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实验高中2011级09年半期考试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绵阳实验高中2011级09年半期考试试题(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实验高中高2011级09年半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全卷100分。第I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4B或5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4B或5B铅笔把
试题预览
实 验 高 中 高 2011 级 09 年 半 期 考 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全卷100分。第I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4B或5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4B或5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第II卷答在答题卷上。
一、(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拓( tuò )印   形 骸(hái  )   搭 讪(shàn )  讥诮(  qiào )
B、畏 葸( xǐ )   炮(pào  )烙    氓(máng )隶     濯濯(zhuó  )童山 
C、休 憩( qì )   脑 髓(suǐ)     瞋( chēn  )目    戮( lù   )力同心
D、自 诩( xǔ )   憎(zèng )恶    逡巡(qūn xún   ) 谄( chàn  )媚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 喧    百无聊赖    针贬时弊    残羹冷灸
B、隽 永    宏篇巨制    游目骋怀    不落巢臼
C、踌 躇    咄咄逼人    相形见拙    没精打采
D、磨 砺    涸辙之鲋    向偶而泣    藕断丝连
3、下列句子中成语(或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在“5•12”地震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北川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 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C、 虽然绵阳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D、 这些风言风语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贺岁剧不仅要有笑料,也要有思想,让观众笑过之后有所收获。
B、 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高质量的作品,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C、 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
的高。
D、 大型国有企业出现亏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内控机制缺失,监督管理不严有关。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近年来,各类媒体越来越关注一个气候学名词:厄尔尼诺(ELNINO)。众多气候现象与灾难都被归结于此,如印尼的森林大火、北美的洪水及暴雪、非洲的干旱等等。它几乎成了灾难的代名词!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为“圣婴”)一名最早来自十九世纪末秘鲁沿岸的渔民中,指向南流动的暖洋流入侵,取代了往常向北流动的冷洋流,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如今,厄尔尼诺不再指局地性的洋流的季节性变化,而是指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异常。
在正常年份,太平洋赤道两侧稳定强劲的偏东信风,将南美沿岸温暖的表层海水吹送至西部堆积,其海面可比东侧高30—40厘米;同时在南美赤道沿岸则相应出现了为补偿西去海水而形成的上升流。上翻的海水来自深层,温度较低,故最终在赤道太平洋地区形成了西暖东冷、对比明显的水温格局。而对大气来说,海水就像一台发热机,西部海温高,被加热的大气上升,到达高空后转向东;而东部海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到达海面后转向西(即东南信风),由此在赤道上空形成一个完整的纬向垂直环流圈,气象学家称之为“瓦克环流”。常年如此,结果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因盛行下沉气流,成为著名的赤道干旱带;而在西侧菲律宾、印尼一带则恰好相反。
然当有某种原因引起了偏东气流减弱,从而使中、东太平洋深层冷水涌升大大减弱,使原堆积在西部的暖海水向东回流,驱使水温较高的赤道逆流沿秘鲁寒流来的方向逆流南下,把秘鲁寒流变性为暖流。这股悄然而至的暖流被称之为厄尔尼诺暖流(俗称赤潮)。这样原来的海温分布格局受到破坏,赤道太平洋西侧海温下降,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当增温幅度高于0.5℃并持续几个月至半年时,便形成了一次新的厄尔尼诺现象。
海温的异常最终影响了瓦克环流的强度与方向,进而使全球气候出现异常。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从而导致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
研究发现,厄尔尼诺的发生并不遵循严格的规律。通常始于冬春,终于翌年冬春,平均每2—7年一次。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全球已发生14次,尤以1997年为最强,直接导致了中国1998年特大洪灾。
关于厄尔尼诺的成因,有人认为,可能是太平洋底火山爆发使洋流变暖,进而导致信风转弱所致;也有人推断,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主要原因。有科学家则从其发生周期逐渐缩短这一点推断,它的猖獗同地球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全球变暖有关,是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助长了“圣婴”作恶。
5.下列对“厄尔尼诺”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厄尔尼诺最早发生于十九世纪末南美洲的秘鲁沿岸,一般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持续时间约为一年,相对于以往,如今它发生的周期正在逐渐缩短,危害也越来越大。
B.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在较往年持续半年增温幅度高于0.5℃后,破坏这一地区正常的大气环流,进而影响全球气候的一种气候异常现象。
C.太平洋赤道地区信风的减弱是导致厄尔尼诺的最终原因。由于信风的减弱使原堆积在西部的暖海水向东回流,并且驱使赤道逆流逆秘鲁寒流南下,使之变为暖流,最终在海气相互作用下产生厄尔尼诺现象。
D.厄尔尼诺是指洋流的季节性变化,一般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它会改变这一地区的水温格局和海平面高度,使原本正常年份的西暖东冷、西高东低变成西冷东暖、西低东高。
6.根据原文,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海洋中,海水易受太阳热量,大气则不接受太阳热量,只接受海水辐射传递的热量,因此,温度高的海水上空,大气受热后,盛行上升气流,气候湿润而多雨;反之,则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少雨。
B.南美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表层温度的持续增加势必会引起大气变化进而给全球各地天气带来变化,使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产生洪涝,而通常多雨的地方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C.厄尔尼诺暖流是由秘鲁寒流变性而来,它可以破坏太平洋赤道地区正常的海温分布格局,使得西侧海温下降,中、东侧海温上升,进而产生影响全球气候的厄尔尼诺现象。
D.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是太平洋底火山爆发、地球自转减速、人类对环境破坏的加剧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必然结果,既是天灾,也是人祸,再一次向人类敲响了环保的警钟。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全球气候不断出现反常现象,导致人类的灾难增多加大,如印尼的森林大火、中国1998年特大洪灾,这都是由于厄尔尼诺在作怪。
B.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少雨。
C.尽管厄尔尼诺的发生并无严格的规律且危害极大,但人类在这一天灾面前并非无能为力,通过现代气象技术的监测和科学的研究分析,人类完全有可能预测它,从而减少损失。
D.地球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全球变暖是否导致了厄尔尼诺的猖獗,对于这一点,目前科学家们尚未找到有力的证据。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8、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驻扎。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上
C、马童面之,指王翳曰。面:面对。D、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师:学习。
9、下列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①以故汉追及之。         ②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C、①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尚不觉寐而不自责。       ②秦人不暇自衰,而后人衰之。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听到四面楚歌,以为大势已去,便慷慨悲歌,泪别虞姬,率八百人于天明突围。
B、项羽十分勇猛善战,若不是田父误导,陷其大泽中,汉军是追不上的。
C、项羽带二十八人,从山上大呼驰下,连斩汉军两将,赤泉侯更是吓得人仰马翻。
D、项羽突出重围,本可东渡乌江,但想到江东弟子与江东父老,宁死也不愿渡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80分)
四、(16分)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分)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山 园 小 梅
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①欲下先偷眼②,粉蝶如知合断魂③。
幸有微吟可相狎④,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释:①霜禽:秋天的飞禽。②偷眼:偷偷的看上一眼。③断魂:死去。④狎:嬉戏。
①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2分)


