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实验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大庆实验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我国是小米和大米的起源地。小米是指粟、黍,主要在黄河流域起源和发展,后来成为我国北方的主要农
试题预览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我国是小米和大米的起源地。小米是指粟、黍,主要在黄河流域起源和发展,后来成为我国北方的主要农作物。北方现在主要的谷物是小麦,而小麦又是从西亚那边传过来的,不是我国原生的。长江流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所以我国是两种农业的起源地——北方是以小米为主的农业起源地,南方长江流域是以大米为主的农业起源地。
过去,研究农业起源,农学家主要是根据栽培种与野生祖本的关系,也就是根据植物的基因库,认为基因种类多样化的地方,就应该是农业起源的中心。所以一般都认为印度是稻作农业的起源中心。日本学者也提出过山地起源说,认为东南亚北部的山地,包括中国的云南,泰国、缅甸、越南北部,还有印度的东北部,这个区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中心。
事实上,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时候,我国南北两个农业体系就已经形成了。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有一个漫长的冬季,冬季的食物资源比较缺乏,先人就得想办法来增加食物的资源,这就是农业产生的一个社会动力。而这两个地方又恰恰有可以栽培的野生祖本植物。粟的野生祖本,就是狗尾草,这里到处都是黍的野生祖本在华北地区也能找到,有野生黍。所以人们可以栽养它。在长江流域,有野生稻,现在江西、湖南都还有,这些地方是野生稻分布的北部边缘。为什么许多农学家考虑野生稻从印度起源、从山地起源,还有一些农学家考虑从华南和东南亚起源?因为这些地方野生稻非常多,而长江流域野生稻很少,是野生稻生长的边缘地带。然而,他们就没有想到一个问题,那些野生稻多的地方,其它的食物也多,人们就用不着种稻了。
稻谷作为食物的优势在哪里?它的优势是易于贮藏,填补冬季食物的匮乏。而且稻谷又是一种一年生的植物,种了以后等不了几个月就可以收获,到第二年开春又可以下种。要是别的植物,比如说水果或者是干果,像栗子、橡子,你把这些种子保存后播种,多少年以后才能结果,周期太长。谷类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优点。所以在这样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的背景下,黄河流域跟长江流域,就成了两种农业起源的温床。
这两个农业体系的形成对我国来讲极为重要。北方旱地农业歉收了,南方的水地农业可以做补充;南方水地农业歉收了,北方旱地农业可以做补充。中国文化的特色,就以广大的农业为基础,而且是两个农业体系,就像双子星座似的,拧在一起。
(选自2009年1月8日《光明日报》《农业起源与人类古代文明》,有删改)
1.下列对我国成为两种农业起源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流域,是野生稻分布的北部边缘,这些地方长有少量的野生稻。
B.黄河流域有野生黍和大量的狗尾草,都是可以栽培的野生祖本植物。
C.两流域都有漫长的冬季,冬季里食物资源比较缺乏,人们有生活压力。
D.水果或者是干果,像栗子、橡子之类的植物,从播种到结果周期太长。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南方种植大米,北方种植小米、小麦的农业体系,是在六七千年前形成的。
B.日本学者提出稻作农业山地起源说,是因为那里野生稻多,基因类型多样化。
C.水稻、谷子等谷类作物,共同的优点就是易于贮藏,能够填补冬季食物的匮乏。
D.有南北两个农业体系,对我国极为重要,一方遇到自然灾害,另一方可以做补充。
3.下列根据文中的信息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南北两个农业体系几千年前就已形成,经历了自然与历史的检验,这种农业种植传统将不会改变。
B.农业起源的条件是多方面的,除了自然、地理、气候的背景之外,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人类的聪明与智慧。
C.水稻之所以没有起源于印度或我国的华南一带,主要是因为那里气候温暖,自然资源丰富,食物充足。
D.水稻和谷子的成功培育证明了越是自然条件差的高寒地区,越能培育出生长期短、易于贮藏的粮食作物。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
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
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
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
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
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
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骈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六一居士集卷二十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贷:宽恕。
C.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窘。
D.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          怜:疼爱
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 (    )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     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3分)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4分)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8.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倚南窗以寄傲,                    。”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是杜甫《登高》中的名句。
  (3)今宵酒醒何处?          ,                 (柳永《雨霖铃》)
  (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              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
  (5)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6)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考生作答时,看清答题卡上所选题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1-14题。(25分)
苦  夏
冯骥才
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袂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动。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拍节。在每一个拍节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站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拍节,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是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蜒、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蜒,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煅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
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与你相遇,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当秋意来临时,作者感到惊异茫然,因此借夏去秋来之时机,对整个夏天做了回顾性思考。
B.文中以绝句法则喻四季,与后文谈音乐相呼应,都表现出作者对夏天的审美意义的认识。
C.和我的创造旺盛期在夏季不同,别的作家没有经过苦夏的煅造,他们创作力旺盛期在秋天。
D.文中有“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这样的细节,表明了“我”在苦夏中经过煅造,获得精神的满足。
E.作者对苦夏的感悟,既含有苦夏给予作者的,也含有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给予苦夏
的。
12.文章中写到父亲的两件事,其作用各是什么?(6分)
                                                                               
