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09年高三周周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2009年高三周周练(高三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掉色/吝啬笙箫/申诉挨打/挨个弄堂/舞文弄墨B.飞镖/剽悍蜿蜒/筵席劈叉/劈柴与会/与人为善C.奇数/跻身骒马/恪守下载/装载癖好/穷乡僻壤D.徜徉/偿还炽热/敕造驻扎/扎营抢球/呼天抢地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发展没有终点
试题预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掉色/吝啬    笙箫/申诉    挨打/挨个    弄堂/舞文弄墨
B.飞镖/剽悍    蜿蜒/筵席    劈叉/劈柴    与会/与人为善
C.奇数/跻身    骒马/恪守    下载/装载    癖好/穷乡僻壤  
D.徜徉/偿还    炽热/敕造    驻扎/扎营    抢球/呼天抢地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B.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中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C.调查发现,14%的大学生抑郁症状,17%的人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学生心理问题分阶段各不相同,以四年级为最集中。
D.为方便广大学生及家长了解国家教育收费政策,接受广大群众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投诉或举报,教育部开通了教育乱收费举报电话。
3.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去世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给辜振甫先生的妻子严倬云女士发去唁电,深表哀悼。唁电全文如下。
辜严倬云女士如晤:
惊悉振甫先生遽归道山,哲人其萎,增我悲思。
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而今风飒木萧,青史零落,沪上之晤,竟成永诀。天若有情,亦有憾焉。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
深望女士与子侄辈节哀顺变,善自珍摄。
汪道涵 
2005年1月3日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和对联的基本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任选一题)(4分)
 (1)上联:哲人其萎增悲痛       下联:                         。
(2)上联:辜汪数载执手谋大业   下联:                         。
4.08年10月26日,全国中小学生冬季长跑开跑了。2009年是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启动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第二年。相对第一年活动,今年冬季长跑总里程以60公里为基数,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今年还对中小学生每次的长跑距离提出了明确的标准。 
     ①请根据上述材料,为这次冬季长跑活动确立主题(10字以内);②为这次冬季长跑活动撰写一句口号(20字以内);③人们认为该长跑活动由学校组织实施较好,请为此写出两点理由。(5分)
     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成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杨砺,字汝砺,京兆鄮人。建隆中举进士甲科。父丧,绝水浆数日。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解褐凤州团练推官,岁余,又以母疾弃官。开宝九年,诣阙献书,召试学士院,授陇州防御推官。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起就职。久之,转秘书丞,改屯田员外郎,知鄂州,以善政闻。
端拱初,真宗在襄邸,迁库部,充记室参军,赐金紫。初,广顺中,周世宗节制澶州,砺贽文见之,馆接数日。世宗入朝,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汝能从乎?”砺随往,睹宫卫若非人间,殿上王者秉珪南向,总三十余。砺升谒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录人姓名,砺见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王者曰:“我非汝师。”指一人曰:“此来和天尊,异日汝主也,当问之。”其人笑曰:“此去四十年,汝功成,予名亦显矣。”砺再拜,寤而志之。砺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改之。至是,受命谒见藩府,归谓子曰:“吾今见襄王仪貌,即所梦来和天尊也。”迁水部郎中。真宗尹开封,砺为推官。真宗尝问砺:“何年及第?”砺唯唯不对。后知其唱名第一,自悔失问,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即位,拜给事中、判吏部铨。未几,召入翰林为学士。咸平初,知贡举,俄拜工部侍郎、枢密副使。二年,卒,年六十九。真宗轸悼,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即冒雨临其丧。砺僦舍委巷中,乘与不能进,步至其第,嗟悯久之。废朝,赠兵部尚书,中使护葬。
砺为文尚繁,无师法,每诗一题或数十篇。在翰林,制诰迂怪,见者哂之。有文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父丧,绝水浆数日                  绝:拒绝
