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南京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高三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南京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2009.03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创伤/重创敌军投奔/奔走相告蒙骗/蒙混过关B.别扭
试题预览
南京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    文            2009.03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创伤/重创敌军     投奔/奔走相告    蒙骗/蒙混过关
   B.别扭/别开生面     旋风/旋转乾坤    专横/横行霸道
   C. 谙熟/黯然失色     缜密/半嗔半笑    炮烙/刨根问底
   D.渲染/煊赫一时     罢黜/相形见绌    辑录/缉拿归案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俗话说,隔层肚皮隔条心,在婆婆面前,我是一个谨慎的媳妇,这么多年来与婆婆相敬如    宾,从没有红过脸。
   B.那次在南宁,突然发现站在面前的是当年和我同在一个村插队的老朋友,虽然二十多年没   见,我们仍一见如故。
   C. 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已开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D.商家重利本无可厚非,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古训依然值得那些翻云覆雨的金融巨头们深思啊!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解释“应急科普”的含义,不超过35个字。(4分)
   去年5月12日,当地震波来临之际,桑枣中学的老师大声喊道:“所有人趴在桌子下I”随即打开,教室的前后门。
   地震第一波刚过,趴在桌下的学生们立即快速有序地冲出了教室。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全部集中到操场上,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仅1分36秒。
   如此迅速的撤离,离不开平时的演练。为了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的能力,桑枣中学每周二都结合实际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每天晚上教师对学生宿舍床位进行两次安全检查,每学期开展一次逃生演练活动。
   中国科普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说:“桑枣中学之所以在危险时刻能作出这么迅速的反应,是    因为应急科普显示了巨大作用。”
   答:应急科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话的方式有直言和婉言。参照示例,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5分)
   示例:
   [公园入口处标语牌]
   直言:请勿扎扔果皮纸屑!
   婉言:不要让别人说,朋友,你没来之前,这儿的地面还是洁净的。
   (1)[某快餐店店堂告示]
   直言:衣衫不整,谢绝入内!
   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出版社有意请杨绛出席其作品研讨会,她谢绝了]
   婉言: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直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5--B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土自)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幸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扣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土自),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注]①帑:收藏钱财的府库。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3分)    。
 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尤:责怪
 B.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勖:勉励
 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约定
 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尸事果寝    寝:搁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  )(3分)
 A.①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    ②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
 B,①藩性忠荩,事无不盲    ②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c.①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②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D.①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    ②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C.河东节度使王锝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   但李藩认为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D.裴(土自)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土自),但和裴(土自)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入傲慢苛刻。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3分)
   译文:    ▲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4分)
   译文:    ▲
 (3)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3分)
   译文:    ▲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⑧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 ,躬自悼矣。(《诗经•氓》)
