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08-2009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试卷(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08-09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试卷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页,第Ⅱ卷至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客观题共39分)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一、(1-6题每小题
试题预览
  08-09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 页,第Ⅱ卷 至 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  共 39分)
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1-6题每小题3分,第7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婀娜(nuó)多姿     静女其姝(shū)     着落(zháo)      箜篌(kōng hóu) 
B.青青子衿(jīn)      否(pĭ)极泰来       机杼(zhù)       症结(zhèng)
C.洞天石扉(fēi)      擢(zhuó)发难数       下载(zǎi)     长嗟(jiē)
D.越陌(mò)度阡      纤纤(xiān)素手    哽咽(yè)        弄堂(lòng)
2、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自命得意   一笔勾消   虚渡年华   要言不繁
B.行踪诡秘   原气大伤   人才汇萃   知书达理
C.墨守陈规   通霄达旦   退化变质   违反刑法
D.罄竹难书   坚如罄石   馨香袭人   钟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也许,这就是许多人不愿彻底(      )清高这个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概念,并继续有意无意地维护其价值的原因。
(2)至于现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建立的过程中,种种价值观念都在(     )发生深刻的变化。
(3)不过,从陶渊明这个清高模式来看,一个人的行为(     )决定了他是否有清高之“实”;但如果在“实”之处还能享有清高之“名”,那就还得有一些不平凡的本事才行。
A.扬弃    逐渐    固然           B.抛弃    逐渐    虽然
C.抛弃    逐步    虽然           D.扬弃    逐步    固然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B.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我说的难道不是真话吗?听我说话的诸位先生。
C.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其中“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存在着语序倒置的现象。
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2005年的这一场雪挡不住春天的脚步。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唱着,有的跳着,有的在谈论着……欢乐弥漫在冰雪初融的夜空。
B.唐氏三兄弟已经回上海了,如果他们抱成一团,那可是三人成虎啊!
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意,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昨天我没有交作业本,东窗事发后被老师批评了一顿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巴尔扎克葬词》是雨果在安葬巴尔扎克的现场宣读了这篇葬词,对巴尔扎克所作的贡献进行了高度评价。
B.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将重点建成一批世界知名的大学和学科。
C.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作法不能说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D.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道士塔》作者余秋雨,选自《秋雨散文》,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山居笔记》先后获多种奖项。
B.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C.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创造社主要成员,代表小说有《沉沦》、《薄奠》。
D.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二、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完成8—12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强盗来了凡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他们怎样跑,自然就“皇恩浩荡”了。可惜的是往往暂时没有谁能定。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的时候,宋末元末的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猾,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做“天下太平”。
