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上期中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人教版高一上期中测试(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命题人:刘彦彦校对人:陈立钧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注意事项:1.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2.请
试题预览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
命题人:刘彦彦  校对人:陈立钧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
1.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2.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试
航天飞机在布放卫星、发射航天器、观天测地、进行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实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航天飞机是由轨道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三大部分组成的。由于航天飞机是以发射火箭的方式发射,又以轨道器绕道运行方式在空间执行任务,再以飞机的方式降落的,因此航天飞机不仅需要大型的设施,还需要有约4000~5000个工作人员来为其服务;当航天飞机进入轨道之前,又必须把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抛掉,抛掉的费用约占发射费用的42%;而且,它的发射准备工作时间长,每月最多只能发射两次。由此可见,要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和使用费用,就必须研制性能更加理想的航天运输工具。
人们从普通的航空飞机那里得到了启示:在大气层中飞行时,飞机不携带氧化剂,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这样可以大大减轻飞机重量。能不能把航天飞机与航空飞机的飞行技术结合在一起呢?于是一种新的设想即航空航天飞机(简称空天飞机)出现了:它既能在大气层中像航空飞机那样利用大气层中的氧飞行,又能像航天飞机那样在大气层外利用自行携带的氧化剂飞行。
空天飞机是一种可以在普通机场水平起降、可以重复太空与地面之间往返的飞行器。这是一种将航空航天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飞行器。它能像普通飞机那样从地面起飞,以高超音速在大气层内飞行,在30~100千米高空飞机速度可达12~25倍音速,并直接加速进入地球轨道,成为航天器。它可以完全重复使用,大幅度降低费用。据估计,其费用可能降到目前航天飞机的十分之一。
现在,美、英、德、法、日等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研制空天飞机。英国航空及航天公司与著名的罗依斯——罗尔斯公司正在加紧研制一种名为“霍托尔”的空天飞机。目前已进入包括风洞试验和发动机鉴定在内的概念论证阶段。按设想,“霍托尔”起飞后靠吸气发动机加速至5倍音速,升至2.6万米高空时,再开动火箭发动机,将其推入地球轨道作太空飞行。“霍托尔”的研究费用预计达50亿美元。
1. 下列对航天飞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需要大型的设施和大量的工作人员为其发射服务。
B. 发射准备时间长,每月最多只能发射两次。
C. 发射费用高,耗费人力多,准备时间长。
D. 抛掉的部分的费用过高,增加了发射成本。
2. 下列对空天飞机特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空天飞机在大气层中飞行时,不需要消耗氧化剂,所以可以轻装上阵。
B. 空天飞机可以完整地重复使用,这就大大降低了发射成本和使用费用。
C. 空天飞机能以高超音速飞行,并利用吸气发动机直接加速进入地球轨道。
D. 空天飞机也需使用火箭发动机和氧化剂。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天飞机升空不需要火箭助推,所以不需要发射架,而对机场跑道有要求。
B. 空天飞机可以让我们以比航空飞机快得多的速度在大气层内作远距离飞行。
C. 由于空天飞机不再抛弃用过的器件,地球轨道上的太空垃圾会大幅度减少。
D. 空天飞机目前已进入了研究、制造阶段,用它取代航天飞机飞行已指日可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①、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②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后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愿君留意臣之计。”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蔽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旗鼓,走水上军③。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禽赵王歇。
  ……
  信曰:“《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①赵王,名歇,系项羽所封的诸侯王。 ②樵苏:苏,取草。 ③水上军:汉军在水边的营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       假:假装。
B.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罢:“疲”,疲惫
  C.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详:“佯”,假意
  D.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陈:“阵”,列阵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吾奇兵绝其后                        吾其还也
C.愿君留意臣之计                      何厌之有
D.非臣所及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左车认为韩信可能会利用井陉之险背水而战,故提议“深沟高垒”以“绝其后”。
  B.汉军擂鼓开出井陉口,大战佯败。韩信派出的二千精兵则偷袭赵军的大本营。
  C.韩信井陉“背水一战”,虽违背《兵法》教义,但依情势而定阵势确属高明之举。
  D.汉将对韩信设计的战术本有疑虑,战后韩信说透布阵意图,他们才心悦诚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2)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山 园 小 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8.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 (5分)
9.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怎样描写小梅的优美风韵?(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青鸟不传云外信,                               。(李璟《浣溪纱》)
(4)又前而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5)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两棵树     刘长春
   ①万籁俱静。雪亮的灯光打在形状很美的两棵树上,四只弯曲的手臂伸向天空,树梢是尖尖的,没有风,两个剪影,好像两个站立在大地上的人,沉思着什么,晨风开始吹拂,树叶沙沙作响,小鸟飞上枝头……稍顷,音乐声起,随着旋律的此起彼伏,两棵树开始移动,靠近,又分开,翩翩起舞。随后,音乐声止,大地复归寂静。天,还是蔚蓝蔚蓝的,风,还是轻轻轻轻的,两棵树又靠近、靠近、再靠近,依然站成开幕时的两个剪影。
   ②是的,两棵树,两棵相依为命的树!经历风风雨雨而挺立的树!根与根相连纠缠的树!
