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双语实验学校08~09高二年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漳州双语实验学校08~09高二年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名句默写(6分)1、,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湘夫人》)2、楼船夜雪瓜洲渡,。(陆游《书愤》)3、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5、潦水尽而寒潭清,。(王勃《滕王阁序》)二、文言文阅读(2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9题。(15分)张俭
试题预览
一、名句默写(6分)
1、                 ,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湘夫人》)
2、楼船夜雪瓜洲渡,                 。(陆游《书愤》)
3、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
                                  (杜牧《阿房宫赋》)
5、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9题。(15分)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胜,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茧好义,明延②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论曰:昔魏齐违死,虞卿解印;季布逃亡,朱家甘罪。而张俭见怒时王,颠沛假命,天下闻其风者,莫不怜其壮志,而争为之主。至乃捐城委爵,破族屠身,盖数十百所,岂不贤哉!然俭以区区一掌,而欲独湮江河,终婴疾甚之乱③,多见其不知量也。
                                             《后汉书•党锢列传》
  [注]①刊章:诏令上删除告密人的名字。②明廷:汉代对县令的敬称。
     ③婴疾甚之乱:遭到疾恶过甚而招致的灾祸。婴:遭受,遇。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览遏绝章表                       绝:截留        
   B.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         差:缺欠
   C.笃因缘送俭出塞                   缘:机会,机缘。
   D.大将军、三公并辟                 并辟:同时征召。
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俭正直贤良的一组是(2分)
    ①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②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③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             ④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
    ⑤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           ⑥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俭为人刚正不阿,且淡泊功名,见刺史不称职,就称病不做秀才,对大宦官侯览及其母亲的罪恶,也敢冒死弹劾。   
B.毛钦也很敬重张俭,但他有命在身而不便直说,所以用蘧伯玉的耻于独作君子的德义来暗示李笃,自己也具仁义之德。
C.张俭晚年颇受器重,但他对政事已经感到厌倦,官府多次征召,他都不肯就任。因为家中比较富裕,灾荒时能倾尽财产,济助百姓。
D.建安初年,张俭被征召为卫尉,他内心并不愿出任,只是迫不得已才去上任的。后来他发现曹操已有取代汉室的野心,于是就退隐了,从此没再参预过政事。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3分)
                                                                              
  ②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3分)
                                                                              
  ③天下闻其风者,莫不怜其壮志,而争为之主。(3分)
                                                                             
(二)文化经典 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孟子•梁惠王下》)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译:
    ②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译:
11、孟子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2分)
    答:

三、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1]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2],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1]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2]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2、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结合诗句分析在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3分)
答:                                                                       
13、请你谈谈对这首诗中“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一联的理解。(3分)
答:                                                                        
                                                                                
四、名著阅读(10分)
1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周瑜想除去曹军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以防后患。蒋干来访,周瑜将计就计。先宴请蒋干与众将官喝酒,席散后又请蒋干同房,假装大醉不醒,故意露出一封信,诱他偷看,内写蔡瑁、张允密谋杀曹操投东吴。蒋干盗书连夜回曹营面报,曹操大怒,立斩蔡张。
B、孙权见关羽实在无礼,就决定趁关羽和曹军交战的机会,他的大将周瑜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
C、混战慌乱中,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赵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赵云找到糜夫人母子。糜夫人跳井身亡,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曹将杀来,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冲出包围,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D、吕布奉命领兵驻守虎牢关英勇无比,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难胜。接着刘备便前去助战。三匹战马,丁字摆开,厮杀三十回合。最后关羽手持长矛,骑黄鬃马斜刺过来,三个人把吕布围在当中,轮流厮杀。吕布难敌三人,逃回虎牢关。
E、姜维遵照孔明遗嘱,以木雕为孔明像坐于车中,从五丈原徐徐退兵。司马懿追兵至,姜维推出孔明木像,司马懿吓得急令后退,被蜀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15、名著简答题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战役,任选其一作答,字数要求100字左右。(5分)

