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测验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2008-2009学年度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测验题(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2009学年度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测验题全卷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出题人:黄丽芬审题人:麻祖恒一.选择题(共20题,6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六国互丧(sānɡ)藏之于庙(cánɡ)斩荆棘(jì)燕赵之君(yàn)B仇雠(chóu)遂与之俱出(suì)夷以近(yí)王回深父(fǔ)C仓皇
试题预览
2008-2009学年度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测验题
 
全卷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出题人:黄丽芬      审题人:麻祖恒

一.选择题(共20题,6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六国互丧(sānɡ) 藏之于庙(cánɡ)   斩荆棘(jì)   燕赵之君(yàn)
B 仇雠(chóu)    遂与之俱出(suì)   夷以近(yí)  王回深父(fǔ)
C 仓皇东出(cānɡ) 铿然有声(kēnɡ)   钟磬(qìnɡ)  为天下笑(wèi)
D 庐冢(zhònɡ)    泣下沾襟(jīnɡ)   桴止响腾(fú) 聆听(línɡ)
2、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B、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D、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来吾道夫先路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氓》中的那位男子婚前信誓旦旦,婚后却拳脚相向,变化真快。
B、胡同文化是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C、《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五句十行,层层深入,一气呵成,哀婉动人。
D、苏轼夜游赤壁,发现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4、下面对作家作品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楚辞》由西汉刘向编辑,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B、王安石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其中的《游褒禅山记》托游山未能尽兴之事,表现了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的思想。
C、苏洵,是北宋文学家,他的《六国论》论证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贿赂秦国,其本旨是借此批评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互相贿赂的不良风气。
D、“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在散文方面极具影响的八位作家。他们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5、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B、矿藏,水流,国有森林,荒地和其它海陆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
C、上级领导对我们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学习三个代表,提高觉悟,二是坚持改革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关心员工的思想和生活,确保内部的安定团结。
D、高考是人生一次严峻的挑战,对此,你是懦弱地等待和逃避呢?还是勇敢地迎接和应对呢?
二.阅读文段,完成11—22题。  (共36分,每小题3分)
(一)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在志与力,而又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对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6.选出下面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而人之所罕至焉
7.指出与例句中加点的“观”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D.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
8.下面两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于人为可讥 ②在己为有悔
A.①对于别人是可以嘲笑的 ②在自己因为嘲笑别人而后悔
  B.①对于别人是可以嘲笑的 ②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C.①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 ②在自己因为嘲笑别人而后悔
  D.①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 ②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古人观察事物往往有心得,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的深入而且广泛。
  B.作者认为无限风光常在于险远之处,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强调“志”的重要。
  C.作者认为只要有“志”与“力”就可以究尽险远,表现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D.作者强调“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观点,和他后来提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是一致的。
(二)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0.下列句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丝带、丝绳,这里指绳索。
B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壮:雄壮。
C  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身:身体。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   函梁君臣之首                 B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C   李牧连却之                   D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2.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②于是余有叹焉  
③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④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A  两个“于”字相同,两个“及”相同。   
B  两个“于”字相同,两个“及”不同。    
C  两个“于”字不同,两个“及”相同。    
D  两个“于”字不同,两个“及”不同。    
13.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A  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    
B  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C  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D  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三)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取胜,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4、下列句中加点“而”与“战胜而得者”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5、“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在文中的正确的意思是(      )
A.那些自行灭亡的诸侯,和战败灭亡的诸侯相比。
B.诸侯白白丢掉的土地,和战败丧失的土地相比。
   C.诸侯白白丢掉的土地与战败丧失的土地加在一起
   D.那些自行灭亡的诸侯与战败灭亡的土地加在—起
16、联系上下文,作者强调“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意在说明(      )    
    A.先辈创业艰难,国土逐渐增多。    B.先辈创业艰难,后人守业维艰。    
    C.先辈创业艰难,成就功业有限。   D.先辈创业艰难,后人本应珍惜。
(四)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欧阳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漪然①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②干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亲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①淆(wěng然:水盛大的样子。②涵煦:滋润化育。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顾:向四周看
  B.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依照
  C.今滁介江淮之间    介:处在中间
  D.掇幽芳而荫乔木    掇:采摘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B.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C.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乐生送死
  B.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C.因为本其山川
  D.幸生无事之时也
2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叙述作者治理滁州,开地建亭的事,开门见山,紧扣文题。也为末段的点明中心埋下伏笔。
  B.文章的第二段着力叙写五代战事频繁,唐朝豪杰并起,这正是为了烘托当时“丰乐太平”的政治局面。
  C.文章有“丰乐”二字贯穿其中,但意义则有转换,第一段的“丰乐”意为丰山美景可乐。第三段的“丰乐”则为丰年可乐。这种暗换概念的写作技巧,堪称绝妙。
  D.《丰乐亭记》与《醉翁亭记》均写于作者贬谪滁州时。文章开篇虽有贬谪荒凉之地的酸楚,而随后则是为朝廷歌功颂德,并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译句、默写、鉴赏( 32分)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译文: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译文:                                                                