   ③这两棵树,现在就站立在浙江奉化溪口一个山坡上。一棵是楠树,另一棵也是楠树。一棵长得茁壮,雄姿英发;另一棵长得秀美,亭亭玉立。在他们站立的山坡边上,终年不断地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远处雪窦古刹的钟声,如九天飘落的梵音,回荡在白云之间;更远处的妙高台,雄据绝顶,一览众山。眼前,也不显得高大的武岭城墙在大树浓荫的覆盖下,沉默。墙头,生野草,也生野花,在秋日的微风中俯仰自如,昨日那一段惊心动魄风云变幻的时光,早已融入远方苍茫的历史天空。我提醒所有到了溪口的人,请你们要去看一看那两棵树——蒋介石幽禁“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住处后边的两棵树,那可是活着的历史的一个见证!
   ④树的形象,会使我们想起人的脊柱。没有脊柱的人就不能完美地挺立。支撑每一个人的精神支柱都是不同的。“九一八”事变之后,蒙受“不抵抗将军”骂名的张学良,可谓集国恨家仇于一身。1935年冬“偌大的华北,已容不下一张课桌”。中日战争已是鼙鼓可闻了。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关头,一个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而声色不动;另一个心里却呼啸着“打回东北去”的呐喊。矛盾,民族的矛盾,国家与个人的矛盾,压倒了义结金兰的兄弟情分,张学良拍案而起,导演中国现代史上实行兵谏的英勇一幕。时间难以磨灭,风雨不能剥蚀,地域无法割裂,浩然塞乎天地之间。
   ⑤树的绿叶,还会使我们想起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有强弱之分的,人的生命状态也是很不相同的。在那个大敌当前共赴国难的枪林弹雨中,有人退缩了,有人变节了,有人洁身自保了,当然也有人呼啸着冲上历史的高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的张学良,随机陪同蒋介石从西安飞南京,旋后即失去了自由。从此,陪伴这位少帅的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七七事变”爆发,已身陷囹圄的张学良愤而上书蒋介石,要求带兵抗日,满腔热忱却换来了冷冰冰的“好好读书”一句话。报国无门,英雄失路,“栏杆遍拍,无人会登临意”呵!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满腔忧愤对谁诉?呼天,天不应;问地,地不答;问江问河,江河没有回声,不舍昼夜水自流……心碎了,人老了,可是,唯有生命之火不熄。把不是牢房的牢房坐穿,活着依然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1901年6月3日的诞辰,2001年10月15日的忌日。活过了百岁,一个世纪的风雨雷电从他的耳边走过。生前,他还说:“我很想回到大陆,回到东北看看!”爱家的人,不管走得多远,生命之根还是在故乡的土地。就像那树——生命之树常绿。
   ⑥那两棵树,是他为她亲手栽种,为什么只种两棵?而且是楠树,岁寒不凋零的常绿乔木,也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人称“赵四小姐”的赵一荻在张学良最需要的时候来到了他的身边,陪伴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光。28年的磨难与考验,成就了一对夫妻如歌如诉如泣的爱情诗章!是的,那时天地之间让人感动得流泪的真正奉献给爱情的诗章!两棵树,并排站着,同呼吸、共命运,你看着我,我望着你,总有一种彼此相融的气息在流动。太阳底下,我久久凝视着那两棵楠树,不禁想起萧•尼尔森的几句诗:“少女伫立在我身旁/她年轻的目光/在橘树的某处闪耀。”那是一种召唤,一声脚步,在阳光下或风雨中走动!江河行地,岁月长流,而树会长大长高。两棵树,两棵非凡的树,肩并着肩,手挽着手,一起站成我心里两个剪影,永远不再分开。日月辉映之下,每棵树都把自己的影子轻轻覆在他或她的肩上……
   (选自《大地笔记》,载《美文》2004年第8期,有删节)
