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一中高一(下)语文半期检测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贵定一中高一(下)语文半期检测题(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贵定一中高一(下)语文半期检测题(本卷满分150分)第一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选出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悚(sǒng)然朱拓(tuò)少不更(gèng)事B.歆(xīn)享逦迤(yǐ)荷花淀(dìng)C.瓮牖(yǒng)参乘(shèng)妃嫔媵(yìng)嫱D.钩戟(jǐ)珠砾(lì)句读(dòu)2.选出解释都
试题预览
贵定一中高一(下)语文半期检测题
(本卷满分150分)
第一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选出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悚(sǒng)然    朱拓(tuò)    少不更(gèng)事
B.歆(xīn)享     逦迤(yǐ)    荷花淀(dìng)
C.瓮牖(yǒng)    参乘(shèng) 妃嫔媵(yìng)嫱
D.钩戟(jǐ)      珠砾(lì)    句读(dòu)
2.选出解释都是错误的一项(       )
A.极视听之娱(穷尽)          董之以严刑(监督)
B.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因此)  可怜焦土(怜悯)
C.曾不知老之将至(曾经)      故病且怠(穷困)
D.列坐其次(次一等)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
3.选出下列句式全部归纳正确的一项(        )
①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 故不我若也                   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戍卒叫,函谷举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②⑤/⑥/③/④         D、①/②⑤/③/④⑥
4.对《祝福》有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着力描写“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坏境,是为了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B.“我”在“祝福”声中也“懒散而舒适”,所有的“疑虑”全被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表现了“我”并不是真正同情祥林嫂。
C.祥林嫂的一生有过许多不幸,而自己捐了门槛,四婶仍不让她在祭祀时动手,是对她最严重的一击。
D.“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在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政府应利用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来引导,甚至迫使企业走上正确的资源节约之路。
B.据有关部门测算,若全国所有场所都采用节能灯,其效益相当于发电量是两座的三峡电站。
C.目前,主张勤俭节约的呼声,似乎并没有唤醒和阻止住一些人追求豪华的势头。
D.在戏剧学院学习时,只有我跟他学过弹钢琴。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8—11题。
淡水供应如今已达到极限,五大洲50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家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认为,在未来15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将会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的一边。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4500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称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格什和乌玛之间。相反,从805年至1984年,各国答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创造性。对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2/3具有合作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署了157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仅仅从1950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25亿增至60亿,人均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大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生存、健康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在过去50年里,1/4与水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对立国家在37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行动。
6.第三段中说:“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以下不能支撑这些人所持见解的一项是(         )
A.从805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
B.在处理至关重要的水资源方面许多条约显示出极大创造性。
C.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市之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夺水战争。
D.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2/3具有合作性质。
7.以下不能证明第四段中“另一些人”所持观点的一项是(          )
A.各国可利用的水已达极限
B.与水有关的敌对事件并不鲜见。
C.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无可替代。
D.淡水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8.对原文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去不是未来的指南”的意思是:过去不短缺,不等于将来不短缺。
B.安南的讲话和美国国家情报部门的报告结论都意在指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C.认为爆发夺水战争的警告是“杞人忧天”的人目光短浅,幼稚可笑。
D.淡水“无可替代的用途” 指的是“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生存、健康”。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其它战略资源不可替代的。
B.淡水稀缺是由于世界可利用的淡水总量减少,再加上人口增长导致了全球需求量增加,从而使供求比例失调引起的。
C.历史经验证明,国家之间缔造条约进行合作是解决用水争端,防止发生冲突和战争的有效路径。
D.即使棍国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也未必能防止和消除争夺水资源的冲突发生。
二.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乙)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丙)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0、(甲)中的第二段是如何逐步展开议论的?请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承上文的“乐”字,论述人们由乐而忧,由生而死。
B. 承上文的“乐”字,论述乐极生悲,这是人生中的最大的不幸之事。
C. 承上文的“乐”字,论述人们难免为“欣于所遇”的“乐”和“所之既倦”的忧所左右。
D.  承上文的“乐”字,论述不管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可最终又不能永远保有那美好的留恋。
11.(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D.    其皆出于此乎
        则群聚而笑之                    其可怪也欤
12、(丙)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运用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第二卷
13.(乙)段中作者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从哪几方面进行了对比?(3分)
                                                                               
