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澄海中学高三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汕头市澄海中学高三语文试卷(高三选择性必修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汕头市澄海中学高三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
试题预览
汕头市澄海中学高三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驾驭/与会  栅栏/删除  参加/参差不齐     B.复辟/媲美  嫔妃/濒危  毒蛇/虚与委蛇
C. 古刹/诧异  绚烂/殉职  曾祖/曾经沧海     D.信笺/翩跹  伫立/贮存  呼吁/长吁短叹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武侠小说《紫灵》有这样一个情节:“……他们这些无所不能而存活在世上的残暴强盗,一个个仰面摔倒在地上,嘴里惨叫了几声,蹬了蹬两腿,结束了他们罪不容诛的一生。他们哪一个人的手上不是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而恶贯满盈?今天得到这样的结果,真是罚不当罪,不过也算是他们死得其所。
A.无所不能      B.罪不容诛      C.罚不当罪      D.死得其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加快体制创新的步伐。为此,必须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即消除体制障碍、推进配套机构改革、加强物质载体建设。
B.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单打比赛结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中国运动员林丹为此获得了此项比赛的冠军。
C.为了办好2010年亚运会,广州请来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组织赛事,参与筹划,实际上这也是广州与国际接轨,学习别国先进的理念。
D.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去年年底离职,在联合国欧洲办事处所在地日内瓦定居并安度晚年,从而实现了他多年以来的夙愿。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发射时间定在凌晨。___________。火箭__________,如同一条喷吐着烈焰的蛟龙,映红了整个山谷。________,将塔架导流槽内的蓄水化作一团浓雾,天女散花般四处散开。短短几秒钟,火箭精灵般地钻入了云层。_______________……
①沉睡的群山,深邃的夜空,被一声轰鸣突然惊醒
②一声轰鸣,突然惊醒沉睡的群山和深邃的夜空
③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势
④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
⑤喷射的火焰
⑥火焰喷射
⑦我的眼睛追随着箭尾,突然热泪盈盈
⑧我突然热泪盈盈,眼睛追随着箭尾
A.②④⑥⑧   B.②③⑥⑦   C.①③⑤⑧   D.①④⑤⑦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5-9题。
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莒人,世居京口。少好《书》、《传》,博览多通,为济阳江敳所知。敳为建武将军、琅邪内史,以为府主簿。
及高祖克京城,问何无忌曰:“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无忌曰:“无过刘道民。”高祖曰:“吾亦识之。”即驰信召焉。时穆之闻京城有叫噪之声,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穆之直视不言者久之。既而反室,坏布裳为绔,往见高祖。高祖谓之曰:“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穆之曰:“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仓卒之际,当略无见逾者。”高祖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即于坐受署。
穆之常居幕中画策,决断众事。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高祖举止施为,穆之皆下节度。高祖书素拙,穆之曰:“此虽小事,然宣彼四远,愿公小复留意。”高祖既不能厝意,又禀分有在。穆之乃曰:“便纵笔为大字,一字径尺,无嫌。大既足有所包,且其势亦美。”高祖从之,一纸不过六七字便满。
高祖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高祖疑长民难独任,留穆之以辅之。加建威将军,置佐吏,配给实力。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乃屏人谓穆之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流远伐,而以老母稚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意乃小安。高祖还,长民伏诛。
穆 之 内 总 朝 政 外 供 军 旅 决 断 如 流 事 无 拥 滞 宾 客 辐 辏 求 诉 百 端 内 外 咨 禀 盈 阶 满 室 目 览 辞 讼 手 答 笺 书 耳 行 听 受 口 并 酬 应 不 相 参 涉 皆 悉 赡 举。又数客昵宾,言谈赏笑,引日亘时,未尝倦苦。裁有闲暇,自手写书,寻览篇章,校定坟籍。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穆之既好宾客,未尝独餐,每至食时,客止十人以还者,帐下依常下食,以此为常。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瞻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十三年,疾笃;十一月卒,时年五十八。高祖在长安,闻问惊恸,哀惋者数日。
(选自《宋书•卷四十二•列传第二》,有删节》)
5.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能自屈,吾事济矣     屈:委屈         B.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    属:恰逢
C.长民果有异谋           异谋:阴谋       D.穆之常居幕中画策   画策:谋划决策
6.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卿谓谁堪其选 / 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
B.刘毅等疾穆之见亲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高祖从之,一纸不过六七字便满 / 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
D.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 / 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
7.最能体现刘穆之“内端谋猷”的一组是
   ①常居幕中画策,决断众事      ②少好《书》、《传》,博览多通       ③一毫不以负公
   ④便纵笔为大字,一字径尺,无嫌。⑤仓卒之际,当略无见逾者 ⑥若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攻下京城后,高祖急需一名府主簿来帮他,刘穆之听到后毛遂自荐,他极高的才华
      得到了高祖赏识,并立刻展开工作。
   B.高祖限于天资,虽努力苦练书法,无奈效果不佳,刘穆之建议把字尽可能写得大些,
      这样可以掩盖某些缺陷,高祖接受了这一建议。
   C.从诸葛长民意图谋反一事来看,高祖对刘穆之的才华是了然于胸的。后来事态的发
      展果然证实了高祖的安排是非常有必要的。
   D.刘穆之才华过人,学识造诣很深,但性格豪奢,动不动就喜欢大摆筵席,他自己也
      说,除了这一缺点外,他就再也没有什么地方对不住高祖了。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符号 “/ ”断句。(4分)
穆 之 内 总 朝 政 外 供 军 旅 决 断 如 流 事 无 拥 滞 宾 客 辐 辏 求 诉 百 端 内 外 咨 禀 盈 阶 满 室 目 览 辞 讼 手 答 笺 书 耳 行 听 受 口 并 酬 应 不 相 参 涉 皆 悉 赡 举。
(2)翻译下列的句子。(6分)
①高祖举止施为,穆之皆下节度。

