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高三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命题单位:丹徒教育局教研室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包含必考题(第一大题~第五大题,第七大题)、选做题(第六大题,甲、乙两类文本只能选做其一)两部分。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即可。2、
试题预览
    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
命题单位:丹徒教育局教研室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必考题(第一大题~第五大题,第七大题)、选做题(第六大题,甲、乙两类文本只能选做其一)两部分。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即可。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一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裨将/大有裨益    囤粮/囤积居奇    纰缪/未雨绸缪
B、称职/称孤道寡    亲家/亲痛仇快    薄饼/日薄西山
C、对峙/有恃无恐    疏浚/怙恶不悛    朔风/横槊赋诗
D、龃龉/含英咀华    拜谒/残碑断碣    猝然/心力交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国际社会应加强协作,决不能让被劫的先进武器装备落到恐怖分子手中,否则,恐怖分子将如虎添翼,很难对付。
B、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生灵涂炭,财产损失严重,汶川、北川、绵阳等地遭受了巨大的灾难。
C、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梅兰芳》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赞誉不断。
D、这台晚会非常精彩,当看到赵本山那诙谐幽默的演出时,一向不苟言笑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该煤矿管理混乱,导致矿难发生,使数名矿工遇难,上级部门为严肃法纪,矿长被给予撤职处分,赔偿死难者每人20万元人民币。
B、三十年的改革之路并不平坦,特大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和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几多忧虑和担心,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焕发。
C、灾难发生后,学校团委立即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为灾区群众特别是受灾的中小学生送温暖、献爱心,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D、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品协议中所应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会不会出现逆转。
4、仿造例句,另选择两位不同的诗人再造两个句子,句式基本相同,字数大体相等。(6分)
例句:柳永在寒蝉骤雨后的都门外,吟咏过婉约派诗词最为经典的篇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尽显其感情的缠绵与悱恻。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萧望之,东海兰陵人也,徙杜陵。家世以田为业,至望之,好学,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望之独不肯听,吏牵持匈匈。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是以天下之士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后数年,坐弟犯法,免归为郡吏。宣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材任宰相,欲详试其政事,复以为左冯翊。望之从少府出为左迁,恐有不合意,即移病。上闻之,使侍中上谕意曰:“所用皆更治民以考功。”望之即视事。为左冯翊三年,京师称之,迁大鸿胪。先是,乌孙翁归靡因长罗侯常惠上书,愿以汉外孙元贵靡为嗣,得复尚少主,结婚内附,畔去匈奴。诏下公卿议,望之以为乌孙绝域,万里结婚,非长策也。天子不听。神爵二年,遣长罗侯惠使送公主配元贵靡。未出塞,翁归靡死,其兄子狂王背约自立。惠从塞下上书,愿留少主敦煌郡。惠至乌孙,责以负约,因立元贵靡,还迎少主。诏下公卿议,望之复以为“不可。”天子从其议,征少主还。后遇丞相亡礼,左迁为太子太傅。宣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望之以师傅见尊重,言治乱,陈王事。选谏大夫刘更生,与侍中金敞并拾遗左右,同心谋议,劝道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乡纳之。会稽郑朋阴欲附望之,朋行倾邪,望之绝不与通。后望之获罪竟饮鸩自杀。天子闻之惊,拊手曰:“曩固疑其不就牢狱,果然杀吾贤傅!”为之涕泣,哀恸左右。于是召石显等责问以议详,皆免冠谢。天子追念望之,不忘每岁时遣使者祠祭望之冢,终元帝世。  (选自《汉书•萧望之传》,  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后数年,坐弟犯法    坐:因……而受牵连
