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15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15(高三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本试卷分六大题,共1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6分)⑴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庄子•逍遥游》)⑵是故无贵无贱,;道之所存,。(韩愈《师说》
试题预览
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本试卷分六大题,共1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6分)
⑴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⑵ 是故无贵无贱,                ;道之所存,              。(韩愈《师说》 ) 
⑶ 一人之心,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⑷ 雕栏玉砌应犹在,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㈡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2—4题。(15分)
宋清传     柳宗元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①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疾病庀疡③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④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⑤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⑥。”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市道交”岂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居:收购、储存。    ②雠:出售、售卖。    ③疾病:指内科。庀疡:指外科。庀,头疮。疡:疮。    ④翦翦:目光短浅,小里小气。    ⑤落然:颓丧、失意的样子。    ⑥市道交:用做买卖的方式交朋结友。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      誉:称赞。
  B.疾病庀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已:(病)停止。
  C.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值:价值(现钱)。
  D.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寒:寒冷。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宋清目光远大、经营有方的一组是    
①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   ②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   
③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④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⑤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⑥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A. ①③⑥      B.②④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4.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4分)
译文:
⑵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5分)
译文:
㈢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  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这是苏东坡谪居黄州定惠院所作。施注《苏诗》引《明皇杂录》:唐明皇登沉香亭,要如见杨贵妃,而她酒醉未醒。等到高力士和侍女把她扶来后,她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拜见。明皇笑道:“岂是妃子醉耶?真海棠睡未足耳。”
⑴“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两句,把读者引入什么样的意境?(2分)
答:
  ⑵诗歌后两句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㈠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曹操颁发讨伐董卓的矫诏后,就有孙坚、孔融、袁术、公孙瓒、袁绍等各路英雄响应前来与曹操会盟,并推举袁绍为盟主,共同讨伐董卓。而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因此时还不成气候,所以没有参加。(罗贯中《三国演义》)
    B.从宜宾赵家回到省城的梅在随琴到高家避难前,其实也见到了觉新。一次是在新发祥门口,但她只敢远远地看,只敢似招呼非招呼地向觉新点点头,想说话又不敢说;一次是在琴的家里,觉新来给姑妈辞岁,正与琴在一起的梅听见觉新说话的声音,却只敢在他走的时候偷偷地看了看他的背影。(巴金《家》)
