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石室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上期期中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成都石室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上期期中语文试卷(高二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0级2008—2009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注意:1.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2.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后,交机读卡、答题卷和作文纸,试题卷自己保存。请注意卷面及书写,阅卷时会酌情加减分。3.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Ⅰ卷(共45分)一.(27分,每
试题预览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0级2008—2009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注意:
1.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2.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后,交机读卡、答题卷和作文纸,试题卷自己保存。请注意卷面及书写,阅卷时会酌情加减分。
3.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Ⅰ卷(共45分)
一.(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看(kān)守    惩创(chuāng)   颔首(hàn)     长歌当哭(dāng)
B.吐哺(pŭ)     喋血(dié)      浸渍(zì)       夙兴夜寐(sù)
C.租赁(lìn)     倒溯(sù)      攒射(cuán)     一椽破屋(chuán)
D.关卡(kǎ)        歆(xīn) 羡       坍(tān) 弛       殒身不恤(yŭ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寥落  钟磐  落寞  暝顽不灵
B.窈窕  屠戮  和蔼  忧患倍尝
C.绯红  婀娜  殒落  广有羽冀
D.驰骋  尸骸  彷徨  桀骜不驯
3.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地方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     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2)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        至于泣下。
(3)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      前往的。
(4)但是中外的来人者却      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5)然而     有了血痕,     不觉要扩大。
(6)真的猛士将更     而前行。
A. 毅然  黯然  欣然  居然  既然  当然  奋然
B. 依然  黯然  欣然  竟然  虽然  自然  猛然
C. 依然  忽然  欣然  竟然  既然  自然  奋然
D. 毅然  竟然  忽然  居然  虽然  当然  奋然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某些日本政要一方面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认真反省当年发动的侵略战争,一面又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历史,还有何诚信可言!
B. 当代中学生承受着高考升学的压力,每天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辛苦的学习生活,夙兴夜寐,废寝忘食。
C.由于设计错误太多,坐椅的靠背使航天员极不舒适,虽经多次修改,坐上去仍然屡试不爽,设计小组最终否决了这一方案。
D.人生的历程坎坷万千,我们面对诸多挫折,相信总有否极泰来的一天。未来,我们仍然满怀希望。
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能否改正自己的缺点,是一个同学进步的开始。
B.他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我们前进。
C.会场上呈现出一派欢迎的景象和雷鸣般的掌声。
D.当外国朋友来校参观时,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尔三矢
7.下列词语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尔其勿忘乃父之志/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空中而多窍
 C.斯用兵之效也/有如此之势/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D.洎牧以谗诛/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8.下列句子的句式与所给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洎牧以谗诛
C.渐见愁煎迫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④火尚足以明也
 ⑤函梁君臣之首         ⑥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③⑥/④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③/⑤⑥/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
青春不等于文学
周国平
     时下流行青春文学。韩寒和郭敬明创造了令人惊叹畅销奇迹,新概念作文大赛顿时成为耀眼的品牌,小作家如雨后春笋般在祖国各地破土而出。
     青春拥有许多权利,文学梦是其中之一。但是,我不得不说,青春与文学是两回事。文学对年龄中立,它不问是青春还是金秋,只问是不是文学。在文学的国度里,青春、美女、海归、行走都没有特权,而人们常常在这一点上发生误会。问你会不会拉提琴,如果你回答也许会,但还没有试过,谁都知道你是在开玩笑。然而,问你会不会写作,如果你作同样的回答,你自己和听的人就都会觉得你是严肃的。指出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他就此议论道:任何人都能听出一个没有学过提琴的人拉出的音有多难听,但要区分胡写和真正的文学作品却须有相当的鉴别力。
     我读过一些青春写手的文字,总的感觉是空洞、虚假而雷同。有两类青春模式。一是时尚,背景中少不了咖啡厅、酒吧、摇滚,内容大抵是臆想的爱情,从朦胧恋、闪电恋、单恋、失恋到多角恋、畸恋,由于其描写的苍白和不真实,读者不难发现,这一切恋归根到底只是自恋而已。另一是装酷,夸张地显示叛逆姿态,或者刻意地编造惊世骇俗情节。文字则漫无节制,充斥着没有意义的句子,找不到海明威所说的那种“真实的句子”。我们从中看到的是没有实质的情调,没有内涵的想象,对虚构和臆造的混淆,一句话,对文学的彻底误解。所有这些东西与今日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相去甚远,与作者们的真实生活更相去甚远,因为作者们虽然拥有青春,也仍然只是普通人罢了。也是托尔斯泰说的:在平庸和矫情之间只有一条窄路,那是唯一的正道,而矫情比平庸更可怕。据我看,矫情之所以可怕,原因就在于它是平庸却偏要冒充独特,因而是不老实的平庸。
当然,在被归入青春文学范畴的作品之中,也有一些好的作品。我喜欢的作品,共同之处是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这片土壤上面,奇思、异想、幽默、荒诞才不是纸做的假花。对于写作来说,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真正感受到的东西写出来,文字功夫是在这个过程之中,而不是在它之外锤炼的。因此,我主张写自己真正熟悉的题材,自己确实体验到的东西,不怕细小,但一定要真实。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到一定的程度,就能从容对付大的题材了。
世上没有青春文学,只有文学。文学有自己的传统和尺度,二者皆由仍然活在传统中的大师构成。对于今天从事写作的人,人们通过其作品可以准确无误地判断,他是受过大师的熏陶,还是对传统全然无知无畏。如果你真喜欢文学,而不只是赶一赶时髦,我建议你记住海明威的话。海明威说他只和死去的作家比,因为“活着的作家多数并不存在,他们的名声是批评家制造出来的”。今日的批评家制造出了青春文学,而我相信,真正能成大器的必是那些跳出了这个范畴的人,他们不以别的青春写手为对手,而是以心目中的大师为对手,不计成败地走在自己的写作之路上。
(原载于《北京青年报》)
10.下列有关“青春文学”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青春与文学是两回事。青春拥有许多权利,但在文学的国度里,它没有任何特权。
B. 青春文学作品不外乎两种模式:时尚和装酷。
C. 青春文学作品是好是坏,关键在于作品能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D.世上没有青春文学,只有文学。所谓的“青春文学”只是今日的批评家制造出来的。
11.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春写手要写自己真正熟悉的题材,不要怕细小,但一定要真实。而那些大的题材则只有年长的作家才能从容对付。
 B.文学作品中体现真实体验或感受的表达并不排斥奇思、异想、幽默和荒诞。
 C.文学创作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它有自己的传统和尺度。
 D.青春写手只有跳出青春文学这一范畴,以心目中的大师为对手,不计成败地坚持写作才能成为真正的作家。
1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寒、郭敬明等青春作家的名声是批评家制造出来的。
B.虚构和臆造出来的文学作品中找不到海明威所说的那种“真实的句子”。
C.矫情,或者说不老实的平庸是一些青春写手的致命伤。所以,这些文字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学作品。
D.时下青春文学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区分胡写和真正的文学作品的鉴别力。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题目。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隐居的人,即李渤自称),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临时住宿)于南隅,忽遇双石,漱(倾斜)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子?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善长(郦道元字善长)之论,则濒流(水流)庶(众多)峰,皆可以斯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李渤的号)记。
——唐•李渤《辨石钟山记》
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余亲家翁彭雪琴侍郎……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曰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1),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吰镗鞳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黏着,俨然鳞甲。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
——清•俞樾《春在堂笔记》
13.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山涵其英 涵:蕴含
B.凡有罅隙,风水相遭  遭:糟踏
C.安能产兹奇石乎 兹:这
D.则濒流(水流)庶(众多)峰 濒:濒临
14.选出加点的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蛇行而入
A.烛而登
B.微风鼓浪
C.驻江西最久,语余云
D.一夫夜呼
15.下列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对着深潭,微风吹动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声音响亮好像是大钟一般,于是授予它这个称呼。
B.李渤认为郦道元的说法错误,否则濒临水流众多的山峰,都可以用“石钟山”这个名字来称呼它。
C.俞樾认为山但凡有罅隙,风和水相遭遇,都有噌吰镗鞳的声音;为什么唯独石钟山这样命名呢?因为它全山都是空的,就像钟覆盖着地面一样。
D.关于石钟山的命名,李渤不认可郦道元的观点,苏轼不认可李渤的观点,俞樾对他们三人的观点都不认可。但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三人都去实地探访过。