B、所用皆更治民以考功    考:考察
C、结婚内附,畔去匈奴    畔:背叛
D、劝道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    道:知道
6、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萧望之有辅佐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望之独不肯听,吏牵持匈匈
②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
③宣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
④乌孙绝域,万里结婚,非长策也
⑤同心谋议,劝道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乡纳之
⑥朋行倾邪,望之绝不与通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望之家里世代务农,但他却喜欢读书,京师长安的许多儒生都对他的学问表示赞赏。
B、萧望之见凡是要见霍光的人,都要被脱去衣服搜去兵器,并由两个官吏挟持进见,就进
言劝谏,因此被大将军霍光重用。
C、萧望之认为让公主去和偏远的乌孙元贵靡结婚,不是长久之计,但宣帝没有接受他的意见。
D、萧望之饮毒酒自杀后,元帝极为伤心,每年都按时派人到他的墓上祭祀,直到自己去世为止。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军以功德辅幼主,是以天下之士争愿自效,以辅高明。
(2)望之以师傅见尊重,言治乱,陈王事。
(3)于是召石显等责问以议不详,皆免冠谢。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  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  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  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弟弟杜顗(yì)患眼病,寄居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牧告假,从洛阳携医前去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1)诗的前两联创设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2)解说尾联的内容,并说说本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3)问今是何世,                ,            。(陶渊明《桃花源记》)
 (4)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5)锦城虽云乐,                。(李白《蜀道难》)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第八》)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故  乡
 林贤治
 ①我不只一次为世代的城里人感到遗憾。他们没有故乡。
 ②故乡的一切——田野、林木、农舍,饲养和吆喝牲畜的语言,是人类的摇篮。我来大都市将近十年,故乡犹自温柔着,在暗暗老去的心中……
 ③我思念月亮。月亮是城里所没有的。它无声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霉墙、石子路,清凉如水,池塘是别一风味,粼光如荧光,而荧光又是别一种风味。月夜的笛声是好的,难怪帕斯卡尔因吹笛而赞美了人的脆弱。还有潇潇春夜雨,满枕蛙声,客人不来不也很好吗?我思念我的小屋子,以及那棕色的小木门。傍晚,父亲常常走出大屋巷口,高高叫唤着乳名催我吃饭,见我迟不归,就会径直过来,手扶木门,静静的看我读书和写字……
 ④故乡!那里像土地一样浑厚,牛一样勤劳,野草一样生生不已的人们,是我所怀念的。我一直在生活甜蜜的乡愁之中,以致在自欺自慰自满自足中忘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情节:假使怀乡病可以算一种病,那么,当年为什么要逃一般地离开?
 ⑤为我所熟悉的土地,多年来渴望着农机、化肥、优良的管理。偶尔回乡,却见阡陌纵横,界标林立,若抹去几根电线杆子,直是走在陶渊明和范成大的诗行里了。笔直的机耕道固然不得见,连几年前铺就的石板路也日见颓废,运河桥原有的两道护栏,因为少许的钢筋被盗,已经彻彻底底地坍没了。未来的管理人员,成批地中辍了读书的机会,而提前进入了庞大的劳动队伍之中。殷实的庄稼人,收入都靠出售有限的粮食和鸡豕。有的人家,甚至连半条牛腿也没有,一到农忙,只好以人力换畜力,幸好庄稼依然茁壮——神农的后裔呵!
 ⑥都市是富足和享乐的象征。芸芸众生,充满人性的弱点,怎么可能抵御都市文明的巨大诱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留守家园?如果有可容劳作和享受的地方,何处不可以成为故乡呢?与其为故乡贫困地活着,不如抛弃故乡赢得自由、幸福的生存!