五、现代文阅读10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
王学进
读了10月9日“青年话题”翟春阳先生《感恩不应是件令人恐惧的事》一文,心有戚戚焉。春阳先生针对杭州某小学一次主题班会的主题——当你与妈妈两人中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时,你是选择生还是死,表达了“感恩不是还债、不是伪孝、愚孝”等观点,我完全赞同。   
我发现,这类生命教育很有市场,不仅小学在搞,中学在搞,连大学都在搞。在我编辑的杂志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澳洲少女的眼泪折射了什么》的文章,作者系本地一所著名中学的语文老师。他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设计了一个心理游戏:写下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五个事物(可以是人、东西或者需求、心愿等),然后一样样进行放弃,看看最后留下什么。结果发现,中国学生在游戏中异常活跃,而澳洲少女在课外则哭成一团。为什么?因为她们没法在God(上帝)和friend(朋友),God(上帝)和parents(父母)之间作出抉择,只能用眼泪表达她们内心的痛苦和不舍。
类似的活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也曾搞过,心理学老师胡建兵给100多名学生开了一堂心理游戏课:每名同学在白纸上写下对自己最重要的五个人的名字,然后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其中一位,在纸上划去一位,然后是划去第二位,最后剩下父母。 
缺乏生命教育应该说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病,是到了补上这一课的时候了。老师们试图用此种方式刺激学生日渐麻木的心灵,唤起他们的生命意识和感恩之心。殊不知,动机虽好,可由于方式不当,结果却南辕北辙。 
就以杭州某小学的此次主题班会为例,在生死抉择中,近1/4的孩子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这就是说,这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活,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设计者不愿看到的。按照我们传统的伦理观,学生应该选择让妈妈活下来,标准答案也是这样。否则,学生就是自私的,是缺乏感恩心的表现。 
这里,老师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即以亲疏远近、贵贱高低来区分生命维度,硬是将生命等级化,这恰恰是不懂得敬畏生命所致。其实,从本原意义上来说,生命都是同质、平等的,凡是生命都值得敬畏。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施韦泽曾说:“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他认为,所谓伦理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道德准则,它要求敬畏我自身和我之外的生命意志。这里的关键在于,生命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比无私更高;无论为己为人,都不能成为伤害和毁灭生命的理由。同样,在生死关头,父母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都值得敬畏和珍惜,任何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作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只会误导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结果只能培养学生的狠心而不是不忍之心。 
澳洲少女为什么会哭?就因为她们有不忍之心即恻隐之心,对她们来说,不论是朋友还是父母甚至上帝,他们的生命都是不可剥夺的,是无价的。她们在中国式的考题中交白卷,恰恰证明了她们有着健全的生命伦理观,从中也可知她们那儿的生命教育是正确的。而反观同一课堂中中国学生的积极表现,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懂得敬畏生命,其生命伦理观多少有些病态。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教育方式错了。 
由此看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对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眼下最要紧的是让教师确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然后再去向学生普及有关常识,拒绝自以为是的残忍的生命教育方式。
                   (2007年10月11日 《中国青年报》) 

16、对文中画线处“南辕北辙”一词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近四分之一的孩子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设计者不愿看到的,也和设计者设定的标准答案不同。
B、教师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做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实际上误导了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C、生命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比无私更高,中国学生的选择证明了这一点,老师却持相反的观点。
D、学生本应有恻隐之心,澳洲少女泪流满面在意料之中,中国学生却相反,表现得异常积极。
17、文中列举了中国小学、中学、大学进行心理游戏的例子,为何其中特别提到了澳洲少女的反应?(4分)
                                                                                