8.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现在的太阳什么时候消逝呢?我们愿意同你一起灭亡。
  B.夏桀这个当代统治者为什么不死呢?我要与你一起逃走。
  C.现在的太阳为什么不消逝呢?我们要同你一起逃亡。
  D.夏桀这个当代统治者什么时候才能死呢?我们愿意与你一起灭亡。
9.对“‘人’的价格”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受官盗杀掠,不再沦为奴隶,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实现当家作主的梦想。
  B.希望官府能让自己作百姓,不再沦为奴隶,世世代代当牛做马。
  C.不受强盗官兵的愚弄,不再沦为牛马,甚至不再做奴隶。
  D.充分享受做人的资格,获得做人的尊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10.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奴隶规则”的一项是(    )
  ①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
  ②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③能够替他们决定他们怎样跑。
  ④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
  ⑤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11.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示了中国老百姓遭受官兵杀掠的悲惨命运。
B.讽刺了国民的麻木不仁。 
C.批判了国民缺少反抗的奴性人格。
   D.表现了对封建暴政的极大愤恨。
12.对这三段文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尖锐地指出,中国国民到现在还在过着“下于奴隶”的日子。
  B.列举重大历史事实证明,所谓“皇恩浩荡”、“天下太平”只不过是将百姓引上“奴隶的轨道”罢了。
  C.列举大量事实,说明中国国民从古到今一直没有争得“‘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
D.对中国国民的生存状态进行考察,指出中国百姓一直处在“奴隶”状态之中。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王志,字次道,琅邪临沂人。志年九岁,居所生母忧,哀容毁瘠,为中表①所异。弱冠,选尚孝武女安固公主,拜驸马都尉、秘书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寻除宣城内史,清谨有恩惠。郡民张倪、吴庆争田,经年不决。志到官,父老乃相谓曰:“王府君有德政,吾曹乡里乃有此争。”倪、庆因相携请罪,所讼地遂为闲田。征拜黄门侍郎,寻迁吏部侍郎。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郡狱有重囚十余人,冬至日悉遣还家,过节皆返,惟一人失期,狱司以为言。志曰:“此自太守事,主者勿忧。”明旦,果自诣狱,辞以妇孕,吏民益叹服之。视事三年,齐永明二年,入为侍中,未拜,转吏部尚书,在选以和理称。天监元年迁冠军将军、丹阳尹。为政清静,去烦苛。京师有寡妇无子,姑②亡,举债以殓葬,既葬而无以还之。志愍③其义,以俸钱偿焉。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百姓,民称之不容口。志为中书令,及居京尹,便怀止足。常谓诸子侄曰:“谢庄在宋孝武世,位止中书令,吾自视岂可以过之。”因多谢病,简通宾客。卒,时年五十四。
志家世居建康禁中里马蕃巷,父僧虔以来,门风多宽恕,志尤惇厚。所历职,不以罪咎劾人。门下客尝盗志车卖之,志知而不问,待之如初。宾客游其门者,专覆其过而称其善。兄弟子侄皆笃实谦和,时人号马蕃诸王为长者。
                                 (节选自《梁书•王志传》)
【注】①中表:这里指与姑母、姨母、舅父的子女。②姑:丈夫的母亲。③愍:通“悯”。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迁至中书侍郎           迁:升官
B.所讼地遂为闲田        讼:打官司
C.及居京尹,便怀止足    居:居住
D. 因多谢病,简通宾客        谢:推辞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志“清谨有恩惠”的一组是(  )
①居所生母忧,哀容毁瘠      ②为政清静,去烦苛
③既葬而无以还之            ④愍其义,以俸钱偿焉
⑤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    ⑥专覆其过而称其善
A.①②④                   B. ①③⑤
C.②④⑤                   D. ③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志审理郡民张倪、吴庆争田一案,最终以双方谦让结束,表现了王志的德施政措施对老百姓的感化作用。 
 B.王志怀有仁爱之心。京城有一位寡妇,没有儿辈,婆婆死了之后,她借债安葬,结果没办法偿还,王志用自己的俸禄帮助她渡过难关。 
 C.王志一是不想在仕途超过前任谢庄,二是因有病想断绝与宾客的交往,因而怀有隐退之心。
 D.在王志的禀性和声望的影响下,他的兄弟子侄都为人纯朴忠实谦让平和,他被当时的人誉为马蕃巷王公贵族的长者。
第Ⅱ卷(共111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四、(共 24分)
16、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狱有重囚十余人,冬至日悉遣还家,过节皆返,惟一人失期,狱司以为言。(4分)   
 译文:

