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北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河北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唐山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共22分)孤独的普希金(肖复兴)(1)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过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忙或懒,都是托词,只能说对普希金缺乏虔诚。似乎对比南京路、淮海路,这里可去可不去
试题预览
  河北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唐山一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五.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共22分)
孤独的普希金   (肖复兴)
(1)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过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忙或懒,都是托词,只能说对普希金缺乏虔诚。似乎对比南京路、淮海路,这里可去可不去。 
(2)这次来上海,住在复兴中路,与岳阳路只一步之遥。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铜像尽收眼底。大概是缘分,非让我在这个美好而难忘的季节与普希金相逢,心中便涌出许多普希金明丽的诗句,春水一般荡漾。
(3)其实,大多上海人对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地从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过是没有生命的塑像,身旁的水泥电杆一样。提起他来,绝不会有决斗的刺激,甚至说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诗。
(4)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于是,人们绕过他,到前面不远的静安寺买时髦的衣装,到旁边的教育会堂舞厅跳舞,到身后的水果摊、酒吧间捧几只时令水果或高脚酒杯……
(5)当晚,和朋友去拜谒普希金。天气很好,4月底上海不冷不燥,夜风吹送着温馨。铜像四周竟然了无一人,散步的、谈情说爱的,都不愿到这里来。月光如水,清冷地洒在普希金的头顶。由于石砌的底座过高,普希金的头像显得有些小而看不大清楚。我想更不会有痴情而又有耐心的人抬酸了脖颈,如我们一样仰视普希金那一双忧郁的眼神了。
(6)此时,教育会堂舞厅中正音乐四起,爵士鼓、打击乐响得惊心动魄。红男绿女出出进进,缠绵得像糖稀软成一团,偏偏没有人向普希金瞥一眼。
(7)我很替普希金难过。我想起曾经去过的莫斯科阿尔巴特街的普希金故居。在普希金广场的普希金铜像旁,即便是飘飞着雪花或细雨的日子里,那里也会有人凭吊。那一年我去时正淅淅沥沥下着霏霏雨丝,故居前,铜像下,依然摆满鲜花,花朵上沾满雨珠宛若凄清的泪水。甚至有人在悄悄背诵着普希金的诗句,那诗句便也如同沾上雨珠无比温馨湿润,让人沉浸在一种远比现实美好的诗的意境之中。
(8)而这一夜晚,没有雨丝、没有鲜花,普希金铜像下,只有我和朋友两人。普希金只属于我们。
(9)第二天白天,我特意注意这里,除了几位老人打拳,几个小孩玩耍,没有人注意普希金。铜像孤零零地立在格外灿烂的阳光下。
(10)朋友告诉我:这尊塑像已是第三次塑造了。第一尊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中,第二尊毁于我们自己的手中。莫斯科的普希金青铜塑像屹立在那里半个多世纪安然无恙,我们的普希金铜像却在短短时间之内连遭两次劫难。
(11)在普希金铜像附近住着一位现今仍在世的老翻译家,一辈子专事翻译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亲眼目睹普希金的铜像是如何被红卫兵用绳子拉倒,内心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地震。曾有人劝他搬家,避免触目伤怀,老人却一直坚持住在普希金的身旁,相看两不厌,度过他的残烛晚年。
  (12)老翻译家或许能给这尊孤独的普希金些许安慰?许多人淡忘了许多往事,忘记当初是如何用自己的手将美好的事物毁坏掉,当然便不会珍惜美好的失而复得。年轻人早把那些悲惨的历史当成金庸或琼瑶的故事书,怎么会涌动老翻译家那般刻骨的思绪?据说残酷的沙皇读了普希金的诗还曾讲过这样的话:“谢谢普希金,为了他的诗感发善良的感情!”而我们却不容忍普希金,不是把他推倒,便是把他孤零零地抛在寂寞的街头。
  (13)我忽然想起普希金曾经对于春天的诅咒——
      啊,春天,春天,
你的出现对我是多么沉重,
    ……
    还是给我飞旋的风雪吧,
    我要漫长的冬天的幽暗。
(14)有几人能如老翻译家那样理解普希金呢?过去只成了一页轻轻揭去的日历,眼前难以抵挡春日的诱惑,谁还愿意去在凛冽风雪中洗涤自己的灵魂呢?
  (15)离开上海的那天下午,我邀上朋友再一次来到普希金的铜像旁。阳光很好,碎金子一般缀满普希金的脸庞。真好,这一次普希金不再孤独,身旁的石凳上正坐着一个外乡人。我为遇到知音而兴奋,跑过去一看,失望透顶。他的手中拿着一架微型计算机正在算帐,很投入。他的额头渗了细细的汗珠。
  (16)我们又来到普希金像的正面,心一下子更被猫咬一般难受。石座底部刻有的“普希金(1799—1837)”字样中,偏偏“金”字被黄粉笔涂满。莫非只识得普希金中的“金”字吗?
  (17)我们静静地坐在普希金的石凳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阳光和微风在无声流泻。我们望着普希金,普希金也望着我们。
14.阅读第7段,作者写到“我想起曾经去过的莫斯科阿尔巴特街的普希金故居……让人沉浸在一种美好的诗意中”,为什么写这个场景?(4分)
                                                                          
