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期高二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2008年下期高二月考语文试卷(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年下期高二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出题者:唐宁2008-12-2一、80分第一卷(1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6分,每小题3分)《国语》为何不是“经”书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据传作者也为同一人,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
试题预览
2008年下期高二月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出题者:唐宁  2008-12-2
一、80分
第一卷(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6分,每小题3分)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据传作者也为同一人,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在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思想统一的主要工具,基本上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经”与封建社会相始终。这三个特点,也是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论语》和《孝经》都有过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经历,就是取决于它们是否迎合帝王的行为和心理,是否迎合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合则为“经”,不合则去之。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解《春秋》。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国语》中也约略可见。傅庚生先生指出其尚有墨、农、法、阴阳、黄老等思想的萌芽分布于鲁、齐、晋、郑、越等诸语当中。这样驳杂的思想体系,也使得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的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也不可能为儒者拥护及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崔述曰:“《左传》纪事简洁,措词亦多体要,《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实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藉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也颇受那些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其“春秋外传”的声誉。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国语》改录“杂史类”,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史记》、《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欲建立一个别于《十三经注疏》的体系。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将《礼记》中的《王制》、《大学》、《中庸》独立出来,合成“十八经”,终未成。              (2007-8-3  《光明日报》)
1、“《国语》不是经书”,以下解说不是其原因的一项是    (  )
A、《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但其思想体系驳杂,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
B、《国语》没有得到孔子的真传,在内容方面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与孔子的思想不一致。
C、《国语》与《左传》关系密切,深受达官儒士的重视,从而赢得了“春秋外传”的声誉。
D、《国语》富于辞采,但语言风格的差异,使全书有割裂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和质疑。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只要是得到了孔子的“真传”,都被统治者认可,确定为 “经”。
B、《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于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
C、《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大论,或小巧精致,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字流畅而有气势。
D、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国语》落到了杂史类的地位,而段玉裁,廖平等人都试图将《国语》提升到“经”的地位,但均以失败告终。

(二)、课内文言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晋灵公不君   《左传》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3、下列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患之,使锄麑贼之   贼:刺杀
B、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急骤,强烈的意思。
C、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纳,指被接纳。
D、秋九月,晋候钦赵盾酒……           饮:给……喝
4、下列四组句子,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明搏而杀之。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              坐而假寐。    
     使妇载以过朝。                         其右提弥明知之

     遂扶以下。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5、下列内容可以反映赵盾是“古之良大夫”项是(  )
(1)盛服将朝           (2)宣子骤谏         (3)见灵辄饿,问其病  
(4)宣子曰:“呜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A、(1)(2)(3)              B、(2)(3)(4)  
C、(1)(2)(3)(4)          D、(1)(2)(4)

第二卷(65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4分)
6、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说这翻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则寓言表达了庄子的什么感情?



(四)、(6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苟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的,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1)“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可谓工于炼字,试加以简析。(3分)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抒情方式。(3分)


(五)、(10分)
8、补写名句及填空(每空1分)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2)、子曰:“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3)、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4)、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天下归仁焉。”《“颜渊”篇》
(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老子》二章
(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
(7)、中国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经、史、     、集四部分。
(8)、《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老子》核心思想是“   ”。
(9)、                   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它以合手礼法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            的一面。

