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五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第五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五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2009.2(卷面分值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选择题均按平常练习惯例依序填涂答题卡,共8题,从答题卡第1题位置填起;2.本次选考只设实用类文本考题,论述类文本不涉及;3.作文稿纸“座位号”填在“作文序号”后横线上,不得空白。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
试题预览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五次阶段测试
语文试题
2009.2
(卷面分值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选择题均按平常练习惯例依序填涂答题卡,共8题,从答题卡第1题位置填起;
2. 本次选考只设实用类文本考题,论述类文本不涉及;
3. 作文稿纸“座位号”填在“作文序号”后横线上,不得空白。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单薄 | 薄暮  伺机 | 伺候  一脉相承 | 含情脉脉
B. 解决 | 解数  连累 | 积累  见多识广 | 博闻强识
C. 分寸 | 衬托  盘桓 | 残垣  查漏补缺 | 泄露天机
D. 寒伧 | 创伤  缤纷 | 嫔妃  格格不入 | 恪守不渝
答案:D
A项,bó   sì|cì   mài|mò
B项,jiě|xiè   lěi   shí|zhì
C项,fēn|chèn huán|yuán lòu
D项,chen|chuāng bīn|pín gé|kè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律师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这种行为严格意义上说属于过失伤人,罪不容诛,法院判他死罪,明显量刑过重。
B. 截至目前,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已取得了39枚金牌,大快人心,全国人民以各种方式向勇夺冠军的体育健儿表示祝贺和敬意。
C. 中国传统水墨画在用料和技法上与众不同,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赢得广泛赞誉,这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又将这种神奇的艺术向世人作了精彩展示。
D. 肇事者不是采取积极措施救人,而是再次碾压伤者,欲置伤者于死地,这种伤天害理的行为,简直天理不容。
参考答案:选C。A项,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此处因望文生义而用错。B项,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此处属意义理解和感情色彩不当。C项,独树一帜,单独竖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用在此处恰当。D项,伤天害理,指做事手段残忍,灭绝人性,与句中“简直天理不容”意义重复交叉且无法构成“简直”意义的逻辑基础。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的五样》采用回答一道心理测验题型的形式来凸显主题,而本文则是按照从“疑虑”到“不习惯”再到“坚定的心理”这条线索来表现主题的。
(搭配不当,“一条”不能修饰“题型”)
B. 青春是一幅画,有明快舒展,也有阴暗紧缩;有欢乐,也有苦恼。我们要把握好自己人生的航向,努力使自己的青春成为雨果名言“青春即使在痛苦中也闪烁着它的光彩”的美丽写照。
(搭配不当或主客体颠倒,应改为“努力使雨果的名言‘……’成为自己青春的美丽写照”)
C. 家教是一门学问。应适当地对孩子进行家教,家长们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避免陷入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误区。
(正确)
D. 为保证北京奥运会期间交通顺畅,有关部门采取在某个时段限制某些车辆行驶,实施至今,效果良好。
(成分残缺,应在“行驶”后添加“的措施”)
4.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6个字。(4分)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能为北京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将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吸引更多的游客。据调查,有74%的游客考虑在观看完北京奥运会后去日本、新加坡、泰国和中国香港旅游。 
                                                                             
参考示例:北京奥运会 | 将惠及 | 亚洲的 | 旅游业。
5. 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比喻句,要求语意逐句加强。(5分)
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
                                                                             
                                                                             
评分标准:比喻贴切且三句喻体外延都属同一大类3分,语意逐句加强2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
译1嵇绍,字延祖,曹魏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时失去父亲,奉养母亲孝顺慎重。因为父亲曾经获罪,嵇绍闲居在家未能仕进。
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
译2 山涛选拔官员时,对武帝说:“《康诰》有句话‘父子有一方犯罪,不相互累及。’嵇绍贤能可以和郤缺相媲美,应当加以表扬任用,请您任命他担任秘书郎。”
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
译3 武帝对山涛说:“(他的才能如果)像你所说的那样的话,就能够担任秘书丞了,哪里只是(能够担任)秘书郎呢?” 于是武帝就下诏书征用他,一开始就担任秘书丞。
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
译4 嵇绍到了洛阳之后,屡经升迁担任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wěi)也很器重他,常说:“如果让嵇延祖任吏部尚书,可使天下不会再遗漏人才了。”
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
译5 沛国的戴晞年轻有才气,当时人们称赞他认为他必定大有前途,嵇绍却认为他一定不会成大器。
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译6 戴晞后来任司州主簿,因为行为不端被贬斥,州里民众都说嵇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年(291),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着外戚的身份而受宠,
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
译7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嵇绍拒绝不理。等到贾谧被诛杀,嵇绍当时正在(中书)省,
不阿经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译8 因为他不亲附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又升为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死了,太常奏请加给谥号,嵇绍反驳说:
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
译9 “谥号是用来使死者垂名不朽的,有高尚品德的人才享有美好的名声,细微的德行就配予一般的名号,近来,礼官带有私情,奏请谥号不根据生前的行为。(加给)陈准的谥号有过誉之嫌。我认为应该称(他为)“缪”。
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
译10 这件事下发给太常处理。当时他们虽然没有采纳嵇绍的意见,但是朝廷大臣都有些惧怕他。齐王司马冏辅政以后,大举兴建宅邸,一天比一天骄奢,嵇绍上书进谏说:
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遂顺
译11 “夏禹因为(居住)陋室被人称赞 ,唐尧和虞舜因为(居住)茅屋而显示德行,应当减少建造的烦扰,深入地思考谦虚不张扬的道理。”司马冏虽然谦逊地回复了他,
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
译12  但终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嵇绍曾经到司马冏的府上去问事,正好碰上司马冏设宴召集董艾等人共同谈论时政。董艾对司马冏说:
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
译13 “嵇侍中擅长演奏音乐,您可以让他弹琴。”侍从取来琴,嵇绍推辞不肯接受。司马冏说:“今天我们举行欢宴,你为什么吝啬展现琴技呢?” 