(3)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译文:                                                                

22.默写。(10分,每空1分)
1.夫夷以近,________________;险以远,________________。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4.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5.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6.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           
7.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7分)
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①上阙一、二句运用修辞方法,以山水寄寓什么样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阙借惜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8分)
24. 下面一则新闻报道在用词、语法、表述上有不少毛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拼一口气读书,我要当医生》一文上月26日刊登后,②本报编辑部及广州市102中陆续接到读者不少来电及捐款,③至昨天为止,社会各界捐款已超过七万多元。④近日,广州市教委已给所属单位发出通知,动员广大师生关心、帮助冯志彬,⑤为他筹建治病基金。⑥另外,经一位热心人搭桥牵线,已下岗的志彬爸爸有望在一家摩托车厂重新上岗。
有毛病的四句是哪四句(在原句划出)?修改如下:(不抄原句,只列出错误所在之处及改法)(每空2分)
A ¬¬¬¬¬¬¬¬¬¬¬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2007级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测验题
参考答案
一、
1 B       2. C      3、 D(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制作胜过天然,开容技艺精妙。只能用来修饰人工制作。)    4 C,其本旨是借此批评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互相贿赂的不良风气。错误       5、A(B前三处逗号应用顿号  C“三个代表”是专有名词,要用引号,较大的停顿之间用分号。 D选择问句之间用逗号。)
二.
(一)6.A和D。上面句子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和D,这两项都属于取消句子独立性。B中加点的之是助词,相当于“的”。C句中的之是代词,指他。
7.B。例句中加点的“观”字是指值得观赏的景物和景象,与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中的观是观察的意思,C中的观是指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建筑物。D中的观是看的意思。
8.D。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准确翻译,要结合上下文,落实关键的实词和虚词。译文正确的一项是D。
9.C。此题考查对所给文字信息的筛选与整体意思的把握,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作者认为穷尽险远,首先要有志,但也不能忽视力与物。
 (二)  10 D     11 C     12 C     13 B  
(三)   14 A说明:A项和题干中的 “而”都是表原因的连词。B项中的 “而”表递进。C项中的 “而”表并列。D项中的 “而”表修饰。
    15 B    16 D
(四)17.B(按,查看)
18.A(均为动词,探求。    B.助词,衬音作用/代词 ,指“病梅”。 C.连词,表并列/介词,表凭借 D.转折连词,可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19.B(休养生息,指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  A.送死,古义是送终,今义是找死。  C.因为,古义是因此替,今义表原因的连词。  D.无事,古义是没有战事,今义是没有事情。)
20.D(文章没有流露“贬谪荒凉之地的酸楚”。)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夏天,才饮到滁州一处甘甜的泉水。向滁州人打听,在州城南百步远近的地方找到了泉源。它的上面有丰山高高地独自耸立,下有溪水幽静地深藏山谷,其中一道清冽的泉水,水势盛大,向上喷涌。我上下左右观看,非常高兴。于是凿开岩石,疏通泉流,开辟出一片地方建筑亭子,与滁州的人们前往游乐。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当年,太祖皇帝曾率领周朝的军队在清流山下打败李壕的兵马十五万人。活捉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于滁州东门之外,于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研究地方志,登上高处嘹望清流关,希望能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擒的地方。但当年亲历战事的人都不在了,因为天下平定已经很久了。自从唐代政治颓败,海内四分五裂,天下豪杰并起,相互争夺,到处都是敌对政权,数也数不清。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出世,四海统一。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有的被铲平,有的自行消亡,百年之间,冷清清地只见清流山依旧高耸,清流河仍然清澈。想问当时战争情况,经历过的人都早已死去了。今天滁州位于江淮之间,地方偏僻,是船只车辆、商贾游客都很少到的地方。百姓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养老送终。谁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荫凉于茂密的乔木,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的刻削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了这篇文章,并给亭子起名为丰乐。
21.①百姓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养老送终。
②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
③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三、22略
23 ①上阙一、二句运用修辞方法,以山水寄寓什么样的感情?(4分)
①、比喻;送行人的深情。②、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王观对友人美好的祝愿。
②下阙借惜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3分)
②、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王观对友人美好的祝愿。 

四、
24    A. “不少”放至“读者”之前          B.“多”字删去
C. “给”改为“向”                   D.“筹建”改为“筹备” (222.218.58.14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08-09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广西平果第三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度下学期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