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义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月考1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崇义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月考1(高一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崇义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月考1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命题:郭祥海审题:黄晓生、赖弥芳2009、3、16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离间(jiàn)尽量(jǐn)倔强(jué)悲恸(dòng)B.雪茄(jiā)颤抖(zhàn)混淆(hù
试题预览
崇义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月考1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命  题:郭祥海    审  题:黄晓生、赖弥芳    2009、3、16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离间(jiàn)     尽量(jǐn)    倔强(jué)   悲恸(dòng)
B.雪茄(jiā)      颤抖(zhàn)   混淆(hùn)   恐吓(hè)
C.伺机(sì)       侍候(shì)    暂时(zàn)     口角(jué)
D.簿册(bù)       复辟(bì)     包庇(pì)    尸骸(há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筵席       斜晖       向隅而泣       鱼肉百姓
B. 造孽       松弛       高朋满座       旁证博引
C. 混账       咂摸       仗义直言       理屈词穷
D. 忏悔       良霄       美轮美奂       望帝啼鹃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       了大半天了!可是当着他,我不便直说……
②面试开始了,1号候选人       被召进了外企老总的办公室。
③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       。
A.抱怨       率先       盈利           B.报怨       首先       营利
C.报怨       率先       盈利           D.抱怨       首先       营利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上了高中,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是住校还是走读?当不当班干部?学文还是学理?一时之间他百感交集,不知如何是好。
B.“如此文章,令人叹服,令千金真可称得上是一位才女了!”一人称赞说。老人谦逊道:“哪里,哪里,不过是小女信笔涂鸦罢了。”
C.他这个人平日对人非常苛刻,从不吃亏。只要有人触及到他的利益,也不管人家有意还是无意,他都会投桃报李,伺机报复。
D.他们两个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同学,工作后又幸运地分到同一个单位,难怪他们总是形影不离,无话不谈,真可谓两小无猜,举案齐眉。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前,我国政府出台了有关北京奥运期间外国记者来华采访的规定,规定将充分考虑奥运会的惯例,并根据我国政府在申办时所做的承诺,为奥运会期间外国记者在中国的报道活动提供了便利。
B.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如何避免个别公务员不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慷公家之慨的现象,确实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C.这场比赛中,鲁能进的五个球全部是经过眼花缭乱的配合打进的,观众很久没有见到如此美丽的场面是难以形容的,让人感觉似乎回到了2004年的那场比赛。
D.明星代言,意味着明星与代言的产品成为“命运共同体”,一旦明星有媒体或公众认为的道德问题(可能是事实,也可能是谣传),企业就会跟着倒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孔     孟
黄仁宇
①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②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这样的话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③孔子并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9次,没有两个地方的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④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⑤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代的末期。孟子的生卒年月,虽不能确定,但是他最活跃的时间,也县战国时代的前中段。《孟子》一书开场即提到他见梁惠王,那是公元前336年的事,距离战国开始已67年,又115年之后秦才灭六国统一中国。在春秋的时候,周朝的封建制度,已不能维持,但是还没有完全败坏。以前各小国各自为政,里面主持国政的卿和大夫以及担任下级军官的土,全部世袭,一切都按成规,而现在一切都接受“礼”的约束之原则已不再适用,但是公侯伯子男的互相征伐,仍以道德的名义出之。纵使叛逆篡位也还要邀请与自己利害相关的各方支持。但最最重要的是,这时的战事还未波及全民,不致使父母兄弟妻子离散。
⑥针对这些条件,孔子对当时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示着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恢复。他有时也发牢骚,说什么“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可是要他表示方针的时候,他的办法端在“正名”,也就是恢复一切事物原有的名分。“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更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⑦ 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人准备伐燕,他说燕可伐。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梁襄王问他:“天下恶乎定?”他答道:“定于一。”襄王又追着问:“孰能一之?”孟子就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他又曾和梁惠王说过“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⑧孟子开始游说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季。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杀。
⑨在宋朝以后,《孟子》成为《四书》之一,实际上它占《四书》一半以上的篇幅,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思想史有无可估量的影响。而亚圣以慈悲为怀的心肠,为民请命,他讲的话有时也富有情感,有时尤任直觉,例如“见牛未见羊”,“君子远庖厨”。他的性善论必定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因人既然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这关键处有如卢梭之论自由。他的低水准平等思想——例如“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以及“省刑罚,薄税敛”,在一个简单的农业社会里,被奉作经典,同时也符合事实的需要。可是今日我们读《孟子》和《四书》全部,却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一定也要考究他们的历史背景,有时也要和孟子自己所说的一样,“尽信书不如无书”。(有删改)

