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2008-20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盐城中学2008-20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二选择性必修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盐城中学2008-20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山暝(míng)馔玉(xùn)玉箸(zhù)兰苕(sháo)B.朔漠(sù)薜荔(pì)   青冢(zhǒng) 寥落(liáo)C.金樽(zūn)凤阙(quē)绮筵(yǐ)霰雪(xiàn)D.盘飧(sūn)栖息(qī)邈
试题预览
江苏省盐城中学2008-20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山暝(míng)     馔玉(xùn)      玉箸(zhù)        兰苕(sháo)
B.朔漠 (sù)        薜荔(pì)      青冢(zhǒng)   寥落(liáo)
C.金樽 (zūn)       凤阙 (quē)       绮筵(yǐ)       霰雪(xiàn)
D.盘飧(sūn)        栖息(qī)         邈远(miǎo)       砧声 (zhēn)
2.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达赖集团蓄意制造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破坏西藏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其结果必然是火中取栗,自绝于祖国和人民。
B.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C.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些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D.汶川地震是可怕的,几秒钟之前仍旧美丽而安宁的城市顷刻之间分崩离析,这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地震破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2008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在北京揭晓,当选人覆盖了证券、IT、新能源等领域。解读名单,我们可以清晰地辩认出2008年中国经济的热点和脉搏。
B.国务院“纠风办”于2009年开始进一步加强对药品成本价格的监管,改进药品价格核定办法,扩大政府定价药品范围,逐步对所有处方药实行政府定价。
C.“十一五”以来,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初见成效。
D.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发展和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4.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死:为……而死
B.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
C.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危:危险
D.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凋:使凋落,萎靡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5~6题。
华 清 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 清 宫   
崔 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5.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吴诗“四郊”二句,是说寒冷的冬季,大雪纷飞,乌云密布,但只有落在华清宫中的雪即刻就融化了,点出了宫内与宫外的不同。
B.吴诗“绿树”二句,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没有谁知道外面的天气已非常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气候的赞美之情。
C.崔诗“草遮”一句,写用石头修得整齐的磴道因御驾匿迹而格外冷清,杂草已将石磴掩盖,与吴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
D.崔诗“明月”二句,诗人描绘了多情的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玉阑纵存,已无人相依,突出了荒凉寥落的氛围。
6.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吴诗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宫外宫内两个不同的世界进行比较,揭露了唐朝统治者不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继续在宫中过着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
B.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荒草丛生,寂无声息,宫中之树,直插云霄;再写夜间之景,以“明月自来还自去”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浓郁。
C.吴诗以讽刺见长。开头两句,一个“飞”字,突出雪大风猛,一个“暗”字,更显雪意正浓,接着轻描宫中“落旋干”的景象,此句不着议论,讽喻之情自在诗外。
D.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句形象地描绘了宫中树木高入云端,碧绿依然的景象,但一个“寒”字,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使其充满寒冷的气氛。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唐诗的任侠精神
    ①汉魏以降,游侠形象开始在诗歌里崭露头角。但是,直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赞美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②所谓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端,即: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③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而对豪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掘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
④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之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⑤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证明。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 
7.不属于“任侠精神”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当时的社会生活为任侠精神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B.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
C.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
D.盛唐的诗人们写作了大量的任侠诗,为这个时代提供了当时所没有的但又非常需要的精神力量。
8.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侠”精神并不是唐代所独有,早在汉代就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就在诗歌里普遍出现。
B.考察唐诗中游侠形象的消长起落,可以为我们考察唐代的社会风貌、思想发展提供一个方面的线索。
C.盛唐诗人笔下的游侠精神不是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的,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任侠”精神所体现的强者性格,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要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9.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体现“任侠”精神的一项是(3分)
A.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有烟气,闻行车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长吉之奇甚尽              状:描述,描绘
B.语长吉之事尤备               备:戒备、小心
C.恒从小奚奴骑距驴              从:跟从,使动用法
D.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          造作:编造,虚构
11.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李贺之“奇”的一组是(3分)
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②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③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               ④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⑤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云当召长吉 ⑥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贺写诗时先苦心推敲,反复吟咏,然后则挥笔而就,最早为大诗人韩愈所了解。
B.晚饭后,李贺的女仆将他白天写的诗补充完整,就放在另外的袋子里,就不再翻看。
C.李贺常往来于京、洛之间,所写的诗随意乱丢,所以他的朋友沈子明家里仅存四卷。
D.李商隐对李贺的文学才华非常钦佩,同时对他的英年早逝和不为时人所重感到叹惋。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 (3分)
                            ▲                        ▲                               
(2)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4分)
                            ▲                        ▲                              
 (3) 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3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春江潮水连海平,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年年岁岁花相似,         ▲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千载琵琶作胡语,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4)         ▲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洒》)
(6)花径不曾缘客扫,          ▲        。(杜甫《客至》)
(7) 鸿雁不堪愁里听,         ▲        。(李颀《送魏万之京》)
(8)         ▲        ,辞根散作九秋蓬。(白居易《自河南经乱……》)
(9)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如切如磋,             ▲         。(《诗经•卫风》)
五、古诗鉴赏(10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送人还荆州
唐•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
(1)诗歌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效果?(5分)
                          ▲                        ▲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送别情的?(5分)
                          ▲                        ▲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成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
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斫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美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费、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究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口、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的情怀,也便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⑤“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略有改动)
16.作者理解王维的诗《山居秋暝》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概括说明。(6分)
                            ▲                        ▲                             
17.第③段,作者写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目的是什么?(4分)
                            ▲                        ▲                             
18.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1)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斫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                                                               
                            ▲                        ▲                             
(2)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 
                            ▲                        ▲                             
19.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深刻含义。(6分)
                            ▲                        ▲                             
七、语言综合运用(4分)
20.在一次辩论会上,主持人讲了下面一个故事,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引出甲、乙两方辩题。要求:双方辩题语言要简洁,不超过10个字,具有可辩性。(4分)
两个失败者沮丧地躺在屋子里,同时看到下面的情景:
一只蜘蛛要在天棚的拐角处结网,它向另一面墙壁荡过去,在即将接近那面墙壁的那一刹那,它掉了下来——这是它第七次失败了。
蜘蛛的举动触动了他们。
甲说:可敬的蜘蛛,你怎么那么自信而执著!我是人,难道不如一只蜘蛛吗?我要振着起来!
乙说:可怜的蜘蛛,你只要稍微改动一下爬行的方向,就可以成功。我是人,不是蜘蛛,我要重新选择方向!
甲方辩论题目:                          ▲                     (不超过10个字)(2分)
乙方辩论题目:                          ▲                     (不超过10个字)(2分)
八、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位好木匠,晚年的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是习惯唠叨,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这位木匠绝活肯定是在这一点上下足了功夫。
其实,做人与处世,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D(A.馔zhuàn苕tiáo;B.朔shuò ,薜bì;C.阙què,绮qǐ)
2.B(A.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达赖集团是主谋者,不是被别人利用。B.石破天惊:比喻文字议论新奇惊人。C.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好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用在此句中属望文生义。D.“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组织分裂瓦解)
3.B(A.“辨认”与“热点、脉搏”不能搭配;C.成分残缺“贯彻——的方针”;D.语序不当“解放和发展”)
4.C(高)
5.B(诗歌所表达的并非“赞美之情”,而是对统治者腐朽生活的“愤恨之情”。
6.B(“明月自来还自去”,不是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而是巧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因历史巨变而引发的苍凉之感)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7.D (结合第四小节可知,ABC都属于原因,D项既不是原因,理解上也与原文有偏差)
8.A (文中只是说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开始在诗歌里崭露头角)
9.C (引李白的《将进酒》,表达的是人生得意须及时行乐的思想)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10.B(完备,全面)
11.C(②介绍李贺交游的情况,⑥说明李贺的寿命及曾任官职;①③④⑤分别从形象、行为、创作、传说等方面说明李贺的“奇异”之处。)
12.B(不是由女仆补充完整,而是由李贺自己补充整理。)
13.(1) 见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停下来啊!(3分)
(2)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大约能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的时间,长吉最终死了。(4分)
(3)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奇才,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4. (1)海上明月共潮生      (2)年年岁岁花相似
(3)分明怨恨曲中论       (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5)今生我材必有用       (6) 蓬门今始为君开
(7)云山况是客中过     (8)吊影分为千里雁
(9) 病树前头万木春      (10) 如琢如磨
(每句1分。有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则该句不给分。)

