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栏山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三模块考试暨期中考试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牛栏山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三模块考试暨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牛栏山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三模块考试暨期中考试试卷第一卷(每小题2分,共40分)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考试题(1——20题作答在机读卡上)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监jiàn生新正zhēng瓦楞léng诧cà异B.寒暄xuān形骸hái荸í荠炮pào烙C.俨yán然朱拓tuò牲醴lì两颊jiáD.不更gēng事咀jǔ
试题预览
牛栏山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三模块考试暨期中考试试卷

第一卷(每小题2分,共40分)
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考试题(1——20题作答在机读卡上)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
A.监 jiàn生        新正zhēng      瓦楞léng       诧cà异
B.寒暄xuān        形骸hái         荸bí荠        炮pào烙
C.俨yán然         朱拓tuò        牲醴lì         两颊jiá
D.不更gēng事      咀jǔ嚼         烟霭ǎi          间jiàn或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奄奄一息  窗棂  殷勤  愁闷忧苦     B 百依百顺  慈祥 弥留 掬弓尽瘁
C  任人宰割  硬郎  厉害  自私自利     D 老态龙肿 诀窍  姿势 栩栩如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B.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C.老王家的两个儿子,在学习上比翼双飞,双双考入北京大学。
D.如果医家想寻一位“健康大使”,我想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是绝对无资格担当此重任的。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B.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C.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评判他们能耐的大小。
    D.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①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②之士,皆欲收名定价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③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④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5..对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干:干谒,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B. 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抵:到达。
C. 白谟猷筹画                           谟猷(yóu):谋画,谋略。
D. 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       庶:副词,表示可能或期望。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何令人之景慕 徐公何能及君也
B.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 燕生设祖帐,情义殷渥。以破革囊赠宁
C.则欲尘秽视听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若赐观刍荛 若非石棂,妖当立毙

7.全部是表现李白表白自己才干的一组是(     )
①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②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③十五好剑术                         ④三十成文章 ⑤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⑥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⑥

8.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干谒之作,因为韩荆州善于发现人才而引起李白的倾慕,希望凭着自己的才干获得对方的接见和称誉。
B.李白年轻时抱负宏大,但他不欲经科举入仕途,多年来游历四方,拜访各地的地方长官,希望以此蒙受赏识,获得重用。
C.李白在信中对韩荆州的文章大加称颂,但又不亢不卑,毫无媚态,充满自信。文句骈散并用,长短错落,读来颇有气盛言宜之感。
D.李白才情很高,在自荐信中抒发了雄心壮志遭受压抑的痛苦,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但不免流露出一些狂傲之气,让人感到不好接受。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按时间可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也包括词和曲。
B.解读外国诗歌,要了解隐喻的修辞格。隐喻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里尔克《豹》通过人与“豹”的“同一化”反映了“豹”同时也是诗人自已“被监禁”的感觉。言在豹而意在人。
C.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自19世纪起,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即被公认为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D.外国诗歌、诗体流派众多。其中重要的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各种现代主义。

10.对鲁迅《祝福》中,“剩”字的分析,错误的的一项是(   )
A.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因与鲁四老爷话不投机,所以我不受喜欢,虽然是客人身份,但被冷落。“剩”在这里,一是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不感兴趣,二是表达了我本身受冷落的感受。三是表达了主客之间兴趣话题的矛盾,也表现出二人思想性格的矛盾。 
B.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吓,你看,这多么好打算?
此“剩”是加减之余,表达了卫老婆子羡慕祥林嫂婆婆利用祥林嫂赚钱的手段高明,突出了卫老婆子冷漠无情的中人形象。 
C.幸亏有儿子;她又能做,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本来还可以守着,谁知道那孩子又会给狼衔去的呢?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谁料到?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
表明了祥林嫂的处境:不只身边的亲人一无所有,而且精神上也没了指望,一个剩字,刻画了人物,深化了主题。 
D.倘一看见两三岁的小孩子,她就说: “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 孩子看见她的眼光就吃惊,牵着母亲的衣襟催她走。于是又只剩下她一个,终于没趣的也走了。
她本来就孤独无援,但这里偏又剩她一个。一个“剩”字,表明祥林嫂已经感受到大家对她的话题厌倦了,又回想着小孩子吃惊的眼光,祥林嫂知道,自己的痛苦向别人诉说是没用的,她自己也厌倦了,不打算再向别人说起这件事。突出了小说主角的悲剧性。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1──13 题。
丈夫给她的零用,每次从不超过六法郎。这一天,葛朗台掏出了做零用、买针线、付女儿衣着的六法郎月费,把钱袋扣上之后,总不忘了向他女人问一声:
“喂,妈妈,你想要一点儿什么吗?”
“呕,那个,慢慢再说罢。”葛朗台太太回答,她觉得做母亲的应该保持她的尊严。
①这种伟大真是白费! ②葛朗台自以为对太太慷慨得很呢。象拿侬、葛朗台太太、欧也妮小姐这等人物,倘使给哲学家碰到了,不是很有理由觉得上帝的本性是喜欢跟人开玩笑吗? 
11.下面对句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的一项是。(  )
A.“伟大”是对葛朗台太太而言的,表明了作者对她品德的赞叹。
B.“伟大”指葛朗台的自我感觉,表明了作者对葛朗台为人的讽刺。
C.这句话是作者的评论,表明了作者对葛朗台太太的同情。
D.这句话是作者的评论,表明了作者对葛朗台为人的讽刺。

