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天津市语文高考押题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9年天津市语文高考押题试卷(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9年天津市语文高考模拟试卷2009.5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共33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亘古(gèn)绊脚石(àn)细水常流(cháng)以逸待劳(dài)B.木讷(nè)压轴戏(zhóu)兴高采烈(cǎi)铩羽而
试题预览
2009年天津市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2009.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亘古(gèn)      绊脚石(bàn)      细水常流(cháng)      以逸待劳(dài)
B.木讷(nè)        压轴戏(zhóu)     兴高采烈(cǎi)         铩羽而归(shà)
C.剽悍(piāo)     炒鱿鱼(yóu)      不绝如缕(lǚ)           咬文嚼字(jiáo)
D.渲染(xuàn)     爆冷门(bào)      推本溯源(shuò)       秘而不宣(mì)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契诃夫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思想是相当复杂的:既嘲笑了当时的所谓“上流社会”,也     
了一些虚无思想。
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戒除等、靠、要的惰性,_______要主动积极、富有成效搞好基础建设,推动特色经济的发展。
③在长达7年零4个月的时间里,一位见义勇为的烈士——普通工人王爱民的遗体,一直存放在医院的冷柜里,        。
④ 中国人对前程的憧憬,一般都有两句话可以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
A. 寄予     从而     无人过问     不见棺材不掉泪  
B. 寄寓     从而     无人问津     不见棺材不掉泪
C. 寄寓     进而     无人过问     不到黄河心不死      
D. 寄予     进而     无人问津     不到黄河心不死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天津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
B.《诗经》中只有少数作品可知具体的作者,如《诗经》中提到“家父作诵”(《小雅•节南山》),“吉甫作诵”(《大雅•崧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小雅•巷伯》)。
   C. 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泪珠,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D. 古堡上写着硕大的几个字:“我们期待死亡尤胜于你们渴望生存。”——这句话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伊斯兰教最初的传播时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招生学校在以高考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的前提下,自主规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要求。
B. 日本《读卖新闻》以《李宁是点燃圣火的合适人选》为题,通过报道担任主火炬任务的李宁,指出李宁是“‘努力与智慧孕育成功’的现代中国的象征”。
C. 在“天津旅游目的地建设高峰会暨旅游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天津旅游集团与40余家旅行社签署合作协议,将在年内为本市增加30万国内外游客。
D. 滨海市金龙娱乐城火灾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
二、(9分)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现在的西红柿、土豆、生菜、梨:柑橘等等,似乎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它们从美学上讲,都变得更好看了,但是它们都失去了其原本的特点,即已经没有过去那种味道了。现在西红柿的味道指数(即酸甜度)是2.77,而过去是3.24,损失了近15%。维生素C的含量也下降了,比30年前降低了17毫克,而糖的含量也有所降低,从原来的5.29%降到了4.95%。相反,西红柿的硬度比过去大了,从过去的6.86上升到12.10。
   当蔬菜和水果的产量提高时,其特点即可感结构(气味和味道)就会受到影响。现在盛行“疯狂生产”(即追求产量第一质量第二的生产方式)。我们吃的98%的产品来自疯狂生产。这种种植方式都会降低产品的味道。
    疯狂生产的一种表现是温室种植,这种种植方法控制植物的生长环境,让它们提前或推迟成熟,食品的味道总是不那么完美。
    为了让生菜在运输的路上不至于腐烂,生产者都选用了耐存放的转基因种子。另外一种技巧是在成熟期15天之前就采收。这样就可以延长存放期,但是味道会有所损失。绿色生菜或用传统方式种植的生菜比现在我们吃到的生菜口感要好上30%,也就是说其蛋白质、纤维素和矿物质含量都高。蔬菜味道的好坏与种植地的远近有很大关系。
    如果通过化肥或利用一种高产品种强行让一棵植物比正常情况多生产果实,那么它从土壤中吸收到的全部养分就会分散到所有的果实之中,因此每个果实中所含的养分水平就会降低。以柑橘为例,疯狂种植会使柑橘的维生素含量降低10%。钙和碘的含量将会减少一半,而铁和铜的含量甚至会减少75%。    
    几年前,一棵梨树只可以生产70公斤梨。而今天由于使用了高产的转基因种子和各种化肥,一棵梨树可以生产190公斤梨。混合化肥的使用使得梨树生长加快,不仅能够多产水果而且也能增大水果的体积。这种大梨虽然比正常的梨水分含量大,但是不比小个的梨口感好,因为小个的梨中的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和糖分含量更高。那些生长速度快的蔬菜和那些高产果树结出的果实,由于达不到生产的日期和缺少各种矿物成分,其原有味道都会降低。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无核蜜桔品种上市。但是情况并不令人乐观。专家化验表明,在这种果品中,锌的含量已经减少50%,而这种矿物质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极其重要的。不仅如此,它们的口感也不如以前了,这是因为甜的水果不可能在离开果树之后成熟。由于考虑运输问题,水果在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就被采摘下来,所以摆到餐桌上的水果不会有同样的甜度。
    除了上述产品,还有许多食品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5.下列对“食品味道大不如前”所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品味道指数降低了,所以味道大不如前。    
  B.食品可感结构受影响了,所以味道大不如前。    
  C.食品硬度增加、外形好看了,所以味道大不如前。
D.食品蛋白质、维生素、糖、纤维素和矿物质含量降低了,所以味道大不如前。
6.下列对“蔬菜味道的好坏与种植地的远近有很大关系”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区域种植的同样品种的蔬菜味道有很大的差别,距离越远,差别越大。
  B.运输时间的长短影响了蔬菜味道的好坏,距离越远,味道越差。
  C.种植地远近不同,蔬菜种植的条件和环境也有所不同,距离越远,差别越大。
  D.不同区域的人们,对蔬菜有着不同的口味,距离越远,口味差异越大。
7.下列对“疯狂生产”影响食品味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室种植,通过控制植物生长环境,改变植物成熟基因,控制成熟时间,从而影响食品味道。
  B.选用耐存放的转基因种子,提高水果的硬度,延长其存放的时间,从而影响了食品的味道。
  C.在成熟期到来之前提前采收,不能让蔬菜和水果自然成熟,从而影响了食品的味道。
  D.利用化肥和选用高产的转基因种子,强行提高植物的产量,从而影响了食品的味道。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会蜀相诸葛亮侵陇右,淮复请芝为别驾。事平,荐于公府,辟大司马曹真掾,转临淄侯文学。郑袤荐于司空王朗,朗即加礼命。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仍策书嘉叹,勉以黄霸①之美,加讨寇将军。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 ,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③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 晋书-列传)
注:①黄霸:西汉颍州太守,贤官。②伊周:商朝的伊尹与周朝的周公。
    ③赗fèng:送给丧者助葬的车马等物。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大司马曹真掾           掾:属官
B.芝屡有谠言嘉谋           谠:正直
C.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     逊:谦虚
D.以礼终始,未蒙此选       蒙:受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学科网
A.  乃引芝参骠骑军事学科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  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
学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学科网
C. 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学科网
D. 其为人所重如是
其孰能讥之乎?学科网
10.下列句子中反映鲁芝“清忠履正”的一组是
①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②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
③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
④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⑤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⑥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
A. ①  ②  ④          B.① ③ ⑤
C.② ③ ⑥     D.④ ⑤ ⑥
1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地,致力于文化思想研究。
B.鲁芝任天水太守期间,天水郡常被蜀军侵犯掠夺,鲁芝竭力镇守防卫,几年的工夫,被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
C.曹爽辅政的时候,鲁芝深得曹爽信任,被拜为司马。后来,鲁芝也受到曹爽牵连而被下狱。
D.武帝登基后,征召鲁芝为光禄大夫,赐以特殊的地位,羊祜作为车骑将军,要将自己的官位让鲁芝,皇上没有采纳。