   (2) 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 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6) ____▲_____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赤壁赋》)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8)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l—14题。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   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跟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于,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干雪的记忆也就退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
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 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 一起往东湖看雪……
1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清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
   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康德是西方的孔子?
陈乐民
   最近,听一位久居美国的朋友说,他在美国读哲学时听某教授把康德称作西方的孔子,联系到有人称伏尔泰是西方的“孔门大弟子”,同样都是使我长见识的趣闻。
   康德究竟了解多少孔夫子,未详察过。只知道,康德有过一份“口授记录”,估计是他在大学   讲课时记录下来的。据说他在讲授自然地理时曾经讲到过中国,涉及中国的地理条件、民族习   性、仗食衣着、语言刑律、家庭婚姻、物产、宗教等等。那个时期欧洲人对中国的,解都来自各种各样的传教士的口耳之传,接触到某位传教士,这位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就成了资料来源。康德一生足迹不出乡里,他对中国的知识只能来源于此。凭这份“口授记录”,康德对中国的了解水平超不过一般传教士的水准。其中不乏好奇的谈助性质的描述,如说:“中国人无论什么都吃,甚至狗、猫、蛇等等。”讲到孔子,只有一句:“中国人崇拜孔子,他是中国的苏格拉底。”
   拿康德同孔子来比,根本没有可比性。从他们在各自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比,很难说康德是   西方的孔子;从各自哲学思想的内涵比,在深层空灵默契处有相通点,同是哲学的深层通感,但   说康德是西方的孔子,则断无可解。
   至于说伏尔泰是孔门大弟予,论者的根据是伏尔泰读过《论语》等等,言之凿凿,信其有征。   然而,那个时候的理解翻译水平是可想而知的,利玛窦和龙华民的理解就很不一样。伏尔泰确实   是对中国有一种好感,一是因为他接触的传教士是康熙宫廷里的“亲华派”,二是因为他在法国   处于受压的地位,把康熙当作“开明天子”,把这一切揉在一起,伏尔泰便成“亲华派”了。同是启蒙时期的孟德斯鸠就不同,看过他《论法的精神》的,都知道那是十分尖刻和入木三分的。就是康德的口授记录中在描述中国人的民族习俗和性格时也有这类话:“中国人报复心强,但他们总可以忍耐到适当的时机才发作;他们非常贪玩,可胆小怕事;他们抱着传统习俗死死不放,对未来生活却漠不关心……”
   可是,为什么时常会听到18世纪的欧洲如何之掀起“中国热”之类的话呢?我想,外国人这样说,一方面是出自对中国的好感或好奇;同时也衣明他们根本不懂得孔夫于是怎么一回事。中国人喜欢这样说,甚至引用外国人的话以为助力,是因为可以满足一些自己的民族虚荣心。那潜台词是:看!连外国人都说我们的孔夫子如何如何了!所以只要是海外的一声赞誉,便通常会受到国人所享受不到的“青睐”云。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说康德是西方的孔子,称伏尔泰是西方的“孔门大弟子”,都很有趣味性,又使人长见识。
   B.康德与孔子哲学思想的内涵有相通处,但从各自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看,康德根本就难以比得上孔子。    
   c.不同的传教士对欧洲知识分子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因此,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
   D.文章引用康德的“口授记录”,旨在证明康德不仅不了解孔子,而且还对中国抱有很深的偏见。
16.“康德究竟了解多少孔子,未详察过”,这句话隐含着一个什么观点?结合文章第二段看,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有哪些?(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全文看,对待外国人说“康德是西方的孔子”之类的话,我们应该抱什么样的态度?为什
   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跳出地球看地球
                             ——记中国探月‘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周玉明
   欧阳自远,中国月球探测‘程首席科学家。
   当我好奇地询问他名字的来历时,他爽朗地笑答:‘我出生时,舅父在旁边念书,刚好念到‘有朋自远方来’。所以就取名‘自远’。现在我搞地球科学,这是天意吧!”
   1952年9月,欧阳自远跨进了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从事核子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后到中国科技大学进修了一年核物理,再到中科院的加速器室进修了半年,在多学科交叉的路径上广泛学习,才使他具有今天洞察风云的能力。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地球卫星。欧阳自远敏锐地意识到人类的“太空时代”即将来临,他想“跳”出地球,站在宇宙空间看清地球,在更大时空尺度里整体性地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他向侯德封院士提出,想研究天体,开拓这片处女地。这听上去有点离经叛道。可是侯先生不但同意了,还鼓励他自学天文学、物理学、空间科学等有关知识,着手准备,打好基础,同时把研究的触角伸向“天外来客”——陨石。
   1976年是欧阳自远科研经历的幸运年。无数人一辈子也难遇的陨石雨,这一年里他却遇到了三次。此后的十余年中,欧阳自远发表了100余篇研究论文,并被国内外的教科书、专著、大百科全书等引用。
   从1964年到70年代末,欧阳自远两次参与地下核爆炸实验,很少回家。好几年春节,都在戈壁滩度过。令人心酸的是,他偶尔回家,儿子不认识父亲,跟他妈说,家里来了位不认识的叔叔。
   1978年,美国特使送给中国领导人一件最新科技成果的猎物——“阿波罗”宇航员从月球上取回来的只有1克重的岩石样品。这块岩石来自哪里?领导人问中科院:“你们有谁能搞清楚这块石头?”
   于是这块珍贵的月球岩石样品交到欧阳自远手中,不久,国内8个研究单位的几名科学家集聚到欧阳自远麾下,对这块月球岩石进行了多项研究,发表了14篇论文,确认这块岩石样品是由“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采集的样品,而且确认了岩石的采集地点。
   1991年,欧阳自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56岁的他雄心勃勃,心里默念着,总有一天,中国要启动自己的探月、登月工程!
