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甘肃省兰州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甘肃省兰州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150分钟,考试时间150分钟,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韶(sháo)华 蹊(qī)跷 祓(fú)除 爱
试题预览
  甘肃省兰州一中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150分钟,考试时间150分钟,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韶(sháo)华 蹊(qī)跷 祓(fú)除 爱憎(zēng)分明
B.诘(jié)问 机械(jiè) 偌(nuò)大 蛊(gǔ)惑人心
C.熨(yù)帖 棕榈(lǚ) 裨(pí)将 号(háo)啕大哭
D.装载(zǎi) 羞赧(nǎn) 滂(pāng)沱 卷帙(zhì)浩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暮霭 懊恼 视若草芥 百废待新
B.鉴诫 口讷 悬梁刺股 罄竹难书
C.橘子 穿凿 芸芸众生 喟然长叹
D.福祉 脚踝 首曲一指 以逸待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暴力袭击非但没有使国人       ,反而增强了国人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凝聚力。
②到记者发稿时,在这次煤矿瓦斯爆炸事件中已有16人遇难,4人失踪,        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③针对巴以双方冲突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        双方保持克制态度。
④李秀英在日本法庭一审胜诉,是一次突破,也是对正义的          。
⑤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脱离现实,浪费财力,群众       没受益,      加重了负担。
A.萎缩    抢救    督促    伸张    不仅/反而
B.畏缩    营救    敦促    声张    不但/而且
C.畏缩    营救    敦促    伸张    不仅/反而
D.萎缩    抢救    督促    声张    不但/而且
4.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运用的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地方剧种普遍衰弱,在传统戏曲的生存状态江河日下的背景下,东北二人转的红火无疑成为了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B.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印度近和年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多在8左右,综合国力也有很大增长,叫人不得不侧目而视。
D.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
望。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B.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见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C.该活动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在全所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该所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D.无论是父母、学校还是社会,都鼓励学生要学习知识、考出高分,很少顾得上学生的性格、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家庭、学校和社会成了象牙塔里自杀悲剧频发的推手。
6.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
   (1)大漠长风,驱车万里,历时一个半月,西域风情,令我如醉如痴        。
   (2)水击石溅,          引得满溪水花粲然,应声起舞熠熠山泉披覆着满身音符。
        ①冰山覆雪峰,天池冰未融,古道伴长城,青海湖水涩。
②冰山覆雪峰,古道伴长城,青海湖水涩,天池冰未融。
③如小弦滚指弹拨,切切淙淙。
④切切淙淙,如小弦滚指弹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湿地通常具备三个要素:水成土、临时或长期的水淹条件、耐湿生物或水生生物(尤其是植物)。这就将人们惯常理解的,仅指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地带的湿地概念,扩大至在空间上与之紧密相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其形成整体,这有利于湿地生态的综合保护。滨海湿地和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成的内陆湿地,属于自然湿地;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建成的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属于人工湿地。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湿地也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慢慢将水排出。湿地还是有毒物质的降解容器。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净化环境。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 
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湿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舟楫便利”。湿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换能量,如水力或泥炭发电。另外,湿地景观独特,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例如,将大量湿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生态平衡;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工农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湿地水体。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带产生的大量硝酸盐和其他化学物质,不仅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刺激藻类泛滥,还在入海处的墨西哥湾形成一个面积20000平方千米的无氧区。专家们认为,流域内湿地的大量丧失导致入海径流氮负荷过重,是造成无氧区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办法是在全流域进行大规模湿地生态重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这个建议已得到认可
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要有具体目标,因“地”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作为鸟类或鱼类栖息地的湿地,其生态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以水文调节为目的的湿地建设,重在加强湿地的滞水能力。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场所的湿地建设,则更应重视优美环境的营造。当然,各类湿地生态的构建在承担主要功能的同时,完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 
7.下列对“湿地”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湿地指长期被静止或流动的水体覆盖的地域,如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 
B.湿地中的人工湿地有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 
C.湿地通常被认为是指水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这只是对湿地的一种狭义理解。 
D.湿地中的水体与湿地的其他组成部分难以分割,共同构成了湿地整体的生态系统。 
8.下列对“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自然环境独特的湿地,为许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家园”,也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B.自然资源丰富的湿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有物资,如食物、饮水、能源等。 
C.生态系统完善的湿地,就像一块天然“海绵”,既有很大的蓄水量和很快的蓄水速度,又能将水慢慢排出。 
D.生物构成多样的湿地,可以利用生物自身的功能有效降解和转化有毒物质,因而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 
B.人类应当汲取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牺牲湿地的教训,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 
C.只要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 
D.只有着眼于全面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对各类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才会真正有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4分)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达到 
    B.故绝江海者托于船                 绝:横渡 
    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贱:地位低下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 同“仇”,仇恨 
1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其孰能讥之乎? 
    C.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D.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    )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1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3分)
    答:                                                                          
    ②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答:                                                                          
    ③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答:                                                                          
四、古诗鉴赏、默写(13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夕阳楼
李商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①“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4分)

②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4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每空1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                         。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园田居》)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然而一个人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只要尽力了,也就没什么后悔的啦。正如王安石在《        》中所说的“                ,可以无悔矣”一样。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景相吊。(李密《陈情表》)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赤壁赋》)
        陈王昔时宴平乐,                。(李白《将进酒》)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
五、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7—19题。(本大题3小题,共21分)

柯灵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她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她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是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悄悄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地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地狂吠。
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帐,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你是否觉得疲惫不堪,身心交瘁?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将息,会使你消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悒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你有爱人吗?我建议不要带了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是利用晨昏时节,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在街上那种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巷里是没有的;偶然呀的一声,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地返身回避了。
巷,是人海汹汹中的一道避风塘,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倘佯。
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钲镗,管弦嗷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欢迎你!
17.(1)第2自然段中,作者对“乡村的陋巷”和“上海的里弄”都作了描述,根据这些描述,分别用三个评述性的词语概括出它的各自特点。(6分)
乡村的陋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的里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描述衬托了巷的什么特点?也用三个评述性的词语来表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3自然段说:“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地关着,不见一个人影”,而第5自然段却说“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从作者写作意图的角度考虑,这种写法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19.文章对“巷”所用的代词一忽儿是“她”,又忽儿是“它”,这种用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6分)




六、语言运用与表达(8分)
20.下面是一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三处不得体的词语(或短语),加以改正。(4分)
        我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是一名有三年工作经验的电脑编程员。得知贵公司招聘人才,很希望能到贵公司高就。现附上我设计的几段程序,恳请你们慧眼识英雄。不胜感谢!
不得体词语
改正

21.将下面一段话中葛晓音教授的观点以“中学语文课本”为开头进行整合重组,变成一个单句,保留最基本的信息,不得改变原意。(4分)
        “金庸的小说雅俗共赏,不但一般民众喜欢,一些高层次学者对作品的评价也很高。金庸作品入选语文课本,能促进教材的多元化,”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认为。“近年来中学语文课本不断改进,作为与统一教材配套的辅助读本变得越来越丰富。金庸小说的文笔很不错,可以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认为:中学语文课本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印度,人们常用一种特制的小盒子捕捉猴子。在安置好的盒子里放上美味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能插进猴子的前爪,但只要猴子抓住坚果不放,其爪子就抽不出来。这样,他要么放下果子,继续自己的自由,要么就抓紧果子,等着被收拾。
        要求:正确理解材料,选取适当的角度,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确定文体,文体必须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5 ACCAD    6—10 BABDC  &n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天津市二十一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2009年上海南汇模拟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