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测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人教版必修二测试卷(高一必修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伊犁州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联考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I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组成,共4页;答题卷共2页。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分值10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第Ⅰ卷(客观题,10题,每题3分,共30分)一、 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加点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
试题预览
伊犁州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联考
语 文 试 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I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组成,共4页;答题卷共2页。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分值10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客观题,10题,每题3分,共30分)
一、 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加点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义愤填膺(yīng)     否(pǐ)泰   肄(yì)业    桑葚(shèn)
B、夙(shù)兴夜寐    羁 (jī)鸟    媛(yuàn)女   骚(shāo)体
C、游目骋(chéng)怀   愆(qiān)期   城隅(yú)     袅娜(nà)
D、浅尝辄(zhě)止    伶俜(pìn)    氛(fèn)围    葳蕤(ruí)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
A、偃旗息鼓    沧海一粟     斑驳陆离    没精打采
B、乌鹊南飞    趋之若鹜     汗流浃背    横槊赋诗
C、余音袅袅    络绎不绝     举一反三    彪炳千古
D、崇山峻岭    清流急湍     安之若素    人才倍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些青年不懂得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只知在文章里___中国地大物博。
②沈万福___单位名义,对外自称是公司的全权代表,骗取用户的信任。
③作为一名干部,绝对不能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群众的疾苦___。
④登陆美国NBA职业篮球联赛的易建联,现已成为国内___的新闻人物。
A、夸耀    盗用    漠不关心    家喻户晓
B、夸赞    滥用    漠不关心    炙手可热
C、夸赞    盗用    漫不经心    炙手可热
D、夸耀    滥用    漫不经心    家喻户晓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打好基础才能造房子,这个道理很浅显,但是得寸进尺的心态,却往往影响人们对这一真理的认识。
B、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C、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他责无旁贷地走上了领奖台。
D、应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提出疑问,对旧的学术权威提出挑战,要在发现和创造新知识方面独辟蹊径。
5、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B、许多胃肠专家认为,空腹时嚼口香糖,会使人感到恶心、头晕、胃疼甚至胃溃疡。
C、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潜台词啊!
D、对于能不能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B、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C、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D、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二、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③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④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⑤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⑥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⑦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⑧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⑨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7、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恨恨:愤恨到极点
B、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乃尔:就这样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致谢
8、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B、①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②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C、①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②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9、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焦仲卿忠于爱情的一组是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③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④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⑤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⑥      D、②③⑤⑥
10、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诗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
A、“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此句既写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也写到焦仲卿当时所骑的马的哀鸣,从而为下文渲染了一种凄怆的故事氛围。
B、“贺卿得高迁!”一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讥讽,但实际上却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恋。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此句既表明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封建等级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为何要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原因。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此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明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的爱情故事终于感动上苍,让他们两人化作鸳鸯鸟而结为夫妇。

第Ⅱ卷(主观题,共70分)
三、 (16分)
11、默写:补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每题1分,共5分)
(1)是日也,            ,            。 (王羲之《兰亭集序》)
(2)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诗经•小雅•采薇》)
(3)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前赤壁赋》)
(5)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12、阅读《涉江采芙蓉》,完成下面题目。(5分)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思妇”,还是“游子”,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语段,翻译画横线的两个句子(6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②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④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14、第③段中写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做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说到牵牛花,作者为什么认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体味第④段中划线句子表现出来的意境(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评论家历来认为,《故都的秋》一文的一个重要的特色是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请你结合第④段加以分析。(不少于70个字)(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基本技能(4分)
18、阅读下面文段,选择两处进行批注点评。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2)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3)月亮渐渐的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4)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带上门出去。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作文(3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完成作文。
小镇的路口,住着一个老人。一天,来了一位旅行者,希望能在此定居下来。老人问他:“你以前居住的镇子怎么样?”旅行者说:“那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地方。居住在那儿的人粗鲁无礼,一点也不友善。所以我离开了那里。”老人听完,淡淡地说:“真让人难以置信。不过说实话,你说出了我对这里居民的看法。你最好继续寻找下去,不要停留。”于是,旅行者离开了。
后来,又来了一位旅行者,同样向老人提出,想在此定居下去。老人问:“你居住的老家怎么样?“那里的人很了不起。他们善良、慷慨,对人很友善。”旅行者回答。“真让人感到惊奇!”老人听完,笑着说,“你说出了我对这里居民的看法。进来和我们一起居住吧!”
世界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一个人的生活是对这个人本质的折射。无论你走到哪里,你“本人”都会和你同行。
请以“和你同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22.81.74.2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上一个『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下一个『七年级上册半期考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