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组)(6分)(1)羽扇纶巾,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李白《蜀道难》)(2)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亦余心之所善兮,。(屈
试题预览
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组)(6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2)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3)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4)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过大孤山小孤山
陆游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蒙,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孤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上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节选自《入蜀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干云霄          干:触及
B、信造化之尤物也    信:相信
C、尝加营葺          营葺:修缮
D、溯流行七百里      溯流:逆流而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等到抛锚停船后,作者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
B、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作者认为,从峭拔秀丽上看,小孤山不能和它们相比。
C、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在作者看来,这也是一种奇观呀!
D、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但长江从湖口分出的一支称为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水的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5分)


⑵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蒙,鸥鹭灭没。(4分)


  5、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1)   这两首诗表现的主旨是否相同,联系诗歌内容分析。(3分)

 (2)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3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与人物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吴荪甫最后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杜竹斋的最后倒戈。杜竹斋是吴荪甫的姐夫,是一个很有实力的金融资本家。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吴荪甫的旧情人徐曼丽的背叛。(《子夜》)
B.妻子生病,治病需要花钱,葛朗台认为这简直就是“抹自己的脖子”。但他想到花几个看病钱会保住更大一笔财产,于是他请来索漠最有名的医生为太太诊治。(《欧也妮•葛朗台》)
C.桑丘说:“那些不是巨人,是风车。”唐吉柯德说:“他们是巨人。如果你害怕了,就靠边站,我去同他们展开殊死的搏斗。”
唐吉柯德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杀。当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时,刚好一阵风吹来,把他从风车上摔了出去。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才爬起来。当天,他们在旅店里度过倒霉的一夜。(《唐吉柯德》)
D.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此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他在中学毕业时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表姐,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家》)
E.“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这一情节之前,写的是芒种这一天,宝钗和探春、迎春、惜春等在花园内玩耍,因不见黛玉,所以宝钗想去找黛玉。“宝钗扑蝶”表现了她性格开朗,乐观的一面。(《红楼梦》)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
(1)简述曹操割须弃袍的事。(5分)



