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一中2008-2009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一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安徽省无为一中2008-2009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一语文(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无为一中2008-2009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一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第Ⅱ卷的密封线内。2、将第Ⅰ卷上每小题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首相应的答题栏内,在第Ⅰ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
试题预览
无为一中2008-2009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
高  一  语  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第Ⅱ卷的密封线内。
2、将第Ⅰ卷上每小题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首相应的答题栏内,在第Ⅰ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只交第Ⅱ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漱口(sù) 忖度(cǔn) 朔漠(shuò) 畏葸(xǐ)
  B.唾沫(tuò) 脊髓(suí) 管弦(xián) 默契(qì)
  C.踝节(huái) 湮没(yān) 潜力(qiǎn) 吮血(shǔn)
  D.角色(jué) 连累(lěi) 迸发(bèng) 马嵬(wéi)
2、选出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狼藉 融汇贯通 惬意 冠冕堂皇
B.茅塞顿开 一言以蔽之 窥伺 陷阱
C.铤身而出 纨绔子弟 措手不急 涣然一新
D.谪居 孽根祸胎 渲泄 聒噪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阅读科普文章,可以启迪心智,激发想象,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科学天地。
B.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
C.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D.对于中华民族而言,2008年的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所以奥运、汶川、神七等元素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2009年春晚的关键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意大利足坛闹得沸反盈天的索罗斯收购罗马俱乐部一事,以5月1日美国富商抽身离去而告终。
B.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为政清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
C.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出。恳切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D.在常人看来,一些细节问题不足挂齿,但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往往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5、下列题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巴尔扎克,19世纪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4部长、中、短篇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B. 白居易与元稹友谊甚笃,且与之齐名,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他的诗语言通俗,著名的有《长恨歌》、《琵琶行》。
C.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D.我国的旧体诗有古体和近体的分别,古体诗亦称“古风”,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近体诗有律诗和绝句。
阅读下文,完成6—8题。
论王熙凤      王昆仑
在《红楼梦》一部大书的开始,我们第一次看到王熙凤,她那活跃出群的言动,彩绣辉煌的衣装,就能使人觉得这个人物声势非凡。《红楼梦》作者对于王熙凤出场的写作工力,也并不弱于托尔斯泰之写安娜卡列尼娜的出场吧?她的出场是从初到贾府的林黛玉眼中开始的——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王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首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且人皆屏息,她独放诞。特别是神情活跃,装饰辉煌,气势更高人一等。在这顷刻之间,王熙凤既“细打量”黛玉,称赞她生长得“标致”,又为黛玉母亲亡故而流泪,又责怪自己不该招引起贾母的伤心,又问黛玉读书、吃药,又关照给林姑娘搬东西,打扫屋子等等,这一连串明快变化的形象,  已使我们一开始就看到这一人物的特征。作者更在这一小段速写之后,借贾母之口,对读者爽快地指出凤姐性格,叫她作“泼辣货”。
《红楼梦》不同于许多传奇故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作者不使宝玉黛玉恋爱故事孤立存在,而是产生在一个高贵、庞大而又矛盾复杂的大家庭中。固然是通过宝黛恋爱写一个家庭,同时也是通过一个家庭写一个时代社会,实际上,作者曹雪芹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盛与衰败,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来作清朝康、雍、乾时代统治阶级的镜子。这正是作者伟大的成就。这个时代的统治阶级已经挽救不了自己的灭亡,但它坚决要抢先一步扼杀下一个时代的新生萌芽和他们的恋爱自由。王熙凤就是一个濒于灭亡的大家庭统治层的执行者。在恋爱故事中少不得宝玉、黛玉、宝钗。在家庭内部生活结构中少不得王熙凤这一根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了出来,《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所以,可以说作者是把宝玉、黛玉、宝钗和凤姐四个人都当作第一类重要人物而配合着塑造出来的。
在中国古典著作中,不容易找到以如此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凤姐不是《左传》的郑庄公、《史记》的汉高祖,也不是《金瓶梅》的潘金莲或《聊斋》的仇大娘。比较起来使人能联想到的也许是《三国演义》的曹操吧?行将垮台的封建家庭和行将垮台的封建王朝,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的当权者也会有着相类似的性格和作用。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不许“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是曹操,支持汉朝统治残局的是曹操。挖空汉皇朝实际统治权只留一个空壳子的是曹操,加速地结束了汉代统治的也是曹操。凤姐在贾府的使命从某一种限度内看来颇有一些类似。《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作者刻画出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极大的魔力,足证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之不可忽视。