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
译14  嵇绍回答说:“您匡复社稷,应当规范事物,作出表率,垂范后人。我虽然人微位低,忝为侍中,但穿戴着官服,身配着鸣玉到您的府上, 
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译15 怎么能够演奏琴曲,来做伶人应当做的事情呢!如果是脱掉官服,来参加私人宴会,我不敢推辞。”司马冏非常惭愧,董艾等人(也)很不自在地告退了。
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注]。值王师
译16不久朝廷又有北伐的战役,征召嵇绍。嵇绍因天子蒙难,奉诏疾赶往皇上那里。恰逢王师在荡阴战败,
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飞箭雨集,绍
译17 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用身体保卫天子,军队在御前交战,飞箭如雨, 
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
译18嵇绍于是被射死在皇帝的身旁,鲜血溅染了御衣,天子为他的死深切悲叹。等到战事平定,侍从要浣洗御衣,皇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注] 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涛领选,启武帝               启:禀告。
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             堪:能够。
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         器:看重。
D.时人许以远致                   许:答应。
答案:D。许,赞许。
7.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3分)
① 时人许以致远,绍以为必不成器  ② 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③ 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④ 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⑤ 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⑥ 艾等不自得而退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答案:D。①句是嵇绍对别人才能的评价,不符合题旨;②句写嵇绍不依附权贵,不符合题旨;⑥句表现的是嵇绍进谏后的效果,不是直接表现他直言进谏的。
8. 下更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山海选拔官员时间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明。 
B. 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
C. 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
答案:C。根据原文,齐王冏并没按嵇绍所说那样停息起造之事,这与C项表述中“但也只能停息其事”不符,故C项错误。
D. 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1)当时(他们)虽然没有听从(嵇绍的建议),但朝廷上下都有些惧怕(敬畏)他。(补出“他们”或“太常卿们”1分,“焉”1分,整体通顺1分)
(2)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
                                                                             
(2)嵇侍中擅长演奏丝竹乐器(或“音乐”),您可以让他演奏。(“丝竹”译对1分,“操”译对1分,整体通顺1分)
(3)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3)如果脱下官服改为参加私人宴会,我不敢推辞。(其中“释”1分,“从”1分,整体通顺1分)
三、古诗鉴赏(8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行舟
                       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1)联系全诗,概括说明诗的一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绪?(4分)
参考答案:落寞惆怅,百无聊赖的思乡心绪。
(2)诗的三四两句是虚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①说明了诗人乘舟而行的原因(2分),②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心绪(1分),③增加了诗的内涵和意蕴。(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全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3)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4)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5)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庄子《逍遥游》)
(6)人生(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高山仰止,                    。(《诗经•小雅》)
(8)                          ,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凌万顷之茫然
惟草木之零落兮 只是当时已惘然
圣人无名 一尊还酹江月
景行行止 勿以恶小而为之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15题。
我爱水
                                   张秀亚
我爱水。多少年来,生活的戏剧虽几易市景,但我总喜欢滨水而居,为了在梦中可以听到那清淡的柔声,明晨启扉,更可见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的流水,静静地向前滑流着,滑流着,把我的思念与忧虑都带走了,最后只将我留在岸边,悄然独立,盈耳只有那净琼微响,向我诉说一个无终结的故事。
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那如一块青玉的平静流水,曾做了我四年的伴侣。
什刹海正位于我母校的后门,度过一道筑在溪水上的石桥,再一转弯,便会听见那愉快的水声,伴着水滨青翠的树色在欢迎来访者了。送着清晨无课,我总是拿了一本诗集,在水边倘佯,那时候,正是充满了诗意与幻梦的年纪,水边有时是“自在飞花轻似梦”的诗境,有时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凄凉境界,还有什么更适于少年的心灵流连徘徊?我常是将书放在身边,双足垂到水面,叫水上的白云,将我带到又温暖又惆怅的幻梦里。我曾有一首小诗,其中两段是:
我曾持一卷诗一朵花来到你身旁,
在柳荫里静听那捆捆的水响。
诗,遗忘了;花,失落了,
而今再寻不到那流走的时先。
你曾几番入梦,同水上一片斜阳,
还有长堤上卖书老人的深色衣裳。
我曾一叠叠买去他的古书,
却憾恨着买不去他那暮年的悲伤。
诗中“你”的称谓,即是指什刹海,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
什刹海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变”,在于它的“常”,晴阴风雨,春去夏来,水边的景色不同,而它那最高度的美与宜人处,却永远蕴藏在那一片朦胧水雾,以及潋滟清光里,引人系恋。