 B.砺见己名居首,因请示休咎          休:吉祥
 C.砺初名励,以籍作砺,遂改之        籍:名册
D.谓砺不以科名自伐,甚重之          伐:夸耀
6.下列句子中,分别表示杨砺“相信梦境”和“介直清苦”的一组是(    )(3分 )
  ①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起就职  ②砺处僧舍,梦古衣冠者曰  ③,汝功成,予名亦显矣。  ④砺再拜,寤而志之。  ⑤襄王仪貌,即所梦来和天尊也。  ⑥砺僦舍委巷中,乘与不能进
  A.①②   B.③⑤    c.⑤⑥    D.③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砺没有走上仕途时,父亲就去世了;在“知鄂州”前,曾经因母亲有病和母亲去世两次终止做官。 
B.杨砺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一个穿戴着古人衣帽的人进了一个宫殿,还在案桌上的一本簿册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C.杨砺在梦中见到的那个来和天尊曾对杨砺说,再过40年,你会立下大功劳,而到时我的名声也会到处传播。  
D.杨砺写文章崇尚烦琐,没有拜师学习,有时一个题目要写几十首诗歌。他起草的文稿又长又怪,见到的人都讥笑他。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3分 )
译文:                                                                  
(2)砺升谒之,最上者前有案,置簿录人姓名(4分 )
译文:                                                             
(3)谓宰相曰:“砺介直清苦,方当任用,遽此沦谢。”(3分 )
译文: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南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这首词上片画线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5分)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    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诗经•氓》)
(3)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
(4)________________   __,凝绝不通声渐歇。______________    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6)荷尽已无擎雨盖,                        。   (苏轼《赠刘景文》)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凄与悲的距离
    听《二泉映月》,在优美的乐曲中,你能感受到一种感伤,一种凄凉。它这样的美,美得让人陶醉;它这样的凄怨,凄怨得让人落泪。深入它,才知道它凝聚了一位贫苦艺术家一生的感慨、叹伤,它又凝聚了他一生的流浪。阿炳,这样一位被众人叫做“瞎子阿炳”的人,在无锡市一流浪就是50多个年头。他脖子上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在无锡市漫步。他看不见往日的风景,但他有自己的歌声。曾有一度,在无锡市,谁不熟悉阿炳的歌声、笛声?人们熟悉他,但他又被人们遗忘。在被遗忘的角落里,阿炳保留着自己的尊严,探索着自己的痛苦而又艺术的生活。
    无锡惠山二泉亭附近风景独美。这里有一泉水,号称“天下第二泉”。在这里,在阿炳26岁以前的时光里,留下了他的多少欢歌笑语。而今当无锡市一个瞎眼的老汉拉着名曲在挣着微薄的生活费时,谁在意了他的曲子中的永恒?谁在意了他的曲子中的辛酸?这样的乐曲差点儿就要成为历史天空中的一朵云,最终也将烟消云散。不是一位教授偶然听到自己的学生在拉阿炳的《二泉映月》,不是这位教授去无锡找到阿炳录了音,这种优美的音乐恐怕也随着阿炳的逝去而无声了吧。1950年夏找阿炳录音时,阿炳说:“我不奏音乐已经两年了,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也都破坏得一件都不能用了。”就这样一个靠音乐技艺吃饭的人,却两年不闻乐曲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凄苦。在危危之颠终于保存下了这首乐曲。1950年冬,阿炳就与世长辞了。如果不是夏天去找他,而是冬天,何以能让这样的绝唱唱到今。
    现在再听这首曲子,你会由开始莫名的忧伤而转变为一种形象——曲子如泣如诉,叮咚的泉水依然叮咚,但物是人非:一个瞎了眼的衣服破烂的老汉,手拿二胡在认真地拉呀拉呀,多少人驻足侧耳倾听。你又会联想到多少像阿炳一样命运的人,在风雨中艰难地行走着,他们叹息,却没处抱怨。这凄凉比“秋风扫落叶”还要凄,这韵味比“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还要无穷。这美是如此的美,才有如此的凄,而正因为有这样深沉的凄,才孕育了如此绝妙的美。凄与美结合得天衣无缝,才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太凄了则成悲,太美了则“物极必反”。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又何尝不是一种凄美呢?春天花开,有如少女的粉面,有如少女含羞的笑脸,一旦春归去,花衰至落,落下的花像落下的泪,流到树下却浸不进去半分。黛玉拿着笤帚,轻轻地打扫着散落的花瓣。她是那样的轻,害怕再给已落的花瓣染上半点污点。然后她轻轻地把聚积到一起的花瓣装进一个粉红的丝袋里,再轻轻地把丝袋的口扎上,已泪湿粉面,泪洒春衫。四周静静的,不时还传来悦耳的鸟鸣。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黛玉轻依花锄,做着这样优美的事,难道不是美与凄的结合?这种结合早已感动了它的第一位听众——宝玉。宝玉的感动与黛玉的导演又是凄与美的结合:天真纯洁的爱情,最终也如这些花,葬送在黛玉自己所设的花冢里。这样的结合才让人感动得叹服,让人在审美的过程中无言以对。