    C.(堂吉珂德)一面往村里走一面轻声说道:
“你真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托博索美丽绝伦的杜尔西内亚!你有幸拥有英勇著名的骑士唐吉诃德在你面前俯首听命。众所周知,他昨天得到了骑士称号,今天又讨伐了最无耻、最残忍的罪恶行径。”
这里“最无耻、最残忍的罪恶行径”指的是:在一座林子里,堂吉珂德看到一个十五岁左右的牧童被绑在树上,主人一面骂他丢了羊,一面用皮带狠命地抽打他。堂吉诃德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上前搭救了牧童,并警告和恐吓了那富农一番。然后,他扬长而去。等堂吉诃德走远后,那位富农重又把孩子绑上,更加没命地抽打起他来。(《堂吉珂德》)
    D.聂赫留朵夫本来与姐姐娜塔莎感情非常好,可自从因婚姻与土地问题与姐姐、姐夫发生了重大分歧后,感情就生分了,尽管在他赴西伯利亚时,姐姐也赶到火车站相送,可聂赫留朵夫发现只有讲起还未把土地交给农民以及财产继承的问题时,姐姐的脸色才显得特别活泼,大放光彩。这使得他心里感到凄凉。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E.黛玉每到春分秋分,必犯嗽疾。一天,宝钗来探望她,劝她换个医生,先先平肝健胃,而后再用燕窝冰糖熬粥食补。黛玉平常就歉宝钗心里藏奸,听说又要让她熬燕窝粥,使那些婆子丫头们嫌她多事,非常生气,数落道:“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硬是把宝钗赶走了。(曹雪芹《红楼梦》)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l00字左右)(5分)
⑴曹操误杀其父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人后,又故杀吕伯奢。其原因是担心吕伯奢一家出卖他,从而难逃董卓的追杀。而董卓追杀他的原因则是他行刺董卓未成。请简述曹操行刺董卓的过程。(罗贯中《三国演义》)
答:
⑵七月的某一天,包括玛丝洛娃在内的那批犯人,准备下午三点从火车站启程前往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打算跟随玛丝洛娃一同前往。请简述出发的那一天他是如何找到玛丝洛娃以及其间发生的让他特别不安的事。(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第(    )题答:
㈡ 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①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②矣。笾豆③之事,则有司存。”   《泰伯篇第八》
[注]①暴慢:粗暴、懈怠不敬。②鄙倍:鄙,浅薄;“倍”同“背”,背理。③笾豆:都是古代祭祀典礼中的用具。
⑴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子告诉孟敬子“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要劝他好好听自己的话。
B.曾子教导孟敬子执政者应当重视的是道,而非那些“笾豆”之类的细枝末节。
C.孟敬子去看望曾子,曾子叮嘱他说话要善意,让那些主管事务的官吏去管祭祀的事情。
D.曾子希望执政者严肃自己的容貌,端庄自己的脸色,恰当地用辞以及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声调。
  ⑵孔子曾讲过“君子有九思”,其中“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论语•季氏》),说的也是处世待人要注意的问题,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的理解。(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相信读书是件挺好、挺有价值的事:大概也说得上是一种共识,至少是赞成的人远远多于反对的人。所以,倡导“全民阅读”应该受到拥护。不过,“全民”这种提法很容易让人想起传统的“政治动员”模式,再加上一年一度地“轰”一阵子,就更像了。我总觉得读书是私事(这里说的读书当然不是指上学),也就是说读不读是个人的自由。禁止读书和强迫读书都是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因此,“倡导”不仅不应变成“政治动员”,而且也不应变成“道德劝说”(仿佛不读书就意味着“趣味不高”或“素质低下”什么的)。据称阅读率每年都在下降,但读书风气的日渐淡薄,原因很复杂,不能因此就下某种道德判断,感叹“世风日下”。          
    还有,倡导的理由也值得稍作辨析。比方说,如果把养成良好的读书风气与“提高国民素质”挂在一起来论道,不能说就没有道理,但用在这里却有点大而无当。试想要是有人说自己读书是为了响应“提高国民素质”的号召,会给人一种什么印象?我觉得那会让人想起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的那位男主角,一向主张独身主义却因突然陷入情网而决定改变初衷,为自己想结婚找的理由竟然是:“人类不应该绝种”。                  
    再比方说,“知识改变命运”一说倒是很有感染力,但其效果多半是让人更想考上大学(错过年龄的则只能悔不当初),因为绝大多数通过学“知识”成功“改变命运”的范例,其第一步都是考上大学。比如张艺谋,要是没考上电影学院,也许至今还在工厂里呆着。这个道理谁都懂,要不然高考何以会成为“干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这个理由用在这里也不太切题。我觉得我们在“读书日”倡导的肯定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
我个人觉得有一个小一点的理由,也许用在这里还比较合适,那就是:阅读会给人带来乐趣。这种乐趣既不同于求名求利干事业所带来的满足,也不同于纯粹的娱乐活动所带来的愉悦。它有点独特。有经验的人甚至会说它有点奇特,因为阅读满足的是人类这个物种固有的一种奇特的内在需求。再说响亮些,阅读会使人拥有另一重生活。这个理由尤其值得对青少年一说,因为这是一种人生经验,不告诉他们,他们当中就可能有人会错过。
