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第一中学0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清远市第一中学0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必修一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清远市第一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级语文说明:1.本试卷共100分,150分钟完成。2.请用黑色墨迹的签字笔或者是钢笔填写,否则填写答案无效。第Ⅰ卷一、基础题(每题2分,共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奸佞(nìng)商榷(què)矩形(jǔ)置若罔闻(wǎng)B.桎梏(kù)伺机
试题预览
  清远市第一中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级语文

说明:1.本试卷共100分,150分钟完成。
2.请用黑色墨迹的签字笔或者是钢笔填写,否则填写答案无效。
第Ⅰ卷
一、基础题(每题2分,共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奸佞(nìng) 商榷(què)   矩形(jǔ)    置若罔闻(wǎng)
B.桎梏(kù)  伺机(sì)   悄然(qiāo)    众矢之的(dì)
C.蹙缩(cù)  懵懂(mǒng)   门扉(fěi)  勤能补拙(zhuō)
D.讣告(fù)  埋怨(mái )  戏谑(xuè)   摩肩接踵(zhò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松弛 观摩 长途跋涉 顾名思意
B.拖沓 儒染 省吃俭用 未雨绸缪
C.矜持 发泄 戎马倥偬 名噪一时
D.遒劲 黯淡 瑕不掩瑜 出类拔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篇小说选取了生活中的几个场景,通过简洁的对话,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构思匠心独运,给人以妙手回春之感。
B.世事尘嚣,尤须心灵恬静,置身于人才辈出的理科实验班,面对着更加残酷的竞争,但求能宁静地面对上苍,相信生命终会为自己尽现衷情。
C.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D.那几幅画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幅梅花还差强人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B.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考试,对于一些商家已经成为一种谋取巨大利益的教育“副业”,因此对其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惟恐其不红不火。
C.通过对变异和正常老鼠大脑及行为的比较,科学家就可以确认那些被破坏的基因所具有的作用。
D.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每题2分,共6分)
人本意识与对人的尊重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
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主体意识。就类主体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是十分看重的。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国家、君主这三者间,人民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来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人格平等。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过,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为民主思想的基础。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养分。
(节选自邵汉民《儒家文化精神及价值的现代透视》)
5.对“人本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
A.人本意识肯定人的主体性,主张“人贵物贱”,把人当作人看待。
B.人本意识主张尊重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看重人的生存发展。
C.人本意识承认个体主体的作用,看重人的个性及个体的独立及发展。
D.人本意识承认个体的独立性,追求人的主体性和独立自觉的价值。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注重的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B.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尊重人性、人权和人的发展。
C.儒家民本思想以肯定人性为手段,西方民主思想以肯定人权为目的。
D.儒家民本思想强调人格尊严,西方民主思想强调人格平等。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儒家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群体,分类而居;人性是普遍存的,不可否认。
B.儒家的人本思想包含着通过自身努力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C.儒家“人贵物贱”、“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观点的核心是争取民心。
D.儒家认为了解民情、尊重民意、与民同乐等都是尊重人的体现。

三、古诗文(共24分)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2分)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攻之先。”竞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夷,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日:“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闲乞还者数个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杜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数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戎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    失:过错。
