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三模拟测试卷(二)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09高三模拟测试卷(二)(高三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9高三模拟测试卷(二)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写清楚,并按照涂卡要求涂黑相应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试题预览
2009高三模拟测试卷(二)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 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写清楚,并按照涂卡要求涂黑相应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复辟      媲美       庇护权     刚愎自用       大有裨益
B.豢养      隐患       盥洗室     风云变幻       焕然一新
C.老妪      熨帖       郁金香     与会代表       鹬蚌相争
D.旗帜      炽热       滞纳金     博闻强识       炙手可热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在数千年来不记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
   B.若要再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蓬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昧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C.我不应白白地耗废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坚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D.我说它像勒勒车的轮子,只是一个顺手攫来的想法,它当然较这轮子要大得多.它悬挂在那里,模糊的群山轮廓托扶着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一场编剧大罢工,撼动了好莱坞奥斯卡年度颁奖季节固若金汤的歌舞升平景象——金球奖第一次取消了颁奖礼。
B.在课堂上唱主角的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高科技教具不应该喧宾夺主。
C.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远在月球轨道的“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特殊的语音给家乡亲人“拜年”,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春节序曲》悠然响起。
D.那个企业内部本来就矛盾重重,经营状况也一直不理想,现在又发生了大火灾,给企业的发展雪上加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调整结构的内容之一,是扭亏解困,运用关停并转的手段,促进长期不景气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早谋生路,另谋生路,谋好生路。
B.《亮剑》的最大亮点在于塑造了李云龙性格鲜活,有血有肉,并不完善,甚至有些“出格”,突破了“高大全”的模式,传递了时代气息,更贴近观众。
C.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是对原有招录方式下权益失衡的必要纠偏,是对考生利益的倾斜,因而有利于促进考生和高校之间的权利对等。
D.只有当农民工能在工作地上户口,有住房,并且其子女能接受基础教育、大学教育乃至竞争白领职位时,中国的城市化或者说经济发展就算是成功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传统节日传承了很多文化、历史和传说,充分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博大哲学思想。如             ,                ,             ;
             ,             ,              ;∙∙∙∙∙∙∙∙∙∙这些节日均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其中蕴涵很深的中国文化传统。
①人们登高远望  ②感受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③清明节正值万物复苏时期     ④可在大自然里直抒胸臆
   ⑤重阳节逢秋高气爽时节     ⑥人们可户外踏青
A.③⑥④⑤①②     B.⑤①④③⑥②    
C.③⑥②⑤①④     D.⑤⑥④③①②
6.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从今年开始,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将作为法定的假期。这些传统节日在你的脑海里会有不同的独特景象,请您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一段描述该节日独特情景的文字,要求最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4分)
选择的节日:                
描述性的文字:                                                               
                                                                            
                                                                            
                                                                            