五、古诗鉴赏(10分)
15.(1)虚实结合(或运用想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2分)诗人由眼前的山水想象到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风光美景,写出对友人一路上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突出依依不舍之情。(3分)
(2)先写送别朋友出秦川,表达对友人的留恋;(1分)再想象朋友将去的荆州风光和朋友将行的途中情景,表达对朋友远行的牵挂;(2分)尾联写此地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送别朋友的不舍之情。(2分)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6.(1)少年时期:只会背诵而不知其意。(意思对即可)(2分)/ (1)年龄还小的时候,虽然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摘录原文给1分)
(2)青年时期:自以为已经读懂,认为自己有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但与实际情况还有差距。(意思对即可)(2分)/  (2)后来上了大学,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摘录原文给1分)
(3)中年时期:真正从中悟出了人生的哲理。(意思对即可)(2分)/进入人生的生存程序以后,才悟出其真意,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精神财富。(摘录原文给1分) 
17.用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等树木中的祖宗和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构成对比,(2分),赞赏它们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气度和胸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2分)
18.(1)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培养情操。或:只要不变心性,人生就不会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就不会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一切的磨难会增长我们的阅历,坚定我们的人格。(2分)(意思对即可)
(2)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最贫穷。(或:物欲无度的人最贫穷)。或: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也永无止境,人会在诱惑和欲望中迷失自我。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才能自始至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2分)(意思对即可)
19.象征远离尘世纷争、自始至终保持独立人格的高洁心灵,寄托着作者对高雅纯洁的人生境界的追求。(答对一个要点给3分)((6分)
七、语言综合运用(4分)
20.(4分)面对挫折要坚持不懈        面对挫折要重新选择(每句2分,大意对即可)

八、作文(6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各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一点突出或多点涉及者均可。
③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5分为止;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④确认为抄袭的作文,不超过30分。
⑤基本分为    分。基本分是指符合“三基本”作文应得到的分数。根据达到与否及程度,向上向下作较大的浮动。
作文一定要拉开分数差距,坚决不打保险分。

附文言参考译文:
京兆杜牧替李长吉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很是详尽,这就是世上流传的。长吉的姐姐嫁姓王的,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详尽。 
李长吉为人纤瘦,双眉相连,长手指,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被昌黎韩愈知道。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以王参元、扬敬之、权噱、崔植最为密切,长吉每天都与他们一同出游。从没有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按照法式连缀成篇那样,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常常骑弱马,跟随一个小书童,背着古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取囊中所有,见所写很多,就怨怒地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吗?”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从婢女那里取出书, 研墨拿纸补成完整的诗,投入其他囊中,不是大醉及吊丧的日子全都如此,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扬敬之等随时来从囊中取出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期中试卷


上一个『2007~2008学年(下)中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下一个『山东省淄博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检测题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