 ⑦我不禁暗自吃惊于这个结论,然而,不管如何深爱着故乡,也无法推翻本身生活固有的逻辑。好在农民们都是生活的忠实儿女,无须恪守任何教条,只要周围有一个缺口,他们就会充满幻想,充满活力,邀呼着聚集着喧哗着从故乡出发,向陌生的城市。他们所到之处,旋即形成“盲流”,形成“丐帮”,形成建筑大军,形成保姆市场……
 ⑧看一眼矗立乡野的大风车,或是盘挂悬崖的行人道,可以知道农人所具有的非凡的想象和冒险精神。他们何尝安贫乐道呢?农民即使“安贫”,乃系不得已;“乐道”也是自嘲。在他们的名字中,除了阿猫阿狗,尚有不少叫做阿福阿运阿改阿变之类,便可窥知他们意欲扭转命运而不能的时代相传的痛苦情结。
 ⑨此刻,农民以和平的方式改变命运的历史性尝试已经开始。这实在很可以鼓舞祝祷的。然而,我们所见的是:农民潮水般地涌向城市,最后不免潮水般地退回乡村,在不断地潮汐涨落之间,劳动者角色遂时时得以替换,且得继续替换下去。乡村中最精锐的劳动力量,最强壮的血液补给给了城市,由是,城市永远年轻。
 ⑩为什么农民不可以一次性地选择城市呢?为什么出发点总是成为终点?纠缠的社会问题,如何是我可以数说明白的呢?但我已经自觉,精神还乡是一种奢侈;而表同情于离乡,也不过“忏悔贵族”的心情罢了。除了这些近乎无聊的话,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选自《平民的信使》,有删改)
 11、文中哪些地方能反映出农民并不安贫乐道?请分条列举。(6分)
 12、文章第③段描写了故乡的风物,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13、“我一直生活在甜蜜的乡愁之中,以致在自欺自慰自满自足中忘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情节:假使怀乡病可以算一种病,那么,当年为什么要逃一般地离开?”这些叙写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具体说明。(6分)
 14、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作者对“农民”、“故乡”的感情是复杂的。请根据全文探究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
 题。  (1 5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比较
 孟子和荀子虽然同为先秦儒家大师,但两人在人性方面的观点却截然不同,总的来说,孟子主张“性善”,而荀子却主张“性恶”。究竟是“性善”还是“性恶”,通过对这两者的比较,探讨却有可能得出一些于我们有益的结果。
 在《孟子》中“性”字主要指原本既有的属性、资质,也包括趋向,可合称为“性向”。孟子对“人性”的界定,主要就是指人原本既有的属性、资质,也包括人性所具有的趋向。人性总的分来有两种:一是自然属性,一是社会属性,特别是指道德良心方面的属性。告子说“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他提出了“性无善恶论”主要是因为他看到的只是人生理方面的属性,而否定道德性。孟子则不同,认为人有两种不同的性,但他论性善只以人的社会道德属性作为立论的根据去构筑他的性善大厦。并且,孟子肯定了后天环境对道德,对善性的完备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生而同有的良心以及其所产生的仁、义、礼、智四端,再加上后天个人不断的“求知心”和环境对人的影响,便构成了孟子的性善大厦。
 荀子认为自然的、与生俱来的、不能学习亦不能效仿的那些东西才是“性”。荀子给“性”下了这么一个界定,我们便明白了荀子和告子一样,他提出“性恶论”是以自然属性作为立论基础的,他是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提出“性恶论”的。另外,荀子认为一个人所生存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人的生活环境不能由人随意选择,因此,人都要受环境的制约。而圣人能于环境中吸收有益的东西,以增进自身的修养,能改变自身的素质以成圣成贤。以自然之性作为立论基础,一步步对“性恶论”进行论证,以及强调后天的个人努力和环境对人的影响,构成了荀子“性恶论”的全部。
孟子主张性善,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人皆可为尧舜。荀子主张性恶,也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途之人可以为禹。虽然两种理论建立在相对的基础上,但都肯定了无论是达官贵人、正人君子,甚至是贩夫走卒、斗魈小人在道德上人人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成为尧舜禹,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平等思想,这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事业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虽然孟荀二人的人性观点截然相反,但两人都希望每个人都向“善”这个目标努力,以圣人为榜样,完善自身,达到“人皆可为尧舜”的宏伟目标。也就是说,性善、性恶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之所以二人在这一点上会如此相近,主要是因为二人都崇尚孔子,推崇孔子的“仁”学,以劝天下人为己任。也正因为此,两人才成为著名的儒家学说大师。
15、下列对文中孟子、荀子的学说观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人有两种不同的性,但他论性善不是以前一种为据,只以后一种立论,即以人的社会道德属性作为立论的基础去构筑他的性善大厦。