                                                                      
15.解说文中画线语句所表达的含义。(6分)
(1) 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3分)
                                                                      
                                                                       
(2)过去了只成了一页轻轻揭去的日历,眼前难以抵挡春日的诱惑,谁还愿意去在凛冽风雪中洗涤自己的灵魂呢?(3分)
                                                                      
                                                                      
16.题目“孤独的普希金”有多层含义,请根据全文内容,加以解释。(6分)
答:                                                                   
                                                                            
                                                                           
17.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文章的主旨(6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4、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对普希金的爱戴、崇敬之情(2分),对比衬托(或反衬)出大多数上海人对普希金的冷漠。(2分)
15、(1)无论在时间上(1分),还是在空间上(1分),普希金距离当代大多数人十分遥远。普希金在心灵上(或精神上)距离人们遥远。(或“人们对普希金所代表的文化或及精神(思想)十分陌生)(1分)
(2)对于过去那段践踏、毁灭文化的沉重历史,人们轻易地忘掉。人们沉浸在物质的享受和对金钱的追求中,没有人愿意在痛苦的磨砺中净化自己的灵魂。(3分)
(4分,过去的日历、春口的诱惑、凛列风雪。三点必须解释出来,各1分,意思对即可)
16、①上海街头的普希金塑像无人拜谒。②普希金的诗作无人阅读。③普希金所象征的高雅文化,美好、崇高的精神备受冷落。④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冷落普希金这种现象的否定态度。(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对3点可给满分)
17、主题:通过三次瞻仰普希金铜像的所见所思所感(2分)揭示出当代很多人只重视追求物质享受(如视觉的、听觉的、娱乐的、金钱的追求)而忽视了对高雅境界的追求,缺少了与崇高精神与思想的往来,(2分)表达了作者既无奈又痛苦,既遗憾又忧虑的复杂情感。

