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散文阅读例说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08年高考散文阅读例说(高三选择性必修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年高考散文阅读例说一、课标导航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规定与建议,现当代散文的阅读与鉴赏,应了解散文的有关知识,从构思炼意、选材谋篇、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对散文作品进行赏析,领略作品内容之丰、形式之美,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接受现代人文精神的熏陶;应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
试题预览
2008年高考散文阅读例说





 

一、课标导航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规定与建议,现当代散文的阅读与鉴赏,应了解散文的有关知识,从构思炼意、选材谋篇、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对散文作品进行赏析,领略作品内容之丰、形式之美,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接受现代人文精神的熏陶;应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散文阅读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涉及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三个不同层级的能力考核,重点落在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两个层级上。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两个能力层级的诸要求中,设题点如下。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分析概括作者文中的观点态度。
6.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7.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8.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阅读指津
 
阅读散文,须抓住散文的特点。
 
散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形散神收。形散指散文选材自由,写法灵活;神收指散文中心明确,主题集中。散文运思落笔看似毫不经心,散漫随意,但实际上是用一根思想的红线把生活海洋中的贝壳珠粒,穿缀成闪光的项链。同时散文没有离奇的事件,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只能靠描绘或思考的深入细致,构成某种意境来打动读者。散文又是语言的艺术,散文的韵味,是随语言的表达自然地散发出来的。因此,阅读散文要善于理清思路,分析意境,鉴赏语言及写法,从而深入领会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散文的艺术魅力。
 
下面以散文《如果你为四郎哭泣》的阅读为例进行讲解。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85岁的父亲去听。
 
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对峙中仓皇度日,70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
 
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地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400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
 
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探母》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历过《四郎探母》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选自《南方周末》2004-12-23)
 
思考问题:
 
1.本文的标题只是一个假设复句的前一个分句。通读全文后,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下一个分句。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
 
2.作者从《四郎探母》懂得了为什么《伊底帕斯》、《李尔王》在千百年后仍让人感动。你认为作者懂得的是什么?
 
3.全文共15自然段,第13和第14两个自然段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请简要说明道理。
 
4.简要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看《四郎探母》时,父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请说说你对只好一词的理解。
 
(2)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请结合全文,简析柔弱和强韧的含义。
 
5.这篇散文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一)预想寻旨
 
主旨是文章的灵魂,阅读散文,应迅速把握文章的中心。许多学生由于不能把握《如果你为四郎哭泣》这篇文章的中心,以致无法准确答题。
 
一般来说,可抓住文章的标题、结尾和开头段进行预想。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先看标题,想一想: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会写什么内容,表现什么主题,采用什么写法。如果我写,打算写什么,怎么写。这样预想,便于集中心神,调整状态,迅速进入正常的阅读轨道。然后快速阅读结尾和开头段落,粗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看题目:如果你为四郎哭泣是假设复句的条件部分,它会有什么结果呢?
 
看开头: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由开头可知文章中心是谈文化为什么重要的问题。
 
看结尾: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结尾照应开头,通过打比方,形象的回答了文化为什么重要的问题: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通过对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段落的分析和预想,往往能快速了解文章的中心,提高阅读效率。
 
(二)抓点连线
 
预想之后,须快速浏览全文,根据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画龙点晴的句子。再将这些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开篇提出问题,接着以看戏来说明文化的重要,最后总结,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
 
(1)……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2)有一天……演出《四郎探母》,……--(4)……父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8)……四周多是……老人家,……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10)从《四郎探母》,……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400年后仍让人感动。--(11)文化,……艺术,做了什么呢?--(12)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13)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14)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15)……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文章思路非常清晰,一目了然。第2-8自然段叙述父亲看戏流泪的故事,表现了戏剧艺术强大的感人力量。然后从第9自然段开始,集中论述文化的重要性,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标题如果你为四郎哭泣是假设复句的条件部分,它会有什么结果呢?根据文章的内容可知,如果你为四郎哭泣,说明你也被剧情感动,你也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你就会懂得文化的重要。
 
