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浙江省普通高中(新)会考学科标准语文例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学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09浙江省普通高中(新)会考学科标准语文例卷(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9浙江省普通高中(新)会考学科标准语文例卷第Ⅰ卷(共50分)一、(共3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妄自菲薄是条毒蛇,啮(niè)噬着我们的心灵,吮(shǔn)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B.有些品种,肉的内壁有褐(hè)色层,果脐(jī)处即接近果蒂处,色更浓而质硬。C.夜宿溪头,树香沁(qì
试题预览
2009浙江省普通高中(新)会考学科标准语文例卷
第Ⅰ卷(共50分)
一、(共3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妄自菲薄是条毒蛇,啮(niè)噬着我们的心灵,吮(shǔn)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
  B.有些品种,肉的内壁有褐(hè)色层,果脐(jī)处即接近果蒂处,色更浓而质硬。
  C.夜宿溪头,树香沁(qìn)鼻,枕着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籁都歇的岑(qīn)寂,仙人一样睡去。
  D.他蜷(juǎn)缩在绳绑里,一阵惊惶和痛苦的抽搐(chù)散布到他脸上每一根筋络。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搪瓷  瞭望  神态安祥  侯门似海  B.颠簸  痉孪  悬而未决  粉妆玉琢
C.攻讦  思辩  以偏盖全  有条不紊  D.瑕疵  麇集  美轮美奂  令人晕眩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捕食的动物几乎都群居,让人不禁         “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
⑵有关部门传出信息,将       养老金的跨省份支付办法,实现全国“社会保障一卡通”。
⑶他       实地拍摄的图片,揭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集科学和美学于一体的设计法则。
A.置疑  制订  经过  B.质疑  制定  经过
C.质疑  制订  通过  D.置疑  制定  通过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手机的单款产品往往昙花一现,还没有一家长期以系列产品支撑手机品牌差异化。
B.古籍保护人才正处于青出于蓝的阶段,老一辈逐渐退离了工作岗位,而年轻一代则需要更多时间锻炼。
C.可以相信,我国有的企业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D.在经济发展最快的广州和深圳,诞生了与“学雷锋”一脉相承且有创新发展的志愿服务。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唐代传奇不仅产生了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作品,而且出现了一批可以堪称一流的作品。
B.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调查,淘宝网每天的用户流量将近900多万人。
C.大众汽车公司计划在美国建造汽车制造厂,以帮助欧元对美元升值对其汽车出口的冲击。
D.用户对可视通话、高速上网等强大手机数据功能的需求是3G在中国赖以发展的基础。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苏轼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把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B.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C.蛇盘踞时呈螺旋上升的圆,沙漠中它作“S”形移动,草丛里它像一条线笔直滑入深处。
D.诗以人生的圆满而始于圆满,诗以人生的缺陷而终于缺陷。(俞平伯《〈冬夜〉自序》)
7.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那边,在他们的后面,在林子的上空,还有雷雨。
②丹柯和所有的人都浸在雨水洗干净了的新鲜空气和阳光的海洋里。
③草叶上带着一颗一颗钻一样的雨珠在闪亮。
④可是在这儿,太阳发出了灿烂的光辉,草原一起一伏,好象在呼吸一样。
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诗歌。
B.《六国论》《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分别是宋代作家苏洵、明代作家张溥。
C.古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其用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故称为“律诗”。
D.娜塔莎和安德来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经典形象。
9.下列名句的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B.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C.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深秋节。(《雨霖铃》)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10.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修文德以来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即除逆阉废祠以葬之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君亲其谓予何/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12.从常见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②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③子路行,以告           ④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A.①与④不同,②与③相同    B.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C.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13.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地位越低微就越感到羞耻,官位越高就越接近阿谀。)
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C.死生,昼夜事也。(死生是早晚间的事情。)
D.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以往的已经不可制止,未来的还来得及挽回。)
14.对课文节选语句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前方》)
(这段描写有排比,有对偶,整散结合,突出动物迁移时的浩荡气势。)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
(运用了叠词、拟人、对比和通感等修辞手法,多角度描写了荷花的迷人姿态。)
C.早在1800多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南州六月荔枝丹》)
(引用史料,揭露封建统治者劳民伤财,更是为了说明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
D.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光明”一语双关,既指太阳从东方升起,更喻指来自东方的真理。)
1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
A.“寻寻觅觅”写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凄凄惨惨戚戚”写心情,三句叠词各有侧重。
B.“乍暖还寒时候”描写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的感觉,这正是春天的时令特征。
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此处的雁使人顿生物是人非、寄思怀乡之感。
D.“淡酒”不敌“风急”,词人如此行文,比借酒浇愁的传统说法更为精妙。
二、(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300万年前的上新世,全球气温比现在高出2-3度。那时的北半球不存在大陆冰川,北极地区生长着树木,海平面比现在高出25米。若未来亦是如此,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消失将是不可避免的,届时全世界将失去10%的光合作用产物;原先大量贮藏在土壤和半腐烂植物中的碳,当土壤变暖时,细菌的作用加速了碳的分解,使更多的碳进入大气,碳的反向循环将致使全球气温再升高1.5度。而变暖的海洋将引发特强的飓风,引发海水倒灌,毒素将侵入地下水,致使粮食生产严重下降,更多的老年人将因抗不住热浪而死亡。
非洲、中美洲的情况将更糟,粮食供应将发生困难。美国同样将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高山冰雪消失,西部城市和农场将出现水荒,一丁点火星就可以引发森林和草场的大火,直至全部毁灭。同时,印度次大陆将面临尘土侵袭,土地干旱,人们要么就地挨饿,要么四处漂泊,为饮食而争斗;由于海平面的不断抬升,北冰洋将至少失去80%的冰,海水涌进纽约,像1953年曾发生在英格兰东部的惨境将变得司空见惯,北海将使荷兰变得支离破碎,饥民流将无法控制。
16.下列各项中,可用来说明“碳的反向循环”的一项是(  )
A.碳是一切有机物的基本成分,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B.生物体内的碳都来源于大气中或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
C.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把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17.对地球变暖时面临的危机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极地区形成大面积森林。        B.海洋引发特强飓风,海水倒灌。
C.更多的老年人抗不住热浪而死亡。  D.更多的人面临饥饿的危险。
18.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高山冰雪消融后,不少国家将出现水荒。  B.森林会沦为引火的干柴,直至全部烧毁。
C.有些地区的人们因全球变暖而纷纷迁移。  D.海平面抬升后,有的国家会变得支离破碎。
三、(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体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死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19.下列对文化是否存在的四个标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否有自觉继承文化精髓的传人。
B.文化赖以生存的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存在。
C.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影响人们在生活中的选择。
D.文化的独特语言是否存在于人们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
20.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生存危机,它的没落给人浓重悲凉的意味。
B.西方发达国家盛行的强势文化正在改变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严重的政治问题。
C.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令人困惑,而传统文化的未来走向更令我们感到迷惑不解。
D.在西方文化的攻势下,我们对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2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不复存在。
B.中国的传统文化尽管没有消亡,但已经岌岌可危。
C.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强势文化的侵略下,显得一蹶不振。
D.“元气血脉”形象地说明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生存的重要意义。
四、(共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5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同“倍”,加倍    B.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C.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同“悦”,高兴    D.失其所与,不知  知:同“智”,明智
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敢以烦执事  以:拿         B.将焉取之  焉:哪里
C.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因为   D.吾其还也  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24.下列句子最能说明“邻之厚,君之薄”的一句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2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一句点出郑国局势之严峻:秦、晋兵临城下,围困了郑国。
B.烛之武说辞的巧妙在于处处为秦国着想,处处替秦国说话,使秦君易于入耳。
C.烛之武从地理位置、历史事实等角度阐述了抗击晋国的主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晋文公面对突变的形势,毅然决定撤军,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第Ⅱ卷(共50分)
五、(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8题。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也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平时连走过都不大高兴的新地的戏院子,演四天戏,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会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于是这个一心热衷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火炉边发呆。这时候,教员背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亲,父亲恰巧不在家。“这种事情,家里应该管管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
不多一会,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这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在这儿,清兵卫又被骂成“没出息的孩子!”还说:“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作声。
26.画线句中对清兵卫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2分)
27.请简要评价选文最后两段中父亲的行为。(2分)
28.你从教员和清兵卫的不同爱好和两人的矛盾冲突中读出了什么?谈谈你的看法。(4分)
六、(12分)
29.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论语》)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荀子•劝学》)
(3)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0.将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
者怀之。”  (《论语》)
(1)盍各言尔志?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1.仿照下列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4分)
责任、荣誉、国家,这些神圣的名词尊严地指出你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可能成为怎样的人,一定要成为怎样的人。它们是你振奋精神的起点,使你软弱时能够刚强起来,      ,     。
七、(30分)
3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如筛子滤走细物,在青春的道路上纵马扬鞭,你总会忽略掉什么。你忽略的,可能是每天家常便饭中那一缕温馨;你忽略的,也可能是青青校园中那一声教诲……
要求:①以“忽略”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③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四、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D C B D B D C C C B A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B C A B C D A A C D C