当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试步的乐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不知何处传来一声声鹧鸪的啼唤,像是那么遥远,又像是那么逼近,听来似是不分明,然而却又是那般动听,直扣人的心门。再过几天,水边的杨柳出了浅浅的绿痕,水堤上的泥土渐软了,而几场雨后,水已平了堤,时时刻刻似乎要涨溢出来,却又似被一道神秘的边界拘拦住了。一直在那里溶溶漾漾,如同一个殷勤的主人的手,将酒杯斟得太满了,使每一个来游者,都想一尝这葡萄色的琼浆,而低吟:“呵,你新鲜的湖水,陶醉了我的心灵。”
放假的日子,水边那块大石,便是我露天的座位了,水声轻柔,水光明媚,教给我无穷尽的智慧,将已逝去的,正在进行的,将要发生的一切,缓缓地告诉了我。我就这样坐着,听着,想着,直到夕阳将辉煌的火炬投入水中,将对岸人家的窗子也照亮了,我才将水色水光摄录心坎,带了回去。
最可爱的还有那水边新秋,北方的秋天本来是悄悄地来,比春天来得更幽俏,有一天,你一凝眸,不免惊讶水的颜色浅了,堤边水位低了,水蓼花的颜色更深了一些,而荷叶已有一丝憔悴之态。那么,秋意便是满了什刹海了,渐渐地,水过桥头,有个老人在卖荷叶粥了,水面上,更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子赤足在采鲜藕,什刹海在荷叶的摇曳中已另有一种感伤的情调,但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岛上乡居,流水绕墙,每天望着这碗蜒而去的山溪,我更怀念起什刹海了……
12.文中说,“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这里“怀念和怅惘”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感伤怀旧的情绪和浓郁的乡愁情结。
13.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分别加以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冬雪皎白,薄冰试步;②春天温柔,生机盎然:③夏天明媚,夕阳辉煌;④秋意渐深,秋荷摇曳。(意思对且符合简要概括要求即可)
14.简要赏析划线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6分)
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
答: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2分),形象传神地突出了春天到来,整个什刹海的水充满春意,美妙醉人(2分),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2分)
15.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 突出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及思乡之情;② 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③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
六、选做题(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晚清学人杨守敬
    杨守敬(1839一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48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83种。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
    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1904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裁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处;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16.下列有关杨守敬舆地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是在全面总结明清两代《水经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
B.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
C.在杨守敬留下的83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D.杨守敬对《水经注》记载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考证,还编制了《水经注图》。
答案:B。原文最后一段说“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说明他《水经注》研究成功的基础是考据学,而非仅仅是“地理学”的新知识,故B错。
17.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B.杨守敬在日本访书之事被日本人森立之记载在《清客笔话》中。    
C.杨守敬校勘《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
D.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答案:D 。根据第二段前面的叙述,《留真谱》是杨守敬后起的名,而非“古籍珍本”叫“《留真谱》”,故D错。
18. 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
参考答案:(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
(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
(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
(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19.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好学精神:聪明好学,刻苦用功,博览群书。
(2)治学方法得当:既有考据学的基础,又能吸收新知识;既能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盲从。
(3)广泛交游,视野开阔:结识名流学人,游学日本,多方涉猎。


七、作文(70分)
20.  人们经常爱用彩虹来比喻生命。她神奇地瞬间幻成,五彩缤纷,又神秘地瞬间消隐,氤氲朦胧;有时她像一张强劲的弓,有时她像一条柔弱的绢;她兀自独立,又依赖阳光。她让我们产生许多联想和想象,生发许多感慨和思想。
请以“生命,那道美丽的彩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注意:只要扣住题目立意,不必与提示语表达的意义有关联。
作文评分参考意见:
1. 只要扣住题目,结合“彩虹”特点,表现生命的“美丽”即视为不偏题。
2. 立意深刻、新颖;内容充实、典型;结构清晰、精巧;语言生动优美的文章方可视为高分卷(65分~70分)。
3. 作文切入分为54分。优劣主要依据立意和语言。
4. 内容空泛或散杂,视语言功夫,一般不超过58分。
5. 写成一般情节性记叙文,但无新意、深意或巧妙构思,一般不超过54分。
6. 不写题目扣2分。
7. 字数每少2行扣1分,篇幅不足2/3的,即使完篇,也不应高于48分。
8. 开头、结尾有错别字的,每出现一例,扣1分,扣完5分为止。
9. 视卷面、字体极端情况,适当增减3~5分。 (222.188.237.4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吉林一中2009年高考模拟训练题高三语文试卷』  下一个『黄冈市09届高三第二轮复习交流试题(1).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