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1月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必修1月考(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2009学年度高一语文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4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瓦菲(fēi)团箕(qī)彳亍(chì)分外(fèn)B.颓圮(pǐ)忸怩(niǔ)青荇(xìng)遒(qiú)劲C.装饰(shì)舵手(duò)寂寥(jì)变徵(wēi)D.淬火(cù)猝然(cù)忤逆(wǔ)铁杵(wǔ)2.选出字形没有
试题预览
2008—2009学年度高一语文试卷
                                               

一   语文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4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瓦菲(fēi)  团箕(qī)  彳亍(chì)   分外(fèn)
B.颓圮(pǐ)     忸怩(niǔ)   青荇(xìng)   遒(qiú)劲
C.装饰(shì) 舵手(duò)  寂寥(jì)    变徵(wēi) 
D. 淬火(cù)   猝然(cù)  忤逆(wǔ)   铁杵(wǔ) 
 2.选出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 
A.仇怨  迷茫  哀怨  冷寞 
B.  漫溯    意气    斑斓   凄惋 
C.窗扉    苍茫    清苔   天伦 
D.保姆    彷徨    涌现   沉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C.沛公起如厕(如同)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而)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吾属今为之虏矣!
C.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6.下列加点的词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又欲肆其西封
 7.从句式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此天子气也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亚父者,范增也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8.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西汉时期刘向所编的《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从春秋至秦统一约240年间的部分历史。《荆轲刺秦王》一文选自其中的《战国策.燕策三》。
 D.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代表作有《大堰河 —— 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给太阳》等。

二  文言文课内阅读:(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每题3分,共18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於晋,且贰於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於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 武见秦 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 益于 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 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9.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 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C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熟视之,自以为不如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1.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 邻之厚,君之薄也
C. 夫晋,何厌之有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12.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逃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 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 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翻译:
1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三  文言文课外阅读:(每题3分,共12分)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有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尝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从此:自此以后
B.公子妄人耳                             妄人:狂妄的人
C.平原君乃免冠谢                         免冠:脱下帽子
D.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面目:脸色、面貌
 16.对下列各句“之”字指带的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
指代魏公子“从此两人游,甚欢”。
B.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
指代“毛公”“薛公”。
C.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指代“秦日夜出兵东伐魏”。
D.平原君门下闻之
指代 平原君“固留公子”。
1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公子天下无双”的一组是
1.  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2.  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3.  在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4.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5.  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6.  语未及卒,公子立色变,告车趣驾归救魏
A.1.2.5.   B.1.4.6.    C.2.3.6.     D.3.4.5.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信陵君思贤若渴,他悄悄步行往见身处“博徒卖浆者流”的毛公、薛公,并成了二人的真正朋友。
B. 信陵君所见的毛公、薛公被平原君斥为荒唐之人,这使信陵君改变了对平原君的看法,并整装离他而去。
C. 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行为感动了平原君的门客,他们纷纷离开自己的主人而投奔到信陵君的门下。
D.魏国危急,魏王使使往请信陵君,众多门客都不敢劝其归魏,只有毛公、薛公以大义相劝,使他离赵救魏。
 
四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共6分)
                                秋山
                                                    杨万里
                     乌桕平生老染工,  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  却倩孤松掩醉容。
                                 余杭
                                                    范成大
                     春晚山花各静芳,  从教红紫送韶光。
                     忍冬清馥蔷薇酽,  熏满千村万落香。
 
19.杨诗从           的角度写秋山之树;范诗从           的角度写春山之花。(2分)
20.两首诗中的“掩”和“熏满”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就这两处作简要赏析。(4分)


五 读《沁园春•长沙》,完成下题。(12分,每小题3分)
2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挥斥(奔放)方遒   怅(失意)寥廓     漫(满)江
B 浪遏(阻止)飞舟   主(主宰)沉浮   鹰击(搏击)长空
C 百侣(僧侣)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D 中流(一般的)    峥嵘(不平凡)      岁月稠(多)
22 下面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在这寒冷的秋天,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
B 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
C 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D 我独自伫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
23 对词的下阕中“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用法说明正确的是
A 使动用法
B 名词活用一般动词
C 意动用法
D 名词做该句主语
24  简答: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向被认为是写秋的名句,毛泽东笔下的秋天与杜诗相比,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3分)