6、“凡事紧张”在文中的含义是
A、孟子不如孔子有坦荡宽阔的胸怀。
B、孟子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C、孟子生活简朴,经济一直紧张。
D、孟子与孔子在个别事上也有一些矛盾。
7、对这②段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的差别问题。
B、这段文字肯定了孟子的思想态度,否定了孔子的盲目乐观态度。
C、这段文字运用对比的手法阐明作者的观点态度,思路清晰。
D、这段文字引用两位圣人自己的话阐明观点,增强了行文的可观度。 
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这句话提醒人们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就是认为人的修养是用理智不断克服性恶的过程,也就是认为恶是人的本性,是天生的。
B、第⑥段是说孔子对于恢复过去的社会秩序表现出满腔热情。
C、“尽信书不如无书”是说,《孟子》和《四书》全部都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并不是句句话都适用于任何历史条件。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政治理论的概念体系,包括《孟子》在内的《四书》含有政治哲学的成分,但是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如果不考究其历史背景,一概奉为经典,是要犯错误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D、孔子、孟子当时的社会相当宁静,生活水平较低,整个社会心态都比较闲雅,他们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心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六国论
苏  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盖:全都,一概
B、奉之弥繁                        弥: 遍布,满
C、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其实: 两个词,其,代词,代前者;实,实际上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赂秦而力亏               而秦兵又至矣
B、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
C、子孙视之不甚惜           暴秦之欲无厌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当与秦相较
11、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是(     )
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丹以荆卿为计     ③李牧连却之
④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⑤智力孤危         ⑥三国各爱其地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
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D、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2分)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4分)

(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从写作技巧上分析首联。(3分)

(2)试分析颈联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15.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任选四题,每空1分,共8分)
   (1)《        》是清代乾隆时期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
                   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
   (2)爱其子,                  ;于其身也,                 。
   (3)假舟楫者,                   ,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
   (4)               ,致万乘之势,                 ,百有余年矣。
(5)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五、(2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男了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
“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16.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4分)

17.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18.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7分)

19.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鲍勃对警察说“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表现了他在和老友见面前的愉快心情。
   B.鲍勃说“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反映出他负罪在逃的窘迫之状。
   C.鲍勃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
   D.高个子男子担心鲍勃很快认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E.鲍勃读便条时微微颤抖,表现了他当时惊愕、恐慌、尴尬等复杂的内心活动。
六、(9分)
20. 下面是《红楼梦》中的关于“黛玉之死”的一段话。请你展开联想,补充省略号省略掉的内容。画线句子,曾被红学专家们认为“妙不可言”,请揣摩其丰富的意蕴,度品析其精妙之处。(5分)
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娟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个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娟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的冷了。
(1)补充省略掉的内容                                            。(2分)
(2)画线句子的妙处是                                            。(3分)
2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使文段前后内容连贯,句式、修辞方法相同。(4分)
    给生命一个微笑,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                  ,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                   ,给生命一个微笑,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们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微笑着的人                      ,只不过                        。给生命一个微笑,我们便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和洒脱。
七、(60分)
22.以“只有勤写,才能善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崇义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月考1
语文答题卷

题 号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得 分          
四、(24分)
13.(10分)
译:(1)                                                                
                                                                     
(2)                                                                
                                                                    
(3)                                                                
                                                                    
14、(6分)
答:( l )                                                               
                                                                         
                                                                        
  ( 2 )                                                                
                                                                          
                                                                         
15、(8分)
(1)《___       ____》       《___      ____》
(2)                                                     
(3)                                                     
(4)                                                     
(5)                                                      
五、(21分)
16.(4分)
答:                                                                   
                                                                               17.(6分)
答:                                                                                                                                                        
                                                                     
                                                                     
18.(7分)
答:                                                               
                                                                   
                                                                   
19.(4分)               
六、(9分)
20、(1)                                                                          
                                                             (2分)。
(2)                                                            
                                                             (3分)。
21、(4分)
                                                                   
                                                                   


崇义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月考1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A悲恸tòng B颤抖chàn D包庇bì)
2.A(B旁征博引  C仗义执言  D良宵)
3.D         
4.B   
5.D(A 时态混乱,“将充分考虑……”、“提供了……”自相矛盾。B逻辑错误,去掉“不”。C 杂糅,去掉“观众很久没有见到”或“是难以形容的”。)
6、B(见第二段)
7、B(对于两位圣人的观点态度,作者没有然否)
8、D
9、B 弥:更加
10、B(A、连词,表因果,因而/连词,表转折,可是;B、介词,因为C、之:代词,代祖父获得的土地/助词,的;D、动词,结交亲近/介词,引出比较对象,和)
11、C(①齐敌友不分②燕谋划不当③良将遇害⑥三国拒绝资敌)
12、D(齐败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燕失败的原因是谋划不当,赵失败的原因是残害忠良,用武不终)
13. 
(1)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大意1分,“事”1分)
(2)六国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大意1分,省略[六国]1分,被动1分,“以”1分)
(3)如果我们凭仗这样强大的国家,却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那就连那六国也比不上了。(大意1分,“苟”“以”“故事”各1分))
译文: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比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与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并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像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得很正确。
  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们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沪教版八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下一个『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诊断性检测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