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苏苑中学2008-2009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并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苏州苏苑中学2008-2009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并答案(高一必修三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苏苑中学2008-2009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通衢(qú)缱绻(juǎn)赊(shē)账分(fèn)当引决B.罡(gāng)风齑(jī)粉湮(yān)没残羹冷炙(zhì)C.夔州(kuí)缇骑(qí)蹙(cù)眉茕(qióng)茕孑立D.愧怍(zuò)逡(qūn)巡
试题预览
苏苑中学2008-2009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通衢(qú)        缱绻(juǎn)    赊(shē)账      分(fèn)当引决
B. 罡(gāng)风    齑(jī)粉      湮(yān)没      残羹冷炙(zhì)
C.夔州(kuí)       缇骑(qí)        蹙(cù)眉         茕(qióng)茕孑立
D.愧怍(zuò)       逡(qūn)巡     伛(gōu)偻        昙(tán)花一现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富丽堂皇的建筑群,贵族老爷们养尊处优的生活场所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惟独留下一座简朴的小屋,一幢小小的房舍。 
B.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两鬓的白发,他不由得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C.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D.由NBA球星组成的美国梦之队,在球场上往往所向无敌,他们的高超球技和完美配合令其他球队望尘莫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2月19日,市教育局召开市直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09年市直学校德育工作,
并仔细解读了市直班主任的职级评定。
B. 中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问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C.本次“瘦肉精”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外省个别不良生猪养殖户使用违禁“瘦肉精”喂养生猪,生猪经销者伪造检疫合格证逃避检验所造成的。
D.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1)您生病时有前往大医院就诊的打算吗?
有,马上去 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24% 29% 47%
(1) 影响您光顾大医院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 滥开检查项目,滥开药品 办理手续是否简便
41% 16% 29% 14%
请你结合以上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并据此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结论:                           (3分)
建议:                           (2分)
5.请以诗人的名字为开头,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可增删个别词语)  (4分)
    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因为牵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荡气回肠;“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将多少人的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①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廷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②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③,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④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⑤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所谓卞庄刺虎⑥,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虎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
议者犹曰:“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据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                       (选自《北史•崔浩传》) 
注:①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②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③姚泓:后秦国主,羌族人。④兴:姚泓的父亲姚兴。⑤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⑥卞庄刺虎: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稍迁著作郎中                        稍:稍微,略微。
B.道武季年,威严颇峻。                季年:晚年。
C.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后患:以后的祸患。
D.必德我假道之惠                      德:感激。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①未若假之水道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D.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觊觎北魏。
C.崔浩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他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晋军打败。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
⑵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译文:                                                                 。
⑶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译文:                                                              。

三.古诗鉴赏
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①~②题。(8分)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① 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4分)
答:                                                                        
                                                                       。
②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答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余与同社诸君子,                    ,而为之记,亦以明                  ,
                       。
(2)亦余心之所善兮,                   。
(3)居安思危,                 。
(4)顾吾念之,                ,                     。
(5)忧劳可以兴国,                 。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落花枝头    
谢大光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已,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12.文中加点的“未果之花”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在本段中应如何理解?(4分)
答:                                                                       
                                                                               
13.第①段中加有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答:                                                                       
                                                                               
14.文章的第⑤自然段是作者对“落花”的礼赞,“落花”究竟有哪些品格值得作者礼赞的呢?请分条概括。(6分)
答:                                                                       
                                                                               
15.文章的③④两个自然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题却是“落花枝头”,这样写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分)      
(一)、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粗犷与细腻
    ①偶然翻阅齐白石的画册,从中得到很大的启示。
    ②画册中有不少粗犷的意笔和精细的工笔相结合的画幅。这类作品白石老人画了不少。它们大抵是某种植物和一两只草虫结合在一起。植物用意笔,草虫用工笔。那些莲叶、树丛,大抵像泼墨似的,粗犷豪放,好像是用大笔饱蘸了墨汁随便挥洒而成;而那些蝉、蚱蜢,则画得精细极了,那真是刻意求工画出来的。纤细的触须、翅膀上的脉纹、虫脚上的钩齿都历历可辨。这些粗犷和细腻的笔墨结合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③在齐白石的画册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有一些这类的作品,只画好了一半。这一半不是人们想象的那“容易画”的泼墨植物,而是那些工笔的草虫。显然在画家的心目中,寥寥几笔的泼墨,有时要比工笔画还难得多,他要留待精神特别好的时候才下笔,不幸有一些还没画成,画师就弃世了。
    ④粗犷和细腻,意笔和工笔,概括和精巧,辽阔的背景和清晰的事物相结合,是艺术上一项重要的表现方法。以这些画为例,由于有泼墨而成的植物存在,就使人觉得那翅脉毕现的草虫不是活动在一张白纸上,而是藏身在茂密深邃的草莽和树丛中间,而这一切又使草虫显得更加玲珑小巧。
    ⑤像这一类的表现方法,常常被许多深知此中奥妙的人贯穿到艺术各部门中去。在表现层峦叠嶂、境界深远的画幅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个须眉可辨的老人立在近处;在音乐中,有“   A   ”的音节,也有“   B   ”的旋律;在戏剧中,有匆匆忙忙打斗几下就过场的戏,也有一生一旦唱它半天的精工片断……那道理,原是相通的。在文学中,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杜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多么细腻,后两句多么粗犷!把这首小诗和白石老人的草虫画放在一起,你不禁惊异地发现:他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相距千年以上,所致力的艺术门类也不相同,但他们在掌握艺术法则的精髓上却是完全一致的。
    ⑥既概括而又细腻,这是一种艺术表现方法。
    ⑦从这么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我想到:艺术要求强烈,因此概括要粗放,刻画要细腻。唯有如此,才能干净利落而又形象饱满。事物是辩证的,因此用来反映事物的艺术方法也应该是辩证的。
⑧简要概括和精雕细刻都要求我们不惜功夫,有时在简要概括上所用的劲也许比精雕细刻还大些。
16.从齐白石画册一些只画好一半的作品中,本文作者得到了什么启示?选出回答正确的一项。(3分)                                        (     )
   A.在人们的想象中,泼墨画比工笔画容易画。
   B.在画家的心目中,泼墨画比工笔画难画得多。
   C.简要概括和精雕细刻都要求我们不惜功夫。
   D.有时在简要概括上所用的劲也许比精雕细刻还大些。
17.选出对第⑤段的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     )
  A.在表现层峦叠嶂、境界深远的画幅中,立在近处的须眉可辨的老人属画中的工笔。
B.在戏剧中,既有过场戏,又有精工的片段,这与绘画中既有意笔、又有工笔的道理是相通的。
C.在杜甫的小诗中,前两句细腻,后两句粗犷,可见后两句的作用是衬托前两句的。
D.处于不同的时代、从事不同的艺术门类、并且经历也大不相同的艺术家却可以掌握相同的艺术法则。
18、如将“大珠小珠落玉盘”和“四弦一声如裂帛”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A、B两处,那么,它们各自应填入哪一处?为什么?(6分)
                                                                 