   近年来,“重返月球”的热潮席卷而来,月球将是继南极之后的又一个争夺热点。欧阳自远坚   持奔走,呼吁我国应抓住机遇,迅速组织力量开展对月球的探索,深化关于地球、太阳系起源与   演变的认识,并及时、系统地整理7月球研究的资料,主编?《月质学研究进展》,为将来我国的月球研究计划作7必要的理论和资料准备。
   1994年欧阳自远提出探月构想,十几年来,他一直不辞辛劳地奔走呼吁,从没想过放弃。
   2007年我国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一年。72岁的他动情地说:“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实现再次探月。”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写“自远”名字的来历,表明欧阳自远的生命属于探月,他早有宏图大志。
   B.欧阳自远学过地质,又学过核物理,所以曾负责两次地下核爆炸的实验研究。
   C.作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已经实现了首次探月的夙愿。
   D.对岩石样品进行综合研究之后,欧阳自远以多篇论文确证了岩石采集地点。
   16.欧阳自远为什么要“跳出地球看地球”?请简要说明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欧阳自远的经历看,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请概括回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8.作文。
   “出格”,意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又可解为越出常规,做得过分。
   请以“出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南京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附加题    2009.03
注意事项:
   1.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其他考生不做。本试卷总分40分,考试用时3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0翅。(10分)
   柳屯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苏子瞻学际天人,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姑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   价自减半矣。
   (选自李清照《词论》)
   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20.柳屯田、苏子瞻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2分)
   21.李清照在上文中提出了哪一个著名的词学观点?(2分)
   答: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凤凰涅梁》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诅咒和鞭挞丁黑暗的旧中国,   呼唤并礼赞自由、解放、光明与中国的新生。
   B,《三国演义》中的“巧授连环计”写的是徐庶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C.《边城》,细致地描绘了湘西边地的风情:元宵放烟火,端午赛龙舟、抓鸭子,中秋赏月,以及青年男女月下对歌等,营造了一个田园诗般的环境。    
   D.鲁迅小说多取材于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是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在《呐喊》   中塑造了闰土、孔乙已,祥林嫂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E.巴金写《家》,深刻地揭露了封建专制及封建礼教的蛮横与粗暴,他在《家》的代序中写道:   “我要向这个垂死的制度交出“我的J~accuse(我控诉)”。
  23.简答题(10分)
   (1)下面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分别出自名著中哪些人物之口?(5分)
   ①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②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③我们先前一一比你闻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④你是萍,—一—凭,——一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⑤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向我交账!
   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 ____▲____ ⑤ ____▲____
   (2)决心为父复仇并要“重控乾坤”的哈姆雷特,为什么要装疯?
   答:    直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归纳要点,分析问题。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宏大的“缶阵”引起轰动,其创意和效果都非同凡响。“缶阵”之缶,据说是依据曹侯乙墓之青铜鉴缶仿制。鉴和缶都是先秦礼器。此鉴缶由内外两件组成,外面为方鉴,方缶置于鉴内,鉴击组合后,之间的空隙正好用来盛冰。其功能类似现代冰箱而不是乐器,主要是在丧礼场合保证祭祀用酒的醇正。
   先秦时期乐器的定型有漫长的过程。只有在新石器时代后期,才有可能出现陶缶一类打击   乐器。击缶而歌的目的是节奏,而不在于缶音。随着钟、鼓的出现,音响、音质始终有问题的缶就不可能像丝竹、金石类乐器那样成为主流乐器,进入中原的礼乐序列。陶器本为生活用品的大路货,饭饱酒酣之余击缶而歌多是率性而为。因此,先秦时期的缶只是偶然作为乐器,不用于礼乐场合。再者,先秦的乐器分类是按照乐器的质地,即所谓金、石、土、革、丝、竹等八音。以“蒙皮发音的“缶阵”之缶,是革一类之鼓,而不是土一类之缶。
   将缶阵之缶称为传统之缶,显然是—种误读。准确地说,或可称之为“鉴缶状电子发光鼓”。
 然而无知无畏。知识、文献、专家或权威在文化创新上往往是桎梏。一般而言,在无现代文化干预的情况下,传统文化的创新和突变很难发生,而误读却很容易造成文化的传承出现差异性和 多元化,这是对文化发展的很好补充。试问,有哪一种方式介绍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比这种误读更有力?又有哪一种方式比误读给传统文化带来如此新的活力呢。
 24.作者说:“将缶阵之缶称为传统之缶,显然是一种误读。”依据有哪些?(9分)
   答:____▲____
 25.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缶阵”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有哪些启示?(6分)
   答:____▲____



南京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B  biè/bié xuàn/xuán  hèng/héng;A项chuāng  bèn/bēn、mēng/méng C项ān/àn   zhěn/chēn páo     D项xuàn/xuǎn    chǜ  jí/jī
  2.D(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A指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很客气,像对待客人一样。B指第一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样。C比喻情况—天天坏下去,不可用于形容江河枯水。)
  3,为应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而开展的科普教育和演习等活动。(4分)
  4.示例:(1)婉言:嗨,打理肠胃之前何妨先打理一下您的仪表呢?(3分)
(2)直言:我的作品很普通,不值得这样劳师动众地来研讨。(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C(期待,期望)
  6.A(分别排除B②、C①和D①)
  7.D(“孤峻”意为性情“弧高严正”,不是待人“傲慢苛刻”并非贬意,裴韦二人,俱为清正自持之人)
 8.(1)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3分)
(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4分)
(3)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么能用笔涂改诏书呢?(3分)    .
    附参考译文,
    李藩,字叔翰,赵郡县人。李藩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用度困难,妻子儿女都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我不是一个好儿子』  下一个『广东省乳源高级中学2008-2009学年--田家炳中学第二学期三月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