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一中2009年5月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福建省福州一中2009年5月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题(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福建省福州一中2009年5月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本试卷分六大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劝学》),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2)长太息以掩涕兮,。(《离骚
试题预览
福建省福州一中2009年5月高三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六大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劝学》)
                        ,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
    (2)长太息以掩涕兮,            。(《离骚》)
                    ,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
    人生如梦,                  。(《念奴娇》)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4)吾师道也,                 。
                                    (《师说》)
                     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氓》)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15分)
考城隍
蒲松龄
    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病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俄题纸飞下,视之有八字,云:  “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曰:“有阳算九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
    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幩,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瓜代:春秋时齐襄公叫连称和管至父两个人去戍守葵丘地方,那时正当瓜熟的季节,就对他们说,明年吃瓜的时候叫人来接替(见于《左传》庄公八年)。后来把任期已满换人接替叫做“瓜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俄题纸飞下            俄:片刻    B、即命稽母寿籍         稽:考证
   C、秀才握手,送诸郊野    诸:众人    D、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   摄:代理
3.下列各组分别表现宋公的才干和孝顺的一项是(    )  (3分)
   A、吏不言 但敦促之。   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
   B、诸神传赞不已。      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
   C、登其堂,一拜而行。   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
   D、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文宗未临,何遽得考?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腐宠命,何敢多辞?    (4分)
   译:                                                                          
   (2)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    (5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仗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1)本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大丈夫形象。(2分)
   答:                                                                        
   (2)本诗颈联以譬喻言志,试加以赏析。(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6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宝玉从贾母得了一件雀金裘,却不防后襟子烧了一块指顶大的烧眼,宝玉急得直唉声跺