    然而,当我听阿炳的《二泉映月》时我正在看《张良传》,看到吕后造成戚夫人的悲,感受着曲中的凄,才算真正理解了悲与凄的艺术距离。刘邦得天下而称汉高祖后,吕后人老珠黄,当日风采照人的吕后已是雨后黄花了,然而这时的戚夫人却是玉洁冰清、出水芙蓉,深得刘邦的宠爱。刘邦几度要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无奈太子已请来了刘邦一生都找不来的四位隐士,羽翼已成,不可废立。刘邦指着四位隐士对戚夫人说:“我想废太子,可他们四人辅助着他,羽翼已成,不能再废了。”戚夫人如失魂魄,为刘邦唱了一曲哀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联想戚夫人平日的幻想,而一旦幻想破灭,这是一种何等的伤痛。及至吕后专权,施加戚夫人种种酷刑,挖眼割舌、砍去四肢,扔在猪圈里做“人彘”,让人观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哀啊!这悲能与美结合吗?永远不能,它永远只能是悲哀。
凄与悲都会让人承受难以想象的痛苦,但它们的距离就在于凄能与美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而这种统一是最美的悲剧也无法达到的。
11.请你根据文章前三段,谈谈作者在文中所说的“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
答:                                                                             
12.你如何理解“人们熟悉他,但他又被人们遗忘”这句似乎矛盾的话?这反映了阿炳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中?(6分)
答:                                                                             
13.文章写“黛玉葬花”的事例和“戚夫人被杀”的事例对主题的表达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4.作者理解的“凄”与“悲”分别指什么?二者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距离?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说凄与美的“和谐统一”“是最美的悲剧也无法达到的”,你是否同意作者的看法?请结合另外的例子加以说明。(7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反智主义主宰社会固然不好,但一个没有反智主义的社会,也同样成问题。有人说中国历代的专制皇权,实际上非常“主智”,并不“反智”。查诸历史,中国的一个个王朝,都是靠读书人来支持。这种权力和知识的伙伴关系,通过科举给制度化了。被统治者则缺乏基本的文化资源。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反智主义’’变成一个中性词,并强调其正面意义的原因。因为被士大夫主宰了至少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太强调读书人的权力,一般老百姓没有表述自己的利益和意见的渠道。到了近代也是如此。鲁迅的《阿Q正传》就是一个例子。鲁迅对中国农民并没有太多深入的了解。他年纪轻轻就进了洋学堂读书,甲午战争后不久留日,正好赶上战后日本狂热的战争宣传的余波。甲午一战,突然使日本人觉得经过了西化的日本比作为亚洲传统文化中心的中国要优越。于是媒体上把中国人描述成麻木、愚昧的群体。这种对农民的蔑视,被完全没有做农民的经验的知识分子如此强烈地表达出来,成为现代中国意识的一部分。农民的“精神麻木”和“愚昧无知”,也成了中国种种问题的根源。我们长期以来对农民的歧视,与这种知识分子的优越意识当然也有深刻的联系。 
    阿Q这种由知识分子创造的小民百姓的形象之所以不受挑战地主宰了中国人的现代意识这么久,一大原因就是老百姓没有任何文化资源和权力对之反击。而一个有反智主义传
统的社会就完全不同了。美国便是一例。美国的建国之父,多是社会精英。但是他们继承的
传统,则源于古典的希腊罗马,反智的成分很强。比如,雅典人对知识分子就强烈地不信任,
认为老百姓集体的智慧高于精英的个人智慧。美国建国时代的自耕农,也可以被像鲁迅那样
的人描述为不开化的蠢货。但正是杰佛逊这种古典修养最好的人,出来强调自耕农的道德优
越,反对工商精英的操纵。同时,当时的宗教传统,也给小民百姓的文化自立提供了条件。
大家会去教堂寻求灵魂拯救,并不要听你知识分子唠叨。每个灵魂在上帝面前平等。这样的信条强化了小民百姓的尊严。
    这些传统,我们是没有的。老百姓只能指望知识分子为他们说话;知识分子也乘机把自
己打扮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知、圣人。其实,世上并无超级人类,
大家是同样的俗人。很多知识分子声称为老百姓讲话,多少是为自己捞政治资本,夹带了不少私货也未可知。互联网的出现,则开始打破这样的格局。老百姓终于可以直接为自身的利益说话了。比如主流经济学家,过去一直还觉得自己代表着全民的利益。现在老百姓则出来说:你们不过是出卖了我们,替利益集团说话而已!知识分子表达自己的理念而不受下层社会挑战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摘录自薛涌《网络文化将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动力》)
1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专制皇权是主智的,科举制度使读书人获得了政治权力。
B.鲁迅没有做过农民,又年纪轻轻就进了洋学堂读书,所以他对农民的蔑视是偶然的。
C.反智主义可以强化平民百姓的尊严,使之摆脱被操纵的命运。
D.互联网出现后,声称为老百姓讲话的知识分子便不能自由地表达理念了。    
