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三轮系列模拟试卷(十八)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9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三轮系列模拟试卷(十八)(高三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9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三轮系列模拟试卷十八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抢qiǎnɡ抢劫抢救呼天抢地抢班夺权B.当dānɡ当日当真安步当车当仁不让C.切qiè亲切切磋切中要害切肤之痛D.处chǔ处方处境处心积虑处之泰然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使用不恰
试题预览
2009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三轮系列模拟试卷十八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抢qiǎnɡ     抢劫    抢救   呼天抢地   抢班夺权     
B.当dānɡ      当日    当真   安步当车   当仁不让
C. 切qiè       亲切    切磋   切中要害   切肤之痛     
D.处chǔ       处方    处境   处心积虑   处之泰然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酒楼过年渐成时尚。中低档酒楼由于经济实惠,吸引顾客纷至沓来。
B、一部电视刷一旦“热播”,接着就有人忙着赶拍续集,但这些续集在艺术上往往大不如前,难免让人生出狗尾续貂之嫌 
C、虚拟人进入中国电视剧标志着我国电脑特技技术已达登峰造极的境界。
D、那种以为人类将来可以通过移居太空来躲避地球环境危机的设想,无异于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正因为阻力极其微弱,空气极其稀薄,所以这里是远程火箭和人造卫星活动的好场所。
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C.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
D 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
4.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语义连贯的句子。(4分)
我只有去心灵的远方寻找一片静土。心灵的宁静,是一种超自然的境界!高朋满座,不会昏眩;①                              。成功,不会欣喜若狂;失败,不会心灰意冷。②                              ;面对生活的刀风剑雨,我洒脱。平静地,找寻阳光,找寻希望。
答:①                                         。
②                                           ;
5.请以诗人的名字为开头,把下面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可增删个别词语)  (5分)
    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因为牵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令人荡气回肠;“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将多少人的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w.w.w.k.s.5.u.c.o.m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①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廷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②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③,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④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⑤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所谓卞庄刺彪⑥,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患;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
议者犹曰:“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据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                 
                                             (选自《北史•崔浩传》) 
注:①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②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③姚泓:后秦国主,羌族人。④兴:姚泓的父亲姚兴。⑤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⑥卞庄刺彪: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迁著作郎中                        稍:稍微,略微。
B.道武季年,威严颇峻。                季年:晚年。
C.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后患:以后的祸患。
D.必德我假道之惠                      德:感激。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彼不能守,终为我物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①未若假之水道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D.①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觊觎北魏。
C.崔浩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他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晋军打败。
9.把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宫廷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鉴赏
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 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含义丰富,试作分析。  (2分)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前赤壁赋》)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六十而耳顺,            ,不逾矩。(孔子《论语•为政》)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柯灵
①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②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③ 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地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地狂吠。 
④ 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⑤ 你是否觉得劳生草草,身心两乏?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将息,会使你消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悒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你有爱人吗?我建议不要带了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是利用晨昏时节,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在街上那种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巷里是没有的;偶然呀的一声,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地返身回避了。 
⑥ 巷,是人海汹汹中的一道避风塘,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倘佯。 
⑦ 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钲镗,管弦嗷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欢迎你!                              
              一九三零年秋 
12.请用三个词概括这篇散文描写的小巷特点,并说说小巷对人身心又有哪些影响?(6分)
答:                                                                      
                                                                       。
13.试以文章第二小节为例,分析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答:                                                                      
                                                                       。
14.文章结尾写“长街闹市、茶馆酒楼、歌台剧院”用意是什么?(4分)
答:                                                                      
                                                                     。
15.探究“乌衣巷”这一文化符号所具有的意义以及课文中所体现出的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分)      
(一)、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于丹式解读”:传播文化经典引起学界关注
近一段时间,于丹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一边是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先是《于丹<论语>心得》畅销,紧接着,《于丹<庄子>心得》新书签售活动创下日签售1.5万册的纪录。另一边是人们对于丹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衰一是。在签售会当天,一位男士冲入签售会场,脱去外套,露出T恤,上面赫然写着“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几个大字,以示抗议。3月2日,中山大学博士徐晋如联合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几位学生在天涯网上,发了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称于丹“用《心灵鸡汤》般的语言来猥亵孔子”、“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甚至希望“《百家讲坛》应立即让于丹下课,面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这些学生联名表态“要将于丹抵制到底”,回帖者众多。拨开现象看本质,深究其本,所有纷争都指向一个焦点:传统经典应如何解读?
