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盐亭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高一必修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盐亭中学2011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00分,第1卷为选择题(共20分),第11卷为主观题(共80分)。第I卷(选择题,共20分)一、基础知识(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蹉(cuō)跌国子监(jiàn)纤(qiān)腰浅尝辄(zhé)止B、拓(tà)片蜕(tuì)变霎(shà)时亘(
试题预览
盐 亭 中 学 2011 级 第 三 次 月 考
语 文 试 题
试卷满分100分,第1卷为选择题(共20分),第11卷为主观题(共8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
一、基础知识(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蹉(cuō)跌    国子监(jiàn)    纤(qiān)腰    浅尝辄(zhé)止
B、拓(tà)片      蜕(tuì)变      霎(shà)时     亘(gèn)古不变
C、琐屑(xuè)    坍(tān)圮       侥(jiǎo)幸    义愤填膺(yīng)
D、赎(dú)罪     颤(chàn)动     铁砧(zhēn)    锲(qì)而不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安详   斑驳   杀一儆百   风华正茂 B.竹蒿  繁芜  永葆生机 声名狼藉
    C.端倪  策原地  不可思义  豁然开朗 D.贵冠 袅娜 苦思暝想 安之若素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目不暇接。
B、 青岛市原市委书记杜世成利用承办2008年奥运会风帆比赛之机,哄炒楼市,房价每年翻番,而市民收入未见改善,只能望洋兴叹。
C、 这件事对我无疑于晴天霹雳,—— 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墨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D 随着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大都安土重迁,,高高兴兴地搬入新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这两年不少名牌彩电价格和前几年比几乎下降了3倍。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大队加强了对小学生的交通法规教育。 
 D.公众对华南虎的关注,表明了我们社会对野生动物的关爱,也是全社会生态意识明显提高的表现。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6分,每小题2分)
①S会馆里有三间屋,相传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人的,现在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
    ②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 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  
  ③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④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⑤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⑥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
⑦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⑧所以我竟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
                                  ——节选自鲁迅《〈呐喊〉自序》,有删改
5、下列对第⑦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以为现在已经并不是一个急切得不说话心理就不安的人了。
B、本以为现在已经是一个急切得不能不说话的人了。
C、本以为现在已经是一个急切想发表意见的人了。
D、本以为现在已经并不是一个急切得不能自言自语的人了。
6、下列对第①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S会馆的环境描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为下文与金心异倾谈后开始写作做铺垫。
B描写了一个阴森、孤寂的环境,暗示自己的救国梦破灭后,内心的失望、寂寞、悲凉。
C、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坚持研究古碑,表现作者埋头苦干、心态平和、心如死水。
D、寂寞冷清的环境将作者寂寞苦闷的心情衬托得更加强烈,作者貌似悠闲,实则无奈。
7、根据选文的内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屋子”是传统中国社会的象征,鲁迅深居其中倍感寂寞孤苦,但这也是他要从精神上领着国人走出的缘由。
B、在探寻救国救民道路上,鲁迅充满了矛盾和痛苦,他认为顽固的黑暗社会很难被摧毁,不如让人们在麻木中死亡。
C、鲁迅之所以将第一本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缘故是为了唤醒沉睡麻木的人们,更是为使“奔驰的猛士”“不惮于前驱”。
D、象鲁迅这样意志坚定的先驱者是不会永远彷徨的,在朋友的鼓动下,他又投入到解救国民灵魂的战斗中去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8——10题。(6分,每小题2分)
    季氏①将伐颛臾②。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日:“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日:“求!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日:“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选自《论语•季氏》)
注: ① 季氏:是鲁国大夫,鲁哀公的权臣。
② 颛臾: 附庸于鲁国的小国。
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组是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就:居、充任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疾:憎恨,厌恶
C、不患寡而患不均          患:灾祸,祸患
D、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相:辅佐,辅助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A                                  B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则将焉用彼相矣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                           D、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0.下面对本文的分析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文是一篇语录体(或称对话体)的议论文,孔子在与学生冉有和季路(主要是冉有)的对话中,表达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
    B.孔子用了古代著名史官周任的话指出了冉有作为季氏家臣的严重失职,接着又用一组比喻尖锐地指出冉有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C 、实际上 冉有是不赞成季氏讨伐颛臾的;孔子不能容忍季氏的野心,因而从品德和政治原则这个更高的层次上对季氏进行了更加尖锐的批评。
D、.全文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孔子看穿了季氏讨伐颛臾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削弱鲁国国君的实力,最终篡夺鲁国政权。


第II卷(共8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求!无乃尔是过与?(3分)
    译:
    ②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4分)
    译:
12、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 李白 )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这是一首旅人思归之词。词人是怎样去表达思归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3.根据课文内容,补出横线处的句子。(10分,每空1分.)
    ①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                ,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③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      
④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
    ⑤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苟子•劝学》)
⑥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⑦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自嘲》
⑧防民之口,             。《召公谏厉王止谤》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牡丹的拒绝(有删节)    张抗抗
    ⑴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
   ⑵ 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⑶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⑸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⑹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⑺ 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⑻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⑼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⑽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⑾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14、本文的题目是“牡丹的拒绝”,请你联系全文,说说“牡丹”拒绝了什么。(3分)
15.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        
 16. 这篇散文从第⑹段开始变换人称,写从“你”的角度来“想象”的牡丹和“曾目睹过”的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7. 文章结尾说“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六、(3分)
18、下面一段文字中有两处语序不当,请将其进行调整。(2分)
庄子像水一样冷静,像火一样热烈。几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受了他的影响,一方面疾恶如仇,嬉笑恕骂;另一方面却又把天大的事,化成了一股清风,一弯明月。他那文笔的恣肆,寓言的生动,深刻的思想,更是时时令人击节赞叹。
(1)                         调整为                     
(2)                         调整为                                                                                        