②穆之既好宾客,未尝独餐,每至食时,客止十人以还者,帐下依常下食,以此为常。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上阙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2)说说作者在下阙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


11、补写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6分)
(1)              ,与山间之明月,               ,目遇之而成色。(苏轼《赤壁赋》)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辛弃疾《破阵子》 
(3)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渐歇。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 _,            。(杜甫《登高》)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西施亡吴之谜
金性尧
    吴王夫差是一个亡国之君,却不同于一般昏君,恰恰是个霸才。他的最显著的弱点是刚愎自用,轻敌拒谏。吴越是世仇,都想问鼎中原。越王勾践恰好是个阴谋家。《国语•越语》记勾践曾对范蠡说:“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乱民功,逆天时”云云,这是从敌人方面说的坏话;从《国语•吴语》及《史记》看,看不出他怎样沉湎于酒色。吴强越弱时,越国遣大夫文种求和,伍子胥坚决反对,越人便以美女八人献与太宰嚭,太宰嚭向夫差说了好话,夫差就答应了越国,则受美女的是太宰嚭。这人是从楚国逃亡出来,后来成为吴国罪魁,夫差的致命伤是容许卧榻之侧的强敌安然存在。
    说到吴国之亡,自然会想起西施,就像谈唐明皇的出奔,会想起杨贵妃一样,可是在《国语》和《史记》中,却一句也没有提到西施。
    先秦典籍中,《墨子•亲士篇》曾这样说:“是故比干之殪,其伉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车)裂,其事(功)也。”这当是最早提到西施名字的史料,但西施为什么会因美而被沉在水中,没有明说。这以后,西施便成为美女的共名,直到今天,也是这样,就像月里嫦娥成为美女共名一样(历史上也有由共名而成为专名的,如漂母)。《孟子•离娄》的“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西子之称,自孟子始。《庄子•天运》有西施病心而颦,邻居丑人效之的故事(后来乃有东施效颦之说),《荀子•正论》里也提到她,这里就从略了。说明在先秦时,西施已成为美人的典型,并且有故事在流传着,流传的地区当在今河南、山东一带。
    将西施作为美人计的宠儿,始于后汉人赵晔的《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和文中商量后,“乃使相者国中,得宁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乃使相国范蠡进曰……吴王大悦曰: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这完全是小说家的笔法,还有是后汉人袁康的《越绝书》卷八,内容相类,文字更简单。至于馆娃宫、响履廊之类,全出于后人的附会铺张。又据上述记载,越国所进的还有一个郑旦,而西施却独享艳名,现在知道郑旦的人就不多了。
    当吴王夫差接受越国二女时,伍子胥立即反对:“臣闻贤士国之宝,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已,周亡以褒姒。”这话原是老生常谈,却又很重要,因为这三个美女,都是被征服部落故意以美女进献的。到了后汉的赵晔、袁康时,由于西施在战国时已享艳名,而赵晔、袁康又是会稽人,也即越人,便把她补了进去,成为亡国之君生活上一种连锁性的取败特征,实际仍不脱女祸论的习见。总之,在《国语》和《史记》时代尚无西施亡吴之说,否则,以史公的好奇,岂有不刻画之理?《论语》里“子见南子”的寥寥四五语,到了史公笔下,就写得帏影珮声,摇曵生姿。至于《墨子》里“西施之沉,其美也”二语,《墨子问诂》引苏时学说,以为与《吴越春秋》所记的“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之说符合,那是以后说来弥缝前说,《墨子》原意究意如何,尚不可知。
    颇疑“进美女”一度也成为史学界的思潮,而这又是女性意识强化的一种辐射,也是创作心理上很有趣的现象。回到先秦去,那里有看不尽的迷宫,足够我们徘徊流连,而且同样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
(选自1998年9月27日《文汇报》)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不同意西施灭吴之说。
B.作者认可“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已,周亡以褒姒”的说法,因为这是人所公认的事实。
C.“美女亡国”的女祸论是封建统治阶级推脱罪责的托辞。
D.史学界、文学界争相研究撰写“进美女”的文章与小说,是重视女性的一种表现,因而值得提倡。
E.作者认为吴王成为亡国之君,是由于越王勾践是个阴谋家,更由于吴王自己的弱点。
13.“说到吴国之亡,自然会想起西施,就像谈唐明皇的出奔,会想起杨贵妃一样”在文中所要表述的意思是(    )(3分)
A.西施和杨贵妃都是美人计的宠儿              B.西施和杨贵妃都是皇帝的宠妃
C.吴国之亡,安史之乱,皆缘于女祸。          D.西施和杨贵妃都在历史上留名
14.第一自然段“夫差的致命伤是容许卧榻之侧的强敌安然存在”一句,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看其含义有哪些。(4分)

