进麦子的深处,与麦子对视,一如看见我年迈的父亲,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懂得麦子,可以吃饱肚子和让人活着。父亲的双手满是老茧,粗糙得无法看清掌纹。经父亲抚摸过的麦粒,却是那么新鲜动人。我走进父亲,我说不清,父亲弯腰时,是以怎样一种姿势,面对苍茫的麦子。
⑨入夏,呼叫的布谷又一次催促麦杆爬上五月的高度,农人的一滴汗水,压弯了所有成熟的庄稼,成群结队的麦子,又一次占领了我的田原,而我的牵挂和乡思,被一种无法比拟的心潮,冲击到收割的前线。每到这个季节里,我都会听到父亲手中霍霍磨响的镰刀,而我年迈的母亲,此刻就像盼望久别的孩子,为充满希望的麦粒,准备灯火,清点粮仓。我不知道,在麦子丧失生命的成熟里,是阳光的恶毒还是恩典。我明白,沉甸甸的季节,被镰刀割倒,不过是麦子生命的又一次递进。
⑩当一条形体高大的秦川牛,在六月的麦茬地上拉动木犁,身后的农事,又卷土重来。                                          (选自2009年《中华散文》)
11.作者在⑥⑦自然段把第三人称“麦子”变为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简要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①办公室没有布谷鸟催收催种的鸣叫,我笔下方格列阵的稿纸也长不出思想的麦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直直走进现代人亮亮的碗中,打磨着现代人时时冒出的浮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充满深情地赞美麦子,麦子有哪些方面值得赞美?请分条概括。(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5分)

甲、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
贾梦雨
    ①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     ②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到“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一人遭受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人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大学生沉沦网络不可自拔,终至退学;“文化名人”华威先生般到处讲学,贩卖“口水式文化”;现代化的写字楼里,不少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忙碌,但他们不知道事业的意义在哪里。 
    ③“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④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在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心交瘁
    ⑤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充斥着扭曲。 
    ⑥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⑦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网。
15.下列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项是(     )(3分) 
A.精神追求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
B.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忙碌着。 
C.对事业缺乏激情,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人缺乏感情,对社会缺乏责任感。 
D.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尤追求。 学科网
16.文章第二段与第三段都是从“精神亚健康”的表现(症状)方面来展开论述的,这两段是否重复?为什么?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怎样才能支撑起自己的精神大厦?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一代报人张季鸾(节选)
梁由之
张炽章,字季鸾,后以字行。祖籍陕西榆林,1888年3月20日生于山东邹平。13岁时,少年张季鸾不幸丧父。母亲王氏是一位善良、坚强、有主见的女性,她一人独立承担起艰难的家计,令儿子外出游学。张季鸾先后在榆阳书院、宏道学堂就学,历经名师指导点拨,打下深厚扎实的古文和史地基础,成绩优异。1904年,张到省会西安应试,深受学台(教育厅长)沈卫器重,并与其侄沈钧儒及好友于右任等订交。若干年后,张季鸾、沈钧儒、于右任等都成为民国名人。
1905年,经沈卫保举,张季鸾被选中官费留学日本,因办理母丧及学习日语,次年才得以成行。东渡扶桑后,先入经纬学堂补习日语,不久升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学习经济学。张季鸾业余主编陕籍留学生出版的《夏声》杂志,鼓吹排满革命,同时经常为国内报纸寄稿。
张在日本留学五年,好学深思,对日本的历史、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社会思潮、风俗人情,尤其是明治维新以后的变化,都作了认真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日文水平也相当之高。1911年春,张季鸾学成归国,应于右任之邀,出任辛女革命前后很有影响的上海报纸(民立报》编辑,正式开始报人生涯。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张季鸾及时向《民立报》拍发新闻电,报道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和大总统就职情况。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拍发新闻专电。
此后十余年,他辗转京沪办报,历任多家报社总编辑,文名天下皆知。但当时政治黑暗、经济落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新闻行业的外在环境甚为恶劣。以张季鸾之   大才,一腔热血,仍无充分施展身手的舞台,其间还曾两度从政,两番入狱。
两番入狱就不去细说了。无非是坚持报人的情操和良知,揭露了反动政府和无耻政客的疮疤。这分别是袁世凯和段祺瑞时期的事。
