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 模拟题(二)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学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8—2009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 模拟题(二)(高二必修五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2009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模拟题(二)班级:姓名: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不弄“出售
试题预览
2008—2009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
模拟题(二)
班级:                   姓名: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        ]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        ]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        ]不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我们要或(    ),或(   ),或(    )。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下列对第一段中所用的比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鸦片”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B.“烟枪和烟灯”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C.“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喻吸收精华应有利于“大众化”。 
D.“姨太太”喻文化遗产中腐败的东西。 
2.在原文[        ]中填入一组正确的关联词                             
A.却        只要        而        却        而 
B.并        如果        而        而        却 
C.并        只要        只        只        却 
D.却        如果        只        却        并 
3.依次填入文中(    )内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A.存放        使用        毁灭 
B.使用        毁灭        存放  
C.使用        存放        毁灭 
D.毁灭        存放        使用 
4.对第一段段意概括得不全面的一项是                                
A.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占有、挑选的。 
B.拿来主义者是如何使用和存放的。 
C.拿来主义者是如何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 
D.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区别对待文化遗产的。
5.对第二段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B.强调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C.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产生新人与创立新文艺的重要性。 
D.强调了新人的产生对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二、阅读下面三段课文,回答问题。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6、下文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这个题目是编者加的。
B、《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品,其作者为清朝作家曹雪芹。
C、《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一大批主要人物,初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D、文中介绍人物笔法多变,疏密相间,有详有略,虚实结合,详写贾母、凤姐、宝玉、王夫人,虚写贾赦、贾政等人。
7、“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
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
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8、“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人世诽谤”是说                             
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
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
C、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
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
9、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段都用了比喻的手法。
B、第2、3段用了对偶手法。
C、除对偶外,第3段还用了比喻、排比。
D、第3段作了反语。
10、下列成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纨绔子弟:纨绔,细绢做的裤子。指那些只知享受,什么事也不能干的富贵人家子弟。“纨绔”也可写作“纨袴”。
B、混世魔王:比喻扰乱世界的凶人。
C、不经之谈:荒唐无稽的道理;不经,不合道理。形容荒唐没有根据的话。
D、总角之交: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梳成小辫,指童年时代。总角时解下的交情,是童年时就很要好的朋友。

三、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1——15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1.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夜缒而出                    zhuì
B.共其乏困                       gòng
C.秦伯说                          yuè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páng
1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1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其无礼于晋
B. 君知其难也           吾其还也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D.唯君图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4.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1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6.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17、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
18、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19、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20、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2008—2009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
模拟题(二)

答案:
一、1. A解析:“鸦片”喻文化遗产中有益也有害的部分。 
2.C  
3.C 
4. B解析:B项只包含如何“挑选”一方面,忽视了“占有”这一面。 
5. D解析:D项应为“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新人的产生的重要性”。 
二、
6.D
7.C
8.A
9.A
10.B

11.B
12.B  
13.C 
14.D 
15.C 


16:B
17:C
18:A(此句应译为“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19:C(此时,苏轼被贬谪居于黄州,心情压抑,但又能豁然释怀,希望朝廷能重新起用自己,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反映在作品中,作者只能慨叹人生之无常。)
20:C(不是“埋下伏笔”。) (122.139.6.19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学考模拟卷


上一个『语文课外阅读训练(一)』  下一个『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