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二学期质检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质检试题(高一下册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进光中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模拟试题 单项选择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孱头(chàn)缔构(dì)皈依(guī)悭吝(jiān)B.思忖(cùn)丰腴(yú)脖颈(jǐng)蹩进(ié)C.执著(zhuó)瘐毙(yǔ)丛冢(zhǒng)恬退隐忍(tián)D.租赁(lìn)赝品(yàn)打烊(yàng)自惭形秽(suì)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
试题预览
进光中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模拟试题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孱头( chàn )     缔构 ( dì )    皈依 ( guī )       悭吝 ( jiān )
B. 思忖 ( cùn )       丰腴 ( yú )      脖颈 ( jǐng )      蹩进 ( bié )
C. 执著 ( zhuó )      瘐毙  ( yǔ )     丛冢 ( zhǒng )     恬退隐忍 ( tián )
D. 租赁 ( lìn )       赝品 ( yàn )     打烊 ( yàng )      自惭形秽 ( suì )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警戒      藕断丝连      围剿       前扑后继 
B.喁喁      张冠礼戴      悲悯       聚精汇神 
C.泅水      温柔敦厚      惦记       谈笑风生
D.埋怨      铜墙铁壁      缠绞       鸦鹊无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他没精打采,看书也提不起神来。
    B.他一生的幸福都给战争、给生活、给那些冠冕堂皇的门面话,还有街上到处张贴的告示拿走了。
C.他喝醉了,东打西踢,把吃剩的残羹冷炙,翻得到处都是。
    D.老师为了使我们搞好学习,费尽心机想了许多办法,我们要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啊。
 4.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围剿   侥幸   角色   矫枉过正 B.拂拭   嗜好   卜筮   恃才傲物
C.绚烂   殉职   徇私   瘦骨嶙峋 D.宾客   嫔妃   濒危   五彩缤纷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的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B.“飞人”刘翔在大阪田径世锦赛上力挫众多高手,勇夺桂冠,赛后国内媒体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对刘翔给予了高度赞扬。
C. 西部开发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不能削足适履,一味照抄沿海地区经验。
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近日来持续高温,使得各空调卖场的销售异常火爆,不仅空调专卖店生意红火,连大商场的空调也很热销,销售常常供不应求。
B.这场年度性的海外国际化人才专场招聘会,希望为众多优秀的海外中国毕业生创造良好渠道回国发展个人职业生涯。
C.第三届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是由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和明圆文化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大型综合性艺术作品展,展出的是中青年艺术家的最新成果。
D.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相信并希望,欧盟在西藏问题上会继续支持和理解中方的立场,做出毫不含糊的表态。
7. 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入句子,正确的语序是
  语言总是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而这一切又都在语言上刻下了印记。 
  ①同世界各国的交往频繁了  ②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 
  ③经济发展了  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一步步向纵深推进 
  A.④②③①   B.③①④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0—13题(每小题2分,共8分)
为了说明发生在原始地球上的化学反应能够产生像氨基酸这样复杂的有机分子,美国科学家米勒在1952年设计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他在密封的烧瓶内放入氧、甲烷、氢气和水,并加热烧瓶底部迫使水蒸气循环,以模拟原始地球的海洋和大气,同时他又对烧瓶内的气体连续放电以模拟电闪雷击,经过一个星期后,米勒检测了烧瓶内的“海洋”溶液,发现甲烷中的碳约有15%转化为18种有机物,其中2%的碳转化为氨基酸。这个实验曾经使人们相信原始海洋和大气能够通过自身的化学过程产生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氨基酸。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幅由早期实验所描画的图画逐渐变得模糊起来。起初人们发现米勒的实验对原始大气的假设是错误的,原始大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和氮气组成,只含有少量的甲烷和氢气。后来人们又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米勒烧瓶里的氨基酸是不能用来合成蛋白质的。原来氨基酸分子的几何形状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有着决定成败的重要作用。蛋白质分子是以氨基酸分子为单体,按照不同的比率和不同的排列方式而合成的高聚合物。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单体共有20种之多,它们被称为标准氨基酸。它们的分子结构有两种不同的空间排列方式,就是所谓氨基酸分子的两种构型或手性,分别叫做L—氨基酸和D—氨基酸,我们也常常称它们为左手性氨基酸和右手性氨基酸。在化学反应中形成两种手性分子的几率是相同的,因此在化学反应的生成物里左手性分子和右手性分子数量相等,这种不同手性分子数量相等的混合物称为消旋混合物。米勒实验生成的氨基酸就是消旋混合物,它们是无法合成蛋白质的。
