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八年级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姓名学号一、积累与运用(每空2分,共30分)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1)、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或轻于鸿毛。”(2)、明月松间照,(3)杨柳青青著地垂,。(4)我报路长嗟日暮,。(5),波撼岳阳城。(6)在一次有关“时间”的主题班会上,面对部分同学平时不抓紧时间
试题预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
姓名             学号        
一、积累与运用(每空2分,共30分)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轻于鸿毛。”
(2)、明月松间照,                            
(3)杨柳青青著地垂,                        。
(4)我报路长嗟日暮,                                。
(5)                              ,波撼岳阳城。
(6)在一次有关“时间”的主题班会上,面对部分同学平时不抓紧时间学习的现象,你用《长歌行》中“                                            ”的诗句来劝诫他们时光飞逝,要珍惜青春年华。
(7)陆游有句名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桃花源记》中能产生这种艺术效果的句子是                                                                                          
2、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3.下面是一首小诗,读后请仿照相应的句子,把①②两条横线上空缺的句子补齐。要求想象合理、顺畅、连贯。(2分)
只要青春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①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身陷茫茫沙漠,/                            。②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4、上课铃声响了,某位同学还慢吞吞地往教室走,进教室之后,依然不紧不慢地走到座位上,此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他在楼道里乱追乱窜,老师批语了他,你看他现在稳重多了,连打了上课铃,依旧沉得住气,都不快走两步。”教室里爆发出大声哄笑。 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说? 
①言外之意:                                                            。 
②你说的话:                                                            。
5、喜欢唱流行歌曲吧,那么请选出两句你最喜爱的,并能给人鼓舞教育的,语言优美的歌词,把它写下来。 
(1)                                                         
(2)                                                                      
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探究结果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材料一:一个人活了72岁,他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睡觉20年,吃饭6年,生病3年,工作14年,读书3年,体育锻炼看戏看电视看电影8年,饶舌4年,打电话1年,等人3年,旅行5年,打扮5年。(这是平均数)
                                                             ——摘自《人生宝鉴》
材料二:每个生命都是普通的,有些基本需求是不能不维持的。不要指望时间是公正的。时间对珍惜它的人和不珍惜它的人都是不公正的,时间对自由人和监狱的犯人也无公正可言。时的含金量,取决于生命的质量。                                  ——摘自《读者》蒋子龙《时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7题问题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予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间其子得失,山曰:“解名(考取科举人的名字。解,帕)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7、从文中可以看出孙山是一个                (用文中词语)的人。由这篇短文概括出的一个成语是
                               
二、现代文阅读(10、11、19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3分)
(一)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亿年前,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8.文章对“月亮的起源”提出了三种推测性学说。请根据文中提供的天文学信息,分别做出解释。
  (1)“俘获说”(地球的妻子):                                        
  (2)“同源说”(地球的姐妹):                                        
  (3)“分裂说”(地球的女儿):                                        
9.文中关于“月亮起源”的推测性学说,都未能成为科学诊断,因为它们虽有合乎逻辑的推测依据,却也存在不合逻辑之处。请以“俘获说”为例作概括说明。
    合乎逻辑的依据:                                                  
    不合逻辑之处:                                                    
10.对文章中说明的“俘获说”、“同源说”、“分裂说”三种学说,你最认可的是哪种学说?请简要说说理由。
                                                                     
                                                                     
                                                                     
                                                                     
(二)父亲的信
胡智慧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载有几句嘱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很少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似乎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是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费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          
(50字)(选自《时文阅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版)
11.“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请发挥想象,用一两句叙述性语言补写在上面的方格中。(不得超过50字)
12.本文第3节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节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和马虎”,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很感人。写出你最受感动的一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与朱自清写的《背影》从内容、语言到写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填写下列表格。(“相同点”中,每个空格填写不得超过4个字。“不同点”中,“记叙线索”一栏,每空格填写不得超过5个字;“描写父亲的方法”一栏,每空格填写不得超过8个字。)
 
相同点 不同点    
         篇名
内容 《背影》
《父亲的信》          篇名
内容 《背影》 《父亲的信》    
主题   记叙线索        
语言   描写父亲的方法      
(三)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厨师烧菜要讲究火候,生病服药要掌握剂量,批评、表扬要注意分寸。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不及就是不够,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不好的。过就是过好、过了头,这却往往被人们误认为好。其实,过了头,常常会把好事变成环事。事情做得一过分,就会走向反面。列宁说过:只要向前多走一小步--看来依然向同一方向前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马列主义者对过与不及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客观的实践的标准。
15、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这段文字的事实论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本文对过\是不好的分析比较详细。文中有一个句子能表明作者详写的理由,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你举出一个例子,证明做事情过了头,常常会把好事变成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每空1分,共7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
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                            ,                           。”
20.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①少有大志                          ②辄以水沃面                     
③食不给                             ④乃至被谗受贬                  
21.“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22.文中划线部分表现了范仲淹的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请根据《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填入选文空处:
 
四、作文(任意选择一题,40分)
1、假如我                      
2、阅读材料,自己选择角度作文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要求:(1)从上面三个题目中任意选择一个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在600以上。 (117.42.114.16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蒙城六中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全能竞赛』  下一个『八年级下册月考模拟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