作者从《四郎探母》懂得了为什么《伊底帕斯》、《李尔王》在千百年后仍让人感动。跟《四郎探母》一样,《伊底帕斯》、《李尔王》》这些文艺作品抒写人性,感人至深,其生命力是永恒的。
 
第(13)(14)两段,第13段写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找到同类,第14段谈文化能使疏离的小团体连结并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由小到大,层层深入,从局部来看,结构也是很严谨的。
 
文必有思,思必有路。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散文,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
 
(三)寻象悟境
 
许多散文表情达意,主要是通过生活画面的描绘来实现的。这些画面由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人、事、物、景等意象组成,从而形成深邃优美、富于哲理的的意境。如设事喻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即景生情的《前赤壁赋》,移情于物的《白杨礼赞》。《如果你为四郎哭泣》则是因事见理,具体描述看戏的情景,写父亲流泪,写许多看戏的老人流泪,写父亲与母亲的生离死别,形成动人的艺术画面,突出表现《四郎探母》的艺术魅力,为后面论述文化的重要性作了很好的铺垫,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散文的描写要达到意与境的统一。有境无意,只是生活的照片,是呆板空虚的描写;有意无境则又流于抽象,是空荡荡的呐喊,是教条说教。王国维说:纯景固不足以谓文,纯情亦不足以称美,善为文者,必在情景交融,物我双汇之际矣。
 
阅读欣赏散文,应抓住文章中的形象画面,作由景及情的揣摩,由事及义的联想,分析其特点和作用,进而体味文章的感情,把握文章的中心。
 
(四)品味语言
 
散文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优美凝练。优美是指语言清新明快,生动活泼并富于音乐感,或如长江大河,滚滚奔腾,充满豪放之气;或如清澈小溪,潺潺流水,细滋细味;凝练是指语言简洁准确,质朴自然,如说书讲古,品茗饮酒,有世俗生活味;如哀怨琵琶,如泣如诉,动情伤怀。鉴赏散文作品的语言,须结合语言环境,辨明所用的技巧,分析所表达的内容及其表达效果。
 
(1)重视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排比、借代、反问、设问、双关、夸张等。《如果你为四郎哭泣》结尾一段: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以细丝\黏合剂的比喻,形象的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而柔弱和强韧准确的写出了文化的两个特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起来是柔弱无力的,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属感。从而突出了本文的主旨:文化重要。
 
(2)重视文中议论性的语言。散文的表达方式最基本的是记叙和描写,但最重要的是抒情和议论,因为他们是记叙和描写的深化,往往是散文主旨的载体。有了这些抒情和议论,文章才有深度,有价值,有意义。所以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你为四郎哭泣》在叙述看戏的过程后写道: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四郎探母》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这些议论,把前面的记叙和描写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深化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五)鉴赏写法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明晰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如果你为四郎哭泣》采用因事见理的写法,借看戏之事谈论文化为什么重要的问题,化玄远为浅近,形象具体,易于读者理解,使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强。
 
散文常见的写法有象征、对比、烘托、渲染、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及各种表达方式与各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等,同学们应注意积累常见手法的术语、特点及其作用,此不赘述。
 
(六)定位解答
 
考生散文阅读得分难的原因与考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及考试心理有很大关系。有的急躁,有的紧张,有的又太过琐细,抓不住重点;有的读了后边忘前边,效率太低;有的甚至对文章一头雾水,简直不懂文意和写法。因此,要快速高效的进行散文阅读和答题,就需注意考场阅读的特殊性(目的性、时间性),调整好考试心态,掌握一定的考场阅读技巧,迅速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中心,找到试题的答案。
 
1.仔细审题,明确要答的问题,把握答题方向。
 
2.找到相关语句,锁定答案区间。
 
3.结合上下文及全文主旨深入分析,明确问题答案。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试题答案如下:
 
第1题:(如果你为四郎哭泣,)你就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或你就找到了灵魂的归属或你就找到了精神的家园或你就会懂得文化为什么是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黏合剂。)
 