(2)《巴黎圣母院》:“一个畸形的人保护一个不幸的人,卡西莫多搭救了一位被判处死刑的女囚,这本身就是一件感人肺腑的壮举,这是自然与社会造成的两个极端的不幸在此相遇相助。”
女囚因什么事被判处死刑?卡西莫多的这个壮举是什么?请简要叙述。(5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离娄章句上十九》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说:“侍奉谁最重要?侍奉父母双亲最重要。守护谁最重要?守护自己最重要。”守护自己的意思是守护自身的操守,不失去自己的节操。
B.孟子欣赏不失去自己的节操而又能侍奉父母的人,对那些失节而侍奉父母的人是鄙弃的。在孟子看来,“孝”固然重要,但“守身”更重要。
C.孟子认为“事,孰为大?事亲为大”,这既与儒家提倡的孝道相符,又与孟子极力主张的“君轻民重”的思想相一致。
D.孟子既肯定“事亲”,也肯定“守身”。“孝”不仅是侍奉父母,子女立身行道,守节不改,以显父母,是“孝”的最高境界。孟子这段话丰富了孝的新内容。
(2).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要说说你对“事亲”和“守身”的理解。(3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美女”是一声轻薄
李美皆
当下社会语言中产生了许多新词,“美女”算是其中之一,因为它已经不是传统语意上的“美女”了,而是几乎泛指一切女性。“美女”一词的滥用,似乎发端于文学界,所谓“美女作家”。当从文学自身寻找价值比较艰难的时候,从语言学角度去寻找,反而显得容易些了,这也许可以算作中国文学对于语言学的新贡献罢。继女作家统统被称为“美女作家”之后,电视上每出现一位女教授,都会被称为“美女教授”。现在到商场去买东西,都会有营业员凑上来问:“美女,买什么?”
    在“美女”中,“美”已经成为虚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美女”对语言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那就是需要重新定义“美”的内涵。如果从前称美女是对女性美的赞赏的话,现在已经完全沦为一种轻薄了。而且,从前的人含蓄,似乎很少在口语中直呼一个人为“美女”,哪怕她真的是一个美女。这不是审美的个体差异问题,也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特定审美现象,而是“美”字的滥用和美女称谓的泛化。就拿文化界来说,百姓对于知识女性的面孔可能是存在着“阅读定势”的,一看没到丑的地步,“美女”一词就脱口而出了,所以,现在大家需要区分的不是谁是“美女作家”、“美女教授”,而是谁不是“美女作家”、“美女教授”了。当特殊取代一般时,人们所做的就不是从一般中区别特殊,而是从特殊中区别一般了。 
一个词汇的运用越是被泛化,意义也就越是被抽空。汉语中有很多词已经被用死掉了,属于一用就滥,一滥就死,比如文化、愿景等等。在文化界,死掉的词可能还有大师和伟大。评价一个文化人,一动就是大师;评价一件文化产品,一动就是伟大;一个二流作家可以被称为大师,一部三流小说可以被称为伟大作品。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恰恰无大师,恰恰不伟大,才导致了“大师”与“伟大”词汇的泛滥。真正在大师辈出的伟大时代,“大师”与“伟大”这两个词反而是很少用的,大家在谦虚认真地思考、交流与商榷,而不是随随便便把大师和伟大的帽子一扣拉倒。只有目力不逮的人,才会到处乱扣大师与伟大的帽子。 
法国大革命期间,人与人之间曾经相互称“公民”。苏联解体以后,同志不好再称呼了,俄罗斯人不知所措,干脆称呼:男人、女人。于是,有人在喊一个人,却能引起半条街的回头率。“公民”居然可以成为一个称谓,这是多么滑稽的事情。男人和女人可以成为一种称谓,似乎是回到了对人的最本质、最普世的称谓层面,但也消解了语言的存在价值,实际上是语言的悲哀。“美女”所显示的,也是语言的滑稽与悲哀,对于用词和称谓的不加节制,有一天也许会导致中国人只能相互称公民和男人女人的尴尬境地了。“美女”一词的泛化体现的恰恰是语义的匮乏,以及词语尊严的下滑和人的漫不经心。 
9.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A.“美女”在现在几乎指一切女性,这一词的滥用,是从文学界开始的。
B.现在“美女”已经完全沦为一种轻薄了,这里的“轻薄”是指随意称人为美女。
C.从前人似乎很少在口语中直呼一个人为“美女”是因为“美”在他们心中有实际意义。
D.“一个词的运用越是被泛化,其意义也就越是被抽空”。这里的“抽空”是指没有实际意义,它比“死掉”程度轻。
E.文中举了法国大革命人们互称“公民”和俄罗斯“男人”“女人”是为了再次论证语言泛化现象。
10、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时代恰恰无大师,恰恰不伟大,才导致了‘大师’和‘伟大’词语的泛滥”一句?(3分)