12.下面是对句②含义的理解,错误的的一项是。(  )
A.这些善良的女性的善意,丝毫没有打动葛朗台。
B.善良、懦弱的人往往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C.善良谦和与邪恶专横偏偏不协调地扭合在一起。
D.三个善良懦弱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十分富有戏剧性。



13.下列对《聂小倩》内容的理解错误的的一项是(     )
A.《聂小倩》写了一个在爱、正直、信义的感召下,由鬼变人的故事。聂小倩从祟人之鬼变化为人之妻的过程,就是战胜鬼性,回归人性的过程。
B.《聂小倩》写了一个人鬼情未了的爱情故事。聂小倩和宁采臣二人一见倾心,但人鬼相隔。最终二人冲破了阻碍,完美结合。表明爱是没有界限的,歌颂了爱情的忠贞与执着。
C.《聂小倩》写了一个道德伦理的故事。在《聂小倩》中,其实并没有着力渲染聂小倩与宁采臣之间的情爱纠葛,宁采臣的儒家君子风范唤醒了聂小倩的人性。小说突显的是儒家“扬善惩恶”的道德伦理。
D.《聂小倩》写了一个人格成长的故事。 内心“向善”,使她生命完成了一个漂亮的“三级跳”:先为娼魅,二为佣姑,三为人妻。纵览其生平,她都表现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其形象不啻是现实生活中不幸沦为烟花而又向往过上正常人生活的受害妇女的化身。

14.下列对《葡萄的精灵》的理解,错误的的一项是(   )
A.标题的大概意思就是:葡萄里面包含了很丰富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像精灵一样藏在里面,人们费尽心机也猜不透其内涵。小说借葡萄的酿造过程,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难解、无聊与无奈。
B.王蒙是借老爹酿酒,在写人生的反复煎熬,多灾多难,而只有像老爹那样从容淡定,泰然自若,一切顺其自然,最后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清澈澄明的境界。
C.这多色多味,苦中有甜的生活,这反复折腾而仍然充满柔情的灵魂,正是王蒙自己的人生体验、人生哲理:王蒙本人何尝不是象葡萄一样,吸收了四季的精华,凝练出了精灵?
D.这篇小说的创造性在于把纪实和象征、诗情和哲理巧妙地结合了起来。看似不经意地写来,可又充满着多重的象征意味,引发人无穷的遐想和深邃的思索

15.阅读下列一段文言,找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凯,春搜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A.这段话的主旨是在强调,治理国家不能穷兵黩武,和平才是治国的根本。
B.这段话体现了儒家在处理内外远近的民族关系时的典型做法,即主张慎用武力,重视教化抚绥。
C.这段话是在引经据典的告诫君主:反“好战”,毋“忘战”皆为立国之策。
D.这段话是旁敲侧击,委婉的批评汉武帝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终究会因为好战而留下悔恨。