                                                                  
                                                                  
19、根据文意,概括说明运用既概括而又细腻的表现方法能够到达怎样的艺术效果。(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案头清供是君子之心
                                      黄亚明
     ①张中行先生撰过一篇《案头清供》。一黄色的大老玉米棒,一鲜红椭圆而坚硬的看瓜,一上下两截一样粗的葫芦,鼎足而三,构成了张家植物谱系的独特书案风景。张先生明言自己是常人,有想望,也有寂寞,故清供三件,一系“为无益之事”,“以遣有涯之躯”;二是说得积极些,有时面对它,映入目中,就会“想到乡里,想到秋天”。他的思路和情丝会常常忽然一跳,无理由地感到周围确有不少温暖,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 
    ②作为北大佳话,季羡林与金克木、张中行曾被颂为“北大三老”,三人虽性格各异,却均属治学有道做人有德的大家。如今,硕果独存的季羡林先生也已进入耄耋之年,所谓“老夫聊发少年狂”,神思焕发,散文随笔有“井喷”之象。季羡林的新书《忆往述怀》正是对“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诚恳实践。倘此书做案头清供,清的意义是花钱不多,供的意义是我很喜欢,因为它老派又亲切,像兄弟闲聊,像师友交流,包含了一颗朴素的绵绵旧心。 
    ③《忆往述怀》也就两辑,“阅尽沧桑”和“学林漫步”。一忆旧交,叙旧事,兼及人生感慨;一谈治学,追真求实,不做妄言谵言,皆是率真本性。如《爽朗的笑声》《园花寂寞红》《我的妻子》,似点滴之水折射出人间的真善美;如《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回头看看》《送礼》,有对青年的热望,有对现实的感喟,有对旧梦的追寻;如《谈西学东传》《治学的态度和方法》《学问中没有捷径》,谆谆教诲,不摆架子,不人云亦云,对于当今一些治学无术或只术不学者,无异于一声棒喝,对于懵懵懂懂、高枕不醒者,有醍醐灌顶之功效。季老的真、善、力、气,全在那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最终归于“情”字,恰似其自述:“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此乃季老毕生奉行不二的准则。 
    ④但反复拜读后,感觉季老的文章未必有格外的过人之处。它似乎缺乏圆熟的技巧,鲜见新派的手法;它对当下学术界的不够满意,并以自身的际遇和见解来回答“应该如何如何”,也不见得别的批评家没说过;对生命的重新认识,似乎也没有远超同时代的人,甚至,比他年轻的,可能说得更通透。 
⑤慢慢一想,有点明白了。一位,真诚的老人,一位学问家,德与身齐,统一了人与文,其魅力既有文字之内的思想。思想和真理一样,许多人明白、懂得,却难就难在能终生践行之;也有文字之外的,消退了华衣美裳般的光环。他是个过来人,他没有强加于你,他只是提醒、启发,所以华丽的技巧和手法、新奇的思想,统统见鬼去吧,要的就是来自人性、人生深处的东西。守得住“笨功夫”的人,才是真聪明、大智慧。把它奉作现时代的案头清供,想必不会让人发笑。
                                (摘自2008年 4月 21日《京华时报》)
16、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张中行先生明白地说自己是平常之人,有想望,也有寂寞,所以书房案头清供三件物事。
B.张中行先生家的独特书案风景经常使他的思路和情丝会忽然一跳,感到周围有不少温暖。
C.季羡林与金克木、张中行都是治学有道做人有德的大家,因性格各异,被颂为“北大三老”。
D.季羡林先生是“北大三老”中唯一健在的大师,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散文随笔创造较丰。 
17、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季羡林先生“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这句话是对“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最好解释。
B.《忆往述怀》对于当今一些治学无术或只术不学者和懵懵懂懂、高枕不醒者,都有着警醒作用。
C.季羡林先生对当下学术界不是太满意,并以他自身的际遇和见解来回答“应该如何”去做才好。
D.作为过来人,季羡林先生没有将他的思想强加于读者,而只是用朴素的文风来提醒、启发大家。
18、阅读第③自然段,简述《忆往述怀》中表现了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君子之心?(6分)
                                                                   
   
19、从文本看,为什么可以把《忆往述怀》“奉作现时代的案头清供”?请简要概括。(6分)
                                                    


七、作文(70分)
请以“心有春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和套作。 (218.4.48.13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上一个『小纪片期中联考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  下一个『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