6、依据第二段,不属于文中所说的“写作工力”的一项是(    )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山场特点。
B.侧面烘托的心理刻画。
C.揭示人物性格的服饰描写。
D.赞美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7、对王熙凤服饰描写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突现王熙凤在贾府与众不同的地位、身份。
B.一改传统人物描写的手法而采用白描手法。
C.华丽的服饰之下,掩盖的是贪婪、妖艳。
D.人物的文化情调可以通过服饰表现出来。
8、下列各项表述,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塑造的王熙凤与托尔斯泰之塑造的安娜•卡列尼娜具有相同的艺术魅力。
B.作者认为,《红楼梦》一开场就奠定了干熙凤多面的性格特征。
C.“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是说王熙凤是《红楼梦》众多人物中起支撑作用的人物。
D.在中国古典著作的人物典型中,再也找不到用“紧张强烈的腕力”巧成的人物典型了。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5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赢粮而景从
D.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是一项是(   )
  ①吾从而师之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1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3分)
译文: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分)
译文: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长信秋词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长信”,原指汉代长信宫,这里指皇帝的后宫。“漏”,宫中的滴漏,古代的计时器。)
(1)分析一二句写景的作用。(3分)
答:                                                                                
(2)末句中的“清”“长”二字充满暗示,请据此分析诗中人物的感情。(3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塞上风云接地阴。                  ,孤舟一系故园心。
(2)                   ,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幽咽泉流冰下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
(4)不违农时,               ;                ,鱼鳖不可胜食也。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17题。
寂寞书院冷
叶文玲
    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
    驻足留连时,相识恨迟的感慨油然而生。
    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
    书院和寂寞,本是绝不相称的对立词,可是,寂寞于书院,在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牧羊女》的歌声至今绵绵不衰,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
    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
    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门前门后那早巳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萆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
    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它曾经传道解惑所立下的功德,也应为所有的受惠者铭记不忘。  :
    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在《嵩山古柏》中所叙,这两棵古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树,它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当在书院留连良久后,我更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它们已到龙钟之年却巍然挺拔的身躯,它们多皴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
    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是否是当年院舍自然也难考究。历尽风霜,几经浩劫,价值连城的国宝文物尚且荡然无存,何况这几近湮没的书院?因此,空落的院舍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
    世上事也许就这样: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我也如是。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留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
    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管理员或主持者肯定也会成为如今的小康人物。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
    看来,寂寞和清冷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
    话又说回来,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因为,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还拥有“尽收城廓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旷达。(有删节)
14.文章题目中用了“寂寞”和“冷”两个词语。
 (1)从文章内容看,书院的“寂寞”除“少有游迹”外,还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答:                                                                           
  (2)“冷”字在文章中有三层含义,一是:                                        
    二是                                                                       
    三是                                                                 (3分)
15.作者写嵩山及少林寺的热闹,其用意是什么?(4分)
答:                                                                            
16.结合语境,谈谈画线句子在文章中的寓意。(5分)
                                                                               