七、作文(4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个僻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样,但它内心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此后,它不顾附近野草的嘲讽和蜂蝶鸟雀的规劝和怜悯,努力地生长着,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年复一年,造就了“百合谷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正值人生花季的青少年朋友,你对此有何感悟呢?
    请以“开出美丽的花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盐 亭 中 学 2011 级 第 三 次 月 考
语文答卷(第II卷共80分)
四(共23分)
11、(1)译文:                                         (3分)
(2)译文:                                                    
                                (4分)
12、(1)                                                           
                                                           (2分)
(2)                                                                    
                                                                   
                                                                          
                                                          (4分)          
13、(每空1分   共10分)
(1)                               (2)                     
(3)                               
(4)                          ,                           。
(5)                                  
(6)                    ,                               。
(7)                          。  (8)                       。
五、(共14分)
14、                                                                         
                                                                             
                                                                  (3 分)             
15、                                                                           
                                                                               
                                                                  (3分)
16、                                                                                                                                               
                                                                                   
                                                                                     
                                                                  (4分)  
17、                                                                                                                                                 
                                                                             
                                                                                     
                                                                     (4分)  
六、(3分)
18、(1)                            调整为                                          
(2)                               调整为                                    

第三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1、B(A、xiān   C、xiè    D、shú  qiè)
2、A  (B 竹篙    C 策源地  不可思议     D  桂冠   苦思冥想)
3、B   (A 应为“游目骋怀”  B、“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本句熟语使用正确。D“安土重迁”指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4、D  (A、成分残缺,“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无主语,前面应加上“这篇文章”一类的词语。B、下降不能用倍数  C、否定不当 。“防止…不再”双重否定表肯定)
二、5、A      6、C     7  B   
三、8、C (患:担心,忧虑)
    9、D  (A  前为”对”后为”在”      B 前为疑问词”呢”,后为动词”做”    C  前为”何,为什么”,后为”哪里”     D中两个“而”均为转折连词 )
    10、C ( 冉有实际上是赞成季氏讨伐颛臾的;孔子尤其不能容忍他的学生在原则问题上的口是心非、遮遮掩掩的态度,因而又从品德和政治原则这个更高的层次上对两个学生进行了更加尖锐的批评。)
第II卷
四、(23分)
11、 (1)冉由,这恐怕该责备你了吧?(无乃……尔 ,  过  , 大意各1分)
 (2)如果这样做了,远方的人(境外的人)仍不归服,那么就整修文教德化使他们归附;如果远方的人来了,那么就使他们安定下来。(共4分)
12、【答案】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主要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抒发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上片自远而近,通过对平原笼烟、寒山凝碧、暮色高楼的生动描绘,构建出一幅凄凉的暮画,烘托出了惆怅的情感。 下片由近及远,写了玉阶宿鸟、长短连亭。“宿鸟归飞急”一句运用反衬的手法,既写出了日下倦鸟急归与自己的想归而不归的惆怅心理,又触景生情反衬了自己的无限愁思。最后两句的设问,强调了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手法各1分,回答两种即可。分别结合上下片的内容分析各1分)
13、(略)
五、(共14分)
14、①拒绝寒冷和阴雨。②拒绝荣誉和赞颂。③拒绝权势和皇威。④拒绝萎顿和衰老。(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15.(3分)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牡丹生命失去时的绚丽与悲壮。表现了作者对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品格的赞颂之情。感情充沛饱满,语言既凝练含蓄,又铿锵有力。

16、答:第一,文中的“你”,事实上是作者自指。是作者在想象中与自己对话,自己称呼自己为“你”。能促进情感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第二,作者借用这种手法,巧妙地展现了自己对牡丹高贵品质的逐步理解的过程。借认识牡丹的过程,写出了对高贵的人格的感悟过程,更有力地表现了文章主旨。(4分)
 17、  答:①牡丹花不应作为富贵被膜拜,而应作为高贵被颂扬。②牡丹拒绝荣誉和赞颂,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不慕荣华,卓尔不群,是花中的高贵者。③人也应如牡丹一样,做一个有灵性有品位不媚不俗独立倔强有高尚人格的人。或做一个以品位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的高贵的人。
    (前两点分析牡丹的高贵一点1分,后一点谈人的高贵2分。意思对即可。)
六、(3分)
18、(3分)(1)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冷静  (2)“文笔的恣肆,寓言的生动,思想的深刻”或“恣肆的文笔,生动的寓言,深刻的思想”  (第一问注意人物特征“热烈”与“冷静”的先后关系和辩证统一;第二问注意句式整齐。)
(找出一处0.5分,调整正确1分)
七、(略) (118.117.54.19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2008——2009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下一个『北京市石景山区2009年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暨毕业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