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专题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中考议论文专题训练(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中考议论文专题训练考点1、提炼或概括文章的论点考点2、掌握论据的类型及作用考点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考点4、理清文章的结构考点5、品析议论的语言特点考点6、拓展知识的迁移能力案例【考题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
试题预览
中考议论文专题训练

 

考点1、提炼或概括文章的论点         考点2、掌握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考点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考点4、理清文章的结构

考点5、品析议论的语言特点           考点6、拓展知识的迁移能力

案例

【考题1】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无处逃躲呀!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贵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时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贵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趁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极,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①“卸却”责任指:(10字以内) ②“解除”责任指:(10字以内)

(4)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5)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6)读完全文后,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

【考题2】

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理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③这一类的人们,扰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④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编,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选自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在选文中,作者要证明的观点是什么?

(2)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第②段中“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5)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请你举出一个“舍身求法”或“埋头苦干”的历史人物,并对其作简要评价。(不超过30个字)

典型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题。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   冕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一段的结尾说“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结合上下文,谈谈“精神的不平等”体指的是哪些内容。

 

3.文章第三段作者为了阐明“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这一观点,举了大量的例子,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再举出两个这样的倒子。

4.文章的结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从全文来看,这里所说的“读书”“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

 

5.读了全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联系文中“并非凡书皆好”的观点,谈谈怎样对待“读书”这一问题。

(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

[美]约翰•D•洛克菲勒

   在我真实的记忆中,没有谁能比林肯更伟大。他编织了一段合众国成功而又令人动容的历史,他用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勇气,以及宽厚仁爱之心,使四百万最卑下的黑奴获得解放,同时击碎了二千七百万另一肤色的合众国公民灵魂上的枷锁,结束了因种族仇恨而使灵魂堕落、扭曲和狭隘的罪恶历史。他避免了国家被毁灭的灾难。将一切不同语言、宗教、肤色和种族组合成为一个崭新的国家。合众国因他获得了自由,因他而幸运地踏上了正直公平的康庄大道。

    在我心中,林肯永远是不被困难吓倒、不屈不挠的化身。他生下来就一贫如洗,曾被赶出家园。他第一次经商就失败了,第二次经商败得更惨,以致用去十几年的时间他才还清了债务。他的从政之路同样坎坷,他第一次竞选州议员就遭失败,并丢掉了工作。幸运的是,他第二次竞选成功了。但接下来是丧失亲人的痛苦和竞选州参议员发言人的失败在等待着他。然而,他依然没有灰心,在以后的竞选中他曾六度失败,但每次失败过后他仍是力争上游,直至当选美国总统。

    每个人都有历尽沧桑和饱受无情打击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能像林肯那样百折不回。每次竞选失败之后,林肯都会激励自己:“这不过是滑了一跤而已,并不是死了爬不起来了。”这些词汇是克服困难的力量,更是林肯终于享有盛名的利器。

    林肯的一生书写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除非你放弃,否则你就不会被打垮。

    功成名就是一连串的奋斗。那些伟大的人物,几乎都受过一连串的无情打击,他们每个人都险些宣布投降,但是他们因为坚持到底,终于获得了辉煌的成果。例如伟大的希腊演说家德莫森。

    他因为口吃,而生性害臊羞怯。他父亲死后给他留下一块土地,希望他能过上富裕的生活,但当时希腊的法律规定,他必须在声明拥有土地权之前,先在公开的辩论中赢得所有权。很不幸,因为口吃加上害羞使他惨败,结果丧失了那块土地。但他没有被击倒,而是发愤努力战胜自己,结果他创造了人类空前未有的演讲高潮。历史忽略了那位取得他财产的人,但几个世纪以来,整个欧洲都记得一个伟大的名字——德莫森。

    有太多的人高估他们所欠缺的,却又低估了他们所拥有的,以至丧失了成为胜利者的机会。这是个悲剧。

    林肯的一生就是化挫折为胜利的伟大见证。没有不经失败的幸运儿,重要的是不要因失败而变成一位懦夫。如果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仍然不达目的,我们所应做的就是汲取教训,力求在接下来的努力中表现得更好就行了。

    对一般人而言,失败很难使他们坚持下去,而成功则容易继续下去。但在林肯那里这是个例外,他会利用种种挫折与失败,来驱使他更上一层楼。因为他有钢铁般的毅力。他有一句话说得好:“你无法在天鹅绒上磨利剃刀。”

    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取代毅力。才干也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上充满了学无所用的人。只有毅力和决心无往不利。

                                            (选自《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1、细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2、.第二段中划线句子“他避免了国家被毁灭的灾难”中的“国家被毁灭的灾难”是指什么?

