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军中学2008学年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杭州学军中学2008学年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杭州学军中学2008学年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庇护(ì)机械(xiè)伺机而动(sì)良莠不齐(yòu)B.迂腐(yū)忖度(cǔn)风光旖旎(qí)如法炮制(páo)C.讣告(fù)濒危(ī
试题预览
  杭州学军中学2008学年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庇护(bì)       机械(xiè)        伺机而动(sì)       良莠不齐(yòu)
  B.迂腐(yū)       忖度(cǔn)        风光旖旎(qí)       如法炮制(páo)
  C. 讣告(fù)       濒危(bīn)       人才济济(jǐ)        不胫而走(jìng)
  D. 哺育(bǔ)       威慑(shè)        淡泊名利(bó)       间不容发(jiàn)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城墙前翠柏环绕的广场上,发髻高挽、身着古装的姑娘翩然起舞。随着罄钟齐鸣,红色城门左右洞开,武士披甲持革,列队出迎。
B. 最近,本论坛人气倍增,好帖不断,佳作迭出,让人目不暇给,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 眼下的书籍既多又烂,书价也高得让人乍舌。买书稍有不慎,不但徒耗我们的精力和时间,还花冤枉钱,何苦呢?
D. 1978年,来自中国国内的21名早惠少年,走进中科大少年班,这个曾受到瞩目的“神童班”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争议。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听说《闯关东》反响很好,大家都有意思让我们拍个续集。续集不好写,但绝对不会狗
尾续貂,我不会让观众失望。如今故事大纲已经写出来了,主创基本上还是原班人马。
 B.个别的地方官员,不是把文学创作当成一种高尚的文化追求,而是当成一种敛财手段,
当成提高“官场品位”的标尺,沽名钓誉,这样的写作风气蔚为大观,值得警惕和反思。
 C.社会上出现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之风,已经无孔不入地腐蚀着教育界和学术界,“教育和
学术腐败使最后的净土沦丧”已不是什么微言大义。
 D.十年前,希金斯就荣登了世锦赛赛王之座。但失利摩肩接踵,他在2001至2004年的3
年时间里没有得到过一项赛事冠军,他甚至怀疑自己的职业生涯会不会一滑到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嫦娥一号”卫星首次拍摄的“中国第一幅月图”图幅宽约280公里,长约460 公里,
面积相当于湖北省的三分之二。
  B.距今100万年前的复原后的“郧县人”是一个额头低平、眉弓粗壮、眼窝深凹而宽鼻
短而上扬、吻部突出、唇长而薄的远古人形象。
  C.荆州谢家桥一号墓的棺外紧紧裹着四层丝绸棺罩,考古人员介绍:这是迄今发现的层
数最多的而且保存又是如此的完好。
D.音乐舞蹈史诗《千古东坡》1月28日在市体育馆的演出,精彩纷呈,既有歌舞,又有杂技,让观众在大开眼界的同时,看到一个多姿多彩的苏东坡,一个鲜活的苏东坡。
5.为下面一段文字排出恰当的顺序,将序号写在横线上。(3分)
鲁迅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                          
① 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② 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入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③ 更有若干篇在写作的当时就并不正确,就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了。
④ 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不懈的努力。
⑤ 有一部分时过境迁,不再使人感到兴趣。
⑥ 他身上那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传统的骨气,用他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6.依照下面示例的句子,另写一句有一定寓意的文字。(4分)
例:一条鱼用来吃喝和呼吸的水量不过一盆水,然而,只有一盆水则不能把一条鱼养大。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的表格,按要求在横线处填写适当的文字。(5分)
2007~2008年大学毕业生求职去向调查统计
求职
地区 经济
特区 沿海
地区 大城市 中等
城市 小城镇 老少边穷
地区 农村 出国 其他
比例(%) 14.2 24.7 24.6 18.1 2.1 1.1 1.3 11.7 2.2
(1)从上表可以看出目前大学毕业生求职去向的发展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2)如果这种趋势持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其贡献的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大人世及以为礼”,“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到了周代,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的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
    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礼”是人性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08年8月19日,有删改)
8.下列有关“礼”的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的“礼”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最早的礼乐仪式。
B.五帝时期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
C.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礼仪制度在那时已经建立起来。
D.周代的礼制集前代之大成, 中国古代的礼文明是在周代完备和成熟起来的。
9.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礼乐文明发展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先贤制定礼乐制度,并将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完备、成熟起来的,因为当时不仅形成了相应的制度,设置了规范管理的乐舞机构,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C.在礼乐文明形成中,出现了两个重要人物。一是周公,他继承了夏殷商的礼乐,并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一是孔子,他不仅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 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D.《礼记》有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内容主旨不断有变。
10. 下列各项对“礼”与“乐”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是人性的基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它能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能陶冶情操,移风易俗。
B. “礼”的作用在于规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乐”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
C. “礼”是“乐”的一部分,“礼”是为实现“乐”而辅助、服从于“乐”的。
D.  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1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凄与悲的距离
白水河
听《二泉映月》,在优美的乐曲中,你能感受到一种感伤,一种凄凉。它这样的美,美得让人陶醉;它这样的凄怨,凄怨得让人落泪。深入它,才知道它凝聚了一位贫苦艺术家一生的感慨、叹伤,它又凝聚了他一生的流浪。阿炳,这样一位被众人叫做“瞎子阿炳”的人,在无锡市一流浪就是50多个年头。他脖子上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在无锡市漫步。他看不见往日的风景,但他有自己的歌声。曾有一度,在无锡市,谁不熟悉阿炳的歌声、笛声?人们熟悉他,但他又被人们遗忘。在被遗忘的角落里,阿炳保留着自己的尊严,探索着自己的痛苦而又艺术的生活。