五、参考答案:
26.表现了葫芦被没收后他痛苦无奈的心情。
27.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扼杀了孩子的天赋、爱好。
28.清兵卫爱好的葫芦,象征的是自然和美,而教员爱好的武士道,则象征压抑个性的强权。从矛盾冲突中,我们能看到这种强权(粗暴的方式)给孩子爱好、天性和天赋的摧残,也能读出人们对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
评分细则:26~28题共8分。26题2分。27题“方法”和“后果”各得1分,共2分。28题分析“不同爱好”2分,分析“矛盾冲突”2分。以上三题基本意思答出即可给分。
六、参考答案:
29.(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水为之而寒于水(3)不尽长江滚滚来(4)卷起千堆雪
30.(1)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
(2)对老者,使他们安逸;对朋友,信任他们;对年轻人,关心他们。
31.使你畏惧时能够勇敢起来,你彷徨时能够坚定起来。
评分细则:29~31题共12分。29题4分,每小题1分。30题4分,其中⑴小题“盍”译对1分,其他基本意思对1分;⑵小题“安”译对1分,其他基本意思对1分。31题4分,每句2分,其中句式1分,形容词意义相反1分。
七、评分细则:
分四等评分。
一等(30~26分):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畅,符合文体要求,不少于600字。可以28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二等(25~21分):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尚充实,语言通顺,大体符合文体要求,不少于600字。可以2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等(20~15分):基本符合题意,有一定内容,语言基本通顺,字数在400个以上。可以18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四等(14分以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②语病极多;③字数不足400个。
说明:①每出现3个错别字扣1分,重现的不计,扣完3分为止。
②字体美观、卷面整洁者,可酌加1~3分;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者,可酌扣1~3分。

③未拟题目扣2分。



该文章转自[中学语文在线]:http://www.ywzx8.com/gk/gdmnst/200811/28744.html (123.7.56.6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学考试卷


上一个『《狼》仿真训练』  下一个『高中语文会考第一次模拟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