                                                                               
                                                                                
13.结合全文,说明下面语句表达的含意。(6分)
①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3分)
                                                                               
                                                                                
②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3分)
                                                                               
                                                                                 
14.通观全文,作者产生夏之崇拜的原因是什么?(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25分)
成名之后的陈景润,最大的愿望就是登上哥德巴赫猜想的峰巅,摘取(1+1)的璀璨明珠,闵嗣鹤先生不幸去世,陈景润痛哭不已,他为失去一个真正了解他的数学家而悲伤,私下里他曾告诉好友,闵先生去世了,今后谁来审他攻克(1+1)的论文稿呢?忧伤至极时分,他曾经悲痛地说,我不做(1+1)了。纯朴的陈景润担心知音断绝,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真正了解他,理解他,没有人能看得懂他的科研论文。
人世间的冷遇、歧视、逆境所带来的种种压力,可以诱杀创造的生命,然而,对于那些心气不凡的人,也可能激起更大勇气,去搏取未来和明天。外国学者所称道的“逆境是一所难得的学校”,原因便在于此。颂歌、鲜花、掌声、顺境同样会带来盲目的自满,诱发虚荣,让那些奋斗者陶醉其中,而忘却了自己的神圣责任和使命。被胜利的欢歌所淹没的英雄已是屡见不鲜了。
  我们一次次地在鲜花和赞美中寻觅陈景润的足迹。事业、家庭皆十分完美的陈景润,并没有重蹈许多英雄的悲剧,他仍是一如既往地背着行囊,艰辛跋涉在通往哥德巴赫猜想顶峰的道路上。
  陈景润把做好攻克哥德巴赫猜想(1+1)的外围工作,形象地比喻为是“搭梯子”。“搭梯子”何其容易?只有搭好人生的梯子,才有可能搭好科研攻关的梯子。
  他是不屈的。1985年,陈景润已开始病重,开始,他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治疗。他从小就多病,各种疾病像影子似地尾随着他,或许,是病久了,司空见惯,也就不当一回事了。他哪像住院,随身带去了书、各种资料,病房成了工作室,日日夜夜,仍在不停地计算、推理,时常工作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钟。令许多医生护士惊讶的是,几乎是打了个通宵的陈景润,第二天早晨,精神仍是很好。有时,他担心医生来查房,便“故伎重演”打开手电,躲在被窝里看书。他以燃烧自己生命之火的代价,希冀能搭起一座通往风光绮丽的峰巅的梯子。
  他会想起杜甫咏诸葛亮那悲壮的诗句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陈景润生命的辞典中,他几乎没有提到过让一般人感到恐怖的死亡二字。他经受的苦难太多,亦已经领略过死神的威胁,反而把这一切看淡了。他是一棵“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任风雨飘摇,任严霜厉雪,我自岿然如故。他那非凡的韧性和把生命力量弘扬到极致境界的精神,为人们树立了一面最灿烂的生命之旗!
  在“搭梯子”的漫长岁月里,陈景润做过多少题目,真是算不清了。过去,他的草稿纸是用麻袋装的,后来,一摞摞地置放在书房里,有不少还放在办公室中。他已去世一年多了,至今,你走进数学所,在昔日同事的案头上,或者,在办公室的柜子里,陈景润的草稿纸随时可能找到。字迹如镌如镂,恰似就在昨日留下的,印记着这位数学巨人深深浅浅的脚印,也印记着无法让人释怀的记忆和淡淡的遗憾。
  陈景润生命的最后几年,依然在不懈地做着“搭梯子”的工作。他的最后一篇论文,是和王天泽先生合作的《关于哥德巴赫问题》,梦魂牵绕数十年,数学皇冠的夺目异彩,一直烛照着他生命的全部航程。
  陈景润病重期间,眼睛睁不开,需要按摩达一个多小时,才能睁开一点点,懂事的欢欢从小就给陈景润按摩,竟然练就了一手让专业医生都感到惊奇的按摩本领。然而,他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他躺在病榻上,和他的研究生一起,仍在不懈地探索着攀登之路。
  耗尽了生命的全部光华,遍寻数学的群山峻岭,陈景润虽然没有找到这条通往哥德巴赫猜想(1+1)峰巅的神秘小径,也没有搭起那架耸立云天直达九霄的“梯子”,但他的人生轨迹所焕发的崇高精神,却编织出一道足以让后来者继续攀登的阶梯。人生的梯子,应当像陈景润那样走,才能走进光辉的明天。(有删节)
15.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作者认为,是人世间的冷遇、歧视、逆境所带来的种种压力,诱杀了陈景润创造的生命。
B.陈景润的家庭和事业都很美满,他没有重演许多英雄的悲剧,背着行囊一如既往地向数学峰巅艰难攀登。
C.陈景润的一生始终做着“搭梯子”的工作,因为他的人生梯子搭得好,所以科学攻
关的梯子搭得很稳固。
D.我们现在仍能看到的陈景润办公室里的草稿纸上的字迹,所留下的淡淡的遗憾是陈景润没有在有生之年摘取数学(1+1)的桂冠。
E.作者认为,人生的路应该像陈景润那样走,而科学研究的路就不能像他那样走,因为他没有搭建起直达九霄的“梯子”。
16.陈景润“搭梯子”的不屈精神表现在哪里?它的意义是什么?请简要说明。(6分)
                                                                                   