16.阅读《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中的一段话,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在过去二十五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过去的一切,连同它的罪恶,它的愚蠢和悲剧,都一闪而逝了。我看见俄国士兵站在祖国的大门口,守卫着他们的祖先自远古以来劳作的土地。我看见他们守卫着自己的家园,他们的母亲和妻子在祈祷——呵,是的,有时人人都要祈祷,祝愿亲人平安,祝愿他们的赡养者、战斗者和保护者回归。 
A.“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意在提醒英国民众,反纳粹德国的同时,也别忘了反共产主义的苏联。
B.“都已黯然失色了”,是说自己从前的反共产主义的活动,如今已毫无意义和价值。
C.“过去的一切,连同它的罪恶,它的愚蠢和悲剧,都一闪而逝了。”丘吉尔在此,为自己曾经反对共产主义的行为深深悔恨,认为那一段经历是“罪恶”、“愚蠢”和“悲剧”
D.丘吉尔通过这段话表明,反对共产主义是意识形态之争,反对纳粹德国是维护人类良知。面对纳粹反人类的罪恶,反共产主义已经是次要的了。

17.“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对“空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
A.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对他的逝世,人们心理上一时很难接受。
B.马克思的影响是极大的,人们不久就会发现世界上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C.马克思主义正日臻完善,由于马克思逝世,将使革命理论的研究出现一段空白。
D.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极大,他逝世的损失无法弥补,他的位置无人可以替代。

 18.下面对《浪游者的夜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浪游者本是指漫无目标地四处游逛的人,诗人以“浪游者”自称,要说的不是离开家庭、离开故乡的普通意义上的流浪,而是对人生的慨叹——人生在世,有如浮萍。
B.“夜歌”的名字来自古典音乐。是一种抒情的曲式, 译自德文,意为“在夜晚唱的歌”。以“夜歌”入题,增加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C.《浪游者的夜歌•你乃从天而降》,表达诗人内心对安宁和平的向往之情,以及对宁静、纯朴、和谐美的追求。
D.《浪游者的夜歌•群峰一片沉寂》则表达了歌德人到暮年,回首往事,感觉一事无成,岁月蹉跎,有一种虚度年华的悔恨。
 
19.下面对波德莱尔的《应和》的理解分析错误的的一项是(    )
A.《应和》这首诗,揭示了人与外物、宇宙各种事物之间都有隐秘的对应关系,形象而完整的提出了一切感觉相通的理论。
B.“自然是座庙宇,那里活的柱子有时说出了模模糊糊的话音”,将自然比作庙宇,是法国文学中常见的比喻。作者通过这个比喻来表明自然的神圣与庄严,人对自然应该具有敬畏的态度。
C.“人从那里过,穿越象征的森林,森林用熟识的目光将他注视。”“象征的森林”,是说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象征,象征是由由自然提供的物质的、具体的符号,这些象征丰富繁多,如同森林一般。
D.“那里活的柱子,有时说出了模模糊糊的话音”,是说自然界的一切都不稳固的,那些巨大的庙宇柱子已经是活动的,不稳定的了,庙宇般的自然随时有倒塌毁灭的可能。

20.对惠特曼《自己之歌》中的诗句:“我邀了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闲游 我俯首下视,悠闲地观察每一片夏天的草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俯首下视”,表明惠特曼不喜欢上流社会的生活,把社会进步的希望寄托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身上。
B.“一片夏天的草叶”是微小、普通而又自由生长,生命力旺盛的事物,它象征一切平凡普通的东西和平凡普通的人,也象征着发展中的美国,也象征惠特曼自己关于民主、自由的理想和希望。
C.诗句中的“我”和“灵魂”是各自独立的,表明惠特曼重视人心灵的纯洁与净化,认为灵魂比肉体要高贵得多。
D.“一道闲游”,表达了惠特曼及时行乐的思想。

第二卷    附加题(共计50分,不计入模块考试成绩)
牛栏山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三模块考试暨期中考试题附加题