 8、根据文意,下面对米勒实验目的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证明原始地球上能产生复杂的有机分子  B.证明氨基酸存在于地球上的海洋和大气中
   C.找到原始地球上合成蛋白质的物质     D.探寻地球上生命的最初来源
 9、根据文意,对“这幅由早期实验所描画的图画逐渐变得模糊起来”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越来越久,人们的记忆就不大清晰了
B.人们研究的领域拓宽了,米勒的实验就已过时了
   C.米勒实验的假设是错的,人们也就不再相信他的理论了
   D.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米勒实验的结论是错的了
 10、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一度相信是地球自身产生的氨基酸合成了蛋白质
B.米勒的实验不应该在烧瓶中放进甲烷和氧气
   C.弄清了氨基酸的来源,就找到了蛋白质的来源
   D.只有不同手性的分子结合到一起,才能产生蛋白质
 11、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米勒的实验没有考虑到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比率和不同排列方式
   B.L—氨基酸和D—氨基酸能分别聚合成蛋白质
C.米勒的实验对人们认识氨基酸的产生具有划时代意义
   D.米勒烧瓶里所生成的氨基酸分子数量相等的L—氨基酸和D—氨基酸混合而成的消
旋混合物
1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对于)   B.则耻师焉(却)
  C.今其知乃反不能及(竟)   D.其可怪也欤(他,他们)
1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C.既来之,则安之             D.粪土当年万户侯
14、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15.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虽董之以严刑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则思知足以自戒
翻译、欣赏、默写(每小题4分,共12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7、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第一小题1分,第二小题2分,第三小题1分)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 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 三四两句表达了什么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 本诗抒情的方式是
 ___________                                                            _______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每小题2分)
(1)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
(2)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锲而舍之,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7题。(24小题1分,26小题3分,其他每小题2分,共12分)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是与它的社会形态相一致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国度,这就决定了它的文化精神重视天人合一与人人相和。礼乐便是这个系统的体现。礼包含各种典章制度,乐则是调和礼制内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朱光潜先生说:“中国儒家从礼、乐两个概念推演出他们的理想国(即所谓‘王国’),作者基本上是从政治观点来考虑美育的。”有人称儒为“典礼文化”,也是从这一意义上说的。因此,美善结合,以善统美,这是中国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尽管后来的儒家把善的内容界定为封建仁义道德,反过来又束缚了文艺的发展,这一点,鲁迅在辛亥革命时期写就的《摩罗诗力说》曾予以全面的批判和审理,但是强调美善一体,审美与文艺必须有特定的社会伦理内容,却是有其合理价值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汪洋大海般的小农社会国家来说,审美文化如果不能成为国民精神的火花与前导,而只是某种娱乐工具,那就不但在现实上造成失误,而且也会人为地导致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断裂。在中国文化中,禁锢与放荡是一对孪生兄弟,人们在指责中国文明“存天理,灭人欲”的时候,也不应忘记中国的纵欲主义是世界未曾有的,《金瓶梅》这样的作品产生于中国古典时代不是偶然的。中国几千年小农意识中受压抑的物欲在审美文化上的体现便是感官肉欲的泛滥。摈弃理性,提供感性主义,只会导向低级的官能主义。如今“过一把瘾就死”、“潇洒走一回”,这些社会话语隐喻了人们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的心态,地摊文化便是这种心态的审美幻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严肃文化的衰颓也就势所难免了。