15.作者不同意“西施亡吴”之说,其根据是什么?分条列举。(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在答题卡上填上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填、错填、多填的,答案无效。
㈠、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萝卜花
     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花盛开,很喜人。   
    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儿,卖小炒。一小罐煤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肉,土豆丝炒猪肉。   
    女人三十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卡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必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盘子里,才好看。她说。   
    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吃饭时间,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炒,而后装在方便盒里,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生活的优裕不再。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定摆摊儿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花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好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小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互相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儿前来了。   
    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买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她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算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大家提起萝卜花,都知道。   
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16. 文章用第三段浓墨重彩地描写女人的穿着打扮,有何作用?(4分)

17. 文中的女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5分)

18. 作者以“萝卜花”为题有何用意?(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 杉
阳光正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林徽因用目光寻找着那一对靛蓝色的小鸟,它们在窗外的竹梢上跳着、唱着,仿佛从唐诗中飞来的鸟儿,阳光梳理着它们轻灵的羽毛。有时它们便跳到窗台上来,在这个狭长的窄窄的舞台上蹁跹着。 
林徽因多么羡慕窗外的一切,羡慕在窗台上舞蹈的小鸟,她也需要那么一小点儿平凡而简单的欢乐,而此刻,她却只能躺在病床上,一任阳光在窗棂上涂抹着晨昏。
从大足考察回来之后,因劳累又受了风寒,她的肺病再次复发,连续几周,高烧四十度不退。上坝村无医无药,梁思成去李庄镇请来史语所的医生为她诊治,他也学会了打针。 
  艰苦的日子伴着川南的冬天来临了,营造学社的经费几近枯竭,中美庚款基金会已不再补贴,只好靠重庆的教育部那杯水车薪的资助。成员的工资也失去了保障,幸亏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负责人傅斯年和李济伸出援助之手,把营造学社的五人划入他们的编制,每个人才能拿到一点固定的薪水。 
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的工资大部分都买了昂贵的药品,用在生活上的开支就拮据起来,每月领了工资,必须马上去买药、买米,通货膨胀如洪水猛兽,稍迟几天,就会化作废纸一堆。 
林徽因吃得很少,身体日渐消瘦,几乎不成人形,在重庆领事馆的费正清夫妇,托人捎来一点奶粉,像吃油一样谨慎地用着,为了改善一下伙食,梁思成不得不学着蒸馒头、煮饭、做菜,他还从当地老乡那儿学会了腌菜和用桔皮做果酱。 