14.《阿房宫赋》与《过秦论》相比较,其立论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请作分析。(4分)
                                                                              
                                                                           
15、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4分)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分)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分)
                                                                            
三、阅读下面两支散曲,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天净沙 秋思                   天净沙•秋
        马致远                             白  朴
      枯藤老树昏鸦,                 孤村落日残霞
      小桥流水人家,                 轻烟老树寒鸦
      古道西风瘦马。                 一点飞鸿影下
      夕阳西下,                     青山绿水,
      断肠人在天涯                   白草红叶黄花。
16、这两支散曲都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在色彩、情调上有何不同?(4分)
                                                                 
                                                                 
                                                                   
17、这两支散曲在遣词造句上有何相同点?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四、默写填空(6分)
    18.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19. 吾师道也,                                     ?是故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0.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五、现代文阅读(完成23-26题,15分)
“文明”与“文化”
陈  炎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在我看来,人作为一种“类存在”,至少具有使用和制造工具、依赖和凭借社会关系、渴望和追求情感这三个基本特征。惟其如此,人类才可能有对真的探索、对善的追求、对美的创造。反过来说,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之中,人类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点上,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族人类群体概莫能外。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
换言之,人类要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对真的探索、对善的追求、对美的创造。人类要进行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就必然会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而所谓文明,就是人类在克服这些矛盾的努力中所达到的历史进度。当我们说“资本主义时代的文明程度高于封建时代的文明程度”这句话时,即意味着资本主义时代的物质生产能力高于封建时代,也意味着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组织形式较之封建时代更能焕发人类群体改造世界的总体能力,还意味着资本主义时代的精神产品及其享受形式比封建时代更加丰富多彩,从这一意义上,所谓文明的尺度,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综合尺度。
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貌和民族样式。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格和样式。我们知道,考古学家对“文化”一词的经典使用方式,就是从不同地域的出土文物在建筑、工具、器皿的风格和样式上入手的。由于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的器物中尚无风格和样式的差别,因而“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时代以后才被使用,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等。例如龙山文化的发现即是由一片黑陶引起的,由于这片黑陶器皿与仰韶文化的彩陶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样式……从而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不仅龙山的黑陶不同于仰韶的彩陶,而且良渚的玉器不同于大汶口的石器,红山的陶俑不同于马家窑的人像。正是这种风格和样式的千差万别,才使得同一个时代的华夏文明表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华夏文明如此,整个人类文明更是如此。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民族样式,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将会显得多么的单调乏味。
若就这些不同风格、样式、特征的文化产品对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对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及历史水准而言,这些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但就这些风格、样式、特征与其所属的民族、地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论,文化本身并无贵贱之别。譬如穿衣,我们穿的衣料是否取暖、是否舒适、可否满足人类自身的基本需要,这其间有着一个文明的问题;至于是穿西服还是穿和服,是穿旗袍还是穿超短裙,这其间又有着一个文化的问题。在前一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衣衫褴褛是不文明的表现;在后一种意义上,我们却不能说穿中山装是没有文化的标志。譬如吃饭,我们吃的食物是否果腹、有无营养、是否卫生,这其间有着一个文明的问题:至于是吃西餐还是吃中餐,是吃法国大菜还是吃日本料理,这其间又有着一个文化的问题。在前一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茹毛饮血是不文明的表现;在后一种意义上,我们却不能说吃美国快餐是没有文化的标志。
                                         (节选自《学术月刊》2002年第2期)
21.第一段末尾说“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请写出你对“统一的价值标准”的简要理解(3分)
                                                                                
                                                                                  
22.文章还提到了“文明的尺度”问题。请分三点写出衡量“文明的尺度”的简要标准。(6分)
    ⑴                                                                                                                                              
    ⑵                                                                                                                                              
    ⑶                                                                                                                                             
23.文章还讲到“文化”及“文化产品”的差异性问题。请写出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4分)
                                                                               