   脚,麝月让人连夜拿到府外请织补匠人织上,但匠人们都因为不认得裘子的料子而不敢  
   揽活。病中的晴雯会这种针线活,为了让宝玉能在第二天舅舅的生日上穿上这件裘子, 晴
   雯不顾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恨命咬牙捱着补裘子,直到夜很深了才做完。  
                                                                   (《红楼梦》)
B、当欧也妮看到查理写巴黎朋友的诀别信后,决定把自己近6000法郎和积蓄送给查理。
   查理在接受这笔财产时感激涕零,他也把装有母亲肖像的梳妆匣交托给欧也妮保管。此
   后查理决定到海外经商,临行前,欧也妮和查理依依不舍,流泪,海誓山盟。查理走后,  
   欧也妮对他苦苦思念,每天早晚她都要打开那个梳妆匣把叔母的肖像端详一番。 
   (《欧也妮•葛朗台》)
C、唐吉诃德被白月骑士打败后决定履行隐退一年的诺言,当牧人,过田园生活。路上,唐
   吉诃德和桑丘遇上有人赶着六百多头猪到集上去卖,大群的猪浩浩荡荡地呼叫着开过来,
   把桑丘和唐吉诃德都掀翻在地,一片狼藉。唐吉诃德挣扎着站起来,准备用剑复仇,但
   由于赶猪人跪地求饶,且桑丘也在一旁阻止,唐吉诃德才作罢。    (《唐吉诃德》)
D、因为看不惯儿子“离经叛道”的生活,吴老太爷不愿意到上海生活,但由于局势动荡,
   吴老太爷只好出了他的“堡寨”。初到上海,刚坐上汽车时,他虽然心里仍有不甘,但想
   到毕竟有《太上感应篇》在手,且蕙芳、阿萱一对金童玉女也在身旁,似乎虽入“魔窟”,
   亦未必堕“德行”,所以吴老太爷闭目养神一会后,渐渐泰然怡然睁开眼睛。  (《子夜》)
E、百合花看到山羊脖子上的一个绣花小荷包很好奇,就问爱斯美拉达那是什么,爱斯美拉
   达只是郑重其事地说那是她的的秘密;百合花趁爱斯美拉达不注意,把山羊引到房角,
   解下荷包,把其中的东西倒在地板上,才发现里面装的是关系到爱斯美拉达身世的一只
   小鞋子。  (《巴黎圣母院》)
7.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大哥,我不能够在家里再住下去了。我要走!”(《家》)
  当觉新得知觉慧要离家去外面寻找新世界时,觉新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答:                                                                          
                                                                                
                                                                                  
  (2)“这是我在巴诺伏找到的,一张很旧的照片,说不定您会喜欢的。拿去吧!”(《复活》)
  玛丝洛娃从监狱里调到医院担任助理护士后,聂赫留朵夫去探望她,并且交给她一张老照
  片。请简述看到这张老照片后,玛丝洛娃的情感变化。
  答:                                                                         
                                                                                
                                                                                 
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①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离娄上》)
[注]①节文:礼节,礼仪,在这里用作动词。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智的实质在于明白仁和义的道理且在行动上不背离。
  B、孟子认为能恭敬地遵循礼仪侍奉父母,是礼的实质之一。
  C、孟子认为,乐的实质是乐于依礼侍奉父母、顺从兄长。
  D、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手舞足蹈,是因为由礼、智产生了快乐并消除了厌恶的情绪。
(2)孔子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结合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盂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 
  相同点。
  答: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①感谢还有像陈子善、吴福辉这样的学者,在现代文学史料的钩沉中打捞出了蝃蝀(李君维)先生的作品。其意义不仅在于丰富了人们对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市民生活的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我们的文学史记忆。当我们的记忆被各种意识形态或删繁就简的历史叙述控制时,最能打破控制、祛除记忆虚假性的,不啻是史料工作所发掘、所擦亮的被遗忘的事实。尤其当几位健在的作为李君维同代人、好朋友的老先生,以各种鲜活的细节带我们进入这位张爱玲传人的生活世界时,一种久违了的上世纪四十年代海派文学的历史现场就恍惚再现了。不管沉默或开口,老人本身就是历史,一如尘封的纸页和文字,总能让我们呼吸到业已消逝的时光的气息。