18、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请概述。(5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我是柏林人
           柳杰
    他是个在波士顿出生的美国人。
    他出身富有的世家,天资极高,虽然进大学以前很少得到老师的欢心,但很小的年纪就对自己的品质和将来有很好的判断。当对他有偏见的小学老师要去家里向他妈妈“汇报情况”时,他懂得先给妈妈“打预防针”。
    他在哈佛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在那里,他成为—个勤奋好学的学生,屡有表达独立见解的文章在哈佛的校刊上发表。他的毕业论文《英国为何酣睡》,后来成书出版,成为1940年美国的畅销书。那年,他23岁。
    他曾经发表过著名的演说,里面的话至今广为流传:“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一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是的,他才是有资格把这样的话说出来的人。当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靠走后门加入了美国海军,又想方设法加入了战斗部队,在所罗门群岛和日本海军的战斗中舍生忘死,救出了自己的多名部下。
    1955年,身为参议员的他因为脊椎疾病入院接受手术治疗,险些丧命。他在病床上写了一本书:《勇敢者传略》。他说,有些人为了某种绝对的理想献身,是勇气的表现;而另外一些人则接受和解,以妥协代替战争,表现了另一种勇气。政治家为了大众的利益无视财阀和工会的愤怒需要勇气,而坚持这种勇气要冒被朋友非议甚至抛弃的危险。真正有勇气的政治家,面对朋友或选民的责难时,应当无所畏惧,毫不退缩。更多时候,他要经得起良心的考验。
    这本书获得了美国人物传记的最高奖——普利策传记奖。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说一套做一套,最后他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他的原则。
他组建支援发展中国家的“和平队”,去不太发达的国家的中学从事教学工作,协助办卫生教育和做有关农业问题咨询的工作。
当他去敌对派的大本营达拉斯访问的时候,达拉斯的报纸用讣告的形式迎接他的造访。他的部下劝他不要去。他说,我们去达拉斯。
他的死,正好实践了他在《勇敢者传略》里归纳的政治家的道德信条: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顾阻碍、危险和压力而做他必须做的事。
他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民选总统,他还是最擅长恭维妻子的美国总统。去法国访问的时候,他介绍自己是“陪杰奎琳(他的太太)来巴黎的那位男士”。
    我在波士顿时,去参观他的纪念图书馆,途中和邻座的一个柏林来的德国小伙子闲谈。我问他为什么要看这个图书馆。他说是受爸爸的影响:“……那时候,我们西柏林人是自由世界的弃儿。我们都觉得,如果苏联人扑过来,没有人会为西柏林冒一次核大战的危险。我们真是灰心极了,我爸爸说的。这时候,他经过苏联控制的民主德国飞过来,用德语说:‘我是柏林人。’”
    “‘你不知道我们有多崇拜他’,这句话我爸爸跟我说过无数次。”
    在图书馆,我们正好看到那张他手写的用英语发音方式注音的“我是柏林人”的小纸条。那个德国小伙子弯着腰看了好长时间。
他是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选自《读者(原创)》2008年第一期,有删改)
19、下列关于肯尼迪总统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分)
A、他给妈妈“打预防针”,主要是想防止他妈妈受老师对他的偏见的影响。
B、“他靠走后门加入了美国海军,又想方设法加入了战斗部队”,这句话旨在说明美国社会是一个有特权的不平等社会。
C、那个德国小伙子弯着腰看了“我是柏林人”的小纸条好长时间,体现了他对肯尼迪总统的崇拜。
D、肯尼迪总统在去敌对派的大本营达拉斯访问的时候,毫无畏惧,即使死亡也不能阻止他。
E、文中“另外一些人则接受和解,以妥协代替战争,表现了另一种勇气”, 这种勇气与“为了某种绝对的理想献身”的勇气相并列,是勇气的两种不同的表现,肯尼迪肯定的是后一种勇气。。
20、请结合全文内容,归纳肯尼迪总统的美好品行。(4分)
                                                                                    
21、.肯尼迪总统是地道的“美国人”,但文章却以“我是柏林人”为标题,为什么?(6分)
                                                                                   
六、语言运用(1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2-23题。
近年来,有的地方发展没有同人们的生活改善联系在一起。表现在有的地方经济每年都在快速发展,但人民生活提高却不明显,有的地方由于物价增长等因素,人民生活可能还会不升反降。发展没有向生活倾斜。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每年以8%-9%的速度提高,但许多人的收入没有明显变化,并没有相应同比例增长。所以,尽管社会发展了,人们的幸福感却下降了。 
种情况也表明社会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发展快,有的地方发展慢;有的人收入提高明显,有的人收入变化不大,从而导致,虽然发展的平均数提高明显,但绝大多数人提高不明显,因此造成幸福指数下降。打个比方,经济收入,你可以用个别地区、少数人的高收入,平均到多数人的身上,看上去平均收入提高不少;但幸福感却不能“平均”,个别地区、少数人幸福指数的提高,不能“平均”到多数人身上,所以才会出现“经济发展了,幸福下降了”的现象。 
另外,近年来社会虽有发展,但不少人的生活负担也不断加重,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远不及负担增长的速度,因此也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下降。如教育、医疗、住房等,近些年费用上涨的速度,远远高于发展给人们带来实惠的增长,从而降低了幸福指数。这些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最直接,民众又怎么会感到更幸福呢? 
经济发展同幸福指数不同步,值得社会警惕。文明社会发展的唯一目的,应该就是增加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如果有发展没提高,多数人享受不到发展实惠,这说明社会发展偏离了正确方向,发展出现了偏差。这种情况应该纠正。
22、请概括当前人们的幸福感下降的原因。(答案不超过60个字)(3分)
答                                                                      
                                                                       
                                                                         
23、试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有效地增加人民的幸福感。(答案不超过70个字)(7分)
                                                                                                                                                    
                                                                                                                                                 
                                                                          
                                                                         
七、作文(7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遥远的沙漠中有片绿洲,一位老人拿着锹挖沙土。一个旅人问道:“这么热的天,你挖什么?”“播种椰枣。”老人回答。旅人像听到最愚蠢的话,显得非常惊讶,说道:“你的脑子被烤坏了吧,椰枣树长成需50年!”老人说:“我播种是为了让后人能吃到我种的椰枣。”听了老人的话,旅人很感动,“谢谢你的这一课,请收我的学费。”说着把钱袋递给老人。老人虽然还未播完,就收获了一袋钱和旅人的谢意。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18.86.33.7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末试卷


上一个『2009年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五单元月考试题』  下一个『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9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