                                                                                
24.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论述了文明的含义,认为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而文明的价值却原本没有高低之分。
     B.文章还为“文化”下了定义,认为文化及文化产品具有广泛的多样性,风格和样式千差万别,在形态上也是五彩缤纷。
     C.文章认为人类的文明史和文化史产生的年代非常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D.文章认为“文化产品”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外在形式上,因而可以消除这种外在差异,设计出超越时空的文化产品。
    25.鲁迅先生的小说,很多是悲剧,就题材的角度,为以下悲剧各找一例。(3分)
    ①中国贫苦农民的悲剧                 ;②中国劳动妇女的悲剧              ;
③中国下层知识分子的悲剧                  。
26.开会或作报告,有手机响是很让人反感的事,为防止此类事情发生,请运用某种
修辞拟一则委婉地表达出让人们关闭手机的提示语。(5分)
                                                                               
六、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神维纳斯的雕像残失双臂,许多艺术家想使她复原,但所有的方案都难尽其美。也就是说,如果维纳斯双臂健在,她就可能与其他女神雕像无异。这不禁使人感叹:大自然给了你最出色的一样,就不肯再给你另一样;甚至为了完美,它不惜给你制作一个缺憾。这种情形也经常印证在我们的人生、事业中。  
请以“完美与缺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要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即为符合题意。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贵定一中高一(下)语文半期检测题

答 题 卡
一、选择题(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乙)段中作者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从哪几方面进行了对比?(3分)
                                                                          
                                                                          
14.《阿房宫赋》与《过秦论》相比较,其立论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请作分析。(4分)
                                                                              
                                                                           
15、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4分)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分)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分)
                                                                            
16、(4分)                                                     
                                                                 
                                                                 
                                                                   
17、(4分)                                                     
                                                                     
                                                                
四、默写填空(6分)
    18.                            ,                             。
19.                                       ?                   
20.                   ,                  。
五、现代文阅读(完成23-26题,15分)
21.(3分)
                                                                                
                                                                                  
22.(6分)
    ⑴                                                                                                                                              
    ⑵                                                                                                                                              
    ⑶                                                                                                                                             
23.( 4分)
                                                                               
                                                                                
24.(    )(2分)
    25. (3分)①              ;②                  ; ③                      。
26.(5分)
                                                                               
六、话题作文:“完美与缺憾”



















答案:
1.D       2.B      3.A      4.D      5.B      6.B
7.A(B.语序不对,改为“效益相当于两座三峡电站的发电量。”C.杂糅,去掉“唤醒”。D.有歧义,“跟”可为“介词”,也可以为“连词”。)
8.C(以“发生过战争”来证明“不会再发生战争”,显然不行。
9.D(淡水尽管“可再生”,但“并非无穷”。)
10.A.(B项指出的是未来夺水战争的可能而非短缺的现状。C.项他们的观点不无道理,并不是短浅可笑。D.项太绝对化,除了文中的几项应还有别的。)
11.B(从第4段可知“即使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并未减少。”)
12.D      13.B     14.C    15.略
16.景美: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才俊: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式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17.三组对比: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爱其子与于其身/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18.《过秦论》从先后对比的角度说明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阿房宫赋》则从 “秦爱纷奢”的角度指出了秦灭亡的原因。
19.⑴以前感到欢乐的事,转眼之间就已成为旧迹,还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
⑵现在他们的智慧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的确奇怪啊!
⑶为什么掠夺它们(指珍宝),使一丝一毫都不剩下,挥霍它们却像泥沙一样。
     20.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1.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2.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3.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4.(1)物质生产能力(2)社会组织形式(3)精神产品及其享受形式  25.(1)时代特征(2)地域风格(3)民族样式(答对一个给一分,全对给4分)  26. B(A项在“文明的价值也原本没有高低之分”,原文最后一段说:文明的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C项错在“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原文第三段说:“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D项错在“可以消除这种外在差异,设计出超越时空的文化产品”,因为没有可以超越时空的文化产品) (114.139.104.4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试题(人教版)』  下一个『2009高考语言运用题选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