现在有“大话”经典、“水煮”经典、经典“心得”、“品”经典,等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只要它的立意有可取之处,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就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于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的解读是从‘学术金字塔’的塔尖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的一种尝试,采用的是‘心得’的方式,而非严肃的学术教材,这种解读并未伤害社会的群体记忆。”另一方面,经典的意义也是双面的,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能会束缚人们的思想或被保守主义者加以利用。个性化的、非学术化的解读,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
长期从事文献传播学研究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认为,于丹的成功之处在于借助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主流媒体解读经典文本,既迎合了国学热的文化潮流,更满足了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即寻求通过权威经典来找寻解脱精神压力乃至迷茫的良方与答案。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对传统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顾忌呢?周庆山提出,通过大众媒体对一种经典知识和文本进行阐释要严肃认真,尽量避免误读。同时,媒体的传播不能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这就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可以用“信、达、雅”三个传播原则来概括:要准确把握经典的基本精髓,要易于被公众理解接受,要有较高审美价值。他觉得这也是今后类似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
周庆山表示,经典传播的理想生态环境应该是在严谨把握经典文本基本精髓的基础上,采取诸如电视、电影、戏剧、多媒体甚至漫画等多种方式加以传播,传播方式只是一种形式,本质意义上还是要避免对经典文本的误读甚至歪曲。无论如何,作为有着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中国来说,有很多的传播资源可以发掘,而发掘时要当心别把它弄得支离破碎。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的传统经典历经几千年风雨,不但没有被割断却日渐升温甚至火爆起来,再一次反映了传统经典顽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人们希望从中获取心灵和生活上的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也呼唤着传统经典从学术圣坛走向民间,走到人们的生活中。这对文化传播者来说既是商机,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历史责任。“于丹式解读”再一次反映出传统经典走入民间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16.“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对这种个性化阅读的现象,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个性化解读只要立意可取,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B.个性化的解读,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
C.个性化的解读并不意味着对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D.个性化的解读应采用“心得”等方式,使经典从学术金字塔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
17.“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应该遵循的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众传媒对经典知识和文本进行阐释时态度要严肃认真,尽量避免误读,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B.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底蕴博大精深,我们要把握“信、达、雅”的原则,理性谨慎地加以开发和传播。
C.传统文化的传播应寻求通过权威经典来找寻解脱精神压力乃至迷茫的良方与答案。
D.文化经典的传播不能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
18.一方面是于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她又遭到强烈反对,两方面的原因各是什么?(6分)


19.传统经典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你认为当今社会,人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从传统经典中受益?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要谈谈。(6分)



㈡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案头清供是君子之心
                                      黄亚明
     ①张中行先生撰过一篇《案头清供》。一黄色的大老玉米棒,一鲜红椭圆而坚硬的看瓜,一上下两截一样粗的葫芦,鼎足而三,构成了张家植物谱系的独特书案风景。张先生明言自己是常人,有想望,也有寂寞,故清供三件,一系“为无益之事”,“以遣有涯之躯”;二是说得积极些,有时面对它,映入目中,就会“想到乡里,想到秋天”。他的思路和情丝会常常忽然一跳,无理由地感到周围确有不少温暖,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 
    ②作为北大佳话,季羡林与金克木、张中行曾被颂为“北大三老”,三人虽性格各异,却均属治学有道做人有德的大家。如今,硕果独存的季羡林先生也已进入耄耋之年,所谓“老夫聊发少年狂”,神思焕发,散文随笔有“井喷”之象。季羡林的新书《忆往述怀》正是对“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诚恳实践。倘此书做案头清供,清的意义是花钱不多,供的意义是我很喜欢,因为它老派又亲切,像兄弟闲聊,像师友交流,包含了一颗朴素的绵绵旧心。 
    ③《忆往述怀》也就两辑,“阅尽沧桑”和“学林漫步”。一忆旧交,叙旧事,兼及人生感慨;一谈治学,追真求实,不做妄言谵言,皆是率真本性。如《爽朗的笑声》《园花寂寞红》《我的妻子》,似点滴之水折射出人间的真善美;如《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回头看看》《送礼》,有对青年的热望,有对现实的感喟,有对旧梦的追寻;如《谈西学东传》《治学的态度和方法》《学问中没有捷径》,谆谆教诲,不摆架子,不人云亦云,对于当今一些治学无术或只术不学者,无异于一声棒喝,对于懵懵懂懂、高枕不醒者,有醍醐灌顶之功效。季老的真、善、力、气,全在那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最终归于“情”字,恰似其自述:“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此乃季老毕生奉行不二的准则。 
    ④但反复拜读后,感觉季老的文章未必有格外的过人之处。它似乎缺乏圆熟的技巧,鲜见新派的手法;它对当下学术界的不够满意,并以自身的际遇和见解来回答“应该如何如何”,也不见得别的批评家没说过;对生命的重新认识,似乎也没有远超同时代的人,甚至,比他年轻的,可能说得更通透。 