第2题:懂得了凡是抒写永恒的人性、深入人类灵魂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久的。(或懂得了作为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黏合剂的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或懂得了能引起归属感的、凝聚社会文化认同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恒的。)
 
第3题:不能颠倒。原因:这两段是从个人到同类再到社区,逐层深入或由小到大的关系。
 
第4(1)题:一句唱腔,灼痛了几十年的老伤疤。作者能够理解父亲-一那个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的痛苦,但此情此景,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于是只好紧握着他的手,用这样一种无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抚慰。
 
第4(2)题: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起来是柔弱无力的(或文化在强权政治、战争或命运面前往往柔弱无力);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属感(或文化认同)。
 
第5题:《如果你为四郎哭泣》采用因事见理的写法,借看戏之事谈论文化为什么重要的问题,化玄远为浅近,形象具体,易于读者理解,使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强。
 
三、实战训练
 
(一)幸福的珍藏(若荷)
 
日历翻到最后一张,心中不禁感慨,又是岁末了。
 
早晨换上新的日历,将旧日历倦倦地扔在桌上,母亲拿过抹布,把桌面抹得锃亮,于是,旧日历也被她随手拿走了。那里面有她记下的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也有偶尔因怕忘记某些事情而让我们给她记下的留言。我知道,母亲一定是把它收藏起来了。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习惯性地收藏一些旧物,她的那个小小的红漆木箱里,不仅保存着我们儿时看过的小人书、小发卡、红头花之类的琐碎物品,还有一些发黄的信件,或者那就是父母年轻时候的通信,有我们几个孩子在外求学工作时写给父母的只言片语。还有那曾经为我们做鞋用的大小不等的纸样儿,母亲也把它们码齐了折在一起,夹在一本旧杂志里。因为这些旧物,记录了我们成长的一些重要过程,记录了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或者,记录了父亲母亲的爱情或者婚姻,甚至是记录了生命。
 
曾经埋怨母亲,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攒它们做什么?母亲说:也不做什么,就是舍不得丢,看到它们,就想起过去的日子,想起你们的小时候。听了母亲的话,忽觉心里酸酸的,再看母亲的皱纹和白发,默默地将那些旧物重新撂起,郑重地放回原处。
 
母亲年纪大了,最近的几年里,身体多病,动辄感冒发烧,本来就有气管炎的毛病,就更一次次地引发。母亲拥有一处复式的楼房,那是我们为了孝敬她盖起的。但她不喜欢住,分三家把它们租了出去,自己坚持住在老房子里,那是她和父亲半生住过的。墙上的画、小院里的花,都是父亲留下的生活痕迹,母亲说,父亲的气息仿佛还在,所以她不离开。可不知是年久失修,还是什么原因,那所房子自从父亲去世后就开始漏雨,为此我们请人重新修整过,但最终没能修好。至今天,外面下大雨,屋里墙角处照旧雨水淋漓。淫雨连绵的季节,也还罢了,最怕急风骤雨的时候。偏偏母亲又不打电话告诉我们,只一个人用盆钵逐个角落接着,因为那时正是更深的夜晚,母亲怕惊动了我们的睡眠,便任由屋子里的浊水汩汩泛滥。
 
因为这个,不止是母亲,我的心里也时常觉得悲伤,屋漏偏逢连阴雨,怕的就是那种人在孤独却无人相助的境遇。想许多年前,父亲健在的时候,我们是何等的快乐!从小到大,何曾操心过家中的事情。那时的房屋好像也从来没漏过雨。在我们的眼里,父亲就是一座山,一棵高大的树,他撑起的,何止是一个家,而是我们心中的一片天。
 
九四年的十月,父亲因病去世,从那时起,我们家便成了典型的所谓空巢式家庭,母亲一个人守着偌大的庭院过日子,心情十分孤寂。我姐妹五个,除我之外都远在两百多里的城市工作。起初,姐妹几个商量好了,在忙过手头的工作之后,每隔几天就轮流赶回家陪母亲住两天。但是后来,母亲不忍看到女儿们奔波的辛苦,硬是不再让人陪她了。
 