无锡惠山二泉亭附近风景独美。这里有一泉水,号称“天下第二泉”。在这里,在阿炳26岁以前的时光里,留下了他的多少欢歌笑语。而今当无锡市一个瞎眼的老汉拉着名曲在挣着微薄的生活费时,谁在意了他的曲子中的永恒?谁在意了他的曲子中的辛酸?这样的乐曲差点儿就要成为历史天空中的一朵云,最终也将烟消云散。不是一位教授偶然听到自己的学生在拉阿炳的《二泉映月》,不是这位教授去无锡找到阿炳录了音,这种优美的音乐恐怕也随着阿炳的逝去而无声了吧。1950年夏找阿炳录音时,阿炳说:“我不奏音乐已经两年了,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也都破坏得一件都不能用了。”就这样一个靠音乐技艺吃饭的人,却两年不闻乐曲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凄苦。在危危之颠终于保存下了这首乐曲。1950年冬,阿炳就与世长辞了。如果不是夏天去找他,而是冬天,何以能让这样的绝唱唱到今。
现在再听这首曲子,你会由开始莫名的忧伤而转变为一种形象——曲子如泣如诉,叮咚的泉水依然叮咚,但物是人非:一个瞎了眼的衣服破烂的老汉,手拿二胡在认真地拉呀拉呀,多少人驻足侧耳倾听。你又会联想到多少像阿炳一样命运的人,在风雨中艰难地行走着,他们叹息,却没处抱怨。这凄凉比“秋风扫落叶”还要凄,这韵味比“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还要无穷。这美是如此的美,才有如此的凄,而正因为有这样深沉的凄,才孕育了如此绝妙的美。凄与美结合得天衣无缝,才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太凄了则成悲,太美了则“物极必反”。
《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又何尝不是一种凄美呢?春天花开,有如少女的粉面,有如少女含羞的笑脸,一旦春归去,花衰至落,落下的花像落下的泪,流到树下却浸不进去半分。黛玉拿着笤帚,轻轻地打扫着散落的花瓣。她是那样的轻,害怕再给已落的花瓣染上半点污点。然后她轻轻地把聚积到一起的花瓣装进一个粉红的丝袋里,再轻轻地把丝袋的口扎上,已泪湿粉面,泪洒春衫。四周静静的,不时还传来悦耳的鸟鸣。在这样优美的环境里,黛玉轻依花锄,做着这样优美的事,难道不是美与凄的结合?这种结合早已感动了它的第一位听众——宝玉。宝玉的感动与黛玉的导演又是凄与美的结合:天真纯洁的爱情,最终也如这些花,葬送在黛玉自己所设的花冢里。这样的结合才让人感动得叹服,让人在审美的过程中无言以对。
然而,当我听阿炳的《二泉映月》时我正在看《张良传》,看到吕后造成戚夫人的悲,感受着曲中的凄,才算真正理解了悲与凄的艺术距离。刘邦得天下而称汉高祖后,吕后人老珠黄,当日风采照人的吕后已是雨后黄花了,然而这时的戚夫人却是玉洁冰清、出水芙蓉,深得刘邦的宠爱。刘邦几度要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无奈太子已请来了刘邦一生都找不来的四位隐士,羽翼已成,不可废立。刘邦指着四位隐士对戚夫人说:“我想废太子,可他们四人辅助着他,羽翼已成,不能再废了。”戚夫人如失魂魄,为刘邦唱了一曲哀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联想戚夫人平日的幻想,而一旦幻想破灭,这是一种何等的伤痛。及至吕后专权,施加戚夫人种种酷刑,挖眼割舌、砍去四肢,扔在猪圈里做“人彘”,让人观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哀啊!这悲能与美结合吗?永远不能,它永远只能是悲哀。
凄与悲都会让人承受难以想象的痛苦,但它们的距离就在于凄能与美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而这种统一是最美的悲剧也无法达到的。                
 (选自《写作》2008年第3期)
12.请你根据文章前三段,谈谈作者在文中所说的“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答:                                                                        
                                                                             
13.你如何理解“人们熟悉他,但他又被人们遗忘”这句似乎矛盾的话?这反映了阿炳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中?(5分)
答:                                                                        
                                                                            
14.文章写“黛玉葬花”的事例和“戚夫人被杀”的事例对主题的表达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5.作者理解的“凄”与“悲”分别指什么?二者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距离?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说凄与美的“和谐统一”“是最美的悲剧也无法达到的”,你是否同意作者的看法?请结合另外的例子加以说明。(7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瓶庵小传
魏禧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僦小舟,问舟子日:“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①,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②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注]①先陇:祖先陇地,祖墓。②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③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瓶庵幼失怙废学        怙:依靠
    B.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    贤:有才德
    C.尝僦小舟,问舟子曰    僦:租赁
    D.吾六十,善病          善:很容易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朋友之穷老                ②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B.① 有假其威虐人者          ②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C.① 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        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① 拜故旧之陇而酹之        ②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瓶庵道德高尚的一组是
① 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            ② 于我乎养生送死   
③ 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          ④ 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⑤ 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          ⑥ 于是远近士至吳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看,人们称他“瓶庵”的主要原因是瓶子的口很窄而腹较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B.瓶庵小时候辍学,但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学。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
    C.瓶庵的父亲在扬州时,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仗势压人。先生因此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
    D.远近的人士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是因为他具有济贫扶弱、敬老爱幼、公正无私等优秀品格。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3分)
       译文: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湖南省西南名校联盟2009年2月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个『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08-200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