⑤慢慢一想,有点明白了。一位,真诚的老人,一位学问家,德与身齐,统一了人与文,其魅力既有文字之内的思想,思想和真理一样,许多人明白、懂得,却难就难在能终生践行之;也有文字之外的,消退了华衣美裳般的光环。他是个过来人,他没有强加于你,他只是提醒、启发,所以华丽的技巧和手法、新奇的思想,统统见鬼去吧,要的就是来自人性、人生深处的东西。守得住“笨功夫”的人,才是真聪明、大智慧。把它奉作现时代的案头清供,想必不会让人发笑。
                                                          (摘自2008年 4月 21日《京华时报》)
16.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张中行先生明白地说自己是平常之人,有想望,也有寂寞,所以书房案头清供三件物事。
B.张中行先生家的独特书案风景经常使他的思路和情丝会忽然一跳,感到周围有不少温暖。
C.季羡林与金克木、张中行都是治学有道做人有德的大家,因性格各异,被颂为“北大三老”。
D.季羡林先生是“北大三老”中唯一健在的大师,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散文随笔创造较丰。 
17.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季羡林先生“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这句话是对“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最好解释。
B.《忆往述怀》对于当今一些治学无术或只术不学者和懵懵懂懂、高枕不醒者,都有着警醒作用。
C.季羡林先生对当下学术界不是太满意,并以他自身的际遇和见解来回答“应该如何”去做才好。
D.作为过来人,季羡林先生没有将他的思想强加于读者,而只是用朴素的文风来提醒、启发大家。
18.阅读第③自然段,简述《忆往述怀》中表现了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君子之心?(6分)
                                                                   
   
19.从文本看,为什么可以把《忆往述怀》“奉作现时代的案头清供”?请简要概括。(6分)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欲望,一是欲望太多。而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则提出了这样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 = 物质/欲望。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相反,如果一个人的物质消费有限,而欲望无穷大,则会感到痛苦。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以“欲望与生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题目自拟。  ③文体自选。 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十八参考答案
1.D  
1. C
2. C (A项,语序不当。阻力极其微弱”应与空气极其稀薄”互换。B项,成分残缺。“给予”前加上“科学家们”。D项,成分赘余。应去掉“290美元以上”中的“以上”)
4.示例:①曲终人散,不会孤单;②迎接生活的鲜花美酒,我坦然。
5.[变换句式]
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感人肺腑;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将牵挂吟唱得令人荡气回肠;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将多少人的牵挂抒写得缠绵悱恻。
6.A(稍:不久)
7.D(则①用在假设复句中,表结果,可译作“就”;②表转折)
8.C(“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错)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崔浩字伯深,从小爱好学习,他广泛阅读了儒学和史学著作,对于天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在精心研究各家宗旨和深刻含义方面,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20岁时,(他)就担任了通直郎,不久升为著作郎,道武皇帝因为他擅长书法,常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道武皇帝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不懈,有时还成天不回家。道武皇帝知道后,就派人把自己用的饭食赏给他吃。崔浩心胸坦荡,任凭时事变化,不因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
    泰常元年,东晋将领刘裕征伐姚泓,想要沿黄河逆河西上,就向北魏请求借路。明元帝群臣议论是否可行。外朝(指以宰相为首的一套办事机构)的公卿都说:“函谷关是天险之地,刘裕怎么可能破关西入?他声言征伐姚泓,真实意图还难以预料。我们应该抢先发兵黄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让他西去。”内廷(指由皇帝近侍人员组成的决策机构)的官员和外廷大臣意见一致,明元帝打算采纳。崔浩说:“这不是最好的办法。司马休等人侵扰刘裕镇守的荆州,刘裕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已有好久了。现在姚兴已死,其子姚泓尚幼,趁着他们危急的时候攻打他们,我看刘裕的意图一定在于入关,强大而暴躁的人,是不会顾忌后果的。我们现在如果阻截他们西进之路,刘裕一定会上岸向北进攻。这样姚泓平安无事而我们要受到攻击了。柔然是我国北方的敌人,他们的人和粮食又缺乏,(正需要补充)。我们发兵到南边,那么北方的敌人就会(趁机)进攻我们;如果我们要救北方,那么南边又危险。不如借水路给刘裕,放刘裕西去。这就是所谓的卞庄刺虎,一举两得的局势啊。如果刘裕取胜,一定感谢我们借道给他的恩惠;如果姚氏取胜,我们也不会丢掉救助邻国的名声。即使刘裕取得关中,也会因太远而难守。他们不能守,最终就会成为我们的。现在不用兵马劳顿,坐观成败,使两虎相斗而我们获长远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策略。”
    议论的群臣还是说:“刘裕向西进入函谷关,就会进退两难,走投无路,腹背受敌;向北上岸,姚军一定不出关救助我们。刘裕声言向西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在于北上,情况就是这样。”明元帝于是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两军在畔城交战,北魏军队被晋将朱超打败。明元帝对没有采纳崔浩的建议悔恨不已。
9.(1)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有了罪名,于是大家没有谁不逃避躲藏。(“微过”“得罪”“莫”各1分)
(2)函谷关是天险之地,刘裕怎么能破关西人?他声言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或许还难以预料。(“函谷天险”表判断,2分;“何能”“或”各1分)
(3)两军在畔城交战,北魏军队被晋将朱超打败。(介词结构后置和被动句各1分)
10.答:(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
(3)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11.(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3)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4)五十而知天命  七十而从心所欲
12 (1)深长;曲折;寂寂。(3分)(2)消除疲劳;调整紧张的、烦躁的、悒郁的心情;放纵闲适的心情和爱人随意谈天。(3分) 
13、(第二小节) 运用对比手法,写乡村陋巷肮脏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9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三轮系列模拟试卷(十九)』  下一个『2009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三轮系列模拟试卷(十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