第Ⅱ卷(117分)
本卷共14小题,共117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四、(21分)
12.(9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魏明帝许焉,仍策书嘉叹,勉以黄霸之美,加讨寇将军。(3分)
                                                                                  
                                                                                  
   ②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3分)
                                                                                  
                                                                              
(2)用“/”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 ”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
13.鉴赏下面两首诗,比较探究后回答问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那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④。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⑤梗犹泛⑥,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①西陆:指秋天。          ②南冠:代指囚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③玄鬓:古代妇女发式“蝉鬓”,又黑又光润,缥缈如蝉,故称。玄,黑色。这里代指蝉。      ④白头吟:乐府曲名。鲍照等曾以此曲作诗,自伤清直却遭诬谤。⑤薄宦:官职卑微。
⑥梗犹泛:《战国策•齐策》载土偶与桃梗对话,土偶曰:“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火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此处喻指四处漂泊。
(1)两首诗中蝉的形象与诗人各自的身世有哪些相似之处?两首诗的尾联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艺术技巧?(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两组任选一组。)
(1)①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白在《________________》诗中写道:连峰去天不盈尺,                 。
飞湍瀑流争喧豗,                    。
(2)①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②柳永在《_____________》词中写道:“念去去,千里烟波,                 。
多情自古伤离别,                    。
五、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10分)
论中西方的英雄文化     潘天强

