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承中学初二语文4月练习参考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昆承中学初二语文4月练习参考答案(八年级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昆承中学初二语文4月练习题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拼音把相应的词语用正楷字写入括号中。(2分)dǐzhùxièyòu坦荡如()()立()渎宽()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急燥山青水秀有志者事竟成B.炫目稍逊一筹事实胜于雄辩C.恣意无尚光荣胜不骄,败不馁D.联袂驽马十驾文武之道,一张一驰3.依据相
试题预览
昆承中学初二语文4月练习题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拼音把相应的词语用正楷字写入括号中。(2分)
            dǐ         zhù           xiè                yòu
    坦荡如(     )    (     ) 立     (    ) 渎       宽(     )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急燥   山青水秀   有志者事竟成
B.炫目   稍逊一筹   事实胜于雄辩
C.恣意   无尚光荣   胜不骄,败不馁
D.联袂   驽马十驾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3.依据相关课文,将下面的名言名句补充完整。(6分)
(1)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闻雁》)
 (2)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3)翅湿沾微雨,                          。(葛天民《迎燕》)
 (4)孔子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5)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6)以中有足乐者,                       。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荣耀与羞辱之下,心灵始而防范,继而        ,终至孤单。心灵于是呻吟,同时也在呼唤。
(2)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券监管机构的某些强制执行        ,亟须加以规范。
(3)朋友是一伞,       不能遏制狂风恶浪,        也能撑起一方睛空,让你倍感真诚和友谊的难能可贵。
A.疏离     权限     虽然/但     B.疏离    权利    即使/可
C.疏远      权利    虽然/但     D.疏远     权限   即使/可
5.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散文是一种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体裁,一般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白杨礼赞》是抒情散文。
B.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马说》一文中通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事,这是一种借物寓意的写法。
C.写简单的议论文,阐明观点的理由和依据,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摆事实;二是讲道理。
D.唐代著名科学家沈括的《活板》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活字的印刷术。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直选产生的乡镇长既要对上级负责,也必须对百姓负责,“乡官”们的政治生命的长短,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的拥护。
B.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C.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D.求同和封闭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语文阅读教学依然是一种注经解经式的教学。
7.仿照下面的诗行,在旁边重新写一段话,表现你对青春的理解。(3分)
青春是一部厚重的词典                                                   
记载着朝气、勇敢、美丽、希望                                           
也收录稚气、轻率、贫乏、沮丧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4分)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屝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不值:不遇。 
①诗的一二句非常含蓄,暗示了许多内容,你从中理解了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四句是万口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艺术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能力考查(47分)
(一)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本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本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9. 本段选自的课文出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1分)
 10. 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相同的一组(    )(2分)
    A  就   持就火炀之        B 印      其印自落
            瞬息可就                    每字为一印
    C  帖   每韵为一帖        D  火     火烧令坚
            以纸帖之                     火令药熔
 11. 选出下列加点“以”的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句。(     )(2分)
   例: 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甚少。
 A、可以调素琴 B、 计日以还 C、 以其华山之阳(山之南)名(命名)之也 D、策之不以其道
 12. 翻译句子。(2分)
   (1)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而成。
   
13. 选出对这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其法”一语,总领全段,引出活版的制作、功效和用法的叙述,构   成文章的主体部分。
   B、活字印刷术的主要特征在“活”字,这个“活”字体现在活版制作印 刷的全过程。
   C、文章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如写制版,按制字、排字、设版、炀版、平字的顺序说明的。
   D、文章在说明胶泥制印的优越性时,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4. 在文中空缺处默写原句   (1分)
15. 解释加点的字(2分)
(1)故虽有名马(    )       (2)而伯乐不常有(    )
(3)安求其能千里也?(    )  (4)执策而临之(    )
16. 下列句中的“之”是代词的一项是(     )(2分)
A、马之千里者。        B、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孔子云:“何陋之有?”
17. 翻译(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 填空《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将              比为“千里马”,将          比为“食马者”,将            比为“伯乐”。(2分)
19. 请举出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名马,并介绍其相关故事。(2分)
                                                                           
(三) (1)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2)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3)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4)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阳光,——是的,遮不住的!
    (5)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6)一堆堆的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7)——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
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8)——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20. 这段文字的作者是高尔基,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自传体三部曲《               》《               》《               》。(2分)
21.  下列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B、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C、我用儿童狡猾的目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D、现在想想,那时的我真是太聪明了。
22. 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6分)
①“它深信,乌云遮不住阳光,——是的,遮不住的!”
                                                                  
②“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③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23.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的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庭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⑤异国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⑥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
⑦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仓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马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⑧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24.作者在第①段中问“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从全文看,李白与一般诗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其缘由何在?(3分)
                                                                                                                                                          25.第③段“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和第④段“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两句中的“此”分别指什么?(2分)
                                                                                                                                                      26.第⑧段“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怎样理解?(3分)
                                                                                                                                                          2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说李白“连死都是一首诗”,是说李白醉酒落水抱月长眠的生命终结方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B.李白摒弃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他的诗都是剽悍、纯粹、猛烈的。
C.作者认为,没有大唐,就没有饱含异质的李白;没有李白,大唐王朝也很难变得开朗雍容。
D.第⑦段“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中的“另一个方面”指文化精神方面。
E.从文中可以看出,李白的一生表达出了平等、自由、青春、激情的生命欲望。
三、 作文    (30分)
“事在人为”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文章。可以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构思一个故事。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思想健康;2、文体不限,自拟题目。


































昆承中学初二语文4月练习参考答案
1、略   2、B   3、略   4、A    5、D    6、D    7、示例:青春是一张巨大的画幅,描绘着阳光、春水、清风、新芽,也涂抹着沙暴、残雪、阴雾、落花。
8、(1)“屐齿印苍台”说明阴雨初睛,不明写春雨,只用暗示;诗人从春雨中听到杏花的消息,故前来游园观赏,这一点也没有点明;门虽设而常关,有人叩门也“久不开”,说明主人懒于社交,径自隐居园中与春色相伴,可见高雅脱俗。这些都是虚写。(意对即可,对2点,即给满分)(2)此联恰当地处理了“虚”与“实”的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关不住”、“出墙来”用拟人手法,写活了“红杏”,表现了早春的蓬勃生机,用“一枝”代表“满园”,作者眼看着的是出墙的“一枝”,而心想着的却是墙中万树,余味无穷。(意对即可)
 9略、  10、B    11、C     12、略     13、D     14、略  
 15、略        16、B     17、略     18、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贤君、能识别重用人才的统治者    19、略
20、《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1、A
22、①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车轮前进,革命都将取得胜利。
②象征着反动势力对人民残酷的镇压。     ③人民力量的强大。
23、表达了无产阶级对反对势力的无比愤怒和渴望革命风暴早日到来的思想感情。
24、李白是一个游侠诗人,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含有游牧民族的血液,具有西域骑士剽悍、洒脱的特性。
25、前者:伟大的漂泊者被孕育出来之时。后者:饱含异质的李白与开朗雍容的大唐的相遇。
26、李白漫游大唐各地,发现并用诗歌播撒了各地的风情与美丽。
27、B C(B.李白只是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并不是摒弃;而且,李白的诗并不全是剽悍纯粹猛烈的。C.文中的意思是“没有李白的加入,大唐会减却许多光辉”,这并不能说“大唐王朝也很难变得开朗雍容”) (218.4.203.5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2009朝阳语文一模』  下一个『福安市民族职业中学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