                                                                             
7..根据下面三种图形的不同特征,联系实际把三种图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象征性的文字。(50字以内)(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2分)
历史不可娱乐化
仲  言
  近些年,历史类的图书和影视剧迅速蹿红。先是由名著改编的历史剧热播,进而是宫廷戏、武打戏搬上荧屏,后来是历史类图书热销,再后来就是“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倍受追捧,居高的收视率、海量的印数和直线上升的知名度表明,“历史”似乎炙手可热。 
  回望历史、鉴往知来,从先贤的成败得失和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营养,无疑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和历史的进步。然而,与历史热相伴的“娱乐化”倾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有人称孔子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有人推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有人把梁山泊义士比附成危害社会稳定的恐怖分子;有人笔下岳飞成了大宋奸臣,秦桧反成了忠相;有人从刘备无义、关公好色一路骂来,诸葛亮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近期又有解梦派从《红楼梦》中“考证”出:“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毒杀的。”他们迎合某些猎奇的文化消费需求,打着学术的旗号,凭空臆想出一些阴暗、无稽、荒诞甚至情色的“历史”故事,用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亵渎先贤,推翻历史定论,颠覆传统价值观念。
  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当然有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作出不同评价也是正常的。然而,历史科学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实践经验、理论建树及思维方法的百科全书,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它只有从历史事实出发,才能从复杂进程中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为人类认识过去的镜鉴,走向未来的基石。历史题材创作固然可以宽松些,不必严格考证某些历史细节的真伪,但艺术的虚构也不能违背基本的历史史实,只能在尊重史实基础上寻找历史与艺术的契合点。
  梳理历史事件、臧否历史人物、阐释历史典籍,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泥古不化;也不能数典忘祖、妄自尊大,以无知的狂妄去妖魔化古人。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精神,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审慎地鉴别史实、历史地评价古人、科学地阐发经典,所有的结论都要用史实说话,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绝不能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杜撰。要把握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用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帮助人们恢复历史的记忆,丰富文化的积累,提供前行的借鉴,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往开来开拓一方新的天地。
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承继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但那些靠耸人听闻来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必须坚守。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面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8.不能用来证明“与历史热相伴的娱乐化倾向”论点的论据是(    )(3分 )
A.有人一派胡言,称孔子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有人信口雌黄,说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
B.有人是非不分,把《水浒传》中的梁山义士看成像本•拉登那样危害社会稳定的恐怖分子。有人颠倒黑白,把岳飞说成奸臣,把秦桧说成忠臣。
C.有人恣意诋毁《三国演义》,认为刘备无义、关公好色、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
D.有人无中生有,从《红楼梦》中考证出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毒杀的。
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6分 )
A.近年来历史类的图书和影视剧迅速走红,“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倍受追捧,其主要原因是许多人对历史文化的强烈的娱乐需求。
B.某些作家学者凭空编造出一些荒诞不稽甚至色情的所谓历史的故事,以迎合某些猎奇的文化消费需求,从而沽名和谋利。
C.某些作家学者打着学术的旗号,编造一些离奇怪诞的“历史”故事,其目的是用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亵渎先贤,推翻历史定论,颠覆传统价值观念。