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第2段中反复咏叹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舞台上“两棵树”的强烈的赞美之情,自然而然地引起下文。
   B.第3段的景物描写,有对比,有前后照应,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也突出了两棵树的历史意义。
   C.第5段的划线句子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衔接紧密,节奏感强,充分说明了张学良是一个堂堂正正的英雄。
   D.最后一段,作者引用了萧•尼尔森的诗句,讴歌了张学良与赵一荻坚贞的爱情,同时也热情讴歌了张学良一腔赤诚的爱国心。
   E.作者在解读自然景观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这样作品的凝重感、沧桑感沽沽流出,为作品增添了审美情趣。
12.从文中看,“两棵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6分)
13.简析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日月辉映之下……”在文中的含义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6分)
14.文中的两棵树让我们想起鲁迅笔下月夜中的两颗枣树,想起舒婷笔下橡树和木棉之间的爱情,也许还会想起童年时和伙伴们一起攀爬的大树。树,还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或者寄托了你怎样的情感?请就此写一段话。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抱抱”就能消除人际冷漠吗?
采访——《中国青年》记者 亓昕
   记者:据报道,北京、南京、广州、天津等地街头出现了由年轻人自发组成的“抱抱团”。您怎样看待他们的所作所为?
   曲伟杰:抱抱是一个人的需要,“抱抱团”是一群人的需要。“抱抱团”不等于“团团抱”,因为不是每“团”人都需要与陌生人搂搂抱抱。
   记者:那您对此不太赞赏是吗?
   曲伟杰:我倾向于对类似行为不贴标签,只把它理解为某些人的一种行为方式。那是由他们的特别需求产生的特别方式。
   记者:“抱抱团”的出发点是“希望与陌生人拥抱,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请您从心理学角度评价一下,抱抱就能消除冷漠吗?
   曲伟杰:人际冷漠是社会心理中不可否认的现象这一,冷漠的背后是亲密的人、熟悉的人缺乏交换温暖的安全方式。就此而言,抱抱当然是用温暖战胜冷漠的方式之一,但也仅仅是“之一”而已。就像冰天雪地中两个人握一下手,总比握着一把雪要暖,但肯定不足以温暖人间。如果把“抱抱团”理解为人与人渴望沟通的一个风向标,比把它当做降低冷漠的灵药要客观得多。
   记者:据说这种“行为艺术”在国外很流行,也许我们国人没有这样的心理及文化土壤,所以“抱抱团”的行为稍显尴尬。
   曲伟杰:这个“抱抱”在国外流不流行不重要,就像狂欢节在国外流不流行不重要一样,重要的是这些东西被不被国人所需要。如果真需要,没有这样的心理及文化土壤也会造出这样的心理及文化土壤。如果不需要,即便你用火车把国外的土壤运进来,也迟早会被民心给封杀掉。
   记者:那么“抱抱团”遭冷遇就说明我们不需要温暖吗?陌生人之间的冷漠从心理因素来讲,又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曲伟杰:冷漠的根源是忽略。陌生人的冷漠首先源于亲人的忽略。爸爸妈妈由于忙赚钱、忙事业、忙唠叨、忙搓麻、忙摆龙门阵,而导致对婴幼儿和儿童少年的忽略。被忽略的孩子没有资源向父母、亲人、伙伴输出亲密,更不要说陌生人。陌生人的冷漠还源于夫妻间的忽略。在我们的国度,亲密行为往往局限在谈情说爱阶段,一旦结婚就变成相敬如宾,甚至以亲密为耻。当亲密不再是可爱的自然,冷漠就变成了可怕的自然。还源于邻里交往的消失。我们花毕生的心血钱飞翔来水泥森林中的一个或大或小的房子的同时,也买断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邻里关系。当我们习惯于从猫眼冷对门前影,哪敢笑看路边人!