(六)、(17分)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大众史学热的风还能吹多久
记者 桂杰
正说清史的阎崇年火了。讲三国的易中天火了。还有一个个那些以前不曾熟悉的面孔和名字,似乎都在电视媒体的放大和热闹的网络中一下子跳出来。 
最近出现的大众历史热引发的关注和出版热潮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可以说讲史自有其传统,而独盛于今,其中自有原因。其实,早在易中天之前,讲史、读史的热潮就已经形成了。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央视《百家讲坛》又趁热推出了孟宪实主讲的《贞观之治》。《孟宪实讲唐史》一书的热销又使得“唐朝”一度成为热门关键词,韩国《朝鲜日报》评价说,中国人陷入“帝国回忆”时代。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所研究员雷颐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书《历史的裂缝: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着力从近现代中国史的只鳞片羽来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注超越时代的复杂人性与社会幽暗的方方面面,并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历史学不断升温,史学热还要热多久?面对大众史学热,专家、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 现在所谓的大众史学热,其实是史学从危机和冷门回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位置。 
  记者:清史、明史之后,今年一度出现了“唐史年”、“唐史热”的说法,有很多人预测这股大众史学的热潮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退,您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正常? 
  雷颐:实际上,在其他国家史学都是比较热门的东西,很多历史学家写的著作都十分通俗好读,并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但是在我国,历史学却长期是冷门,80年代历史学内部甚至反复讨论史学危机的话题,当时没有人关注历史学,研究者自身都不知道历史学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当时的《光明日报》还曾发表过一些文章。 
  现在所谓的大众史学热,其实是史学从危机和冷门这样不正常的位置回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位置。而史学危机的出现和长期以来史学被公式化教条化有关,我们甚至在谈到某个历史问题时要求引哪些经典语录都是有规定的,这些导致历史学文章干巴巴的。 
  孟宪实:和英语热比起来,你能说唐史很热吗?其实我觉得史学热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在我的理解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得远不如日本等国家。怎么可能说它很热呢?比如,日本的“易中天”陈舜臣在几十年前就写过《大唐帝国•隋乱唐盛三百年》,并引起了广泛轰动。当然,唐史的热与不热,也许读者说的话才是最有分量的。 
  几年来,我一边从事研究和教学活动,也参与了历史剧的编写,又有机会到百家讲坛讲史。这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活动,但让我更真切的体会到,社会需要历史,社会需要历史学。历史学没有被淘汰,就是因为它的存在对社会有益,具有当代价值。 
  记者:很多观众有这样的感觉,在百家讲坛听到的有关历史的内容,不像是正儿八经的课程,到像是在听人讲故事,言语生动。甚至每一集之间还留有一些悬念,而正是这样的讲述方式把很多人吸引过去,对此,您怎么看? 
解玺璋:历史叙事大众化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将论述变成了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文学手法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为讲史很重要的手段。我们有十分悠久的讲史传统,上溯唐代,敦煌变文是至今还能看到的最早的讲史文本。变文者,变相之文也,就是把史籍和佛经以及一部分儒学典籍改编为故事,王国维就把变文称为“唐朝通俗小说”,也是注意到了讲史的文学性。这是历史写作者和讲述者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必须掌握的叙事技巧。易中天和于丹都是颇擅此道之人,所以,他们能把历史和典籍讲得跟评书差不多。 
  梅毅:也有一种倾向,在电视媒体上,有些人只是为了讲得有趣,已经把学术的严谨抛在脑后,并越来越以媚俗为乐。比如有人说卓文君给人当“二奶”,过去可以纳妾,怎会有“二奶”之说?还有,汉武帝的一个臣子在衣服外面罩了一层轻纱做的袍子,他说别人穿的是“透视装”,这都哪儿跟哪儿?而这样说的动机就是为了故意讨好普通观众,在一味追求好看的过程中,对于历史的歪曲有时候到了流俗的地步。 
  一个民族的历史观积极、乐观、正确,那么这个民族的未来创造性就会越大 
  记者:您觉得大众史学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孟宪实:历史是既往的经历,它不仅仅属于研究者,概括地说它属于全社会共有,是社会和民族的共同财富。历史已经证明,一个民族的历史感越强,他们的使命感就会越强。一个民族的历史观积极、乐观、正确,那么这个民族的未来创造性就会越大。让全社会都来了解我们共同的历史,让全社会都拥有一个强烈的历史感、正确的历史观,毫无疑问,这是我们专业人员的理想,同时这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历史从业者的努力。培养社会的历史观,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责任。
                                  (2007-7-18《中国青年报》)
9、第一节访谈中,两位嘉宾回答记者提问时都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10、本文中加粗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文中含义是什么?(4分)

11、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大众史学热出现的原因。(4分)

12、面对大众史学热这一现象,专家学者的看法不尽相同。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七)、阅读下文,完成第13—15题。(18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所谓修其身在其心者:身有其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必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木也。
13、什么是“三纲”,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3分)

14、什么是“八目”, 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3分)

15、符合选段内容理解的一项是(3分)(      )
A、“所藏乎身不恕”意思是“将别人的东西藏在身上,是不能得到别人宽容的”。
B、“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中的“之”解析为“对于”,“ 有人此有土” 的“此”解析为“这”,“ 上恤孤而民不倍” 中的“倍”解析为“违背”。
C、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对应明明德阶段,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应亲民阶段D、“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一句可理解为:就像厌恶臭气,喜欢美色一样自然真实,这叫自我谦虚。
16、翻译(9分)
(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八)、阅读下文,按要求作答(10分)
慧能受法
五祖夜至三经,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慧能一闻,言下便悟。其夜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法及衣:“汝为六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五祖言:“慧能!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17、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赏析五祖弘忍的形象特点。
(2)、赏析上文语言特点。
二、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残疾人舞蹈家邰丽华因领舞“千手观音”而家喻户晓。当有人问她:“你会不会觉得老天不公平,没有给你一个健全的身体,让你听不到这个世界?”邰丽华回答说:“没有,我感觉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元化的一个点,残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没有办法选择的,但是你可以去选择看人的角度,然后带着一颗快乐而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这就是我对生活的感悟。” 
请以“缺陷与圆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61.187.180.17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期中试卷


上一个『广西梧州市2008~2009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册期考试题』  下一个『无棣二中2008—2009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