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一语文联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08高一语文联考试题(高一必修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2009学年上期高一12月联考试卷语文命题教师:刘冰华审题教师:孙高栓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第Ⅰ卷(3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一、语文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目眩(xuàn)撰写(zhuàn)模拟(mó)拾级而上(shè
试题预览
2008----2009学年上期高一12月联考试卷
语    文
命题教师:刘冰华        审题教师:孙高栓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3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 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目眩(xuàn)  撰写(zhuàn)  模拟(mó)    拾级而上(shè)
B、对峙(zhì)   轧钢(yà)      颈椎(jǐng)   呱呱坠地(gū)
C、缧绁(xiè)    蒙古(méng)  甲寅(yín)    衣赭衣(zhǔ)
D、皈依(fǎn)   复辟(pì)      诨名(hùn)    蜷成一团(quán)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寂寞   惊悸   酗酒滋事   风雨如磐
B、辨别   拖踏   火中取栗   失口否认
C、客栈   绰号   名列前茅   鸟语花香
D、仓猝   授予   漫不经心   天命无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美国政府的“救市”举措尽管态度非常积极,但只能算是扬汤止沸。以援救贝尔斯登为例,美联储的举措只是让资本市场暂时避免了更大的混乱,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B、研究生导师配备互选,既加深了导师和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避免了“乱点鸳鸯谱”,又极大地激发了研究生导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C、山西“黑砖窑”非法用工案刚刚告破,河南多处“黑砖窑”又东山再起,狂“啃”土地。
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4、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王夫之在《董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__________”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②我们演讲是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____________。
  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___________的事。
    A、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气氛    两全其美
    B、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气氛    一举两得
    C、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氛围    一举两得
    D、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氛围    两全其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这些挑战。未来美国的全球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有效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适应新的世界。
B、叶正明对有些文章和书籍说叶挺在和党断了联系期间生活异常困难,靠开饭馆、摆小摊、卖油条等等维持生计的谬传比较反感,说这些都是假的。
C、中秋是丰收的时节,人们利用中秋节俗表达人们对丰收的庆祝。祭祀月亮时的时令果品,既是对月亮的献祭,更是对劳动果实的享用。
D、奥斯维辛有将近12000余名居民,距离华沙约120英里左右。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⑥①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③④
C.⑤②①⑥④③          D.⑤③①②④⑥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草行露宿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C、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二、文言文阅读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  
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①。又陈蕃②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劭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劭从祖敬,敬子训,训子相,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遣请劭。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 
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埶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六。 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后汉书•卷六十八》)
注释:①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昌人,醒帝时曾任太丘县长,以平正闻名乡里。②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为人刚正,以气节名世。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濮阳令归        去:离职
B.乃谢遣宾客        谢:感谢
C.故不造也          造:拜访 
D.征,皆不就        就:任职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许劭有知人之明的一组是(   )
①府中闻子将吏,莫不改操饰行       ②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奸雄
③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④劭初善之,而后为隙
⑤方今小人道长,王室作乱           ⑥遂得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蕃丧妻后回乡归葬,许劭不去吊丧,说明许邵品行高洁,不慕权贵。
B.袁绍突然改变招摇过市的做法,是由于他礼贤下士,尊敬许劭。
C.曹操为了得到许劭的品评,先是卑辞厚礼,继而伺机威胁,可谓用心良苦。
D.许劭和许虔兄弟名望都很高,才识突出,汝南人称赞他们为“平舆渊二龙”。


第Ⅱ卷(120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2、诗歌鉴赏(8分)

客 中 初 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的景物描写有远景有近景,有虚景有实景,请分别指出,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4分)
答:                                                           
                                                                
                                                                
(2)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受到宋神宗支持,司马光竭力反对并于四年退居洛阳,直到十五年后哲宗即位才复出。这首诗即写于退居洛阳之时,那么这首诗是一首纯粹的写景诗吗?请加以分析。(4分)
答:                                                            
                                                                     
                                                                  
                                                                     
四、补写名句和文学常识(10分)
13、(1)成语“项庄舞剑,               ”出自《鸿门宴》,鲁迅称赞《史记》为“                   ,无韵之《离骚》。”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宋神宗认为此书“              ,有资于治道”而因此命名,它与            并称为史书“双璧”。
(2)其声呜呜然,               ,            ,余音袅袅,     
           。(苏轼《赤壁赋》)
既无叔伯,             ,              ,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孓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五、现代文阅读  (22分)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杨曾宪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 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当然,鲁迅与周作人是亲兄弟,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名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某一种制度某一个阶级某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 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 悠悠5000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用林语堂的话说就是,西方文明除去抽水马桶先进外,其他别无所长。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和鲁迅相比呢?
  但正因如此,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却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连歌德都不例外。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此。因为虽然60年过去了。由于种种政治历史主题的变奏,我们的国民性改造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毒化民族灵魂的阿Q精神却仍在蔓延滋生。虽然舞台上的阿Q已经被喜剧家们变成形象萎缩的小丑,在青年观众的嘲笑声中退场了;生活中的阿Q却西装革履地作为弄潮英雄闪亮登场了,在人们歆羡的目光中正臂挽着高学历“小秘”招摇过市。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么?物质贫乏时的阿Q尚是可怜的,物质丰富时期的阿Q却变得有些可憎。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美酒加咖啡”不再具有亡国意味的时代里,玩物并不可怕,尚古也可尊敬,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而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
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
  鲁迅,不应也不会离我们远去!      选自《中学生阅读文选》
14、为什么说鲁迅“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文章中看,(1)“器物文化”指的是怎样的文化?(2)应当怎样概括周作人文学创作的特点?(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举德国由一个“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变为“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本文,并结合已有的知识,谈谈你对鲁迅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6分)
                                                                                