11、请从文中概括“美女泛化”的原因。(4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文具盒 
  厉劲的北风篦子似的梳刮着裸露的皮肤,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子…… 
  娘说,女孩子家能识几个字就行了,遭那个罪咋? 
  英听了,眼泪就扑嗒扑嗒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叶。 
  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户。听到吆喝声,娘带着英去领。 
  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就吱吱作响的白茬椅子。 
  捐物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村长脸上透出难色,说,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 
  娘就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几抖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娘说,那物件不挡寒,要它咋? 
  村长讪讪地笑了,说,这闺女有出息…… 
  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窝去,说,你真憨…… 
  英的眼泪又下来了。娘说,甭哭,依着你还不行吗? 
  得到这个文具盒,英把它当作宝贝,用布包好,放在枕边,从不往书包里装。没人的时候,她就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天地:文具盒里有花花绿绿的贴画、课程表,还有一杆漂亮的自动铅笔……拿起自动铅笔,她就觉得自己也是在市里某个明亮、温暖的教室里…… 
  几年以后,英考上了中专,去市里上学。临上路时,她没忘了将文具盒随身带上。 
  开学头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摆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学一样的,就是这一件了。 
  同桌的叫丽,家就在市里。看到那个文具盒,丽不屑地一笑。待英掀开它,丽的眼睛就睁大了,那个课程表是她设计的…… 
  丽说,你真爱惜…… 
  英笑了,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你小时好哭不? 
  丽不答,脸却红了。她没敢说这个文具盒是为了让妈再买一个更好的而捐出的。当时妈说这还能用,她就闹,还哭鼻子…… 
  英和丽成了好朋友。临近寒假的一个周末,丽邀英去家里玩。英不去,说,我娘说了,不让我到别人家去。 
  丽说,我妈妈主要是想见见你…… 
  英就去了。 
  从丽的家回来,英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娘,我想要一件红毛衣…… 
  (选自《美文精粹》) 
   12.下列对小说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作为标题的“文具盒”在文中既起到了线索作用,又有概括内容的作用。
B.  “娘”认为女孩子家只要会识几个字就行,书读多了是“造罪”。
C.  “娘”想要的捐物是那件红毛衣,因为家境贫穷,红毛衣可以为女儿挡风御寒。
D.  “英”更看重文具盒,实际上是表现了“英”对文化知识的渴求。
E.  这篇小说运用巧合和夸张的手法,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英”这一人物形象。
13.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写得非常好,你怎么看待?试作探究。(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大梦敦煌六十年
    段文杰,1917年生于四川绵阳。1940年考入国立艺专国画系。1944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在重庆举办的敦煌壁画临摹展在他心里埋下了敦煌艺术的种子。而早在百年前,敦煌珍宝多次被劫掠后,世界各国就出现了敦煌研究热潮。“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外国”的断言一直深深刺痛着段文杰的心。毕业后几经波折辗转到达敦煌,从此,他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敦煌艺术保护研究事业,做出了突出成就。
    从1946年开始,段文杰共临摹各洞窟不同时期的壁画340多幅,面积达140多平方米,创下了敦煌莫高窟个人临摹史上的第一。段文杰的临摹方法与张大千不同。张大千的临本,随意性较大,带有个人创作的成分;段文杰主张,临摹一要客观忠实地再现原作面貌;二要在精细的基础上突出原作总体神韵;三是绘画技巧不能低于原作水平。这至今仍然是敦煌壁画临摹的指导原则。他的代表作之一《都督夫人礼佛图》.原画中人物表情及衣饰都模糊难辨,临摹难度极大。段文杰反复观察考证洞窟中的供养人图像,查阅了大量相关历史资料,并进行了多次实验练习,经过四个月才完成了这幅巨型壁画的临摹。历时三年的莫高窟第285窟临摹,是段文杰主持的敦煌壁画临摹史上第一座整窟原大壁画现状临摹。另外《尸毗王本生》、《各国王子举哀图》等复原临摹巨图,都是公认的精品。
    1947年和1948年,段文杰他们将石窟保护和壁画临摹结合在一起,对莫高窟洞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编号、测量和内容调查.“洞窟编号法”被认为是最完整和科学的,至今仍在沿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段文杰在临摹壁画时,为复原一幅唐代壁画,查阅了百余种有关古代服饰的文献资料,通读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摘录了两千多张卡片,为以后进行敦煌服饰研究打下了基础。后来,他写出了《敦煌服饰》这一重要学术专著,丰富了我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内容。其间,他还写生创作了上百幅人物山水画。
    对敦煌艺术的起源历来有“西来说”和“东来说”两种观点。段文杰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敦煌艺术是在深厚的汉晋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而成长起来的中国式的佛教艺术。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重视和肯定,为后继者打开敦煌石窟艺术的奥秘提供了一把钥匙。
    在全国敦煌学者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敦煌学研究走到了世界前列,但段文杰仍谦虚地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1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敦煌壁画临摹展,激发了青年段文杰献身敦煌艺术的志趣。
    B.敦煌学发展一个世纪以后,终于打破了“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外国”的断言。
    C.《敦煌服饰》一书继承了《舆服志》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古代服饰研究的成果。
D.段文杰长期的壁画摹品中除了340多幅壁画外,还包括上百幅的人物山水画。
E.段文杰认为敦煌艺术的起源与“东来说”和“西来说”无关,而是中国式的。
13.从文中看,段文杰为敦煌艺术的保护及研究事业做出了哪些突出成就?(4分)
  