  B.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    募:招求。
  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
  D.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  挠:阻碍。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①禁人丧葬不得侈长     ②诣闻乞还者数千人
  ③百姓耆老为祷请      ④其为民爱若此
  ⑤使中黄门慰问       ⑥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设置栅栏好好圈养;对于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
  C.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绩,固而深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求辞职时,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委以重任。
  D.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第Ⅱ卷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任选三小题,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空缺的部分(共6分,每小题2分)
(1)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乐游原》)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江南春》)     
(5)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寄寓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试作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14分)
语文天生浪漫(节选)
熊芳芳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靥、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像片、一些黎明、一些黑夜、发黄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并装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读。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语文的世界里徐徐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徐徐穿行。
 14.文章开头列举了《诗经》中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通观全文,“语文”与“浪漫”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简要加以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那些语句对应“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写陶潜、孟郊、王昌龄、李白等,是为了阐释语文来自于浪漫、悠闲、宁静的心境。
B.作者写盘古、女娲、精卫、夸父等,是为了描绘出祖先大胆的想象和对自由与光明的追求。
C.作者写孔雀东南飞、木兰从军,写雪莱、但丁等,生动地阐释了从浪漫心灵出发的语文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D.全文围绕“语文天生浪漫”这一话题,信手拈来,既有诗句和神话传说,又有文学长廊中的历史人物,材料丰富、很有感染力。
E.本文饱含激情,语言流畅,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内容层层展开,阅读本文,给人在浪漫的语文世界徐徐穿行之感。

五、语言表达与运用。(8分)
18.下面的文句,是陈毅为纪念鲁迅逝世十四周年写的一副对联,请将其顺序重新整理,把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①岂仅文坛闯将    ②要打叭儿落水狗    ③懂得进退攻守    
④一生最恨清闲    ⑤不愧思想权威      ⑥莫作空头文学家
⑦敢于嬉笑怒骂    ⑧临死也不宽恕
上联: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19.仿照下面句子,另写两句富有意蕴的句子。(4分)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文。(40分)
张洁在《我的四季》一文中写道:“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
你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会吗?或者你对上面一段话有自己的新看法,请以“收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A ( 选项B:悄然“qiǎo”;桎梏“gù”;选项C:懵懂“měng”m不与ong连拼;门扉“fēi”;选项D:埋怨“mán”,摩肩接踵“zhǒng)
2、C 项(A:意——义,B:儒——濡;D粹——萃)
3、D( A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B辈出:一批批的出现,形容人才大量涌现;C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D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
4、C(A主语暗换,应该是“产品”“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而不是工厂。B后一分句主语成分残缺;D搭配不当,“消防车”不能“放弃休假”。)
二、现代文阅读
5、C(本项错在“看重人的个性”。文中说“突出人的个性”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看法。其他三项都可在文中找到依据)
6、D(A项错误显而易见;B项“尊重人权”只是西方思想家的观点;C项错在“肯定人权为目的”,西方思想家肯定人权是为了“导出人格平等”)