六  现代文课外阅读(13分)
窗 花
我怀念窑洞和窑洞里的生活,而尤其令我不能忘怀的,是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窗花来源于剪纸,而剪纸据说是一种民间艺术,但朴实的村姑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家的荣耀与自豪。
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全部在冬天灿烂。这当然与农闲有关,但农闲不是根本的原因。冬天是无花的季节。冬季的花如雪莲,腊梅等,在渭北的土塬上根本看不到;惟一的自然之花,就是时不时萦舞的雪花。那时环境还未遭受污染,雪下得特别频繁,动不动就是漫山遍野银妆素裹。夏天少雨,而冬天多雪。窗花渲染着冬雪,可以驱走人们心灵上的干旱,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希冀,给寒冷的乡民带来生命的暖意,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
窑洞的窗子一般都制作成木格状,上面粘一层白纸。狂风一吹,纸就瑟瑟颤栗,发出蚊蝇鸣叫的声音。久而久之,纸就扯开一个口子,口子越扯越大,进而纸就变得褴褛不堪。因此,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往窗格上贴纸只是冬天的事,其余的季节,窗格都空空洞洞的。冬天一到,寒流席卷而来,这时就会看到,家家户户所做的首要事情就是从供销社花五分钱,买回一张洁白的大纸,然后和了面浆,再然后就是粘窗纸。而少女和少妇们是最忙碌的,她们摊开王颜六色的纸片,手持一把小剪刀,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张土炕上,开始剪窗花。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谁窗花剪得好,全村人都会跑来观赏,并会得到无休无止的赞扬;而谁窗花剪得差,人们会看不起她,她心不灵手不巧,严重点儿,她嫁人都有些困难。许多媒人说媒,怀里就揣着姑娘剪的窗花,到了男方家里,先把窗花拿出来,那时候,农村人总是把剪窗花与缝衣服联系在一块儿看的,他们的意思里有这么一个推论:你剪不了窗花,肯定缝不了衣裳;你缝不了衣裳,娶媳妇不成了白娶?媳妇的功用除了生儿育女,就是缝衣做饭了。
每个冬季来临的时候,村子里都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剪窗花比赛。没有组织者,没有加油助威的锣鼓,但并不影响比赛的认真和严肃。于是在村子里走一圈,就会看到所有的窗子都五彩缤纷,生机盎然。黄土是单调的,而窗花却在这单调之中,注入了另外的灵魂。
窗花的内容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植物,一是动物,人自然归属于动物之列。在无花的日子里,花朵却在窗格上恣肆。如果古人描绘它,会用“花闹窗棂”几个字。的确,束束花朵不但神韵俱备,而且形态上都挺夸张。牡丹有点儿胖,菊花有点瘦,玫瑰妻妾成群,郁金香携儿带女……意味深长的是,窗花更多的与吃有关,映现着农民们对食物的渴望。麦穗特别肥大,玉米棒籽粒圆满,苹果鲜红壮硕,桃子鲜嫩欲滴。也许人们太需要这些东西了。但现实生活中他们难以得到,于是只有把梦想编织在窗纸上。的确,我曾亲眼目睹过有的幼儿想吃窗纸上的苹果而不能时哇哇啼哭的景象;我也看到过邻家大爷饿得卧床不起凝望窗花时木呆的眼神。窗花,显示着村姑的手艺,也在诠释着庄稼人的梦想。
 
25 村姑对窗花“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家的荣耀与自豪”,但作者后来为什么说“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 请概括作答。(2分)
答: 
26 文章第二段开头说:“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全部在冬天灿烂。”请问:窗花“在冬天灿烂”的根本原因指什么 ?(3分)
答: 
27.第四段结尾说:“黄土是单调的,而窗花却在这单调之中,注入了另外的灵魂。”
(1)从全文看,“黄土”的内涵比较丰富,这里的“单调”包含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分)
(2)“另外的灵魂”指什么 (2分)
答: 
28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这篇散文以“窗花”为写作对象,目的是为了写“窑洞里生活”的人,写他们从 “窗花”中显现出来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愿望。
B 文章写“窗花”在冬天“灿烂”时列举了“雪莲”“腊梅”等来映衬“窗花”的美丽娇艳和斗霜舞雪的品格,形象生动。
C 第三段写“狂风一吹”之后窗纸“褴褛不堪”情景,为下文村里人重视剪窗花作了很好的辅垫。
D “你剪不了窗花,肯定缝不了衣裳;你缝不了衣裳,娶媳妇不成了白娶 “这句话意在批判农村的人们歧视妇女的严重的落后意识。
E 结尾一段写到幼儿“哇哇啼哭的景象”与邻家大爷“木呆的眼神”,这样写是为了衬托出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七  语言语用(每题3分,6分)

29 根据下文内容,以介绍“锥形瓶”目的,写一段不超过35个字的文字。

西安博物馆里有一尊手提仿制的锥形古代姑娘的塑像。这个锥形瓶两头小、中间大,似乎放都不稳;可是瓶空着在水面会倾倒,而当瓶里汲满水时,就会自动竖直,回复平衡状态。这种为便于汲水而发明的锥形瓶,含有深刻的力学原理,它说明先民们在实践中早就知道利用重心和定倾中心的相对位置跟浮体稳定性的关系。
30 仿照例句,续写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                   ,                    。
 