Ⅱ卷(共10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徐歇。
                                                                     
                                                                     
(2)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
                                                                     
                                                                     
四.(5分)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
马戴(唐)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①宝刀。
① 注:缺:使被砍缺刃口。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5分) 
1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
(2)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                 。
(3)                  ,来吾道夫先路也 。
(4)腰若流纨素,           。               ,口如含朱丹。
(5)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
(6)对酒当歌,              ?             ,去日苦多。
(7)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8) 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                 ,             ,                 。
(9)王安石从褒禅山仆碑上文字漫灭,联想到古书不存,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太多,进而发出了以下感慨和议论:                   。
(10)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11)真的猛士,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西湖梦(节选)
                      余秋雨
    ①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②恰恰是最懂游观的艺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观物,于是,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也没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诵,也没有后人的感慨来强加于我,也没有一尊庄严的塑像来压抑我,它始终只是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鸣也听得自如。这一切都不是东坡学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了这里做了太守,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就这样,才让我看到一个在美的领域真正卓越到了从容的苏东坡。
③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他们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史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④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20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千古绝唱。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然而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有没有他的才分。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那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双飞禽呢?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
⑤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窑,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⑥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书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19.第①段写道“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就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
答:                                                                  
                                   
                                   
20.结合原文,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4分)
    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
(1)“自卫”指的是                                                  
                               。(2分)
(2)“自慰”指的是                                          
                                。(2分)
21.第⑥段画线句中的“梅瓣、鹤羽”、“书签”分别比喻什么?运用比喻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
答:                                                                  
                                   
                                   
22.作者是如何认识林和靖式的“安贫乐道”的?(3分)
答: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中试卷


上一个『石狮市2008年八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  下一个『高考现代文阅读——传记专题训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