    ②“半新不旧”这个词,是我读东方蝃蝀小说的整体感受。他使用的汉语是半新不旧的,描写的生活和人物是半新不旧的,流露出的生活哲学也是半新不旧的。这些印象自然隐含着后设者的感知距离。但在叙事话语层面,这“半新不旧”却意味着传统文化和摩登时尚所构成的一个矛盾的张力空间,其中当包含着许多耐人寻味的相互拮抗的文化信息。有趣的是,动于外、静于里,东方先生的文学感知方式乃典型的东方思维,并不追随动荡不安的时间步履来为故事赋形。所以,这“半新不旧”又不表现为由“旧”到“新”的过渡,反而是亦古亦今、亦中亦洋,呈一派混和、淡定甚至有点儿怡然的文化随意状态。谁说穿长袍就不能抽雪茄呢?
    ③这里,不妨把现代海派文学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城市书写做一个简略比较。例如上世纪四十五十年代出生的程乃珊、陈丹燕等女作家,她们所追忆、所想象的老上海生活,和东方蝃蝀那一代人所亲历的生活之间的距离到底在什么地方?我想,主观投射之强弱大概是一道美学的分水岭,一个就站在自己的生活经验里写,决无什么“现代性”、“都市文化”之类的观念预设;另一个却要打听着前人的生活写,且不得不在重构和想象的过程中添加若许意愿成分——两相对照,至少文学真实性的成色就有了分殊。不难感到,无论生活还是笔调,东方蝃蝀都延续着传统文化的风神,而先经“文化革命”再经“西风洗礼”的后一代人下笔,传统文化的底蕴就少多了,韵味也不对了,甚至还会自觉不自觉地带上点追慕昔日中产阶级神话的俗气。东方先生也写上层公馆生活,但你感觉不到有任何炫耀的地方,不会产生那种甜腻腻的感觉,读着读着,反而有一股苍凉的东西漫洇开来。这东西才是真正的文学的东西。这种对人生的苍凉感受一旦抹去,文字格调便高下立见。王安忆的《长恨歌》之所以打动我们,在我看来,多半也是得力于弄准了王琦瑶故事的基调。
(节选自王鸿生《动外静里说东方》)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东方蝃蝀(李君维)先生是张爱玲文学风格的继承者,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海派文学的代
     表人物。
  B、如果东方蝃蝀的作品没有被发掘整理,那么我们对现代文学史记忆将是残缺的,甚至
     是虚假的。
  C、作者用“半新不旧”这个词,委婉地批评了东方蝃蝀小说亦古亦今、亦中亦洋的矛盾
     状态。
  D、程乃珊、陈丹燕等女作家继承了现代海派文学的风格,表现老上海的社会生活,但经
     过“文化革命”和“西风洗礼”,传统文化的底蕴在她们的文字中缺失了。
  E、东方蝃蝀写上海上层公馆生活,漫泅着人生的苍凉感受,这一感受在王安忆的《长恨
     歌》中也得到了体现,作者认为这能体现较高的文字格调。
10.根据文本,说说东方蝃蝀小说“半新不旧”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                                                                           
11.根据第③段的论述,概括说明东方蝃蝀那一代海派文学的作家在创作上有哪些特点。(4
    分)
答: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文本的小题。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4题。
羊    殇
刘国星
    秀秀和花花上吊身亡,主人拍手跺脚深责是自己粗心大意造成的意外。而大青羊心底却掠过一丝无奈的苦笑,其实秀秀和花花早就有了死的念头。
    前几日,秀秀和花花先后做了母亲,做母亲本是欢天喜地的事。而它们的宝宝却像是出了毛病——身子没筋没骨,站不起来,吃不上奶。秀秀急得伸长舌头,舔着宝宝早已干爽的羊毛,目光里满是鼓励。宝宝挣几挣,却还是在那尿窝里兜圈圈。秀秀急得跪下身,侧躺着,抬起后腿,将自己的乳房递上前。宝宝吮了两口,又蔫蔫地垂下头,大青羊看看秀秀筋骨裸露的脊背,心底又漫过一丝沉沉的痛。花花的宝宝像是好一点,挣一挣,四腿一挺,站了起来,可是刚走几步,便似断线的风筝,重重地栽倒在地,抢得满嘴都是羊粪和沙子。“咩咩”花花心疼地扑上前,也跪下身,将自己干瘪的紧贴肌肤的乳房递上去,宝宝吮几口,便“咩咩”地叫起来,像受了骗。花花愧疚地垂下头。不久,宝宝们便先后死去……秀秀和花花疯
了似的“咩咩咩”不住声地唤,撕肝裂肺,还竖起前蹄,撞围栏,犄角根渗出鲜血,点点红,极刺目。
    大青草看得惊心动魄,便预感到有事发生,便好想以前的日子。
    那时的草原天蓝地绿,草场大,谁也甭想吃到边。羊们个个膘肥体壮,走进草场便淹没身躯。主人常常对着大地深情地吟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而如今大青羊的兄弟姐妹还有姑亲姨表亲数不胜数,似星星。走在草场,肩碰肩,膀对膀,拥拥挤挤总有一种窒息的感觉。草场吃出地皮,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白,像谢项的姑娘。风一起,天地间灌满沙粒子,眯眼跑一天,也难吃上几口香嫩的草儿。      
    主人便叹,便把羊们长年圈起来。主人只给羊们吃净草,用绳一束,棚顶一吊,供羊们你一口我一口地品尝。大青羊勉强嚼两口,便懒得再张嘴,无精打采地趴在地上。草已完全蒸掉水汽,一嚼,干涩涩的没滋没味;一咽,草茎卡得嗓子生痛。倏然,大青羊瞪大眼,“咩咩”地尖叫,羊们也随之惊叫不已——秀秀和花花双双把脖子伸入绳套,四蹄一蹬,身子便面条样地滑了下去……
    大青羊的心底涌起阵阵哀伤,生和死的距离原来很近、很近。