一、 言文阅读。完成1—5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入人①也;内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诎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所以贵圣人者,以其能龙变也。今捲捲然②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
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焉;荆佽非③犯河中之难,不失其守,而天下称勇焉。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
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罢④而不为用,出而鬻之。”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以赎之。罢武闻之,知所归心矣。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
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齐庄公避一螳螂而勇武归之。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文王葬死人之骸,而九夷归之;武王荫暍人⑤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越王勾践一决狱无辜,援龙渊⑥而切其股,血流至足,以自罚也,而战武士必其死。故圣人行之于小,则可以覆大矣;审之于近,则可以怀远矣。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入人:与世人和谐。②捲捲(quán)然:勤苦貌。③佽(cì)非:人名。
④罢:pí,通“疲”,疲劳,病弱。下同。⑤暍(yē)人:中暑的人。⑥龙渊:宝剑名。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诎伸      诎:同“屈”
B.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      载:拥戴
C.武王荫暍人于樾下                荫:树阴
D.越王勾践一决狱无辜              狱:案件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故万举而不陷                此物故非西产
C.赢缩、卷舒,与物推移        失其所与,不智
D.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不失其守,而天下称(之)勇焉     B.罢武闻之,知(田子方)所归心矣
C.(齐庄公)回车而避之              D.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焉)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能具体表现“行小覆大”“审近怀远”的一组是(   )
①捲捲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
②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焉
③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         ④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
⑤齐庄公避一螳螂而勇武归之         ⑥武王荫暍人于樾下……而天下怀其德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人内有操守,外能与物推移,即使处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也不会陷于失败的境地。
B.田子方用丝绸赎回了病弱的老马,表现了他的怜悯之心,老弱的军人因此归附于他。
C.作者用螳臂当车的故事,表现了齐庄公对“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行为的否定。
D.文王葬死人之骸、勾践自罚等事例表现了圣人慎重对待身边的事,可以使远方的人归附。

二、社科类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印章源流
印章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艺术。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中,发现棺椁两厢整齐地堆放着一排排竹笥,每个竹笥都用绳索包装捆扎,在捆扎接结的地方都用青泥团包裹着,青泥团上有很清晰的凸起印文——车大侯家丞,这便是古代使用印章的遗迹。 
  中国使用印章的历史,从考古所得的遗存看,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河南安阳商代墓葬遗址中曾出土过印章,印面是四角内收的方形,称为亚字形,印文是小鸟的图像。这种印章在春秋战国时也很普遍,称为肖形印。中国的文字经历了甲骨、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个书体演进阶段,在篆书盛行的时代,因为篆书字体的构成适宜镌刻,从而形成以篆书为主的制印传统,再加上印章制作的工艺特点,因而印章艺术又称为篆刻艺术。 
  有人认为印章只是实用的符号,或不过是附属于书画作品的点缀,“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对于这种说法,笔者不能苟同。印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生存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在先秦时代,礼乐信义的伦理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占支配地位,印章曾被作为信物和人格风采的标志。中国的旧制是,帝王用者曰玺曰宝,官吏曰印,秩卑者曰钤记。其制度严明,秩序井然。帝王用玺的制度为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沿袭。皇帝的玉玺成为皇权交替、册封的凭据和镇国之宝,玉玺作为国之重器被礼敬珍藏。 
  我国唐代初期宫廷就建立了收藏艺术品的机构,凡经皇帝看过的收藏品,都加盖“贞观”年号的印章作为内府收藏的记号。此后相继沿制,收藏鉴赏印逐渐形成专门的印种。在追求与书画艺术协调一致的过程中,收藏印转为匠心经营的艺术创作,对促进篆刻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元代是文人画形成的时代,文人画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流行在绘画作品上加诗文题跋及钤盖作者姓名、字号、别号及诗词格言印章。
  明清以降,石质印材的发现为大批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文人、书法家、画家参与篆刻创作提供了契机,也因此推动了篆刻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形成。文人雅士篆刻之风大行,流行于市面的闲章常有奇趣:或摘取诗句或引用典故,或直抒胸臆。艺术印章是明清篆刻艺术繁荣的标志,明清两代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篆刻艺术的同步发展。

6.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肖形印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常见,它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
B.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印章篆刻艺术既有实用价值,也有文化艺术价值。
C.在追求与书画艺术协调一致的过程中,收藏鉴赏印逐渐成为专门的印种。
D.印章发展到明清,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文人雅士个人的情趣和审美追求。

7.简述作者不同意把印章当作“雕虫小技”的理由。(3分)
答:                                                              
    