   不能不说还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安全。漫说是抱抱,和陌生人说不说话都变成生死考验了,你好意思要求你爱也爱你的人毫无安全底线地去和陌生人情同手足吗?人们冷漠不是因为生来就不渴望温暖,而是缺乏安全感,缺乏激活温暖和相互表达温暖的生活机制。
   如果“抱抱团”们发起抱抱的唯一动机是消除冷漠,那么不论别人如何理解,效果又是怎样,他们至少在精神上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圣人,至少是大漠中的植树者,雪域高原的引火人。但是如果我们中的每一个都像他们那样高贵地想,也更求实效地做,反而会使“抱抱团”和“团团抱”都变得毫无必要了。就像夏天不需要穿棉袄,也像冬天不需要戴草帽。
   当冷漠不再的时候,亲密未必要表现为抱抱或不抱抱,它可能是一声叹息,可能是一句慰藉,它可能是一种支持,可能是一次容纳,它可能是轻轻一握,可能是万语千言透过眼神放在心里。而当亲密需要刻意设计的时候,那是亲密的匮乏。当抱抱需要冒险号召的时候,那是和谐的悲哀。让人欣慰的是,抱抱的星星之火,会让亲密的人际关系燎原。原因很简单:人性厌倦冷漠,趋向亲密和温暖。
   (选自《中国青年》,2006年第11期,有删改)
15.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抱抱团”是北京、南京、广州、天津等地街头出现了由年轻人自发组成的团体,旨在希望与陌生人拥抱,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B.曲伟杰对“抱抱团”并不赞赏,认为它并不能改变社会的冷漠。
C.曲伟杰认为如果人们都能像“抱抱团”的成员那样,主动去消除冷漠,那么“抱抱团”也将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D.因为国人缺少适合“抱抱团”存在的文化和心理氛围,它将很快在中国消失。
E.“抱抱团”可以通过爱心公益活动传达“拒绝冷漠”的精神,散播一种人文的关怀,让每个人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身边的每一个陌生人。
16.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与句子的含义。(6分)
   (1)“我倾向于对类似行为不贴标签,”中“贴标签”是什么意思?
   (2)“如果把‘抱抱团’理解为人与人渴望沟通的一个风向标,比把它当做降低冷漠的灵药要客观得多”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7.纵观全文,曲伟杰对“抱抱团”总体评价是什么?(6分)
18.“抱抱团”遭到国人的冷遇,究其原因,有多方面。请你就此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下列选项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橘子洲头  颓圮(pǐ)  尸骇(hái)  彳(chí)亍(chú)
B.倜(chóu)伥(chàng)  青荇(xìng)  恶耗  火钵(bō)
C.团箕(qí)  徘(pái)徊(huí)  寥(liáo)落  彷徨
D.长歌当(dàng)哭  叱(chì)咤(zhà)  谦逊  惺忪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王蒙的新著《青狐》是一部优秀的小说,我每读到精彩之处,便会拍案而起,为其击节叫好。
B.《千里走单骑》在东京上映时,中途退场的观众可说是凤毛麟角,人们都被影片中的故事深深打动。
C.“一日五游”虽节省时间,但对于那些有丰厚底蕴的古都,怕是连一鳞半爪也难以看清,更谈不上品味了。
D.中国女足在这次世界大赛中惨遭失败,她们立志要卷土重来,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21.下列句子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 10兆瓦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实验工程的完成,超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相关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B.强沙尘天气屡屡肆虐华北地区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北方地表覆被整体恶化造成的恶果。
C.这个时候,人们已经从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的朱自清身上看到了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因此对他的诗作予以热情的评价。
D. 在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精品进人中国以后,促使我们加快树立自己的世界艺术品牌。
22.请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5分)
