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宜兴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三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省宜兴一中08弘毅2008-2009学年度语文期中考试命题人:徐春兰一.选择题:共33分(1—5题,共15分)1.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宣纸   渲染   寒暄   喧宾夺主   煊赫一时B.绯闻   斐然   菲薄缠绵悱恻蜚短流长C.信笺歼灭缄默熏陶渐染草菅人命D.角色侥幸矍铄矫枉过正咬文嚼字
试题预览
省宜兴一中 08弘毅2008-2009学年度语文期中考试
命题人:徐春兰   
一.选择题:共33分(1—5题,共15分)
1.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宣纸   渲染   寒暄   喧宾夺主   煊赫一时
B.绯闻   斐然   菲薄      缠绵悱恻      蜚短流长
C.信笺      歼灭      缄默      熏陶渐染      草菅人命
D.角色      侥幸      矍铄      矫枉过正      咬文嚼字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座落      震憾      水蒸汽         恪尽职守        暴殄天物       
B.仓促      纨绔      安详           苍海一粟        唉声叹气
C.沉湎      发轫      蜇居           一筹莫展        冥思苦想
D.匮乏      寥廓      嬉游           至高无上        融会贯通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来说,生命也许并不灿烂,但同样也可以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闪光。
B.访欧比赛后,女乒进行了“直通萨格勒布”的内部选拔赛,这次选拔赛王楠表现得并不尽如人意,她也一度为此以泪洗面,但是主帅施之皓对此则不以为然。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靠全国人民长期的艰苦奋斗,不可能一挥而就。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正在研究酝酿在条件成熟的部分大中城市试点设立少年法院,以便进一步提高并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和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水平。
B.正是竹的那一份坚毅不屈,使高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也同样吟唱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千古佳句。
C.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D.我不敢独享那一幕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
5.下列文学常识中有错误的一项(      )(3分)
A.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废弃六朝以后华而不实的骈文,而主张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
B.《祝福》选自小说集《呐喊》,它通过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划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词有两大风格流派即婉约派和豪放派。他们以内容划分,婉约派写闺怨离愁,豪放派写社会历史。
D.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指美国的欧•亨利,法国作家莫泊桑和俄国作家契诃夫。我们分别学过他们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项链》、《变色龙》。
二.文言文阅读(6—11题,共18分)
(一)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7.与“日削月割”中的“日”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8.与“苟以天下之大”句式相同的一项:(      )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甚矣,汝之不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绐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①其手,问所苦,如待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字。数日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士②,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①置:同“执”,拉着。②姁姁(xǜxǚ):安乐、温和的样子。愿:老实。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幸被疾矣     被疾:被疾病折磨
B.籍其数而封识之   籍:登记
C.不少见颜面       颜面:指“脸”       
D.数日景淳竟死     竟死:竟然死去
10.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躬为煮糜炼药  ②疑日为刮摩浣涤 ③恐为他人得  ④识其为人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是具体表现李疑“尚义”的一组是(     )
①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   
②(疑)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
③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④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⑤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⑥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为我们塑造了李疑这个一心助人、轻财好义、有古道热肠的君人形象。即使今天读来,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B.在吏部做官的范景淳得了病,身边的亲友们对他很冷漠,不肯收留他。李疑则慨然收留了他,表现了李疑于危难时周济他人的高尚品德。
C.李疑面对范景淳的酬金,分文不取;在拒绝收受范景淳两个儿子礼物的同时,反送人财物。李疑这种救人危难、乐善好施的品德让人钦佩。
D.作者在文章最后赞扬李疑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人,一个污浊社会中的清士,因其为贪财好利的世风痛心,所以撰文记载李疑事迹来规劝世人。
三.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译文:                                                        
(2)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译文:                                                        
(3)传其事以劝焉。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颈联写景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
②                 ,               ,雄姿英发。(《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劝学》)
④可堪回首,               ,                 。(《永遇乐》)
⑤微风过处,              ,                                      。(《荷塘月色》)
⑥                       ,岂因祸福避驱之。(林则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8分)
绝    唱
严阵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②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③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④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⑤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⑥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以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⑦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
    ⑧ 那是一个10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吸引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⑨“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高尚的凄美。