16、把“反智主义”作为贬义词或是作为中性词使用,在本质上如何区分?(6分)
                                                                                
17、文章列举了哪些反智主义的表现?请加以概括。(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夏丏尊在春晖 
1922年秋季,我考取了春晖中学。进校以后,有位老师最早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时教师都是穿长衫的,在天气还很炎热的学期开始的秋季,不是穿白夏布长衫,就是穿纺绸之类的绸衫。唯独这位老师穿的却是白土布短衫裤。后来才知道这位老师就是夏丏尊先生。 
先生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平时除观察学生的素质性格外,还作家庭情况的调查,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我入学后不久的一天,他亲切地叫我到他的房间里去,询问我的家庭情况。等我回答完毕,他略略沉思了一会儿以后,对我说:“现在穷人家的子弟进不了学校;有钱人家的子弟不喜欢读书;唯有小资产人家的子弟最有希望。”先生富于同情心。他所同情的是弱者、穷人。先生对于尼采超人学说是反对的,所以在讲到他的超人哲学时,就向学生宣布:“我是同情弱者的。” 
先生担任的是国文教师,但他对学校里的事什么都管。我走过他的寝室门前,常见他被朱、丰、刘几位老师围着讲话。不消说是在商讨学校大计或教育措施。先生生性率直,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从不知道虚伪造作,所以有时也难免要得罪人,但他决不是为了自己,也决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在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操劳。他创办《春晖》半月刊(该刊除由老师撰稿外,也选登学生习作),举办师生演讲会,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另外如购置图书、仪器,他也提建议或出主意;甚至连部分校舍的名称,如“曲院”、“仰山楼”等,也是他给取的。 
开学后不久,他就写了一篇文章,阐明学校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当时有很多学生(包括作者本人)不大愿意上体操、运动课,先生就现身说法,教导说:“体育运动旨在增强人的体质,使人有充沛的精力从事学习或工作。我过去不爱体育锻炼,以致现在工作有时感到精神不济,不能持久。”我和有些同学偏爱文艺,不能好好学数学,他就教诲我们说:“学数学不光是为了能做几道数学题,而在于它能锻炼人的脑筋,使人思维精密。”至于品德,他更为注意。因为他痛恶一切行为不端、作风不正派的人,对学生的言行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先生以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把国文课上得生动活泼,非常成功。无论上语体文或文言文,先生是不多讲的,他要学生先看,先讲解,然后他再纠正或补充。他在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末了,他总要结合课文,把世界思想家的思想、学说言简意赅地介绍给我们。文学方面,他常提及的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托斯陀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和易卜生的《娜拉》等。这些讲述不仅使学生开阔了思想境界,而且富有吸引人的魅力。记得当时我因家境不宽裕读中学有困难,思想非常苦闷,精神陷于消沉。但是只要听了先生的课,我就感到莫大的安慰,精神也不觉振奋起来了。 
他对我们说过:“我是只配教教初中的。教高中就不胜任了。 ”1924年春,朱自清老师应聘来春晖任教。朱先生还未到校,先生就向我们全班宣布:“朱自清先生就要来校了。朱先生学问比我好,他来后请他担任你们二年级的课。我仍教初一年级。”后来我们初二的国文课,就由朱自清先生担任。 
15.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夏丏尊认为不管学习数学还是语文,都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对相关思维能力的培养。 
B.在课外生活中,夏丏尊也能通过丰富的教育形式来促进学生读、写、说等多方面语文素养的提高。 
C.当时很多同学不爱运动、不爱数理,却偏爱文艺。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兴起了一阵文化热潮,而知识界普遍存在“重文轻武”、“重文轻理”的风气。 
D.春晖中学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有像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这样的大师级知识分子潜心其中,投身教育。 
16.夏丏尊先生对“我”的帮助和教导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17.结合文章,分条概括夏丏尊先生在为人方面的品质。(6分) 
答:                                                                   
七、作文(70分)
18、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痕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
些什么感悟呢?请以“痕迹”为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122.96.117.17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下一个『09高考诗歌鉴赏最后40天预测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