14.请根据文章内容,探究段文杰取得多方面研究成果的原因。(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用一句话写出对吉祥物的赞赏性评价。(3分)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拟人化的形象,都称为福娃,分别为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京燕,名字分别为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即“北京欢迎你”。
                                                                              
16.下面一句话表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心态,从这句话来看,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到底是怎样认识的?又反映了什么问题?请在横线上写出你的看法。(7分)
    如果我还他一个童年,我就要欠他一个成年。
                                                                             
                                                                             
                                                                             
七、作文。(70分)
17.“找乐”,意即寻找快乐,寻找乐趣,等等。请以《找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答案:
1.(1)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猿猱欲度愁攀援   (李白《蜀道难》)
(2)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劝学》)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韩愈《师说》)
(4)不霁何虹         (杜牧《阿房宫赋》)
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2.A(信:确实,实在)
3.B(从峭拔秀丽上看,它们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4.⑴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完全看到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的美景。(5分)
⑵(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4分。 “以小艇”“ 南望”各1分,后两句一个句子1分,意思对即可)
附:
【译文】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完全看到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的美景。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 
  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
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5.(1)两首小令,皆借历史事实来抒发感情。只是第一首意在说明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终致灭亡的教训;第二首旨在借历史事实抒写作者对战争涂炭生灵的伤叹和愤慨,说明民生疾苦更甚于英雄末路,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5.(2)评分参考:  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  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事亲”与“守身”都是重要的,二者不可兼得时,“守身为大”。“ 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实际上是最大的不孝。失节使父母颜面扫地,做子女的应该正道直行,守身为大,爱护自己,让父母放心,这才是真正的“事亲”。
6.A  C(A“徐曼丽”错C“在旅店里度过倒霉的一夜”错)
7.(1)曹操被马超击败溃逃,听见有人叫:“ 穿红袍的是曹操!”便脱下红袍。又听见“ 长胡子的是曹操”,便惊慌割了胡子。又听见“ 短胡子的是曹操”,便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马超追上,曹操吓得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曹操乘机逃走。马超追去,被曹洪拦住,曹操逃脱。
(2)副主教弗罗洛用匕首刺伤卫队长弗比斯后逃走,和卫队长在一起的爱斯梅拉达去被认定为凶手,被判处死刑。在巴黎圣母院前的广场上执行绞刑时,卡西莫多从钟楼上跳下来,击倒刽子手,敏捷地夹起爱斯梅拉达,把她救到了钟楼。
8.(1)C (2)守身——保持节操,这是做人的根本,在当今社会,守身,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遵纪守法,这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做到的。而事亲,也是作为有血肉有情感的人所应有的行为,作为传统的“孝”理应在当今发扬光大。
9.A   D(A项:原文为““美女”一词的滥用,似乎发端于文学界”)(D项:文中抽空和死掉的意思一样,都指“美”没有了真实意义)
10.正是因为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伟大”和“大师”,人们才缺少了谦虚认真的思考、交流与商榷,而是随便使用这两个词语。
11.要点一:在新时代,人们有“阅读定势”(或:人们不是从一般中寻找特殊而是从特殊中区别一般了);要点二:新的时代,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  下一个『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