   

      3、第三段说“每个人都有历尽沧桑和饱受无情打击的时候”,请根据自己的体验或所知,再举出两个“历尽沧桑和饱受无情打击”但最终走向成功的例子。

   

   

      4、作者在文中说:“有太多的人高估他们所欠缺的,却又低估了他们所拥有的,以至丧失了成为胜利者的机会。”,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请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①我们活在世上,免不了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朋,大至对国家、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种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世间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⑧不止于此,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还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树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才能由此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有这种爱,所以尽责任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一个不爱自己人生的人怎会爱他人、爱事业?一个在生活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会坚定地负起人生的责任?这样的人常常把尽责任看成是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也就无法弄清他对这个世界负什么责任。现实中,某些人虽然正承担着一些责任,但却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他们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他们一发现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觉得自己应该紧紧跟上去;他们十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活着。)由于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⑨一个人如果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持一种负责的态度。一个社会如果由这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那么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在证明过程中引用过的道理论据是:    。

   2、第③段除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外,还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

   3、结合上下句看,第④段中画横线的三个分句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

   答:

   4、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参考答案:

一、(1)知足 安分 达观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点拨:此题考查理解文章语母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应着眼于对原文的认真阅读,依据第一段中“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就会准确填出前三个空,第四个空可在第二段的末尾寻找答案。(2)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点拨:此题考查对句子深刻含义的理解与把握。解答时可结合文中前一句来理解,再到最后一段找出与其内涵相符的句子。(3)①未尽责任,丢开不管。②尽了责任,再无负担。点拨:此题考查语言的准确性。理解词语的意思应结合语言环境去体会其独特的内涵。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正确答题。 (4)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点拨:此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解答时应很好地把握全文的内容,选文先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应尽责任没有尽”,进而论述人生最快乐的事是“尽了责任”,最后强调责任只能“解除”不能“卸却”的道理。(5)本文是从“最苦”与“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点拨:此题考查对全文思想内容的感知能力。解答时必须结合文章的主旨和内容来分析。 (6)答案要点: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贵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人痛苦。点拔:此题考查拓展知识的迁移能力。答案是开放性的,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深深思考:你的责任是什么?你将怎样尽自己的责任?

总结提示:选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从设题来看,既考查了议论文阅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考查了拓展知识的迁移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1)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点拨:此题考查提炼论点的能力。解答时可结合文中的论据是为了证明什么,来提炼作者的观点。(2)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点拨: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辨析。其中“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是举例论证;第④段是道理论证;“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是比喻论证。(3)列举事例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据充分,说服力强。点拨:此题考查论据的作用。题干中列出的这句话是事实论据。(4)提醒人们反动统治阶级及其舆论不可靠,要自己去工农群众中了解真实情况,相信依靠人民,走自己救国的道路。点拨:此题考查品析语言的能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应把握文章的主旨,结合全文的内容去作答。(5)示例:①人物:司马迁②评价:忍受宫刑的屈辱,埋头著《史记》,留下了千古绝唱。点拨:此题考查拓展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时应体现与历史所学知识的渗透能力,答案是开放的,只要能列举出相关人物并作出正确评价即可。

总结提示:这是一篇驳论文,以深刻的思想和犀利的语言,驳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论调,指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阅读驳论文时,提炼论点,分析论据及论证方法与立论文是一致的,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

(一)1.答案: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

2.答案;是指拥有阅读能力的人能够了解现实世界以外的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能够了解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而丧失阅读能力的人则无法拥有,这便是文中所说的“精神的不平等”。