(2)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百姓,民称之不容口。(3分) 
   译文: 

(3)宾客游其门者,专覆其过而称其善。(3分) 
   译文:  

1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二)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三)
        欧阳修                                       欧阳修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①酩酊插花归。        游人不管春将尽,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①篮舆:竹轿
(1)“草惹行襟絮拂衣”是写春景名句,试析“惹”与“拂”两字使用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后两句是如何表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默写出下列空缺的句子(6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仰慕刘裕恢复中原大举北伐的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惨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记念刘和珍君》)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20分)
包公脸上的指痕  
王钢
那一片指痕,光滑,坚硬,冰凉,凹陷在一块石碑上,凹陷在我的记忆里。
    那天正逢开封菊花花会,满城尽带黄金甲,天南地北的一群作家共游花海。菊香渔深处,我无意之中触摸它。
    在堂堂“开封府”,大门右侧的亭子里,矗立着一通两米多高的石碑——《开封府题名记碑》。碑上密密麻麻镌刻着一份名单,竖排,一共183人。在北宋时代,从建隆元年至崇宁四年的147年里,他们是坐镇首都的历任开封知府。183张古旧的面孔,拥挤在不足1米宽的碑面上,表情不一,风貌各异,却都峨冠博带,声威赫赫,惊堂木的拍击声从一旁大殿中隐隐传来。
    这个群体中,藏着不少震烁古今的名字。导游上上下下地指点,作家们饶有兴致地一一辨认:
    性格豪爽风趣、以“背靴”故事脍炙人口的寇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
    人品忠直、书艺高深的蔡襄;
    集政治家、文学家于一身,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
    既是奸佞之臣,书法又列苏、黄、米、蔡“宋四大家”的蔡京;
    与哥哥王安石政见不同的王安礼……
    还有,还有,大家的目光显然并不满足,仍在逡巡,仍在搜寻,寻找一个最有代表性的象征意义的终极——包拯!大宋开封府里怎么能没有他呢,所有历史都绕不过去的包拯,老百姓心目中不可或缺的包拯!——然而,没有,石碑名单上没有这个名字。
    包拯确实曾经执掌开封府。北宋的嘉祜年间,在这座开封府中,不仅有他的大印,他的宝座,还有传说中那忠心耿耿的王朝马汉,那威风凛凛的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他的名字到哪里去了?
    导游指着石碑上第三排名字中间的一片空白,说:这是第93任开封知府包拯。
    空白!?——这片空白,竖行宽约寸余,几乎成了一个凹坑,因为磨得油黑发亮,所以虽然无字,在斑驳的碑面上却反而更加突出了。
    为什么,历任开封知府中,为什么独独包拯的名字被人磨掉?
    一位北京来的作家发挥想象:是不是因为包拯开罪权贵太多,仇人出于泄愤,有意把包公的名字凿去了?
    不,导游讲述真实的来历,包公的名字是被抚摸掉的,是被历朝历代的游人百姓抚摸掉的。
    碑上最初是刻有包拯的名字的。来自浙江的作家叶文玲和我同时摸着凹痕的边缘,她说,这里还剩有“包”字横折弯的一角;我说,这里还隐约可见“拯”字一捺的末梢……
    包拯的名字,消隐如烟,融化如水。坚硬如铁的石碑,内体的手指多少遍才能将它磨成这样!
    据说,这块《开封府题名记碑》的原碑,现藏于开封市博物馆。原碑上面的包拯,就已经被宋代的百姓抚摸出了深深的指痕,远在南宋时期,就曾有人记述:“开封府尹题名,独包孝肃(包拯64岁卒后,朝廷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姓名为人所指,指痕甚深。”如今,“开封府”的这块仿碑,将古人的指痕如实复制下来了。而今天的游人百姓,又将新鲜的指痕一层一层地覆盖上去,将这处凹痕磨得更新,磨得更深。
    悠悠九百年,手指犹如潮汐一般,一阵阵,一遍遍,爱抚这个名字,就好像放在包公的脸上,触摸着那一张黝黑的面孔。
    开封乃皇都重地,北宋朝廷当然格外用心,所以,147年里换了183任知府,平均每任执政不足一年。包拯担任开封知府的时间算是长的了,也仅仅一年零四个月。
    回望石碑,文学评论家孙荪意味深长地说,包拯在开封府只有一年多,焦裕禄在兰考县也是一年多。
    思绪一下子锥透了岁月的壁垒,贯通了古今。
    包拯任开封知府的时间,是从北宋嘉祜二年三月到次年六月,这是他一生最酣畅的一次进发。
    焦裕禄任兰考县委书记的时间,是从公元1962年12月到1964年5月,这是他一生最决绝的一次绽放。
    “开封府”的这块石碑,也是历史奖赏包拯的一块无字碑。
    将来,还会有更多更多的手指伸过来,抚摸石碑上的这个空白,留下敬畏的指痕,温暖的指痕,心疼的指痕……
    我把手指放入一片光滑、坚硬、冰凉的凹痕中。
                                           (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第1期)
19.“菊香深处,我无意之中触摸了它”,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把“它”同“菊香深处”相联系,有什么作用?(6分)
    答: 
                                                                    