母亲是个有思想的人,对生活也有着一定的见解,从不愿给儿女过多的麻烦。我父亲的去世,致使母亲大病了一场,在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之后,母亲开始走出家门,继续到老年大学学习,看到母亲孤独的身影,我一次次潸然泪下。由于母亲有读师范时打下的绘画基础,再加上她对待学习十分认真,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因此,母亲的绘画水平提高很快。至如今,母亲已参加了二十几次老干部书画展了,得到人们不错的评价。
 
以前,我去母亲那里是即兴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因为母亲的上学,我却不能来去自由了。每次去,必须先打过去一个电话和她预约。父亲去世后,我便成了母亲木纳的女儿,了无生趣的语言,生活里也很少有向母亲撒娇过,更不用说在电话里了,除了千篇一律的问安,永远都是波澜不兴的平和。而母亲总是接过电话,关心我的工作或生活。和父亲一样,母亲最希望听到的,是我在哪方面有了些成绩,日子过的开心不开心,快乐不快乐。
 
对儿女来说,时间就像一张旧了的白纸,翻过去就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而对于父母来讲,那分分秒秒逝去的,是他们饱蘸着青春走过来的岁月。曾经的时光,在儿女们的眼中是朦胧的纱,在父母的记忆里却是一幅清晰的画,一件一件,无一不是幸福的珍藏。(选自《散文选刊》2007年第9期,有删改)
 
1.本文从日历写起,有什么作用?
 
答:(1)由日历写到岁末,表现岁月流逝,引出下文写年老的母亲对过去生活的珍视。(2)写母亲收藏日历,那里面有她记下的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也有偶尔因怕忘记某些事情而让我们给她记下的留言。能表现母亲对亲情的珍视。
 
2.文中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答:(1)勤劳,善良,重视亲情、爱情,关心子女;(2)有思想,对生活有一定的见解,不愿给儿女舔麻烦。(3)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3.本文题目为幸福的珍藏,有什么含义?
 
答:(1)指母亲珍藏的东西能引起母亲对过去生活的幸福回忆;(2)母亲对一切平凡的蒙胧的事物都感到是幸福的,表现母亲对生活的热爱。
 
4.细节是散文艺术的生命。请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答:细节有:(1)随手拿走旧日历珍藏起来;(2)小小的红漆木箱里,保存着我们儿时看过的小人书、小发卡、红头花之类的琐碎物品,还有一些发黄的信件,为我们做鞋用的纸样儿,母;(3)深夜晚急风骤雨时,母亲一个人用盆钵逐个角落接着,任由屋子里的浊水汩汩泛滥。
 
作用:能更加具体生动的表现母亲热爱生活,重视亲情、爱情,不愿给儿女舔麻烦的品质,突出文章主题。
 
(二)昙花的抵抗(叶梦)
 
昙花静静地立在屋顶花园的凌霄花架下,多桨的肥厚叶片长长地垂落,叶的边缘吐出一支支花茎,擎着一支支花蕾,一共有6个花蕾,一个已经于昨夜开放,垂着头。4个已经含苞待放,还有一个尚未成年,举着令箭荷花一样的花蕾,毫不省事的样子。
 
开过的已经是昨日黄花。未开的的是属于花季的青涩少年。今夜要登场的是4个花蕾是仙女。要为我们演绎生命的绚烂燃烧。
 
吃过晚饭之后,我就坐在了昙花的身边,等待花朵的一生。
 
紫红色缨络流苏般的似瓣非瓣之物包裹着花苞,在形式上是那样自在,很像流行的个性化时装。那是花的衣裳。
 
昙花的线条错落流动,不似玫瑰之类的中规中矩,对于昙花来说,玫瑰好像身着旗袍的中国淑女,假模假式的样子实在很俗啊!
 