3.答案举例:①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得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居里夫人学得科学探究。  ②从《繁星•春水》学得对母爱、童真的讴歌,从张海迪学得志强不息。等等。

4.答案:读书可以使人们增广知识;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读书可以使人获得崇高的追求和高尚情趣,还可以使人趋善避恶)。

5.答案要点:一定要好读书,读好书;读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名著,读专家、学者、老师推荐的书。博览才能广收。

(二)1、答案:只有放弃才会失败(或除非你放弃,否则你就不会被打垮;或不放弃就能成功)2、答案:解放黑奴,结束了种族仇恨,合众国获得了自由,国家踏上了正直公平的康庄大道。3、答案示例:①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②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海伦•凯勒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但自强不息,成为一名著名作家、教育家。

4、答案举例:①同意,因为一般人,会高估了生活中的困难而又低估了自己的潜能,所以被困难吓倒而失败。②不同意,因为一般人,会估计不到生活中的困难而盲目自大会导致失败。

(三)1、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歌德的话2、对比论证    突出强调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一切之源。3、不可以。(1分)因为这二句话分别同“习惯、时尚、舆论”的顺序相照应。(或答:可以。只要将上句中的“习惯、时尚、舆论”三个词也调换一下,使之与调换后的句子对应即可。4、示例:树立对自己人生的 责任心,树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自觉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爱他人,爱事业,追求适合自己的事业……这样,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能联系实际,抓住“爱心”、“责任”、“追求”等关键词语,有理而不悖于原文观点即可得分。)

 

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憧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围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望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

B.第四段画线句“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一句,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C.作者在第三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念。

D.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2.为什么说“真诚是火”,“真诚是水”?(可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论证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以“勤奋”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4分)

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自己留一道缝隙

 

①大千世界,滚滚红尘,潮涨潮落,生生不息。面对名与利,面对个人与集体,寂寞与热闹,失败与成功,现实与未来,有的人为自己留一道缝隙,举重若轻,收获丰盈的人生,而有的人却不堪挤压和重负,羁绊于生命之重。学会留一道缝隙,这是生命的大哲学。

②庄子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③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但濮水之畔的庄子心如澄澈秋水,心如不系之舟。面对楚王的两个身负使命的使者,他持竿不顾。权势于庄子并没有什么吸引力,真正吸引他的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于是历史记录了他那至今还在茫茫天宇回荡的声音:“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④一句话,便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将许多人甚至愿意用生命来求取的相位扔进了濮水。

⑤庄子守护着自己的灵魂,为心灵留下了自由舒展的空间,他的灵魂也成为一个神话,于是也就有了一棵孤独地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⑥苏轼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⑦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苏轼一生坎坷,从“乌台诗案”开始,他被一贬再贬。他曾哀叹过,彷徨过,接踵而至的灾难曾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最终还是给自己的心灵敞开一道吸纳清风明月的缝隙。

⑧面对险恶,苏轼唱出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茫茫天宇,他唱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于是他的生命中回荡着倜傥洒脱的华彩乐章。

⑨福楼拜为自己留了一道缝隙。

⑩一个世纪以前,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着青灯的木屋里,大文豪福楼拜每天拼命地工作,他不接受采访,不看报纸,但他给自己留出一道缝隙——每天看日出。  

11薄西山
 

 
 
福楼拜每天看日出,伴着刚刚苏醒的树木和玻璃般翠绿的青草,呼吸着泥土的芳香和果蔬的甘甜,于是,他每天都拥有了温馨和朝气,能够宁静,快乐,充满活力地工作着。留一道缝隙,清晨看日出,福楼拜在为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礼!  

13
 

 
 
 
 
12
 

 
 
学会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是人生的大哲学;不能为自己留一道缝隙,则是人生的大遗憾。  

项羽没有给自己留一道缝隙,乌江之畔,血染长空。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身陷四面楚歌之境,他思想的空间被遗憾、羞辱和绝望占满,已没有可供回旋的缝隙。  

14
 

 
 
在衣袂飘飘,长袖舞动中,心爱的人儿香消玉殒。面对着如泣如诉的滔滔江水,悲叹着“无颜见江东父老”,一抹寒光闪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练习』  下一个『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