B、荀子和告子一样,他提出“性恶论”是以自然属性作为立论基础的,因此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两人的观点也是相同的。
C、以自然之性作为立论基础,一步步对“性恶论”进行论证,以及强调后天的个人努力对人的影响,构成了荀子“性恶论”的全部。
D、孟子提出了著名命题:人皆可为尧舜。荀子也提出了“途之人可以为禹”。这两个命题是建立在相对的理论基础上的,因此体现的思想精神也是完全不同的。
16、文章对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进行了比较,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两种学说的相同之处。(6分)
17、请结合文章谈谈“人皆可为尧舜”和“途之人可以为禹”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事业有怎样的借鉴意义。(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一代儒僧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年),出生在天津一个富裕的家庭,其父李筱楼是同治四年进士,官任吏部主事。后辞官经商,挣得偌大一份家业。李筱楼乐善好施,设义塾提供免费教育,赈恤贫寒孤寡,施舍衣食棺木。李筱楼晚年喜好佛经,尤其耽爱禅。
李叔同考取上海南洋公学后,受业于蔡元培,与黄炎培组织沪学会,宣讲进步思想。不久,蔡元培遭到通缉,黄炎培逃亡日本。李叔同寻求思想济世的梦想化为泡影。光绪26年,为求救国之道,东渡日本留学。肄业于东京美术专科学校,主修油画,兼攻钢琴。课余热心于话剧艺术活动,联合留东同学组织“春柳剧社”。他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在写生课时,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被誉为我国新文化运动启蒙时期的急先锋。
宣统3年,学成归国,起初任教于上海城东女校,讲授国文和音乐。翌年,加入“南社”诗社,与南社同仁组建文学会,主编《太平洋报》文艺副刊,介绍西方思潮,传播西方文化。旋即,中国陷入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年代,报社停刊,李叔同移席浙江省立师范学校,并到南京高等师范兼课。在美术课中引入西画系统,开裸体写生先河。他广泛引进西方的美术派别和艺术思潮,编写出最早的中国人写的《西洋美术史》、《欧洲文学之概观》、《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倡导成立了艺术运动和艺术探索的校友会,组织西洋画研究会。言教之余,益以身教,先后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等一批负有盛名的画家、音乐家。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借用一首美国通俗歌曲曲调,参考一首日本歌曲的歌词并浓缩《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创作了名曲《送别》,这首歌被誉为新的“阳关三叠”,二十世纪中国人,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
李叔同本有改革社会的理想和抱负,但眼见当时中国社会腐败黑暗,自己又无力改变现状,遂悲观厌世,于民国7年遁入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皈依佛门,法号弘一。民国18年,弘一应泉州开元寺慈儿院院长之请到泉州,为该院学童早晚礼佛的赞歌《三宝歌》谱曲。民国25年,在泉州请得日本大小乘经律万余卷,亲自整理编成《佛学丛刊》四册,交上海书局出版,闽南一带的僧徒因之增进佛学知识。民国27年,为勉励泉州承天寺僧众发扬爱国爱教精神,他举笔题词:“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词末又跋:“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赋予佛说以时代精神。
15、下列关于李叔同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所作贡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叔同在留日期间,联合留东同学冲破封建藩篱,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
B、李叔同学成归国后辗转多地从事艺术教育,言传身教,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
C、李叔同是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第一个人,并创作了经久不衰的经典名曲《送别》。
D、李叔同在民智未开的民国,在美术课中最早使用裸体模特进行艺术教学。
16、从文中看,哪些事对李叔同遁入空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6分)
17、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李叔同为救国济世所做的几方面贡献并简要举例。(6分)
七、作文(70分)
18、请以“花落春犹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加考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的文言文语句断句(限6处)。 (6分)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今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归有光《震川文集》)