    那日,天空飘几朵云,有风,很凉,主人破例打开羊栏,大青羊率领群羊奔向草场。已是初春,触目皆绿,大青羊大踏步走着,却走不快——一个冬天,蹄子似穿上了高跟鞋,一走路,恰似踏上弹簧或海绵。但它的身躯中还是迸发出一股青春的、生命的活力。终奔上前,那绿,却是刚露顶便枯萎的小草,紧贴地皮,根本吃不到嘴。大青羊啃几口,竟弄了满嘴沙子,它“呸呸”吐着,又奔向远方那充满诱惑的绿……整整一上午,羊们也没吃上香嫩嫩的青草,却奔跑得越发筋疲力尽、饥肠辘辘。
    “决走!快走”主人挥舞羊鞭,声嘶力竭地吼。大青羊猛然抬头,不知啥时?乌云已遮住太阳,直压下来。大青羊明白,主人是想让它们登上旁侧的山顶,于是率先跑去。山陡,羊们不便攀跃,主人挥舞羊鞭,不断催促。大青羊气喘吁吁地跑在前面,不时,就跌下前蹄。雨来得极快,一个霹雳,蚕豆大的雨点,便噼哩啪啦地砸下来,砸得浮土腾起了轻烟。瞬间,雨点变成雨线,雨线变成雨帘,天河像决了口,天地成了水世界。大青羊它们终于攀上山腰,拢在一处瑟瑟地抖,仿佛是一堆枯叶,随时会被这暴雨吞噬,主人泥塑样,看天、看地、看这风雨里哆嗦的羊群……雨越下越大。水挟泥,泥裹水,从山顶哗啦哗啦冲下去,好似给山扒了一层皮。霎时,浑浊发黑的水便涨满谷底,山洪像一头发疯的野牛,咆哮着、撕扯着,
从两山的罅隙间涌出山外。“咩咩”大青羊惊喜地唤——脚下的草,因那泥土的离去,蓦然变高了。羊们似乎也发现了“新大陆”,低垂头,小心翼翼地啃,一下一下,竟连根拔起。 “咩咩”大青羊又率先往坡顶那片绿逼近,羊群亦慢慢蠕动。倏然,大青羊失了前蹄,皮球似地滚下来,眨眼便成了泥羊。虽挣了挣,却丝毫未起作用,几个跟头,便抛进汹涌的山洪……
    “咩咩”群羊叫,似悲壕。
12.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秀秀和花花上吊身亡的根本原因是秀秀和花花无力抚养自己的宝宝,它们的宝宝先
   后死去。秀秀和花花内心异常愧疚,只有死了才可以从丧子之痛中解脱出来。
B、第二段详写秀秀和花花尽力挽救它们的宝宝的情景,目的在于突出他们对子女深深
   的爱,并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草原牧区贫困人群艰难的生存状况,发人深省,引人
   深思。
C、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大草原过去和现在截然不同的景物特点,突出了现在大
   草原环境的恶化,也交待了大青羊悲哀的根本原因。
D、“……草场吃出地皮,这儿一片绿,那儿一片白,像谢顶的姑娘。风一起,天地间
   灌满沙粒子,眯眼跑一天,也难吃上几口香嫩的草儿。”暗示了是草原生态环境不
   断恶化,导致羊群食物不足才是秀秀和花花的宝宝先后死去的真正原因。
E、结尾写羊群拼命攀上山顶却遭暴雨,最终被抛入汹涌的山洪,看似作者的刻意安排,
   其实也是必然的结果,小说在前文有多次暗示。
13.“大青羊看得惊心动魄,便预感到有事发生,便好想以前的日子。”这句话有何作用?(4   
分)
答                                                                                                                                                    
14.这篇小说以大青羊的视角反映了什么问题?试探究作者这样创作的好处。  (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新华网北京6月2日电(记者张严平、田刚)眼前这位苗族汉子矮小、苍老,40岁的人看过去有50开外,与人说话时,憨厚的眼神会变得游离而紧张,一副无助的样子,只是当他与那匹驮着邮包的枣红马交流时,才透出一种会心的安宁。
    整整一天,我们一直跟着他在大山中被骡马踩出的一趟脚窝窝里艰难地走着,险峻处,错过一个马蹄之外,便是万丈悬崖。
    这就是那个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在大山里默默行走了20年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20年中行程26万公里——相当于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为了一个简单而又崇高的使命,在大山深谷之中穷尽青春年华的人吗?我流泪了。
    在这个高原的夜晚,我永远地记住了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苗族名字:咪桑。
    马班邮路在正式文字中被定义为“用马驮着邮件按班投送的邮路”。在21世纪的中国邮政史上,这种原始古老的通邮方式堪称“绝唱”,而在木里人的眼里,这却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紧接青藏高原。这里群山环抱,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只有9个半人。全县29个乡镇有28个乡镇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以马驮人遥为手段的邮路是当地乡政府和百姓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途径。     
    王顺友至今记得,他8岁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做乡邮员的父亲牵着马尾巴撞开家门,倒在地上。“雪烧伤了我的眼睛。”母亲找来草药煮沸后给父亲熏眼。第二天清早,父亲说,看到光亮了。他把邮件包往马背上捆。母亲抱着他的腿哭。父亲骂她:“你懂什么!县里的文件不按时送到乡上,全乡的工作就要受影响。”
    11年后,父亲老了,他把邮包和马缰绳交到了19岁的儿子手上,那一刻,王顺友觉得自己长大了。他开始沿着父亲走过的邮路启程,邮路往返584公里。