昙花是自由的,她是以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美展示自己。
 
屋顶花园在喧嚣的长沙城的二环线的附近,朝东南望去,远处的射灯,在空中旋转着像切割夜空的光刀。不远处的高桥市场无端地发出零散的爆竹声。周围声、光、色的干扰……对于昙花实际上是一种伤害。
 
我心疼昙花。她要躲在夜里静静地开放是多么不容易。现代都市无法逃避黑夜。昙花的开放的过程是一个抵抗的过程。
 
人不会理解昙花。
 
花的最佳时期未到,赏花的人来探过消息之后都走了。在这段时间里,只有我与昙花为伴。
 
在昙花准备开放的时刻,我被周围环境扰乱的心境开始复位。
 
夜开始一点一点地沉淀,声、光、色开始过滤。
 
月亮在灰色的云层中间行走,忽然就起了风……
 
风运走了停滞在空气中间的浊气。
 
昙花像一片舒乐安定药丸,舒缓了我的烦乱的心,过滤了我的杂念,让我入定。
 
在花架外缘的两朵昙花曝露在城市的夜光里,在杂光的骚扰下昙花在迟疑中惶惑地张望--
 
她们惶恐的怯怯的样子,很不情愿地张开硬币大的一个口子,蓑衣状的外衣垂立着。
 
昙花对光是拒绝的,在朗朗乾坤之下,她只是沉默着。
 
而躲在叶子暗处被黑夜包裹的并蒂昙花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她们的状态是那样饱满,蓑衣状的外衣都张开了,花蕾也开得大得多。有一个乒乓球大了。双胞胎昙花似乎率先启动了产期,生命的激情在红色的花茎里汩汩流动,是黄体酮还是催产素?包裹他的缨络开始起舞,鼓动一种生命的潮汐,花体就像喝了酒,就饱满起来,舞动起来,她们像仙女,舞动的裙裾渐渐张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来……
 
香气在空气中间流动,沁入心底的异香是昙花的信号,它屏蔽一切干扰,抵抗一切阻止她如期开放的理由,创建出一个异香环绕的场。营造一种合适花朵开放的场景与气氛。
 
昙花开放的欲望在一种持久的期待下发力。
 
对于昙花的开放过程很像人类的生产。
 
花蕾开放到四分之三的时候,敞开的花瓣已经娩出了所有的秘密。
 
洁白的薄薄的重叠的花瓣保护着花心,从敞开的花瓣看里面就像一座神秘的宫殿。细如白丝的线条组织出一个特殊的花朵般的花蕊颤巍巍地向外面张望,再里面就是一个长方形的盘子托着满满一盏金色花蕊,这是昙花的胎盘吗?里面的结构是雌雄同体的结构吗?
 
花居然有丰富奇怪的组织结构!造物的神奇让我们惊叹!
 
香气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充斥在空气中间,把人灵魂带入异境。
 
昙花要抵抗的是刺目的光,尘世的喧嚣。她引导人们进入一种禅意的境界。
 
看花的人多起来了,昙花正开得轰轰烈烈起来。这个时候,我选择了在昙花盛开的时节离开,我不想看到最后告别的一幕。
 
因为昙花,我们被这个喧嚣的世界所扰乱的心就像获得了新生。这是在看昙花之前没有想到的收获。(选自《2006年精短美文100篇》,有删改)
 
1.昙花有什么特点?
 
答:自由开放,顽强执着,无私奉献。
 
2.题目昙花的抵抗有什么含义?
 
答:周围声、光、色的干扰对于昙花实际上是一种伤害。昙花的开放的过程是一个抵抗的过程,它要屏蔽一切干扰,抵抗一切阻止她如期开放的理由,创建出一个异香环绕的场,营造一种合适花朵开放的场景与气氛。
 
1.自然界都是相似的。作者由昙花的抵抗联想到了什么?读了这篇文章,你又能联想到什么?
 
答:作者由昙花的抗联想到人类的生产。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一切的生命、一切的美都是在顽强的抵抗和斗争中诞生。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一句赏析。
 
答:略。
 
(三)喜欢苏东坡(节选)方方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凤毛鳞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酒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选择性必修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0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素质检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