②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怎样描写小梅的优美风韵?(3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2、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杜牧《阿房宫赋》)
4、                      ,亦使后人而不衰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6、蹑足行伍之间,                。(贾谊《过秦论》)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采蒲台的苇         孙  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都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因为草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我来得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能成为冀中的名胜。
    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起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冰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的!
    “没有!没有!”
    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旁,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14.文中说“这里到处都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请问,“人和苇结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15.阅读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5分)
    ⑴“正因为草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一句有何作用?(2分)

    答:                                                                    
⑵作者为什么说“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3分)

答:                                                                    
16.联系全文看,白洋淀人民有着怎样的品质?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品质的?(6分)
    答:
                                                                              
        
                                                                             
五、(9分)
17.把下面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山更具风情,水增添灵秀。
②原先两岸山峰之间的江岸,多有世俗的败笔:农舍、堤坝、田径。
③漓江风光最美处在阳朔到桂林之间,在这一段天然美景中,最美的是江岸的凤尾竹。
④于是,山光水色间,烟雨朦胧中,有了一带婆娑起舞的竹影。
⑤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建议,在两岸种凤尾竹。
答:                                
 
18.在横线处仿写上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3分)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                                 ;

                            ,                                 。
    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们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19.判断下列各联是替什么节日或行业所写。(任选三空)(3分)
    ⑴脉脉深情似春辉育桃李,
      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节日)
⑵玉宇琼楼,照澈一轮皎月;
  珠宫贝阙,平分五夜天香。                         (节日)
⑶操天下头等大事,
  做人间顶上功夫。                                 (行业)
⑷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
  两头是路,喝一盏各自东西。                       (行业)
七、作文(40分)
有人说当代中学生常是矛盾的。一方面带着个性化的脸颊,他们开始认识到自我,自信“我就是我”;另一方面,在缤纷炫目,而且必须面对的生活面前,他们有时也迷茫,常常会问;“谁能告诉我我是谁?” 
请结合成长中的切身经历,以“我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有真实体验和感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绵阳实验高中2011级09年半期试题
语 文 答 卷
总分栏
题号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分数

四、(共16分)
11.(5分)
⑴(2分)译文:                                                      
                                                                     
⑵(3分)译文:                                                           
12.(5分)
⑴ (2分)答:                                                          
                                                                     
⑵(3分)答:                                                                
                                                                     
13.(6分)
⑴                     (2)                                            
(3)                  (4)                      (5)                
五、(共15分)
14.(3分)
                                                                          
                                                                           
15.(5分)                                                                  
①(2分)                                                                                                                                  
                                                                            
②(3分)                                                                                                                              
                                                                            
16.(6分)
                                                                      
                                                                     
                                                                     
六、(共9分)
17.(3分)
                             
18.(3分)

                            ,                                 ;

                            ,                                 。
19、(3分)
            ,              ,              。
七、作文(40分)
20.(40分) (61.157.144.14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  下一个『2009年上海市中考模拟卷(A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