由《家》到《随想录》,他一直是社会良心的象征。作家是生活的良心。它纯洁、正直、敏感,且具先觉性。在封建迷雾笼罩世人时,他呼唤着觉醒的青年一代从令人窒息 的封建之 “家”冲出去;当文革暴力刚刚灰飞烟灭时,他不是跳出苦难开怀大笑,而是紧皱眉头,拿起世界上最沉重的器具——笔,写出心底思之最初的两个字:忏悔。他不饶恕文革,也不饶恕自己。因为他希望心灵的工作首先是修复,包括道德和人格的修复。他知道只有人的健全,社会的发展才可能健全。由于这样的作家的存在,使我们觉得生活和文学中一直有一种良心可以实实在在的触摸到。这种良心是忠于生活和文学的。它使我们相信生活,紧拥不弃;也信任文学,牢牢捏紧手中的笔。那就不必答理那些乱糟糟的商品文字和花拳绣腿的文本游戏。作家的良心是文学的魂。魂是一种精神生命。我们从巴金的作品一直可以摸到这生活的脉搏。它始终如一,强劲有力地跳动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是唐人描写思念之情的诗句,参照这些诗句的说法,用现代汉语造一组由3个比喻句构成的排比句。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思君如孤灯,一夜一心死。 
   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思君如百草,撩乱逐春生。
六、写作(60分)
24.《我的世界》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命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C       
2. C(从最后一段看,吸气发动机是在大气层内加速的,进入轨道使用的是火箭发动机)
3. D(没有进入制造阶段)
4.A(假,假借,这里指调拨军队。)
5.A(都是将要的意思。B他们的,婉商语气;C的,提宾标志;D比得上,达到。)
6.C(原文“兵法不曰”是反诘语气,正符合。)
7.见译文。
  参考译文:
  韩信与张耳凭借数万兵力,准备东下井陉进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袭击他们,便在井陉口聚集军队迎击,号称兵力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策:“臣听说‘从千里之外运送粮食,士兵面有饥色;打来柴草后才能做饭,将士常吃不饱。'现井陉口的道路,车辆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成队列,队伍排出数百里,这种形势下运输粮食的车载必然落在后面。希望您拨给我奇兵三万人,在山道截拦他们的辎重;您派人挖深沟,筑高墙,坚守营地不与汉军交战。他们向前无法作战,向后不能撤退。我率奇兵断绝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中无处掳掠。希望您留心考虑臣的提出的计策。”成安君陈余是个儒生,常称“仁义之师不用阴谋诡计”,他说:“今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其实不过数千,从千里外向我进犯,也已经疲惫之极。现在我们这样回避而不迎击,倘若今后有强者来犯,又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呢!”
  韩信派人暗中察看,探子了解到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方才引兵下井陉。距离井陉口三十里,停下来宿营。韩信挑选二千善战的骑兵,让每人持一面红旗,从小道行,隐蔽在山间观察赵军。韩信告诫这些兵士:“赵军若发现我军后退,必倾巢而出追逐我军,你们急速突入赵军营地,拔下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的红旗。待今天日打败赵军,我们再会餐。”诸将都不敢相信,假意附和道:“好。”韩信于是派一万人打先锋,出了隘口,背依河水列阵。赵军望见汉军这样的阵势,大笑。天刚亮,韩信令士兵打起大将的旗鼓,擂鼓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门攻击汉军,大战许久。于是信、张耳佯装败阵,丢弃旗鼓,逃向背依河水边的军营。驻扎在水边的军队打开营门让韩信人等进来。尔后汉军又与赵军激战一番。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鼓旗,追逐韩信、张耳。汉军将士皆殊死抵抗,赵军无法打败他们。韩信派出那二千善战的骑兵,飞驰入赵军营地,将赵军旗帜全部拔掉,树起二千面汉军红旗。赵军已无胜势也捉不到韩信等人,打算返回自己的营地;此时营地满是汉军的红旗,赵军混乱,兵士逃散。在这种情况下,汉兵夹击,大破赵军,俘虏兵士,杀死成安君,生擒赵王。
韩信说:“兵法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在那种形势下,不得不将军队置于死地,使人人为保全性合奋战;如果留下退路,都会逃跑,哪里还能留住并指挥他们作战?”诸将听了,都心悦诚服地说:“有道理,将军的韬略不是我们能比得上的。”
8.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容利的高尚的情操趣味。 
9.颔联以“横斜”描绘梅枝稀疏的倩影,以“浮动”状写梅花缕缕袭来的幽香,再以朦胧的夜色、清澈的溪水衬托,表现了梅花高洁、幽雅的气质风韵。解答时可从关键词语和衬托手法两方面进行分析。颈联从侧面烘托梅花的可爱。霜禽未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先偷看梅花几眼,活不到冬天的粉蝶如能见到梅花一定会爱得消魂。用拟人和夸张写霜禽、粉蝶对梅花的情感,写梅花可爱到极点。
10.(1)万类霜天竞自由 (2)挥斥方遒 (3)丁香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上一个『巴蜀名校联盟2009高考1语文文言文选材预测(约75400字』  下一个『河南省2009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