说到这里我才说到正题:媒体在倡导读书方面该做些什么?卑之无甚高论,我认为媒体如果有心倡导读书,不需要说教,也不需要一年一度地表示忧虑或发出呼吁,而是尽可能地把阅读的乐趣给展示或传达出来:但最重要的其实是坚持媒体的本职工作,即持之以恒地提供有效信息,用俗话说就是“为书做媒”。如果媒体为了追求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而本末倒置地改为用书为自己做媒(把自己“嫁”出去),按我的经验就不太可能提供有效信息,也就是没有尽职尽责。我在这里想再次表达我的一种希望:值此社会转型期,我希望我们的媒体不至于一半还是宣传机关,另一半已转成了娱乐产业。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倡导“全民阅读”应该受到拥护,但不能有政治动员的模式与道德劝说的架势
    B.不读书的人一定是个“趣味不高”的人,阅读率每年都在下降的社会必然是个“世风日下”的社会
    C.“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现象说明,“知识改变命运”作为倡导“全民阅读”的理由,不太切题
D.媒体在倡导“全民阅读”时,不要说教,更不能本末倒置地用书为自己做媒(把自己“嫁”出去) 
  E.在目前这个社会转型期内,我们的媒体常常成了一半是宣传机关,另一半是娱乐产业。
10.依据作者看来,可以作为倡导“全民阅读”的理由有哪些?媒体为此要做哪些事?(4分)
  答:
11. 作者以为我们在“读书日”倡导的肯定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请结合此文的阅读,概括说明什么是功利阅读,什么是非功利阅读。(3分)
  答: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l4题。
清洁天使
佚  名
不久前,我到一个城市去拜访一个老朋友。中午,他开车把我带到很远的一个餐厅吃饭。这家餐厅并不豪华,也没什么特色。朋友领着我径直直到一张临街的桌前坐下。他点菜的时候,我透过的玻璃窗观望这座新兴城市的街景。
这里大概是市中心,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四处涌动着一股现代文明焦灼的气息,和我到过的第一座城市的市中心一样。但这座城市却出奇地干净,街道规划井然有序,街面十分清洁,我不禁暗暗称奇。
扎啤端上来了,朋友沉静的话语连同清凉的啤酒一起涌到我的心头。“我给你永无休止故事吧。”我点点头,把目光从街边那位撑着绿色太阳伞的中年妇女那里收了回来。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极偶然地走进这家餐馆,也是坐在这个位子上,那天我的心情糟透了,只想一醉方休。
“我一边漫不经心地看着街景,一边一杯接一杯地喝着啤酒。这时,我看到一对母女走了过来。年轻的妈妈虽然不是异常美丽,但她的娴雅的气质和异常的微笑吸引了我——这就是一个母亲的美吧!还有她的小女儿,大约三四岁,穿着一套白纱裙,头上扎着两个蝴蝶结,打扮得跟天使一般。她一只手里拿着一支冰淇淋,一只手被妈妈牵着,一蹦一跳的。我真羡慕她们的快乐。
“忽然,她们停下了。女孩把吃完的冰鸿雁淋的包装纸扔在了地上。年轻的妈妈指着地上,跟女儿讲着什么。小女孩把包装纸捡了起来。随后她们开始四处张望,我知道她们在找垃圾箱。
“这时,小女孩指着马路的对面,她发现那里有个垃圾箱。我想,其实年轻的妈妈早就看到了,但她想在这边找到,不想让女儿过马路,可是这边没有。我看她犹豫了一下,然后指着对面的垃圾箱,想让女儿把包装纸扔到那里面。
“小女孩拿着包装纸,活蹦乱跳地穿过马路。突然,一辆轿车像幽灵一样疾驰过来,随着一阵急促的刹车声,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女孩飞了起来,然后就倒在一片血泊里。”
朋友的眼里盈满了泪水,“有谁能想到,女孩横穿马路,仅仅是想往垃圾箱里扔一张废纸!”
“那——”我用纸巾拭拭眼角,“女孩的妈妈一定很痛苦了。”
朋友的手往窗外一指,“她在那儿——”我揉揉眼睛,顺着朋友手指的方向,又看到了那把太阳伞,那个女人还保持着原来的姿势一动不动地坐着,痴痴地望着街头。
朋友继续说:“女儿死后,她疯了,就在这里捡废纸,捡树叶,然后扔到垃圾箱里去。后来,人们都知道了,都不再乱扔垃圾,还帮她捡拾……我们都很感激她和她的女儿,是她们使我们这座城市干净起来了。”
我默不作声。
朋友说:“我们都把她当天使,她飞翔在这座城市的上空,飞翔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12.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女孩拿着包装纸,活蹦乱跳地穿过马路”的描写,突出“活蹦乱跳”是要将小女孩所焕发的勃勃生机,与死亡的冰凉形成强烈地对比,强调了小女孩为了这座城市的容貌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B.“那个女人还保持着原来的姿势一动不动地坐着,痴痴地望着街头”的描写,前半句强化了人们对她所遭受的心灵创伤的感受,后半句凸显了年轻母亲的执着一念——清洁这座城市。
C. 小说开头写朋友“开车把我带到很远的一个餐厅吃饭”,显然朋友的目的是要让我好好的享受这座新兴城市的地方风味,只是不经意地让我看到了那位撑着绿色太阳伞的中年妇女,于是就讲了那个故事。
D.当作者的朋友讲完那个故事后,眼里盈满了泪水,是因为这个故事特别令人感动,也特别令人感伤。作者记录下这个故事就是要让这样的故事传扬,让读者们牢牢地记住这“清洁天使”。
E.文章第二段写这座城市“四处涌动着一股现代文明焦灼的气息”,是要反衬年轻母亲娴雅的气质,因为正是她这种娴雅的气质透射出居住此地的人们已经净化了的心灵。
13. 本文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讲述这个令人心酸故事?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4分)
答:
14.读完这篇文章后,有人认为标题“清洁天使”指的是为清洁这座城市而失去生命的小女孩,有人认为“清洁天使”指的是为清洁这座城市而失去女儿的妈妈,你的看法呢?为什么?(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闵恩泽:催化人生