  实在没有钱用的时候,梁思成只得到宜宾委托商行去当卖衣物。 
  衣服当完了,便只好把宝贝一样留下来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到那山一样巍峨的柜台上。帐房先生对梁思成视为生命的东西,却越来越表现出冷漠和不耐烦。一支二十年日夜伴随他的金笔,一只从万里之遥的美国绮色佳购得的手表,当出的价钱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 
  拿回家去,他神色凄然地说:“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 
  林徽因除了苦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唯一没有当掉的就是那架留声机了。在最艰苦的日子里,音乐成了他们的药品和粮食。林徽因喜欢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一曲《维也纳森林故事》、一曲《月光水仙女之舞》、一曲《胡桃夹子》,便把人带入一个奇幻的世界,只有在音乐里才能同遥远的先哲对话,让心灵听到明日的传闻,只有音乐才能让他们暂时忘掉苦难。 
  从这只黑色底片上旋转出来的音乐,把浸渍在盐水里的心,悄悄地冰释了。那音符是一群精灵,因为它们的降临,这两间简陋的屋子里充满了光辉。阴冷的冬天,在大面积地退去。音乐的芳香,在所有的空间弥漫着一个季节的活力。 
  更多的时候,林徽因以书为伴,雪莱和拜伦的诗伴她挨过沉默、孤寂的时光。那些诗句,一个字一个字地在她的心里生长着:你那百折不挠的灵魂——/天上和人间的暴风雨/怎能摧毁你的果敢和坚忍!/你给了我们有力的教训:/你是一个标记,一个征象,/标志着人的命运和力量;/和你相同,人也有神的一半,/是浊流来自圣洁的源泉。 
当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快要耗尽的时候,她便从这些诗句中,重新汲取到了力量,如同一个在沙漠里跋涉太久的旅人,惊喜地发现了甘泉和绿洲。
病情稍微好些的时候,林徽因便躺在小帆布床上整理资料,做读书笔记,为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作准备。那张小小的帆布床周围总是堆满了书籍和资料。 
  林徽因、梁思成和大家一起商量恢复营造学社已经停了几年的社刊。 
  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出版刊物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李庄乡下。没有印刷设备,他们就用药水、药纸书写石印。莫宗江的才华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他把绘制那些平面、立体、刨面的墨线图一揽子包了下来。他描出的建筑图式甚至可与照片媲美。从抄写、绘图、石印、折页、装订,学社的同仁一起动手,最紧张的时候,连家属和孩子也都参与了劳动。一期刊物漂漂亮亮地出版的时候,大家高兴得又笑又跳。 
  继抗战前的六期汇刊之后,第七期刊物便诞生在这两间简陋的农舍里。 
  向命运喘息的人,却终究不会把自己抵押给命运。有时候,命运当胸一拳,会击倒一个虎背熊腰的壮汉,然而,林徽因却顽强地抗争着。 
窗子外面的景色变幻着,田野重新勃发生机,雨后的甘蔗林,可以听到清脆的拔节的声音,那声音如火苗般燃烧着。棒棒鸟照旧是窗台上的客人,它们洞悉所有季节的秘密。林徽因把她的诗句写在纸上的时候,阳光仍旧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
(选自《一代才女林徽因》,有改动)
19.“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反映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当时怎样的生活状况?(4分)

20.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窗外的阳光和小鸟,试简要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与作用。(5分)

21.综观全文,林徽因在当时有着怎样的遭遇?在她与命运的抗争中,表现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奔月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6分)
“嫦娥一号”卫星由长三甲运载火箭送入绕地轨道,然后要在这三条大椭圆轨道上运行共约7天,做三次大的轨道运动,在获得足够的速度后,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卫星将沿着这条轨道飞向月球,飞行114小时后到达近月点。此时,卫星要进行减速制动,以让月球捕获探测器。随后要进行三次近月制动,让“嫦娥一号”最终变为环月飞行的圆轨道卫星。








