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垫江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重庆垫江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试题(高二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垫江中学2010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金建华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B)A.怂恿(sǒngyǒng)监(jiàn)生樊哙(kuài)场(cháng)院B.谄(xiàn)媚湍急(tuán)形骸(hái)新正(zhēng)C.桌帏(wéi)讪讪(shànshàn)吮(s
试题预览
垫江中学2010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 150分)
命题人  金建华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B  )
 A.怂恿(sǒng yǒng)   监(jiàn)生     樊哙(kuài)    场(cháng ) 院   
B.谄(xiàn)媚      湍急(tuán)     形骸(hái)     新正(zhēng)
 C.桌帏(wéi)       讪讪(shàn shàn) 吮(shǔn)吸   逦迤(lǐ yǐ)  
D.涎(xián)皮      角隅(yú)       撮(cuō)合     横(hèng)样子
2.下列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再接再厉    日月如梭    炉火纯青   鸠占雀巢    
B.战战兢兢    没精打采    枉废心机   藕断丝连
 C.安然无恙    悬崖勒马    价廉物美   茅塞顿开
D.度长契大    百无聊赖    弱不经风   轻车熟路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在美国NBA赛场上出色的表现已成为年轻人的美谈,大家弹冠相庆,希望他能继续努力. (贬义,形容坏人得意准备登台的样子。)
B.非典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三人成虎 ,就一定能克服眼前的困难. (谣言传多了,就让人信以为真)
C.回顾中华历史,我们发现大多数汉奸在洋人面前都是唯命是从,噤若寒蝉的,而在百姓面前则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D.这个人平日不多说话,近一段时间却变了样,到处散布一些谣言,做一些坏事,真是危言危行,叫人鄙弃。(为人正直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罗马尼亚民间乐团在北京的首次演出,受到了首都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前后主语不一,缺乏连贯性。)
B、那种不顾林区客观实际,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到头来只会得不偿失。 (结构残缺。)
C、我生在武汉,长在武汉,黄鹤楼的传说对我并不陌生。
 (前后不一,主客颠倒。)
D、IT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一轮轮洗牌之后,能够继续生存、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并得以快速发展的企业并不多。
5.根据所学课文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A、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是一部表现自然美最突出的作品。(人性美)
B、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以简练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
C、《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过秦”的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这是为了给汉朝的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而写的一篇文章。
D. 《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共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D     )
A、列坐其次(它的旁边)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崤山以东)
B.而听细说 (小人的言论)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意外的情况)
C.以致天下之士 (用来招徕)  而迁徙之徒也 (同)
D、奚惆怅而独悲               感慨系之矣
7.从词的活用角度,为下列加点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天下云集响应  ③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④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⑤项伯杀人,臣活之  ⑥吾得兄事之  ⑦沛公军霸上  ⑧大行不顾细谨
A.①②/③⑤/④⑧/⑥⑦    B.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C.①②/③⑦/④⑥/⑤⑧    D.①⑤/②⑥/④⑧/③⑦          (使动名作状形作名 名作动)
8.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赵王之子孙侯者  ④复驾言兮焉求  ⑤既自以心为形役  ⑥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⑦寓形宇内复几时  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①④/②⑥/③⑧/⑤⑦    B.①③/②⑤/④⑧/⑥⑦
C.①④/②⑤/③⑧/⑥⑦    D.①⑥/②③/④⑦/⑤⑧(宾前 被动 定后 省略)
 二,小阅读、(9分,每小题3分)
①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②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③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④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⑤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⑥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9.“无聊生者不生……”这一划线句的正确意思是:( A   )(注意关键词“无聊生者”和“即使”的含义)
A.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就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B.感到生活无聊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就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即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感到生活无聊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即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也见不到他。
10.对文中有关语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不是反语,表明“我”这样思考后的解脱)
A.第④句中的“百无聊赖的”“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等词语,反映出祥林嫂遭遇的悲惨和社会的无情。
B.第⑤句中的“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表现出“我”的软弱性:虽然同情祥林嫂,但无力帮助她摆脱封建迷信的桎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
C.“然而在现世……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这是“我”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我”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该段最后一句中“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同样是反语,“渐渐的舒畅起来”其实正说明“我”内心的痛苦也在加深。
11.文中的“我”起什么作用?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我”即是作者鲁迅,通过写自己的一段经历、见闻,使故事真实可信。(文学作品中人物不能等同于作者)
B.“我”是串连故事的线索人物,《祝福》的故事情节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串连起来的。
C.“我”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是当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尚未找到出路,是作者批判的对象。(作者并不批判他)
D.“我”与《一件小事》中的“我”、《竞选州长》中的“我”一样,都是作者着意塑造的主要人物。(本文中不是)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柳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粲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宜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嶂。崎岖湮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易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史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译文: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行成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恻哀婉。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去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12.下列各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送回)