                                                                   
                                                                   
                                                                    
                                                                       

六、语言运用与创新(10分)
18、针对《不会变形的金刚》中母亲的一句话:“这是我第一次如此凶狠地打儿子。但我敢肯定,这不是最后一次。”某班开了一次辩论会。请你分别为正反双方写一段辩词。(6分)
                                                                           
                                                                   
                                                                         
                                                                      
19、阅读下列材料,你会有什么发现,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材料一:鹰眼的敏锐,由其特殊的结构得以保证。鹰眼有两个中央凹:正中央凹和侧中央凹,它们分别集中在眼睛的不同区域。前者能敏锐地发现前侧视野里的物体;后者则接收鹰头前面的物体像。在鹰头的前方有最敏锐的双眼视觉区,是由两个侧中央凹的视野交盖而成,这样,鹰眼的视野便近似于球形,所以鹰能看到非常宽广的地域。
材料二:蛙的眼睛有这样一种奇特的功能;凡是静止的东西它什么也看不见,但若只要有东西稍微一动,它立马就能敏锐地感觉到。正是靠了这一奇特的本领,小小的青蛙能以静制动。人们利用蛙眼的功能开发研制出一种称作“电子蛙眼”的雷达,广泛应用于航母、航天及民用、军事等领域,极大地提高了科学发展水平。
我的探究:                                                           
                                                                 

七、作文(60)

晨曦初露,那是一天的开始。
婴儿第一声啼哭,那是生命的开始。
踏进校园,那是学习的开始。
笑迎每一个人,那是生活的开始。
乌发染霜,那是新的生命阶段的开始……

无论是新的生命的开始,还是工作、学习、生活的开始,都会有太多的内容,都会引发人太多的思考。请以“开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得抄袭。

2008----2009学年上期高一12月联考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A (B、轧钢zhá   C、 蒙古měng  衣赭衣zhě  
         D、皈依guī  复辟bì  诨名hùn) 
2、 B、( 拖沓 矢口否认)
3、A(A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B、用错对象。C、褒贬失当  D、指手画脚,它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该句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性成语,充当了状语。  )
4.c  
5、B(A、前面说“是否”,后面只说一种情况,属“搭配不当”,应在“美国”前加“能否”。C第二个“人们”多余。D重复)
6.D
7、D
8、B(谢:辞谢)
9、B
10、C(A项,“说明许劭品行高洁,不慕权贵”错;B项,“是由于他礼贤下士,尊敬许劭”错。D项“许虔才识突出”错)
11、(1)府中官员听到许子将作官,没有人不改进自己的操守,检点自己的行为。
(2)许劭曾去颍川,与多有德行的人结交,唯独不去造访陈寔。
(3)曹操尚未出名的时候,常常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地(拜见许劭),求许劭为自己品评。
12、(1)远景:南山;近景:葵花;虚景:柳絮;实景:南山,葵花。这些景物,互相映衬、烘托,形象鲜明,境界恬静,令人怡然陶醉在初夏清景中。
(2)联系写作之背景,这首诗实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后两句所表白的便是诗人自己的情感态度:我不是那随风飞扬的柳絮,自然不会人云亦云,附和王安石,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一片忠贞爱君之心,犹如一株向日的葵花,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13、(1)意在沛公   史家之绝唱    鉴于往事   《史记》
(2)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4、(1)鲁迅批判了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4分)
(2)阐明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的重要性。(2分)
15、(1)“器物文化”指吃喝玩乐衣食居行等具体的用具与活动 (2分)
 (2)要点:利用白话的形式;讲究文字技巧;欣赏玩味中国传统的器物文化;抒发的是封建士大夫情调 (4分)
16、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用鲁迅精神批判阿Q精神。或:今天,重铸国民灵魂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 (4分)
17、略 (6分)
18、 答案要点:正方:肯定母亲的做法。虽然做法欠妥,但相对于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来说,无可厚非。   反方:否定母亲的做法。虽然动机良好,但对孩子的心灵会造成很大创伤。(注意论证充分,有说服力,同时注意句式、修辞等语言表达技巧,符合辩词的要求。
19、示例:(1)动物的眼睛有时优越于人的眼睛;(2)动物的眼睛能为人类造福。
20、参阅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11.142.134.21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09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各省市中考专题《孔乙己》同步练习3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