(1)第一阶段:(不超过15个字)
(2)第二阶段:(不超过15个字)
(3)第三阶段:(不超过15个字)
23.为号召学生阅读名著,某学生会将开展一次校内名著阅读讨论会,假如你将应邀参加这次活动并发言,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一则简短的发言。要求:联系你阅读过的名著,谈谈阅读名著的好处。观点鲜明,并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80字以上。(6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当今社会,“速度”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追求的目标,无论是在政治领域还是文化教育领域乃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速度已俨然成为一个主题词:高速增长、火车提速、速成、速递、速记、速配、快餐、快读、快捷……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和认识?请以“速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汕头市澄海中学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B项bì/pì pín/bīn  shé/yí  A项yù zhà/shān  cān/cēn  C项chà   xuàn/xùn  zēng/céng  D项jiān/xiān   zhù   yù/ xū)
2.B(A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都能做。改为“无恶不作”或“无所不为”。C罚不当罪:罚,处罚;当,相当,相称。处罚与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改为“罪有应得”。D死得其所:得其所,得到合适的地方,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改为“死有余辜”。)
3.A(B不合逻辑,“为此”应删除。C成分残缺,缺宾语的中心语。应在“理念”后补“的途径”。D成分赘余,“多年以来”与“夙愿”意思重复,应删除“多年以来”。)
4. D(从强调发射环境(上文的“凌晨”)考虑,第1处先①,从突出气势是与下文衔接考虑,第2处选④;第3处选⑤,与句①的句式一致,第4处选⑦,既有事理顺序,句意也给人以回味。)
5.A.(应为“屈尊”,“降低身份”的意思。)
6.B.(B项都是表被动;A项,语气词,表婉商语气/代词,这;C项,代词,代“穆之的建议”/ 代词,代指“府主簿”;D项,介词,让 / 介词,凭)
7.C.(②体现穆之的才华过人;③穆之对自己“大宴宾客”的宾客;⑤穆之对自己才华的肯定)
8.A.(“刘穆之听到后毛遂自荐”表述有误,应是何无忌首先推荐了刘穆之,然后高祖“驰信召焉”)
9.(1)断句。
穆之内总朝政 / 外供军旅 / 决断如流 / 事无拥滞 / 宾客辐辏 / 求诉百端 / 内外咨禀 / 盈阶满室 / 目览辞讼 / 手答笺书 / 耳行听受 / 口并酬应 / 不相参涉 / 皆悉赡举。(每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2)翻译。
①高祖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刘穆之都定下(严格的)法度。(大意1分,“举止施为”1分,“下”1分)
②刘穆之既喜欢大宴宾客,从不单独吃饭,每到吃饭时,(哪怕)只有十来个客人,家里依旧按平常(规格)摆宴,这种情况习以为常。(大意1分,“好宾客”1分,“依常下食”1分)

[翻译]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是东莞莒人,世代居住京口。年少时喜欢《书》、《传》。刘穆之通览广博,被济阳江 知晓,江 做建武将军、琅邪内史,任命刘穆之为琅琊府主簿。
等到高祖得裕攻克京城,问何无忌说:“我急需一个府主簿,从哪得到?”无忌:“没有超过刘穆之的。”武帝说:“我也认识他。”于是就立刻派信使快马征召他。刘穆之这天听到京口方向人声鼎沸,于是一大早起来,就到路边打听张望,正好和前来的信使相遇。他两眼直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呆立了很长时间,返回家以后,把一件衣服撕破,改作裤子,跟信使一道去见刘裕。刘裕说:“我刚刚举起大旗,发动这场符合道义的事变,正到了艰难的时候,急迫地需要一名在军中负责文秘工作的人才,你说谁最适合这种工作?”刘穆之说:“你的军府刚刚建立,所有的文官都必须有真才实学才行,在这种紧张仓促的情况之下,恐怕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了。”高祖笑着说:“你对屈尊亲自担当这个职务,我的事业一定能成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三 选择性必修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汕头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模拟考』  下一个『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