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精编练习题(二)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唐诗宋词选读》精编练习题(二)
(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唐诗宋词选读》精编练习题(二)一、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
试题预览
《唐诗宋词选读》精编练习题(二)
一、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
章质夫-
燕忙莺懒花残, 正堤上、柳花飞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这两首都是咏物词。咏物诗词是指那些以自然界的东西作为描写对象,抒发诗人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词。
1、前人评价章词“曲尽扬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请说说章词写出了扬花的哪些妙处。
章词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形态(飘坠、轻飞乱舞)、杨花之神态(闲趁、静临、傍珠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毯无数)等。可以说写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
2、苏轼《水龙吟》写杨花另辟蹊径,反复诵读,体会与章词相比其新妙之处。
A.苏词意境高:观章质夫的原词,虽然描写细腻生动、气质神韵不凡、“潇洒喜人”,但终归是“织绣功夫”,“喜人”并不感人,因而较之“和词”在“境界”上就大为逊色。苏东坡的“和词”“先乎情”,不仅写了杨花的形、神,而且写景“言情”,在杨花里倾注了自己的深挚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这是章质夫的“原唱”望尘莫及的。
B.构思奇妙:“原唱”在总体上没有跳出咏物写景的圈子,而“和词”却别有洞天,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起来,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完整的思妇形象,写柳絮的际遇,绾合着思妇的际遇,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这也是“原唱”无法相比的。
C.语言艺术:“原唱”虽然精巧灵动,但也不过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惊奇和感动的好句子不多。诗词无好句如登山无胜景,终归有些缺憾。而“和词”的语言却新颖别致,舒放自如,并且好句比比皆是。如“似花还似非花”、“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点点是离人泪”等,都是可圈可点、令人称颂的佳句。
3、有人说苏词的最后一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写得最为精妙,请赏析它的妙处。
画龙点睛。情中景,景中情,总收上文,深化主旨,既干净利落,又余味无穷。词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离人的泪似的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虚中有实,实中见虚,总在虚实之间,似与不似之间,盖“不离不即也”。
二、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
“缺月”“疏桐”营造出幽冷、寂寞(凄冷、孤寂亦可)的氛围。
2.“谁见幽人独往来?”反问句子表达怎样的意思?“缥缈孤鸿影”,缥缈,高远隐约的样子。孤鸿与幽人有何关系?
第一问:意思是说我这个幽居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相伴,无人看见。突写一个“独”字。
第二问:孤鸿是作者的自喻,本体是孤独的词人,喻体是高远隐约的孤鸿影,一独一孤,同病相怜。
3.结合下片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理、志趣?
A.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鸿无良木之可栖,只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
B.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
C.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
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寂寞、孤高、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4.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恨的内容:小人当道,才美不得重用,无人理解的忧愤。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5.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这首词运用了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托物言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三、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 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 ,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伤离恨别之作。上片写今日之相思。先写景,后言情,即景抒情;下片补叙初见歌女小蘋时的情景。这首词,通篇用形象抒情,以境界会意,词人怀念歌女小蘋的难言的相思之情,寓于暮春的景物描绘之中,词尽而意未尽,蕴藉含蓄,轻柔自然。感情深挚,优美动人。后人评“落花”二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
※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这两句词被谭献誉为“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词的妙处。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 ,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四、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此词表现的是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初盟,别离,重逢。
1、请简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是虚实结合。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似实而却虚,当前一现,倏归乌有;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似梦却真,利用声韵的配合,宛如一首乐曲,使听者也仿佛进入梦境。全词不过五十几个字,而能造成两种境界,互相补充配合,或实或虚,既有彩色的绚烂,又有声音的谐美,足见晏几道词艺之高妙。
2、请赏析“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这两句贯穿全篇情愫,细腻刻画了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别后以梦为真,而今却将真疑梦,故而擎灯照了又照。这两句情思深厚,声韵谐美,造成一种似梦非梦、迷离徜恍之境,富于感染力。
五、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对美好春光的珍惜和热爱的?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拓展】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六、踏莎行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裹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 王静安先生吟诵至此,不禁挥笔题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人间词话》)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暮”字,以为重累。你认为呢?
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为“望断”作注。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色。“暮”,为日沉之时,这时间顺序,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这是处境顺利、生活充实的人所未曾体验到的愁人心绪。因此,“斜阳暮”三字,正大大加重了感情色彩
2、“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句词最为苏轼所欣赏。“少游已矣,虽万人莫赎。”郴江发源于郴山,而它的下游流到了潇湘水中去了。这是地理的现实。秦少游问的无理。他说郴江从郴山发源,就应该永远留在郴山,它为什么居然要流到潇湘的水中去了呢?“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寄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正是那生活遭遇到极大忧患挫伤苦难的人,才对天地之间的不平发出这样的诘问。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所以这两句词的意思是,郴江就应该留在郴山。有美好志愿的人,应该成就美好的志愿。为什么样不能使美好的东西永远留下来呢?此句寓情于景,以象征性的笔法深刻地写出了对美好事物不能保有而为命运所摆弄的悲哀。
七、横塘路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采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 上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啊?
A、虚实结合,写出了对女子的可望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是虚写。
B、用典:凌波、锦瑟
2、词上片中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处境?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是哪句?
寂寞、美好年华虚度(迟暮)。“只有春知处”除了每年一度的春天能够探看一次,再也没有人知道了,写出女子所居处的幽深、寂寞。暗示着词人对女子的挂念。
3、赏析“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同絮,梅子黄时雨。”
A用具体生动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寻和难以捉摸的细致情感,使这种情感转化为可见的、可闻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读者可以从闲愁的形象中受到感染。
B比喻新颖,不落俗套,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兴中有比,不仅比闲愁之无尽,亦以兴身世之可悲。
C连用三个比喻(博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这是一个创举。
D虚景实写。
八、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鉴赏“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清新的绿荷叶面上昨夜雨后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
一“举”字,写出了荷叶雨后挺立水面的勃勃生机,动景如生,令绵绵的上片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
2、鉴赏“五月渔郎相忆否?”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 (114.139.45.24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
语文运用能力检测
』  下一个『
广东省2009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试三校联考语文试题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