7、B(本项依第二段所用材料及分析作概括,文中有“靠自己的努力”、“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等语句。A项错在“分类而居;C项错在对“核心”的判断,文中对“人贵物贱”等观点有阐述,其核心是突出“人的社会价值”,而非“争取民心”;D项的内容是作者的评述,而不是“儒家认为”的,且“了解民情”于文无据)
三、文言文阅读
8、D 解析:挠的意思是屈服不是阻碍。
9、C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①为皇上所言,排除了A、B,由于③正确,故选C。
10、D 解析:“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戎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一句讲的都是烦苛之人,而不是“烦苛的人”及“狡诈刻毒之人“两类。
第Ⅱ卷
11.翻译
(1)现在成为百姓的祸害,是酷吏的过失,而劳民伤财并不是体恤百姓的根本办法。(能译出“咎——过失” 、“劳勤张捕——劳民伤财” 、“忧恤——体恤”三词者得1.5分,每词0.5分;基本译出者得3分)
(2)大多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如果害怕皇帝的威严而不坚持正义,我即使死,也不改变我的志愿。(能译出“义——道义” 、“正——正义” 、“易——改变”者得1.5分,每词0.5分;基本译出者得3分)
参考译文: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这个地方的人。他凭借父亲的官职被任命为郎官,正好15岁,喜好儒家经典,每当到了休假的日子,他就跟从博学之人学习经传。他通晓《诗经》、《礼》,擅长论辩、质疑。到了20多岁的时候,被调任辰阳做长官。那里的风俗是很少有求学的人却相信巫术和鬼神,宋均为百姓建立了学校,禁止、杜绝一切过分、不合理的祭祀,百姓们对这件事都平静地接受了。后来宋均升任上蔡令,当时朝廷禁止百姓丧葬时不得多加浪费,宋均说:“丧葬逾越礼制,犯的是小错。现在有的百姓不懂得礼仪,还没有教化好,就立刻因为超过礼制而惩罚他们,这并不是施政的首要做法。” 他最终不肯实施这个政策。升任九江太守,那里有很多凶暴的老虎,屡次成为百姓的祸患,官府常常征集、设立捕兽的栅栏、陷阱却仍然有很多人被伤害。宋均说:“虎豹在山上,龟和鳄鱼在水里,它们各自有生活的处所。况且江淮之地有猛兽,就如同北方有鸡、猪一样。现在成为百姓的祸患,罪过在于残忍的官吏,而不辞辛劳地张网捕捞,不是顾怜(百姓)的根本做法。一定要斥退奸邪、贪婪的人,考虑提拔忠诚、善良的人,可以全部去掉栅栏、陷阱,免除赋税。”这件事过了以后有传言说老虎都相互结伴向东边渡过长江了。中元元年,有很多蝗虫(闹蝗灾),它们一起飞到九江的边界,就向东西两个方向散去,由于这件事宋均的名声被远近的人们称颂。浚遒县有唐、后两座山,百姓共同祭祀它,所有的巫神都要娶百姓的女儿为妻,每年都要更换,百姓于是就不敢进行嫁娶之事,前后几任太守都不敢禁止。宋均下达命令说:“从现在开始,给山神娶的妻子都要从从事巫术的人家中选娶,千万不要打扰百姓。”于是,这种事就再也没有了。永平元年,宋均升任东海相,在任5年,因为犯法而被免官。但东海的官吏和百姓都感念他的恩惠、教化,为他写了些歌谣,到朝廷请求他回来做官的有数千人。显宗认为他贤能,永平7年,征召他做了尚书令。每当在朝廷上辩论的时候,他的话大多能符合皇上的心意。宋均曾经删减一些有疑问的事(不向上汇报),皇帝认为他有私邪之心,十分生气。各位尚书都很害怕,个个磕头告罪。宋均看着他们态度严肃地说:“忠臣坚持道义,没有二心。如果畏惧皇上的威势失去公正,我即使是死了,也不会改变志向。”皇帝喜欢他不屈服的性格,升任他做司隶校尉。过了几个月,又出任河内太守,很多政策和教化得以推行。宋均曾经卧病在床,百姓和年长的人都为他祈祷,早晚问候他的,生活起居,他被百姓爱戴到这个地步。宋均用生病作借口向皇帝请求辞官,皇帝派贴身侍从前去慰问,于是留在职位上养病。司徒这个官位空缺了,皇帝认为宋均有才能任命他做宰相,宋均哭着向皇帝推辞。宋均性格宽厚、温和,不喜欢法令、条文,常认为那些严酷而明察秋毫的人,自己或许能廉洁守法,但对待百姓机巧奸猾、严酷刻薄,百姓常被他所侵害,百姓的灾难、流亡都是由这个原因而产生的。等到他作了尚书,常想要向皇帝叩头争谏此事,因为当时的环境严酷,所以不敢陈奏。皇帝后来听说了他的话,感到追悔和悲伤。建初元年,宋均死于家.

12.诗歌填空
(1)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3.诗歌鉴赏
(1)残阳铺水,秋月如弓,喜悦(或欣赏)。(3分)
(2)残阳是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开,铺展。这里有斜照的意思。(1分)“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1分)这个“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之感。(1分)
四、现代文阅读
14.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古人的浪漫情怀(1分);并为“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作铺垫(1分)同时,与上文的“遥远”和标题中的“天生”一词相照应。(1分)
15.(3分)
①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1分)
②浪漫的语文呼唤着浪漫的情怀,唯有具备一些浪漫的情怀,才可能真正地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2分)
16.(4分)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两分,三点全对得4分。
17.C D(A王昌龄因浪漫引发了豪壮的情怀;B是为了阐释“语文从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这一观点;E未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4分 答对一项得2分)
五、语言运用与表达
18.上联:②⑧③①          下联:⑥④⑦⑤
其中一联顺序对者得两分。
19.运用了比喻修辞得1分;句子结构相同得1分。
例:
故乡的歌是一泓明澈的清泉,总在游子的心中流过。
/故乡的歌是一片洁白的云,总在湛蓝的天空漂浮。
/故乡的歌是一把沙哑的二胡,总在人影稀疏的深夜拉响。
/故乡的歌是一支忧伤的琵琶,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弹起。
/故乡的歌是一串悠扬的驼铃,总在有夕阳的黄昏飘来。
 /故乡的歌是一杯香醇的美酒,总在有星光的明夜品尝。
六、作文 (202.104.3.24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上一个『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四、五单元复习』  下一个『江塘中学九年级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2008年12月23日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