两度从政,一是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经于右任推介,出任总统府秘书,参与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后随孙中山去职,为期很短。
另一次是在1925年,由时任河南军务督办的同乡好友胡景翼推荐,获任陇海铁路会办——这可是当时数得上的肥缺。结果,他上任不到一个月,就拂袖而去。扬言:“不干这劳什子,还是当我的穷记者去!”诚如于右任后来作诗追念所云:“发愿终身作记者,春风吹动耐寒枝。”张季鸾随后去了天津,一时无固定工作,凭稿费维持生活,做了一段时间的中国第一代“自由撰稿人”。
1926年春,天津《大公报}停刊。张季鸾、胡政之、吴鼎昌这三位都曾留学东瀛的老友风云际会,情投意合,决定接办下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确定由吴出资5万元,改组为“新记”《大公报》,于9月1日复刊。吴鼎昌任社长,只负责采购白报纸,不过问具体社务。张季鸾任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主持编辑、言论工作。胡政之任总经理兼副总编辑,总揽经营及人事大权。报社大政方针,三人商而后行;有分歧时,少数服从多数;各各不同时,以张季寓意见为准。为保持独立性,他们拒绝接受外股投资,估计情况最糟也不过将5万元钱赔光了事,为此明确提出了“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三位先生同心协力,各擅胜场,他们合作的决心、诚意、效率和成就令后人叹服、惭愧。
主客观各方面条件的契合,成就了百年中国最成功的报纸——“新记”《大公报》,以及它的灵魂——最杰出的报人张季鸾。
15.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留学日本期间,张季鸾利用业余时间主编《夏声》杂志,可以说这为他的报人生涯奠定了基础。
B.作为一代报人,张季鸾在中国首开拍发新闻专电的先例,体现了他对时事的关注和对新闻的敏感。
C.作者运用了引用、对比等手法,通过人物对比来突出张季鸾的不凡,表达了对张季鸾的崇敬。
D.本文叙议结合,作者通过丰富的史实展现了张季鸾的曲折人生,在此基础上对张季鸾作出了自己的评价。
16.文章写了沈卫、胡政之等人,对叙写张季鸾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认为张季鸾成为“最杰出的报人”,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说: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 
    哲人说:在创造人时,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农民说:有了种子,也不一定能丰收。 
    ...... 
请以“种子”为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启东中学2009届高三最后一考
语文附加题
(满分40分,考试用时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凡人之所以恶为无道行不义者,为其罚也;所以蕲有道行有义者,为其赏也。今无道不义存存者赏之也而有道行义穷穷者罚之也赏不善而罚善欲民之治不亦难乎?故乱天下害黔首者,若论为大。(节选自《吕氏春秋》)
19.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的文言文语句断句(限6处)。
今 无 道 不 义 存 存 者 赏 之 也 而 有 道 行 义 穷 穷 者 罚 之 也 赏 不 善 而 罚善 欲 民 之 治 不 亦 难 乎?
20.《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       组织门客集体编撰的    家著作。(2分)
2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家》中所描写的封建大家庭,是当时封建制度的一个缩影。最高一层的统治者是高老太爷,他是高家封建统治的代表,也是封建制度及其权利的主要象征。
B.《边城》是沈从文最有影响小说代表作。小说通过广西边地纯情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写出一曲充满爱和美的人生颂歌。
C.周萍是曹禺剧作《雷雨》的主人公之一。是周朴园与侍萍的长子。在冷酷严格的管制束缚下她投入后母繁漪的怀抱,而爱情和道德发生激烈冲突时,又爱上了同父异母的妹妹四凤,埋下了他悲剧命运的种子。
D.《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袭人,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紫娟,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鸳鸯。
E.《呐喊》是新文学的奠基之作,《孔乙己》写的是一个迂腐落魄、被人嘲弄而不被人理解的读书人形象;《端午节》嘲笑了知识分子的清高、无能而又还要以空论掩盖的缺点;《药》中的夏瑜是寂寞的革命者,他牺牲留的血成了华老栓卖馒头用来治儿子病的“药”,揭示了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可悲。
23.简答题(10分)
(1)分析《老人与海》中桑地亚歌的这一“硬汉”形象。(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上面诗句所表现的故事情节。(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2003年前后,“山寨产品”在南方城市“崭露头角”,但当时还没进入大众视线,它们不过是仿制和盗版产品。直到今年六七月份,随着各网站建立“山寨手机”专题页面,“山寨”一词才得以迅速蔓延开来。山寨由“产品”上升到“文化”高度,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那就是“山寨明星”的出现。而“山寨”的流行,媒体的跟风报道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耐人寻味的是,同样是媒体,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目前传统媒体对山寨文化所形成的主流意见是:山寨文化其实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强盗文化的替身,山寨文化不能给山寨产品披上华丽的外衣让其招摇过市。然而,在网络上,山寨文化却被赋予了“挑战文化霸权、消解各种强权”的含义。
造成今日人们对山寨现象争议如此巨大的主要原因,我想,还是大家将“山寨文化”与“山寨产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选择性必修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苏省启东中学2009届高三考前辅导』  下一个『2009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