张莹
    2005年,81岁的闵恩泽以“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项被誉为石油化工领域“新式武器”的工艺。是闵恩泽和他的团队潜心20余年自主创新孕育出的成果。
    “关于创新,我最大的收获是在1980年。”这一年,闵恩泽把美孚石油公司中心研究室主任请到北京,这位主任在介绍美孚在分子筛领域保持技术领先的经验时说:“工业催化剂基础研究的关键是开发新催化材料。”
    这句话为闵恩泽带来认识上的重要转变,只有开发新的催化材料才能研制出新催化剂,“就好比有了布料才能做出好的时装”。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闵恩泽选择了非晶态合金作为新催化材料,并决定将其与磁稳定床反应器集成研究,这一课题被纳入了石科院基础研究的重点。
十余年的攻关,闵恩泽和他的团队最终攻克了非晶态合金催化材料表面积小、热稳定性差等难题,使非晶态镍合金催化剂与磁稳定床反应器应用于己内酰胺加氢精制过程,首次在国际上实现工业化。
作为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闵恩泽获取了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他的女儿曾对闵恩泽说:“你脑子比较简单。一天到晚就在想你那个催化剂的事。”或许还是女儿最了解父亲所思所想。
    ——20世纪50至60年代,他成功开发包括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在内的、用于催化裂化和半再生重整的第一代炼油催化剂,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满足国内建设急需。
    ——20世纪70至80年代,他开始倾向基础研究,重点指导开发成功半合成裂化催化剂、渣油裂化催化剂以及钼镍磷加氢精制催化剂等第二代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奠定了我国现代炼油催化剂生产技术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在新型分子筛、非晶态合金等新催化材料和磁稳定床、悬浮催化蒸馏等新反应工程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实现原始创新。使我国一跃成为炼油催化剂和炼油技术出口国。
    五十年的日夜相伴,催化剂早已渗透到闵恩泽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谈论什么话题,闵恩泽都有本事在3分钟之内转到催化剂上面。“文革”期间,造反派让他交待“罪行”,他就每天交一篇催化剂研究总结,“研究催化剂犯过什么错误、遇到什么挫折、收获什么经验,有很多内容可写,他们收走也不吭声”。
    总结自己的创新经验,闵恩泽感慨系之——
    “首先,自主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类。实现原始性创新的途径之一是把现有技术的科学知识基础转移到全新的科学知识基础上。”
    “其次,创新来自联想。而联想源于博学广识和集体智慧。”
    “另外。创新还需要有精神力量作为支柱。克服挫折失败,坚持到底。”对于闵恩泽来说,这个精神力量就是国家和民族。
    基于执著的创新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20世纪90年代以来,闵恩泽以70多岁的高龄,顺应时代需求,转向绿色化学,致力于绿色化学技术的研究。
    “绿色化学对科学发展观是很重要的一条。所有原料都应用到产品中,保护环境,可以兼顾协调发展;无毒无害的原料,可以保证工人和社区安全,最终保障社会和谐;生产的产品可以生物降解,回归自然。”闵恩泽这样阐释绿色化学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
    进入新世纪,闵恩泽依然走在探索的前沿,投入到利用可再生农林生物质资源生产车用燃料和有机化学品新领域的研究之中。
石科院副总工程师宗保宁是闵恩泽的学生。1985年至1991年。宗保宁师从闵恩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给宗保宁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老师对学术论文要求非常严格。
    “比如评价论文的时候,闵先生心里有一个杠杆。你的论文跳不过去,他就不让你毕业。”宗保宁回忆说:“博士论文我写了七八遍,那时候计算机不普遍,两三万字只能一遍一遍地抄。后来我搞烦了,我说这论文不能写了,咱们写作风格不一样。闵先生说,这不是风格不一样,是水平不一样。”
    宗保宁现在也开始带研究生了,他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学生。“就像闵先生在我后边站着似的,我如果不认真,他就要说我。”
今天的闵恩泽可谓荣誉等身,然而他从未停止在科研领域的耕耘与播种。他希望利用此次的奖金研究“新的生物柴油生产工艺,以及如何用生物柴油生产高价值的化工产品,让生物柴油在经济上站住脚。”另外,他正在写一本总结科研经验的书,把50年来“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大家,用于人才培养。” (2008年1月9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闵恩泽在81岁高龄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项目“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是他潜心20余年自主创新孕育出的成果。
   B.宗保宁带研究生时总感觉闵恩泽在自己的后边站着似的,他对学生严格要求,如同闵恩泽当年对他那样,生怕一不认真,就要受到老师的批评。