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基本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
中国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守卫国土,维护政权;而西方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塑造人格,创造历史。但是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创立具有当时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中国的英雄文化诞生于混沌时期,盘古开天、夸父追日以及三皇五帝的传说都包含着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从诗歌到戏剧,从说唱到小说,一代一代的英雄和伟人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崇拜和追随的目标。在西方文化节中,英雄往往站在天意的对立面,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比如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希腊悲剧中始终无法摆脱弑父娶母命运的俄狄浦斯,以及中世纪英格兰的不断挑战自身命运的英雄罗宾汉等。而在中国,英雄则替天行道,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孙悟空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水浒英雄造反杀贪官保皇帝都是替天行道。
东西方英雄文化都是宿命论,西方的宿命包含着对命运的挑战和不屈,而东方的英雄往往赋予命运一种妥协和变通。西方英雄是绝对个人英雄主义,他们虽然也讲义气重友情,但始终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特洛伊王子出于个人的欲望不顾可能的后果强行拐走海伦,这在西方社会属于小节,无损英雄的形象,而在东方却是不能容忍的自私行为。在东方,英雄意味着比常人更严格地恪守道德规范,所以桀骜不驯的孙悟空还是逃不脱如来佛的手心,还是要做唐僧的门徒;而打虎的武松,粗野的李逵也必须口服心服地服从宋江的领导。
英雄文化的共同特点是善恶分明,嫉恶如仇。但是在西方,“恶”的标准是有限制的,一般是恶龙、巨兽或是极端残暴者和异教徒。而两位君主之间的争斗并不被当作善恶之争,人们往往把争斗双方同时当作英雄歌颂,即使一方是自己的敌人。法国大仲马的《三剑客》和波兰显克微支的《十字军骑士》都有这种倾向。西方英雄文化强者为王的观念较为明显,对西方人而言,英雄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即使是对手的英雄行为也值得歌颂。但是这种观念在长期大一统观念下植根而生的中国文化表现为胜者为王败者为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手就是异类,对手的英雄不仅代表自己,还是敌人的象征。所以与西方领主经济下形成的文化不同,中国文化中对于对手的英雄气概一般都是贬低和挖苦,不能灭自己威风长敌人志气。《三国演义》虽然有开关的曹操煮酒论英雄,但最终还是把曹操描绘成奸雄。
英雄爱美人是英雄文化的共同点。但是在江山和美人的选择上,中西文化也有不同。为了美人舍弃江山,在西方文化中仍然是英雄行为,比如特洛伊王子和海伦的故事。而在中国却要遭到无情指责,并且将责任推到美人身上,斥之为红颜祸水。在漫长的男性为主体的古代社会,东西方的英雄绝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只是男性的陪衬。但是,西方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让人们肃然起敬的女英雄如圣女贞德,而中国的女英雄必须要女扮男装才能成为英雄,如花木兰、穆桂英。可以看出,东西方英雄文化是随着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进步都在发生着变化。比如中国的反封建运动和西方的女权主义兴起,使得东西方女性英雄和伟人不断增加。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上有逐步接近的可能。
                                        (节选自《人文杂志》2007、3)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西方文化中,英雄往往是叛逆的,通过自身的抗争挑战宿命的;而在中国,英雄则是替天行道的。
B.特洛伊王子若在中国,他的英雄称号就会被质疑;而夸父若生在西方,也一定不会被称为英雄。
C.就“恶”而言,中国的标准要比西方宽泛,中国人认定的能称得上“恶”的对象要多于西方。
D.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英雄因爱“美人”而影响江山的事,但人们对这类事情的态度却不尽相同。
16.为什么说“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到上有逐步接近的可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答:                                                                                
                                                                                
17纵观全文,中国人眼中,什么样的人可称为英雄?(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6分)

白发        冯骥才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部跑到稿纸上去了。”
  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开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找,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堆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枝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廾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外地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地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么多白发?
  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地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
  “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
  我—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地,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利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 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刚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但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还是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啊!
  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漏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位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画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明,宛如银丝,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 “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恬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具自然.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亭受什么季节;哎,我这话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小老弟?”
  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片秋光中的芦花。
                                                  《读者》2004年23期
18.文章写“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的情景,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9.“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4分)
答:                                                    
                                                 
20.文章开始把白发比做“落叶”和“枯草”,后来又把白发比做“银丝”,这期间反映出“我”怎样的心理变化?请分条概括。(4分)
答: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全文以“白发”为线索,以“我”的心理变化为写作思路,抒写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B.“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表达了“我”对黑发的赞美和对白发的憎恶,为下文写自己也参加染发作了铺垫。
C.“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说明人的衰老是无法抗拒的,故不要惊慌、掩饰,而应坦然面对。
D.文章结尾段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我”困惑解除后坦然、快乐的心里,并与开头段相呼应。
E.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描写细腻,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优美散文。

六、(10分)
22.在横线处为下面一段话填写总结语(25字以内)。(3分)    
  九十年代初期,天津市房地产业投资额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所占的比例不足5%。1996年本市房地产业投资额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上升到21.2%,与全市制造业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相之比为1:1.5:1.2。随着危陋平房改造的展开,其所占比重迅速提升,特别是2000年、2001年,房地产业开发投资首次同时超过制造业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两年合计投资额比例达到1:0.96:0.89。2005年本市房地产投资额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4.5%,占四分之一,比1996年提升了2个百分点,而同期的制造业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则呈现了下降和持平的态势(前者下降了3.1个百分点、后者持平)。

答:                                                                                        
23.2006年5月,优秀大学生全国巡回演讲团赴各地演讲。假如由你主持他们在你校的报告会,请你就此拟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50字。 (3分)
答: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八年级下学期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下一个『2009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