20、归有光是    朝文学家。  (1分)
21、文章是用哪几个细节来刻画“婢”这一人物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面关于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作者在哈姆莱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
B、《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批判了当地民俗的落后、愚昧。
C、《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创作意图为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都收在《呐喊》中。
D、《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除序诗外,共有56首,其中以《凤凰涅檠》和《女神之再生》最有代表性。《女神之再生》以凤凰经大火而新生的壮美情景,表达了诗人向往光明与理想的巨大热情。
E、桑提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他的生活信念,也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要表达的思想——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必须具有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23、简答题(10分)
(1)写出《红楼梦》中大观园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李纨、贾探春的住处名。(5分)
(2)简述《三国演义》中“刮骨疗毒”和“白农渡江”这两个典故。(5分)
三、材料分析概括题(1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喜爱于丹的大多是女孩子、家庭妇女、中老年人。与其说他们喜爱于丹对孔孟的诠释,还不如说她们更欣赏于丹这个人,喜爱她的侃侃而谈的自信、雍容。喜爱她说话的节奏、韵律、风范。很多女孩子在于丹身上寻找到自己一直想成为的这样一个女人形象,这个本来模模糊糊的标准渐渐清晰起来。一个相貌平凡却富有魅力的知识女性令女人们感到亲和力,觉得和自己距离很近。很多女生在她身上看到大姐姐的身影,看到自己未来的影子。很多家庭妇女、中年妇女在她身上看到女性的内在美是能够使得一个长相平凡的女人变得有魅力起来的,这给平凡的她们带来了很多希望。我也喜爱易中天,但是说实话,我从易中天的演讲中同样没有学到任何新的东西。喜欢易中天并不是因为学术价值,而是喜欢他的人,他的坦诚率真个性,行事毛糙像一个老小孩,他讲课像说书,眉飞色舞、绘声绘色、说到精采处,几乎五官四肢都被当作道具使了。对于于丹和易中天,应该以一个平常心来对待,如果过分拔高,把他们变成了崇拜的偶像,反而违背了他们一直塑造的学术亲民形象。她们的功劳就是把晦涩的学术问题,通过大众化的语言,使一些对这些本来不感兴趣的普通人产生了了解的欲望。学术超女、学术超男才是于丹、易中天们的真实形象、本来面目。
24、从材料来看,人们喜爱于丹和易中天的原因是什么?(6分)
25、结合材料,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学术超女”、“学术超男”这一现象。(9分)













语文试卷答案
1、 B (chèn /chēng  qìng /qīn  báo /bó)(A pí /bì tún / tún  miù/móu  C zhì/ shì  jùn/quān  shuò/ shuò  D jǔ/ jǔ  yè /jié cù/ cuì)
2、A (A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 B“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不合语境。C“评头论足原指对妇女的容貌体态随意评论。现也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含贬义,和“赞誉不断”不吻合。D“忍俊不禁”意为忍不住笑。这和“笑了起来”重复。)
3、D (A是“上级部门”还是“矿长”对死难者进行赔偿?表意不明。B“精神面貌”和“焕发”不搭配。C“开展”后无宾语中心语,成分残缺。)
4、①苏轼于大江明月下的赤壁,唱响了豪放派诗词最为雄壮的乐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尽显其人生的旷达与洒脱。(3分)
②杜甫在风急猿啸下的夔州,抒写下现实主义诗歌最为杰出的诗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感叹过人生的艰难与苦恨。(写出诗人和诗句,1分;诗歌流派风格,1分;句式1分;每题3分)
5、D  通“导”。引导
6、C (①讲望之不肯受侮辱。②望之劝说霍光的话。⑥望之不想同流合污。)
7、B (“被大将军霍光重用”错,事实是望之没有被霍光重用。)
8、(1)将军凭借功德辅佐年幼的皇帝,所以天下的士子争相乐意投效(报效)您,来辅佐您这高明的人。(4分,“是以”“效” “高明”为三个得分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
(2)萧望之因为是元帝的老师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广东省惠来一中2009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周考测试题』  下一个『黄冈中学2008年秋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