D.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群对同一历史事件完全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认识和评价,对于历史的认识应该有不断深化的过程。
E. 所有文化人,都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去正确引导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
10.在作者看来,研究、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与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应该采用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请简要回答。(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0分)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④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⑤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⑥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                                (选自《经典美文》2007年8月,有删节)
11.作者为什么说“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此时的美超过一切”?(4分)


12.文中第3段有哪些表达特色?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13.“秋日的灯盏”在文中指什么?为何称之为“灯盏”?(4分)


14.本文隐含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思考,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条加以概述。(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8分)
柳恽字文畅,少有志行。好学,善尺牍。与陈郡谢沦邻居,深见友爱。沦曰:“宅南柳郎,可为仪表。”
初,宋时有嵇元荣、羊盖者,并善琴,云传戴安道法。恽从之学,特穷其妙。齐竟陵王子良闻而引为法曹行参军,唯与王暕、陆杲善。每叹曰 “暕虽名家,犹恐累我也。”雅被子良赏狎。子良尝置酒后园,有晋太傅谢安鸣琴在侧,援以授恽,恽弹为雅弄。子良曰:  “卿巧越嵇心,妙臻羊体,良质美手,信在今夜。岂止当今称奇,亦可追踪古烈。”
为太子洗马,父忧去官,著《述先颂》,申其罔极之心,文甚哀丽。后试守鄱阳相,听吏属得尽三年丧礼,署之文教,百姓称焉。还除骠骑从事中郎。梁武帝至建邺,恽候谒石头,以为征东府司马。上笺请城平之日,先收图籍,及遵汉高宽大之义。帝从之。徙为相国右司马。天监元年,除长兼侍中,与仆射沈约等共定新律。
恽立性贞素,以贵公子早有令多,少工篇什,为诗云:“亭皋木叶下,垄首秋云飞。”琅邪王融见而嗟赏,因书斋壁及所执白团扇。武帝与宴,必诏恽赋诗。尝和武帝《登景阳楼篇》云: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翠华承汉远,雕辇逐风游。”深见赏美。当时咸共称传。
历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秘书监,右卫将军。再为吴兴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于郡感疾,自陈解任。父老千余人拜表陈请,事未施行,卒。
初,恽父世隆弹琴,为士流第一,恽每奏其父曲,常感思。复变体备写古曲。尝赋诗未就,乙以笔捶琴,坐客过,以箸扣之,恽惊其哀韵,乃制为雅音。后传击琴自于此。恽常以今声转手古法,乃著清调论,具有条流。
梁武帝好弈棋,使恽吕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优劣,为《棋品》三卷。恽为第二焉。帝谓周舍曰吾闻君子不可求备至如柳恽可谓具美分其才艺足了十人恽著《卜杖龟经》性好医术尽其精妙。
1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恽从之学,特穷其妙                 穷:尽,完
  B.为太子洗马,父忧去官              忧:忧患
  C,恽惊其哀韵,乃制为雅音            制:谱曲
  D.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优劣      第:排序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竟陵王子良闻而引为法曹行参军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①援以授恽,恽弹为雅弄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
  c•①因书斋壁及所执白团扇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①恽常以今声转弃古法,乃著清调论   ②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17下列各组中,分别表现柳恽为政才能和艺术才能的一项是(  )
  A.①恽从之学,特穷其妙
     ②岂止当今称奇,亦可追踪古烈
  B.①为太子洗马,父忧去官,著《述先颂》
     ②恽常以今声转弃古法,乃著清调论
  c.①上笺请城平之日,先收图籍,及遵汉高宽大之义
     ②琅邪王融见而嗟赏,因书斋壁及所执白团扇
  D.①除长兼侍中,与仆射沈约等共定新律
      ②父老千余人拜表陈请
18.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柳恽少年时就很有志向而且多才多艺,善于写书信,同时具有音乐天赋,曾跟随嵇元荣、羊盖学弹琴,很快能掌握他们弹琴的的真谤。
B、柳恽崇尚孝道,父亲去世后,他写作了《述先颂》,表达他无尽的哀思,后来代理鄱阳相,遇有属官父母去世就听凭其尽孝守丧,这些都受到百姓称赞。
C.柳恽具有很高文才,武帝参加宴会,必定要下诏让柳恽赋诗。他曾经与武帝相互唱和,所作诗篇深受赞美,被当时人们争相传诵。
D柳恽对棋艺有很高的鉴赏水平,他曾受爱好下棋的武帝委托并遵照武帝制定的品评棋艺的标准,评定了二百七十八位棋手的等级,为此受到武帝的夸赞‘
19.翻译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① 恽立性贞素,以贵公子早有令名,少工篇什。  (3分)