20.在揭示《开封府题名记碑》上“空白”形成的真实原因之前,文章都作了哪些铺垫?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答:
                                                                     
21.文章主要是写包拯,在后文又提到焦裕禄,有什么用意?(5分)
    答:    
                                                                 
22.请简要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答:        
六、(共7分)
23.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信托合同”下定义。(4分)
(1)信托合同是一种协议。
(2)它是行纪人(受信托人)受信托人委托,从事一定的活动,并收取酬金的协议。
(3)行纪人所从事的活动是指为信托人办理的购、销和寄售等业务。
(4)办理这种业务,行纪人要以自己的名义,用信托人的费用。
答:

24.下面一段话,有重复啰嗦之处,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必须删除三处,请把要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夜深了,周围⑴四处⑵黑洞洞的,方向、地点,一切都⑶有些茫然。乃至⑷等到⑸走出一段路,脚步是那么缓慢、无力⑹,让人渐渐仿佛⑺沉入了死寂困顿的感觉⑻。用力看看地,地上总像黑墨在一漾一漾地散开去,等到放下脚步的时候⑼,却又是平坦的。
删除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5、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跤;不碰壁,怎能练就好筋骨,怎能长大呢?
    请以“非走不可的弯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08-09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月考答案
1、D (A、着落(zhuó)B、症结(zhēng)C、下载(zài)
2、B(A自鸣得意  一笔勾销  虚度年华  要言不烦B元气大伤  人才荟萃C墨守成规 通宵达旦 蜕化变质  违犯刑法D坚如磐石)
3.D(“扬弃”在哲学上指事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抛弃”是扔掉不要。“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虽然”表示转折。“逐步”一步一步地;“逐渐”,渐渐)
4.D(A“莽原”应为书名号。B句中的问号改为逗号,最后的句号改为问号。C四个分号都改为逗号)
5.C(A、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B“三人成虎”意为“谣言重复多次,便使人信以为真。”C、“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D、“东窗事发”指罪行败露。)
6.D(A句式杂揉;B“发展”与“规模”搭配不当。C三重否定不当,应去掉一重否定。)
7.A(《山居笔记》改为《文化苦旅》)
8-12 A A C D C
13. C(“居”是任职。)
14. C(①是王志对母亲去世的哀痛,③是孝妇举债葬姑后无力偿还,⑥是为宾客掩其过而著其善。这三条均与王志“清谨有恩惠”无关。②是王志为政清谨,④是他对孝妇的恩惠,⑤是他对饥民的恩惠。这三句都表明了他的“清谨有恩惠”。因而C项为正确选项。)
15.答案B(A项对内容的理解有误,王志并没有审理郡民张倪、吴庆争夺田地一案,是张、吴两人在王志德政的感化下主动请罪平息争讼的。C项错在“便怀止足”并非“即怀隐退之心”,此外,因有病想断绝与宾客的交往也与原文文意不符。D项“兄弟子侄皆笃实谦和”不只是王志一人之功,还有家门的传承。另外“他被当时的人誉为马蕃巷王公贵族的长者”理解错误。)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08-09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下一个『《陈情表》(李密)导学案配详细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