                                                                                   
                                                                                    
17.人物传记所展示的人物应该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时代特征,请结合文本对文中人物性格作简要分析。(6分)
                                                                                   
                                                                                   
                                                                                   
18.陈景润最终没有登上数学(1+1)的巅峰,摘取科学桂冠,有人认为是闵嗣鹤先生过早去世,没有了审他(1+1)论文的人;有人认为是他自己没搭对“梯子”,没找着通往(1+1)顶峰的小径;有人认为是他把目标定得太高,他根本没能力登上那座高峰;有人认为研究(1+2)就耗尽了他的精力和生命,刚踏上(1+1)的研究之路他就去世了。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原因进行探究。(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9.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暂时(zhàn)  临摹     倚老卖老(yǐ)    一诺千斤
B.打蜡(là)      绿阴     侯门如海(hóu)   和盘托出
C.脊梁(jǐ)      罗嗦     人烟阜盛(fǔ)    山清水秀
D.痉孪(jìng)    崔嵬     不即不离(jí)    陨身不恤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这些人对茶也形成了偏见,以为中国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高,一般隆重场合,总是端出英国红茶,似乎唯此才够贵族。
B.当游览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时,人们真有一种乐此不疲,不想离去的感觉。
C.在京剧舞台上,出来四个龙套……他们相互将手中的刀枪随意地碰几下,口作吆喝状,就表示已经打过一场战争。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D.说来实在可气,我们研究所限于技术设备,不得不把古生物遗骸千里迢迢地送到外国去鉴定,不仅耗时费钱,还得仰人鼻息。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侵入我国的寒流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这要看由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来决定。 
B.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表示,环保总局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保税收、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管理。 
C.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D.公民美德是社会公民个体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实践中,应具备的社会公共伦理品质或实践显示出的具有公共示范性意义的社会美德。 
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王羲之的人生观并不消极。悲叹不等于悲观,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体现了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②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
③王羲之的文章多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
④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
⑤正是因为他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⑥比如曹操,曹操在诗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A.④⑤⑥②③① B.④⑥②⑤③①
C.⑤④③①⑥② D.⑤⑥②③①④
2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黑金政治”的三个主要特点(6分)
“黑金政治”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种是社会经济集团使用资金扶植政客或政治集团,帮助其谋取并运用国家权力,以谋取公众财富来为自己的集团利益服务。另一种则是政客或政治集团为谋取国家权力,暗中勾结社会经济集团,为自己提供政治运作资金,在获取政治权力后,使用社会公众财富对这些经济后台投桃报李。
①                                                
②                                                
③                                                
24.结合个人的感悟对汉字进行新的理解,可以赋予汉字特殊的意义。请仿照示例,
对以下两个汉字进行理解,要求紧扣字形,有积极意义,表述简练。(3分)
[示例]明:如果日和月同时出现,那该多么明亮啊。
聪:心口耳眼并用,才是聪明人。
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期中试卷


上一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两份)』  下一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两份)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