17.作者在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有哪些?(6分)
答:                                                                           
六、(15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网络的开放性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劳凯声教授指出,我们的道德教育过程中没有形成最基本的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道德品质,更未将这种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内在道德要求。网络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即在个人独处之际,没有任何的外在监督和控制,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传统社会中以服从为主的道德范式在网络社会中已部分失效了。
(1)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原因是:(不超过25个字)
                                                                               
(2)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有效措施是(不超过20个字)
                                                                               
19、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①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②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
③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④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⑤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答:                                               
20、仿句。(6分)
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仿照划线部分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形成完整的祝福语送给你的母亲。
妈妈,您的教诲像一盏明灯,为我照征程;               ,                ;
                             ,                          。在节日来临之际,祝您节日快乐,健康平安!
九、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上帝待人是公平的:它给了拿破仑一米五的小个子,却给了他非凡的才智;它让梵高一生困苦,却赋予他绘画的热情和天才;它给史铁生残缺的肢体,却赠予他一支生花妙笔。所以,我们不能抱怨上帝,抱怨生活,应多从自身找原因。
请以“上帝公平待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主题不限,不少于800字。


无为一中2008—2009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第Ⅱ卷
高一语文答题卷
选择题(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1)                                                            (3分)
   (2)                                                            (2分)
   (3)                                                            (4分)
12、(3分)(1)                                                                
                                                                               
   (2分)(2)                                                                
                                                                               
13、(8分)(1)                                                             
   (2)                                                                   
   (3)                                                                    
   (4)                                                                    
14、(4分)(1)                                                                 
                                                                                
   (3分)(2)一是                                                            
二是                                                            
三是                                                            
15、(4分)                                                                     
                                                                               
                                                                               
16、(5分)                                                                     
                                                                               
17、(6分)                                                                     
                                                                               
                                                                               
18、(5分)
(1)(3分)                                                                          
                                                                               
(2)(2分)                                                                          
                                                                               
19、(4分)                                                                          
                                                                               
                                                                               
20、(6分)
                                                                         
                                                                          
                                                                          
                                                                          

 
21、作文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 (A. 漱 shù B. 髓 suǐ C. 潜 qián)
2、B (A. 汇一会 C. 涣一涣 D. 渲一宣)
3、A (B. “首次”应放在“抵达”前;
C. 并列不当,“房源条件”包含“地理位置”
D. 搭配不当,去掉“的中国” )
4、D (A.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不合语境;
       B. 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坏事。
       C. 绵薄之力:是谦词,不合语境。
       D.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用在此符合语境
5、A (巴尔扎克是法国作家。)
6、D (并非赞美而是寓含贬义,刻画其性格中的狡黠,狠毒。)
7、B (非白描,而是工笔,浓墨重彩)
8、B (A项原文是说他们的“写作工力”相同;
C项是说王熙凤在封建大家庭中的作用;
D项原文是“不容易”而非“找不到”。)
9、B (B项是名词作动词,其它是名词作状语。)
10、C (①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②师:名词作动词,从师
③而:连词,表修饰 ④而:连词,表转折)
11、(1)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由于)用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
   (2)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12、(1)深秋黄叶,夜寒霜重,景物描写渲染了萧瑟冷寂的色彩,烘托了人物孤独,凄凉的怨情。
   (2)漏声凄清,漏声漫长,暗示诗中人心境凄清,幽怨难眠。
13、(1)江间波浪兼天涌 丛菊两开他日泪
   (2)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3)间关莺语花底滑 冰泉冷涩弦凝绝
   (4)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14、(1)位于深山腹地;草径仅依依可见;千年古柏增加凄凉;院舍空空。
(2)一是书院的冷清,二是历史文化、高尚精神受到冷落,三是作者感到心寒。((1)题的对应点在文章的7、8、9、10段,这也是描写书院的主要部分。二、三点可以合二为一,写出3点就可以得4分。(2)题第一、二点比较好回答,第三点从文章的感情基调中可以看出来,也可以从作者“讶然”、“不是滋味”、“愤激”的感情过程中看出来,每点各1分)
15、用嵩山和少林寺游人如织的热闹,反衬嵩山书院的寂寞,表达对历史文化、高尚精神遭到冷落的激愤,对功利世俗的抨击。(反衬手法及作用各占1分,深层用意2分)
16、古柏就是书院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的象征,永远生机勃勃,虽历经劫难而生生不息,厚重而有底蕴。(大体意思对即可。难点在对“见证”和“伴侣”的理解上,应结合上文考虑。答出“象征手法”得2分,答出象征意义得3分)
17、要继承书院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2分)不向世俗的物质主义低头,(2分)坚守清雅、怡然、旷达的高尚精神品格。(2分)(大体意思对即可。这是对全文旨要的总括,最后两节也是作者思想的真实流露)
18、(1)青少年自我监控能力不强,开放性所带来的信息的泛滥。(3分)
   (2)加强对青少年自律性道德的培养。(“自律性道德”说成“自我控制能力”不扣分)(2分)
19、②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2008—2009年高二语文段考试题』  下一个『中考常见病句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