                                                                    
8.篆刻艺术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门艺术,它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分)
   答: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9—12题。
在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     裘山山
①八月,我又去了西藏。当我从成都那片常年灰暗阴沉的天空下,走进高原的阳光里,一眼看见那片熟悉的蓝天,呼吸到那缕清冷的、却是无比新鲜的空气时,我就知道自己一直在渴望着与它重逢。我忍不住张开整个身心对它说:你好,西藏!
    ②神奇的高原带着一种永恒的苍凉站在我的面前。这苍凉中蕴含着人类难以征服的力量,蕴含着我无法了解和进入的神秘。广袤的天空下,人和土地的比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天空和大地永远在目光的最尽头相逢,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博大和苍凉。
    ③但对于常人来说,这种博大和苍凉常常会令内心产生恐慌。在一次去往日喀则的途中,我们停车在路边。左右两侧是漫漫的沙砾地,目力所及处几乎没有一丝生命的痕迹。我独自远离了汽车和同伴,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突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慌,感到自己很渺小,渺小到只剩下一个念头。在这片土地上,人唯—能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活下去。我因此崇敬那些能够活下去的人,崇敬那些从生下来就被搁置在这儿并能够活下去的人,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
    ④他们独自行走在路上,从偏远的土墙泥屋走向高高山顶的喇嘛寺庙。他们也许衣衫褴褛,也许饥肠辘辘,但他们目标明确,步履沉稳,他们的目光越过人类的头顶直视天边。他们用前半生辛勤劳作,后半生去走朝圣的路。我之所以说“走朝圣的路”而不说“去朝圣”,是因为他们往往死在路上。
⑤所以每当我看见他们独自行走,或一走一拜时,心里就会涌起一种敬意和感动,就会问自己:什么是你的朝圣之路? 这个时候就会感到自己的俗处,只能从人的生存本能去考虑,没有一种能在大自然面前保持镇静和平衡的精神世界,没有一种能与这自然对应的坚定信仰。    
⑥每每行走在渺无人烟、旷达无垠的高原,每每看见旷野中偶尔闪现的绿树和灌木,每每看见牛粪镶嵌在围墙上的藏民院落,每每看见猎猎飘扬在路上、河上、山顶上的五色经幡,甚至每每看见从山上横冲下来漫过公路的泥沙,我常会觉得自己被放逐了,因此而淡化了生存以外的欲念。人一旦从种种欲望中挣脱出来,从种种俗利的淹没中挣脱出来,就会感觉到一种彻底置身于自然的舒畅。在这种时候,人的心灵往往会抹去岁月的泥沙,以纯净的声音和自然对话。
⑦记得在去往藏北草原的途中,我一直静静地望着起伏无尽的草原和草原尽头的雪山。山顶很白很硬,山下的草地却很绿很柔和。我久久地注视着,忽然觉得心里有些异样。雪山和草原在那一刻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亮,仿佛在回应我的心境。我觉得心里一阵阵发热,几乎落下泪来。我知道自己在那一刻与自然融合了,在那一刻与自然有了真诚的对话。这是—种对故乡的情感,它令我倍觉亲切。
⑧赫尔曼•黑塞曾经说过:这世间有一种使我们一再惊奇而且使我们感到幸福的可能性——在最遥远、最陌生的地方发现一个故乡,并对那些似乎极隐秘和最难接近的东西产生热爱。          
⑨在这个地球上,能使人产生故乡感觉的,不止那方渗透着血脉的泥土,还有一片能与你心灵相通的天空。也许在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自然并不只是个客观存在,而是具有神性和灵魂的自然。在这里,与自然的对话,就是与灵魂的对话。
⑩是的,西藏,它是我灵魂的故乡。
⑪从西藏归来,忽然之间就淡漠了许多欲望。临走之前的种种念头和怨艾,仿佛都被那高处的风吹走了,只留下一种单纯的感觉。
⑫重新走在纷纷攘攘的都市,重新见到一张张熟面孔,重新听到一些熟识的和生涩的消息,令我感到我被甩出原生活轨道的这段时间,这里是多么的热闹而又无聊。我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上,又夹在了走时看的那本书中间。
⑬西藏给予我的启示,似乎无法带出西藏。它超重,超大,以至使我无法把它作为自己的一份财产带在身边,只能经常攀上去,感受它,然后搁下它。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上一个『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诊断性检测题』  下一个『灶浦中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