② 尝赋诗未就,以笔捶琴,坐客过,以箸扣之。  (3分)


(二)阅读下面元曲,完成20——21 题。(6分)
[双调]  沉醉东风
白  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补注:忘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傲杀:傲视
20.刻画的烟波钓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3分)



21.开头两句和“点秋江白鹭沙鸥”句,皆为景物描写,试析其对刻画烟波钓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作用。(3分)



(三)阅读《论语》回答问题。(4分)
2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子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就此你能说说孔子的择友观吗?(2分)



23.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请问,孔子对两人为何有这般评价?(2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24(1)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岁寒, 。(《论语•子罕》)
(5)身教重于言教。对此,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______,______ 。”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60分)
“气”,可以指空气、气体,也可以指某些素养或特征,而更多的是指人的精神状态或品格。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岳飞抗金,  “气吞山河”;俗话说:  “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口气。请根据以上材料的含意,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及生活体验,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命题,但题目中必须包含“气’’字。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A项,“媲”读pì,其余都读bì;B项,“盥”读guàn,其余都读huàn;C项,加点的字全都读yù;D项,“炽”读chì,其余都读zhì。)
2.D  ( A项“不记其数”记应作“计”,B项应为“乌篷船”,C项为“耗费”)
3.A(固若金汤:金属造的城墙,滚烫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不能用来形容“歌舞升平景象”。)
4.C(A语序不当,应是“另谋生路,早谋生路,谋好生路”。B “塑造”缺宾语,在“出格”后加“的形象”。D关联词语“只有……就……”搭配不当,应用“只有……才……”)
5.C(注意节日先后和句间照应)
6. 【说明】这道题目有几个要求,第一个是先从三个节日中选择其中一个节日来写,第二个是写描述性的文字而不是议论性、说明性的文字,第三个是所写的内容要具有该节日的独特特点,不能随便写一个情景,第四个是要最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评分的标准是,如果整段话都不是或者大部分都不是描述性的文字,那么就判为0分。基本上是描述性的文字,得1分,略有一两句议论、说明等,不扣分。所写的内容与能够反映节日特点得1分。有使用最少两种修辞手法得1分。余下3分,主要看语言表达是否通顺和生动上。整段话语言通顺就可以给2分,能够做到描述有点生动就再给1分。
7.三个图形分别象征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青年、中老年。人会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被社会环境所改变。(说明:只要象征义合理,是一个整体就可以。答案只是参考,鼓励创新。)(5分)
8.C.(不是诋毁《三国演义》,而是歪曲历史。)
9.C E(C某些作家学者编造“历史”故事,目的是迎合受众的猎奇需求,来钓名谋利。E不是“所有文化人”,而是“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
10.研究、评价历史,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用史实说话,绝不能凭空捏造杜撰;(1分)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是可以虚构的,不必严格考证历史细节的真伪,但虚构也不能违背基本的史实。(2分)(意思对即可)
11.因为它的独立存在体现了山村的岑寂(2分)(如答“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得1分),揭示了到了秋日一切美艳都归于素洁,归于自然的道理。(2分)
12.运用比喻、对比(虚实结合)等表达技巧。(2分)选取山村秋收后一家人围聚炉火和谷仓的典型场景进行描写。(1分) 
渲染了温馨、喜悦、满足、实在的氛围。(2分)揭示出希望不落空才会快乐的道理。(1分)(如扣比喻等任一表达特色进行阐述,每点2分。)
13.秋天的果实或劳动的结晶(意思对即可)。(1分)
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为灯盏发出光和热,给人温暖,让人心里踏实,(1分)使人充满喜悦、看到希望,(1分)这些与秋天的果实、劳动的结晶给人们的感受相同,二者有相似点。(1分)
14.①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由繁华、虚浮而归于本真的过程。
②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过程。
③生命在追求过程中,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固然令人欣喜;即使达不成目标,只要经历过,奋斗过,也可以无愧无悔。(每点2分)
15.答案:B
 解析:(“父死为忧”)
16.答案:B
 解析:(B两个“以”均释为“把”;A中两个“为”分别释为“担任”和“被”;C中两个“因”分别释为“于是”和“通过”;D中两个“乃”分别释为“于是”和“是”)
17.答案:C
解析:(A中两句都表明柳恽的艺术才能;B中①表柳恽孝顺,②表柳恽艺术才能;D中两句都表明柳恽的为政才能)
18.答案:D
解析:(说“柳恽品评棋艺遵照武帝制定的品评棋艺的标准”,文中无据)
附:参考译文:    
柳恽字文畅,少年时就很有志向。好学习,善于写书信。与陈郡的谢沦是邻居,受到谢沦深深地友爱。谢沦说:“宅南的柳郎,可以作为楷模。”
起初,(南朝)宋的时候有嵇元荣、羊盖两个人,都善于弹琴,说是传承的戴安道技法。柳恽跟随他们学习,特别能掌握他们(弹琴的)的奥妙。齐朝的竟陵王萧子良听说后,便聘用他做法曹行参军。他只与王昧、陆杲要好,常常慨叹说:“王虽是名家,还是怕会耽误我的。”他很受萧子良的赏识和亲近。萧子良曾经在后花园里设下酒宴,当时有晋朝太傅谢安(曾用过的)的鸣琴放在旁边,便拿来交给柳恽,柳恽弹了一支雅曲。萧子良说:“你的技巧超过嵇元荣的水准,精妙达到羊盖的风格,良好的姿质,优美的手法,的确就(显现)在今夜。岂只是在当今堪称奇妙,也可以比得上古代英贤。”
后来做了太子洗马,父亲去世后,他离职守丧,写作了《述先颂》,表达他无尽的哀思,文字十分悲伤婉丽。后来代理鄱阳相,听由属官守尽三年丧礼,安排他们从事文章教化,百姓对此非常称赞。调回京城后被任命为骠骑从事中郎。梁武帝到了建邺,柳恽在石头城拜迎,武帝让他担任了征东府司马。他上书请求在城池平定后,首先收管图书典籍,同时遵从当年汉高祖的宽大政策。梁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改任他为相国右司马。天监元年(502年),任命他为长兼侍中,与仆射沈约等人共同制定新的制度。
柳恽性格坚贞朴实,凭借贵公子的身份而遭有美名,少年时候善写诗文,曾经作诗说:“亭高木叶下,垄首秋云飞。”琅邪人王融见到后非常赞赏,于是把这些诗句写在书斋的墙上和白团扇上。武帝参加宴会,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试卷


上一个『2009高三模拟测试卷(一)』  下一个『2009高三模拟测试卷(三)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