    ①传统审美文化提倡美善合一的同时,还提出“反(返)情以和其志”的思想,即提倡将情感升华到高尚的道德境域。②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③他十分重视用艺术的形象教育使人们确定道德规范,最后在审美与艺术中获得人生的快乐。④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审美文化的主要职责不在满足人们宣泄感官的消遣娱乐作用上而在引导人们超越自身的感性存在,上升到自由的人生境界。⑤文艺有责任并且完全可以净化人们的灵魂,培养良好的国民素质。⑥当然节情于理,并不是返回封建主义立场上去,这里的“理”和“志”,其内涵是新型的道德标准。⑦其次,“理”还应该包含作品本身的内在逻辑,尊重作品本身的辩证法,而不是人为地扭曲作品,使作品成为某种抽象理情与道德符号。
    传统审美文化价值的确立,首先应该站在今天的高度去审视,这一点是基本的原则。
                                     (节自袁济喜《传统审美文化的价值评估》)
    19、根据文中所述,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精髓的两个基本点是什么?请引用原文作答,每点不超过10个字。
   20、站在今天的高度去审美视传统审美文化价值,本文给我们的两点启示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稍加组织回答,每点不超过15个字。
   21、第二自然段有七句话,第一层应划在哪里?请用“|”在下面的号码之间标志出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2、下面文字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请组织文字填入横线上,不超过10个字,注意前后衔接。  禁锢与放荡是一对孪生兄弟
“一对孪生兄弟”比喻中国文化中                                     现象。
   23、摈弃理性,只是将审美文化作为某种娱乐工具,在现实中必然造成失误。文中第一自然段列举了哪些这样的现象?试分三点作答,答案不超过35个字。
24、从下列信息中筛选出不能表现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特征的两项。(       )
    A、与审美文化的社会形态是一致的。B.乐是调和礼制内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的。
    C.儒家把善的内容界定为封建伦理道德。 D.孔子认为要在审美与艺术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E.审美文化的主要职责不在满足人们宣泄感官的消遣娱乐作用上。

高一语文质检试题参考答案
1、C 2、C 3 、D
4. B(A围剿、侥幸、矫枉过正均读jiǎo,角色读jué;C殉职、徇私读xùn、瘦骨嶙峋读xún,绚烂读xuàn;D宾客、五彩缤纷、濒危读bīn 嫔妃读pín。 )
5.C(慷慨解囊:毫不吝惜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这里是望文生义。B 连篇累牍:形容文章累赘或篇幅冗长。为贬义,用在此处不合适。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这里不合语境)
6.C(A“销售常常供不应求”搭配不当。B“众多优秀的海外中国毕业生”语序不当,应为“海外众多优秀的中国毕业生”。D“相信并希望”“支持和理解”逻辑顺序不当,应为“希望并相信”“理解和支持”。)
7.D【“改革开放”“推进”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生发“交往频繁”,引起“思想观念变化”】
8、B 9、C、10、A 11、A 12、D 13、C 14、C 15 、A
16、(1)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2分)
 (2)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2分)
17、(1)这句诗为后面诗句的展开提供了基础。(或“引出下面的各诗句”)(1分)
     (2)诗人通过对“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细小动作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这种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心理活动的写法,真切细腻,生动感人,使思家之情栩栩纸上。(2分)
     (3)寓情于事(1分)
18、(1)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2)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4)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任选两小题,每小题2分)
19、①美善结合,以善统美  ②反情以和志   (2分)
20、①审美文化要有特定的社会伦理内容 ②文艺有责且能培养良好的国民素质(2分)
21、①②③│④⑤⑥⑦ (1分)
  22、禁锢与放荡同时并存。(2分)
23、①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的心态显露 ②地摊文化的泛起 ③严肃文化的衰颓 (3分)
24、(A、E)    (2分) (125.89.162.1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一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重庆市璧山2009届高三4月月考』  下一个『进光中学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考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