  A.柳宗元少聪警觉众                     警:机警
  B.与之图事                             图:商议
  C.禹锡终易连州                         易:改任
  D.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归:赠送
13.对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  )
  ①宗元革其乡法 (那里) ②凡经其门,必为名士(他的)
  ③览之者为之凄恻  (被 )
④裴行立为营护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替 )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14.下列各句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D  )
  ①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
  ②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③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
④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递进 假设 承接 因果   
1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题意的一项是( C )
 A.柳宗元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又被推荐为宏辞科,授为教书郎、永州司马。(是遭贬后的官职)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赶上皇帝居位不久,想法没有实现。 (是王叔文执政不久)
 C.长江至岭南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随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D.柳宗元文学才华受人称赞,但其政治才能未能显示,表现在未被重用就被遭贬了。(被贬前受重用过的)
四、翻译默写填空(12分)
16,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当时流辈咸推之——当时文人同辈都推重他。
(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唉!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人想要没有疑难问题难啊。
17,默写填空:(7分)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亦足以畅叙幽情。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_首而遐观_。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贾谊的《过秦论》和杜牧的《阿房宫赋》都是谈秦朝灭亡的原因的。《过秦论》说秦灭之因的句子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杜牧表明他借古讽今的意图的句子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杜  鹃  郭沫若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乌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相思,血是遍山踯躅,                      ……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民族的感情。
    K1,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K2,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杜鹃是不善于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至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的标本了。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莺也差不远,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这样的例证多的是。
    K3,过去和观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
18.第一自然段的写法特点及其在全文的作用是                              (2分)(限10字以内) 
  引用典故,提起下文。  
19.“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这是因为什么?(4分)(限用原文回答)
答:杜鹃在人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
20.划“            ”处应填入的八个字是(3分)     (  A  )
A.可怜  哀婉  纯洁  至诚  B.美丽  柔弱  俊伟  刚直
C.慈爱  温顺  磊落  神勇  D.娴雅  忠贞  谦恭  淳厚
21.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作者写作目的是(3分) ( C   )
A. 塑造一个民族乃至东方传统文化观念的象征:杜鹃,点
明全文的中心意思。
B. 将杜鹃在中国乃至东方所引发的心理情态作了概括性描述,与下文关于杜鹃的实际情况形成鲜明对照。
C. 塑造一个民族乃至东方文化传统观念的象征:杜鹃,与下文关于杜鹃的实际情况的说明形成鲜明对照。
D. 将杜鹃在中国乃至东方所引发的心理情态作了概括性描
述,点明全文的中心意思。
22.为什么说“人的智慧和莺也差不远”?请简答:(可用文中字句,限12字作答)。
答:  全凭主观想象而不凭实际。(4分)
23.本文K1、K2、K3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3分)   (  C    )
A.然而  而且  因此     B.而且  因此  然而
C.而且  然而  因此     D.因此  然而  而且
24.最符合本文特点的分析是(3分)           (  D    )
A. 本文以象征和拟人的手法,揭露杜鹃一类欺世盗名者的
专横和残忍的本性。
B. 引用典故,赋予新意,表达对莺一样的人们“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思想感情。
C. 本文以象征和拟人的手法,分别塑造了杜鹃和莺的形象,
歌颂真善美,揭露假恶丑。
D. 引用典故,赋予新意,揭露杜鹃之类的欺世盗名者的专横和残忍,启发读者联想世事,催促世人警醒。
六,语言表达 (11分)
25.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发思古之幽情
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③ 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④ 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
⑤ 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⑥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诗句
答: ④①⑥②③⑤
26.下面是一条表示祝福的手机短信,但有些词语让人看了觉得不舒服,请你更换划线部分的内容,使短信既保持形象生动的特点,又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4分)
    祝你:快乐像假货越来越多,苦恼像利息越来越少,收入像艾滋病涨势如潮,幸福像苍蝇紧紧围绕,亲情友情像股市被套牢,厄运如拉登哪也找不到。
答   示例:祝你:快乐如山涧的溪流源源不绝,苦恼像雨后的乌云无踪无影,收入如春天的竹笋节节拔高,幸福如清新的空气和你相伴到老,亲情友情如美酒愈久弥醇,厄运如外星人总也找不到。(从修辞、语境、文采、题意等方面综合考虑,酌情给分)
27.下面是作家沈从文写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他所要阐述的观点。(不超过30个字,4分)
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答:沈从文批评有些读者  只欣赏自己作品的形式(情节和语言)而忽略了作品的内容(情感)
七、作文(6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据悉,1月24日,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一只小鸟飞进赛场,被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坠地死亡。接下来瞬间的一幕让人深深感动:击中小鸟的运动员扔下球拍,跑向小鸟,俯身跪地,双手合拢,又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表示忏悔。
    人生有多少一瞬间发生的事情,有的蕴涵着人生的真善美,有的散发着自私卑鄙的恶臭;有的诠释着人类高尚的节操,有的践踏着公众道德的良知……
    你一定遇到过(自己的或他人的)不少难忘的“一瞬间”,请以“瞬间”为话题,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222.182.218.2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2009年沈阳市中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模拟试题(八)』  下一个『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基础知识检测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