   C.闵恩泽的催化剂研制生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他都成功研制出当前高科技含量的催化剂,先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再就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最后使我国一跃成为炼油催化剂和炼油技术出口国。  
   D.催化剂早已渗透到闵恩泽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无论谈论什么话题,闵恩泽都有本事在3分钟之内转到催化剂研究上面。就连“文革”期间,造反派让他交待“罪行”,他也坚持研究催化剂。
   E.闵恩泽对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创造了非常丰硕的科技成果,还在于他自己注重人才的培养,亲自并通过他的学生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石油化工工业的科技工作者。
13.请概括总结闵恩泽创新的经验。(4分)
答:
14.从文章所报道的事迹中,请你探究闵恩泽能够为中国石油化工工业做出如此卓越贡献的主要原因。(6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并为之拟一个鲜明的标题,不超过16字。(要求用拟人和对偶两种修辞格)(3分)。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内容不雅的“露骨广告”在广州市公交车的车体上频频露面,引起市民不满。如今,此类广告已“下站”,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公益宣传,如“为幼儿让座您会得到两颗心的感激”“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等,它们已经成为公交车车身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答:
16.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据2009年2月12日上海《时代周报》报道,上海户籍管理制度松动,浦东区先行允许居住证转办户籍。消息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因为上海这个城市的特殊影响力,它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引人注目。《时代周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各地对人才明争暗夺,求贤若渴。此番上海的户籍新政,能否撬动中国大城市户籍改革的坚冰,并引发全国范围的连锁效应,已成为这场改革的最大看点。”
材料二   我省日前出台并实施《关于开展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今后凡在我省城市或城镇连续居住满5年,签订劳动合同、有合法固定住所、无违法犯罪记录的,可以将户口迁入实际居住地。通知还明确规定,持有暂住证,并符合一定条件的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生活居住、社会保障、卫生保健、子女义务教育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的保障。
目前,已有河北、辽宁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措施。国务院也要求,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该取消落户限制。
⑴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3分)  
答: 
   ⑵针对“中国户籍管理制度” 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简要分析。(4分)  
     答: 
六、写作(70分)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拿破仑一次外出打猎,忽然听到有人呼救,走近一看,原来有人落水了。拿破仑举起猎枪,大声吓唬道:“你再不爬上来,我就打死你!”那人听了,忘了自己是在水中,用尽全力向岸上划去,经过多次挣扎后上了岸。他气愤地问拿破仑:“你为什么要杀我?”“我要不吓唬你,你就不会拼命向岸上爬,那样你就死定了,因为我也不会游泳!”拿破仑笑着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㈠1.⑴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辩乎荣辱之境    ⑵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    ⑶千万人之心也  奈何取之尽锱铢    ⑷只是朱颜改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㈡2.D(比喻说法,当解释为“贫困、贫贱”)    3.B(①句说明的是宋清的药好 ③句是宋清自己表达的谦逊之言 ⑥句说明宋清不仅仅与一般的商人不一样)    4.⑴宋清赚钱的眼光放得远,放得远所以能赚到大钱,哪里像那些做小本生意的商人呢?    ⑵自诩为士大夫的人们,反而争先恐后地奉行市侩哲学而不肯罢休,太可悲了啊!   ㈢5.⑴微风吹拂,月色空蒙,海棠花儿舒展丰姿,轻吐芬芳,四周既飘荡着高洁的馨香,又弥漫着幽寂的清冷,将人们带入一个空蒙迷幻的意境。    ⑵诗人巧妙借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典故(运用比喻、拟人亦可),表达了诗人对良辰易逝、盛时难再的悲叹感慨。唐明皇是以人喻花,诗人则以花喻人。在诗人的想象中,面前的这株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选择性必修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仙游侨中高三模拟试卷(五).』  下一个『2009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