    年轻的乡邮员第一次感受到了马班邮路的遥远和艰辛。他每走一个班要14天,一个月要走两班,一年365天,他有330天走在邮路上。他先要翻越海拔5000米、一年中有6个月冰雪覆盖的察尔瓦山,接着又要走进海拔1000米、气温高达40摄氏度的雅砻江河谷,中途还要穿越大大小小的原始森林和山峰沟粱。
    …… 
    王顺友牵着马一步一步专注地走着,从后面望过去,他的背驼得很厉害。
    在一般的工作岗位上,40岁正是一个黄金年龄,但对马班邮路上的乡邮员来说,40岁已经老了。和其他的乡邮员一样,王顺友患有风湿,头痛,胃痛等各种病症,另外,他还患有癫痫病,现在每天要靠吃药控制病情。
    这位在木里的马班邮路上走得年头最长的人,还能走多远呢?               
    他说:“走到走不动为止。”
    我问:“如果让你重新做一次选择,还会走马班邮路吗?”
    “那不会变。”       
    “为什么?”
    “马班邮路把我这一辈子的心打开了,为党和政府做事,为乡亲们做事,让我活得舒坦,敞亮!也让我觉得,自己在这个大山里是个少不得的人呢!”
    “在一般人看来,一个牵着马送信的人能有多重要?”
    “我们木里山太大,太穷,没有邮路,乡亲们就会觉得心头孤独了。现在我们有十几条马班邮路,十几个乡邮员,每个人跑一条路,不起眼,可所有这些路加起来,就把乡亲们和山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了,就把党与政府和木里连在一起了!”
    我的心被一种热辣辣的东西涨得满满的。
    5月的凉山,漫山遍野盛开着一片一片火红的花儿,如彩虹洒落在高原,恣意烂漫。同行的一位藏族朋友告诉我,这种花儿叫索玛,它只生长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原,矮小,根深,生命力极强,即使到了冬天,花儿没了,它紫红的枝干在太阳的照耀下,依然会像炭火一样通红。噢,索玛花儿……     
    (来源:新华社  有删改)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在文章开头,作者连用了三个排比句,表示对事实情况难以置信。这种巧妙的开头使新闻有了悬念,能有效抓住读者的眼球。
B、为了按时递送邮包,王顺友每个月有28天都在路上,艰辛遥远的马班邮路使他过
早地衰老了,也使他患上了多种疾病。
C、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木里藏族自治县至今无法融入现代社会,只能靠原始古老的
通邮方式与外界保持联系。
D、本文列举了很多数字材料,其目的是用准确的数据来反映王顺友的送邮人生,增强
可信度,增强文章感染力。
E、这篇报道运用语言很典范,客观记叙,遵循朴实简洁的原则,不加修饰,因此才能
震撼读者的心灵。
13.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关系,是一篇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请从文中找出新闻背景,做简要概括,并就其中一条简要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l4.这则新闻以“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标题有哪些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6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3分)
①情景一:某领导给下级的批示:
    这个问题事关重大,望你组织群众讨论后再行钧裁。
②情景二:某编辑给投稿者的回信:
    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已进行斧正……
③情景三:某哀悼会现场:
    一位来宾对死者的哥哥说:“对舍弟的过世我深表哀悼,请节哀顺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4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打倒
万恶的奥数教育》。在文中,杨东平认为,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
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
律的。
材料二:第4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金牌获得者王伟认为:奥数教育改变了他的一
生。对奥数的钻研,极大地帮他拓展思维,开阔视野,这又有利于对其他科目的学习。
他在攻克一道道难题中,不断地积累和享受着愉快的成就感。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答:                                                                             
   (2)请就以上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论述。要求,不少于100字。(5分)
 答:                                                                               
六、写作(70分)
17.请以“我和你”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七年级下册第三次月考试卷』  下一个『2009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