    ⑩它不再以绿叶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⑾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⑿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
    ⒀世间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6.作者最爱十月的残荷,为什么要从春夏的荷花写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7.从第8段看,作者笔下的荷花的神奇世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8.文章题目为“绝唱”,请根据文意,理解“绝唱”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在于它不迎合季节,既盛开于五六月间,也持续到十月残秋。
    B. 作者很善于细节描写,例如文中画线语句通过对碧荷上水露的描写,产生了集静态美与动态美于一体的效果。
    C. 第7段无疑而问,自然过渡,既水到渠成引出作者以为最美的荷花,又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D. 作者引用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不仅富有文化意蕴,而且切合文章题意,深化了主题。
E. 作者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看荷花,是因为这里的荷花有警醒人们时刻不能忘记民族历史耻辱的意义。
六.语言运用(10分)
20.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
教育部部长周济日前表示,教育公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育部门要把怎么样处理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公平之间的统筹和协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对此,教育部2005年将会在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除杂费、免除书本费,并对住宿生实行生活补贴。2005年将会对全国3000万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同时对592个贫困县的家庭贫困学生除了免费提供教科书之外,还会免除杂费,并提供一部分生活费。到2007年,全国农村3000万左右的家庭贫困学生将会得到“两免一补”。二是加大对高校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目前,通过考试进入了公办普通高校的学生中,20%左右家庭比较贫困,教育部门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国家助学体系,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同时还会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发放奖学、助学金,使他们有生活费。让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的孩子们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学习机会。
                                                                            
21.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组成一个语意贯通的文段。(3分)
读书,以书为友,在读书中学习语文……
你看:款款走来的诸葛亮告诉你什么是智慧;①                              ;书写壮丽人生的保尔告诉你什么是理想……
你听:②                              ;“安得广厦千万间”是杜甫痛惜百姓疾苦的呐喊:“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苏东坡对历史的慨叹……
你闻到了吗?“采菊东篱下”,那是菊花的幽香;“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是荷花的芬芳;③                              ……
这些都是语文,书籍是我们永远的智慧之源泉、知识之宝藏。
22.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不同的是,对于水来讲,以前它们从海洋出发最后再回到海洋,只是完成了一次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②在世界上,现在有两种事物的循环或轮回比较相像,一种是树叶,一种是水。
③后来,由于人类的崛起及其对地表的无限开掘和占据,它们便沦为了苦难的往返搬运不息的奴隶。
④这是两种壮美的、周而复始的运行:树叶春天从土地升到树上,秋天它们带着收集了三个季节的阳光又复归土地。
⑤而水从海洋升到天空,最终通过河流带着它们搬运的土壤又返回海洋,江河就是它们的永恒的道路和浩荡的队伍。
                                                 

七.作文(60分)
22.以“拥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1.B(A被疾:遭受疾病; C颜面:(厌烦的)脸色;  D竟死:终于死了(到底死了)
12.C(①②为介词,意为“给,替”; ③意为“被”,表被动; ④意为“做”。)
13.D(①是概括介绍,不是具体表现。 ⑥为作者评价。)
14.B(有的人故意欺骗他,不让他住房子)
15.①人们因此称赞李疑,知名人士和士大夫都喜欢和李疑交往。 ②这怎么可以凭借外貌来判断人的道德品质呢? ③传播他的事迹来勉励(世人)啊。
译文:
李疑因为(他非常)崇尚仪义(而)在当时(非常)闻名,(也)只有他能
周济别人的危急之处。金华的范景淳在吏部做官,得了病,而(他)又没有其它的子侄(来照顾他)。别人欺骗他,不让他住房子。范景淳就拄杖到李疑门前,告诉(李疑)说:“我不幸遭病,人家不让我进屋住。我听说你义德很高,能借我一张床吗?”李疑(马上)答应了,请(他进屋)就坐,(并)迅速整理(好一间)高朗干燥的房子,(同时)准备(好了)床、被子和炉灶,叫(范景淳)住进去。(为范)求医疹脉,亲自为(范)熬粥熬药。早晚拉着他的手,询问哪里不舒服,待(范)如亲人一般。不久(范)的病更加严重了,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被单,肮脏恶臭不能接近。李疑每天为(范)刮摩洗涤,(竟)没有一点不耐烦的脸色。范景淳(感动得)流泪说:“我拖累你了。我恐怕再也活不下去了,没有什么回报您的厚德,(只是)袋子里面有黄白金子四十余两,在原来旅社房间里,希望你去取来。”李疑:“患难之中互相救助,做人的道理本应该这样,凭什么(说)回报呢?”范景淳说:“您如果不去取来那些(金子),(等)我死了,恐怕被他人得到,那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找了一个邻居和他一块去,带着(那些金子)回来了。当着(范)的面找开袋子,登记金子的数量并做了封记。几天后范景淳到底死了。李疑拿出私人的钱为(范)买了棺木,葬在城南面的聚宝山。拿出(原来)所封存的那个袋子,(把它)寄存在邻居家里,写信叫他的两个儿子来。等到他的两个儿子到了,(李)拿出袋子按(原来)登记的数(把金子)还给(范的)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拿大米馈赠(给李),(李)却不接受,反而送给(他们)路费钱,打发(他们)回去。人们因此称赞李疑,知名人士和士大夫都喜欢和李疑交往。
宋学士说:“吾与李疑往来(多年),(非常)了解他的为人。李疑是个温和老实的人,没有奇特威武的身姿。但他所做的事,却有古人义勇的风范。这怎么可以凭借外貌来判断人的道德品质呢?”俗话说:“全世界混浊,清廉的人才会显现出来。我感伤(当今)世俗的好利的(风气),写下他的事来勉励(世人)啊。”
答:(1)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就可。)       (2)以动写静,反衬  (3)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18. A(不一样在于它不迎合季节,是一池没有绿叶没有红花的枯梗残荷。)E(是为表现两者的残缺美,越是摧毁越美丽)(各2分)
  19. 写三四月间的出水绿叶和五六月间新绽红荷的色彩鲜艳之美为下文做铺垫,突出(或“衬托”)了十月残荷桔梗、败叶的独特之美。(结合作品分析2分,作用“铺垫,突出”2分)
  20. ①背景,以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为独特背景;②精神(情操),荷虽残,志不残,桔梗、败叶、黑莲蓬依然在空中高擎;③图案,残荷组成的各种美丽、幽秘的图案。(一点2分)
  21. 满塘残荷是一池碧绿、艳红的最高升华,是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高尚凄美;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是被摧毁的历史的见证,已成为无法摧毁的象征;现实的残荷与历史的残缺相互映照,构成了残缺、独特的美。(“现实残荷”和“历史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各2分) (121.234.218.16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宜兴一中08年12月08弘毅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宜兴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弘毅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