 八  默写(每格1分,共9分)
   
3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君知其难也。
32.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
33.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
34.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
35.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
3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






2008—2009学年度高一语文答题卷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 语文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4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二  文言文课内阅读:(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每题3分,共18分)
9.(  )      10.(   )    11.(   )   12.(  )
1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三  文言文课外阅读:(每题3分,共12分)
15.(  )       16.(    )      17.(    )    18.(    )
19.杨诗从              的角度写秋山之树;范诗从                的角度写春山之花。(2分)
20.两首诗中的“掩”和“熏满”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就这两处作简要赏析。(4分)




五 读《沁园春•长沙》,完成下题。(12分,每小题3分)
21.(    )    22.(     )     23.(    )
24.简答:(3分)




六  现代文课外阅读(13分)
25 村姑对窗花“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家的荣耀与自豪”,但作者后来为什么说“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 请概括作答。(2分)
答: 





26 文章第二段开头说:“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全部在冬天灿烂。”请问:窗花“在冬天灿烂”的根本原因指什么 ?(3分)
答: 





27.第四段结尾说:“黄土是单调的,而窗花却在这单调之中,注入了另外的灵魂。”
(1)从全文看,“黄土”的内涵比较丰富,这里的“单调”包含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分)
答:




(2)“另外的灵魂”指什么 (2分)
答:




28.双向选择:(各两分)    (    )(    )
七  语言语用(每题3分,6分)
29.                                                                                                    
                                                                      
                                                                     
                                                                       
                                                                     
                                                                         
30. 秋天的风                         ,                            。
  八  默写(每格1分,共9分)

3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君知其难也。

32.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

33.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

34.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

35.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

3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
参考答案:
1. B  2. D  3. A  4.C  5.B  6.C  7.B  8.A
9.C   10.C  11.D   12.B
15.C  16.D  17.C  18.B
19.色彩    香气
20.“掩”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枫与孤松红绿掩映之美。
“薰满”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写花开之盛,花香之浓,传播之远。


一读《沁园春•长沙》12分
1.B 2.C 3.C
4. 答案: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二课外阅读(13分)窗 花
一,19.因为这是她们自我价值(谋生能力)的展示,事关她们今后生活的幸福.(每方面1分).
20.可以驱走人心灵的干旱,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希望,给寒冷的乡民带来生命的暖意,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每点1分)
21.(1)自然环境的单调,人们生活的单调(4分,每方面2分,大意即可); (2)庄稼人的梦想(2分,理想,愿望等也可)
22.A,C(4分,每项2分)
三语言运用题:6分
公子听说赵国有个名叫毛公的处士隐藏在赌徒当中,有个叫薛公的隐藏在卖酒的人家。公子想见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却躲藏起来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到他俩躲藏的地方,就私下里前往和这两个人交往,相处得很融洽。平原君听说这件事,便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论的人才,现在我听说他竟和赌徒、卖酒的胡乱交往,公子不过是个行为随意的人罢了。”平原君的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公子便辞别了平原君的夫人,准备离开赵国,说:“当初我听说平原君很贤明,所以背弃了魏王来援救赵国,以满足平原君的心愿。看来平原君交往朋友,只是气魄很大(装门面)的举动罢了,不是真正地寻求贤士。我在大梁的时候,就经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来到了赵国,唯恐见不到他们。以我这样的人和他们交往,尚且担心他们不愿理我,现在平原君却认为和他们交往是羞耻的。像平原君这样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啊!”于是整理行李,准备离开赵国。夫人又把(公子的这番话)全部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便摘去帽子前去谢罪,坚决挽留公子,天下的贤士也都纷纷来到公子的门下。公子门下的宾客大大超过了平原君。 

公子留在赵国十年,没回魏国。秦国听说公子在赵国,日夜向东出兵攻打魏国。魏国为此事十分担心,于是派使者去请公子回国。公子害怕魏王还生他的气,就告诫门下的宾客说:“有敢为魏王使者通报的,处以死罪。”宾客都是(跟随公子)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没有人敢去劝公子回国的。毛公、薛公二人前去会见公子,说:“公子所以受到赵国的尊重,闻名于各诸侯国,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现在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危急,公子却不体谅,如果秦国攻破了大梁,平毁先王的宗庙,公子将以什么样的面目立足于天下呢?”话还没有讲完,公子的脸色立刻变了颜色,吩咐管车的人赶快驾起马车回去救魏。魏王见到公子,两人相对哭泣,(魏王)把上将军的印信交给公子,公子便作了统帅。公子率领五国军队在河外地区击败了秦军,秦军不敢出兵。 (120.32.70.5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上一个『灶浦中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下一个『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