河北省辛集中学08—0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父 亲
张俊纶
    父亲死的时候,我六岁。
    父亲得的是伤寒。家里没有钱为他治病,请来巫医。巫医踮起一只脚,举着剑,剑柄上缀着纷纷铜钱。我还记得巫医口中念念有词,摇晃剑柄一片铜音的情景。
父亲担任过生产队长,也做过大队的水利技术员。有一杆水平尺,棕木,极沉实方正,横平面上有一滴水,竖平面圆眼儿上也有一滴水,只有接触的物体完全平正,一滴水方悠悠居中,这是父亲存世的唯一遗物。我常把水平尺拿在手上把玩,或去测量堂屋的地面。母亲说,这是你父亲做技术员用过的,是用来测量沟塍河堤的,你测量堂屋有什么用啊。
    母亲常对我谈起父亲的善良和温和。父亲对于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我依稀记得父亲是圆脸,较少胡子,冬天里鼻子尖是红红的。母亲说,他的脚板常常开裂,塞得下一粒黄豆,赤肉涩涩的。他一年四季穿一双草鞋,草鞋都是他自己用稻草辫编织的。
    我记得父亲在禾场里赶磙“磙”指碾压稻谷的石磙,石磙套上框,由耕牛拉着旋磨儿,而耕牛须得有一个人牵引指挥,这个人的工作就称为“赶磙”。父亲手里好像有一根细柳条儿,有一下无一下轻轻拍打着。我不知从什么地方窜出来,冲着父亲高喊“张经标”,
    父亲的名字。那时的农村,儿子喊父亲的名字是忤逆,轻则吃骂,重则挨揍。然而父亲却没有生气,他脸上带着笑朝家里方向高喊:“你姆妈耶,听见没有?你的小儿子骂我呢。”    喜欢之情溢于言表。
   他曾无数次把我顶在头上,然而我只记得两次。一次是在曾王村看电影,电影的内容是一次激烈的战斗,有高亢的呐喊和噼噼啪啪的机枪声,我的目光那么高远,银幕一无遮    拦,我看得惬意极了。这大约是我人生难得惬意的时光之一吧。一次是去姜家湾求符水。姜家湾在湖洲子上,有一株大枥木树,神树,树叶上滴落的雨水和露水,称为“符水”,据说包治百病。从我们墩上到姜家湾,要穿过几里长的稻田。稻子正是低头散籽的时候,                              
    田野上一片清香,田界子两旁布满了半垂的稻穗和蓬蓬的马绊草,父亲的草鞋走过时有唰唰唰的响声。我骑在父亲的头上,无边的稻田铺展着金黄,像一幅画。
    母亲说,父亲夸过你的话也不记得了?我们家的饭碗,白瓷的,上面有一只蓝雀,翅    膀是开展的,你小时候用铅笔在纸上照着描,描得像,你父亲欢喜得不得了,逢人说我小    儿子乖,我小儿子乖。在稻田里批革时也说,在禾场里“开场”时也说。我对他说,自夸自,无意思。他说,我是夸我儿子,不是夸我自己,怎么是自夸自呢。
    父亲只读过两个月的冬书。所谓“冬书”,就是利用冬闲的时候读书,这是农家穷孩子接受教育的方式之一。父亲有相当的悟性,不仅一手毛笔字写得好,而且还会四六骈俪文。小时候我见过他在箩筐上大写的一个张字,一气呵成,墨气淋漓。现在这只箩筐是早已烂朽无存了。前不久我听说世纶兄弟家有父亲手录的家谱,还有一篇序文,我欣喜不已,连忙去看,然而世纶兄弟翻箱倒箧却没有找到。站在世纶兄的房间里,我沉默了很久很久。我永远记得父亲温暖,无奈,凄楚的目光,那时父亲奄奄一息,祖母和母亲把我抱到他的跟前。他看着我,目光穿透了我的胸膛,一直到现在,那种透力仍然有增无减。大约是在第二天,父亲就在无声无息中死去,那年他四十二岁。祖母大哭,雪一般发髻全部散开,像一朵大白花,怒放在父亲冰冷的房间里。母亲哭喊着“我的姊妹”,声音嘶哑了。
    江汉平原上女人哭男人都喊“我的姊妹”,“我的姊妹”是一个女人对男人最后的挽歌,也是妻子将丈夫送往天堂的凄婉的安魂曲。每年清明,我去为父亲插青,送上几串花花绿绿的清明吊子。清明时节应当是雨纷纷 的,然而,没有下雨,是我站在父亲的坟前,泪如雨下。父亲的早逝,使我过早地走向人间风雨,风雨淋湿了我飞行的翅翼,我无比仓皇,却在仓皇中锤炼自己,坚强自己。我现在也为人父,我像一株大树为儿子遮蔽风雨。儿子没能在风雨中接受洗礼,这不知是不是
    我的责任和罪愆?我自以为给了儿子很多,其实儿子真正得到了什么呢?
    他得到的只是                                         
(选自《散文》2007年第9期《亲人三题》)
17.理解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父亲的早逝,使我过早地走向人间风雨,风雨淋湿了我飞行的翅翼。
    答:                                   
18.父亲去世后,文中有这样的描写:“祖母大哭,雪一般发髻全部散开,像一朵大白花,怒放在父亲冰冷的房间里。”这段描写有何特点和作用?(4分)
    答:                                  
19.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词语概括“父亲”这个形象所具有的“美德”特点。(4分)
    答:                                   
20.文章的最后作者写道:“我现在也为人父,我像一株大树为儿子遮蔽风雨。……其实儿子真正得到了什么呢?”请根据文意说明“儿子真正得到”的可能是什么?作者这样写体现了怎样的意图?(6分)
    答:                                  
17.①父亲的早逝,让我失去了父爱的庇护,过早地品尝生活的甘苦,承受生活的苦难,承担生活给“我”的重压。  (本题4分。答出“失去庇护”得2分,答出“品尝甘苦”.“承受苦难”.“承担重压”等关键词可得2分,意思相同即可)
18.运用比喻,摹形绘色地写出了祖母悲痛的情状,表达了祖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悲哀。(本题4分,答出比喻手法及其描摹的内容各得1分,答出表达效果2分)
19.慈爱.勤劳.温和.善良.俭朴…… 
(本题4分。所概括的词语必须是文中涉及的“父亲”美德方面的,只要答出四点即可,每点1分。若答出:“文化少.聪明手巧.迷信”等不属于“美德”方面的均不得分。)
20.第一问(2分):“儿子真正得到”的可能“只是贪图逸乐,还有思想的一片空白”。(每点1分,另有言之成理的概述也可给分)
第二问(4分):烘托父亲的形象,自责自己的行为,启发读者思考父爱的真正内涵和父爱少与多的辩证关系。(“烘托形象”.“自责行为”各1分,“启发思考”2分,另有言之成理的概述也可给分)

河北省石家庄市2008-2009年高中毕业班模拟考试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雨街小景 柯灵
雨,悒郁而又固执地倾泻着。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使人想起辽廓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有如张着纱幕,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我又记起故乡的乌篷船,夜雨渐渐地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可是一睁眼我却看见了灰色的壁,灰色的窗,连梦的翅膀也无从回翔的斗室。
谁家的无线电,正在起劲地唱着。——像是揶揄,或者说讽刺。
气压低得叫人窒息,黄梅季特有的感觉,仿佛一个触着蛛网的飞虫,身心都紧贴在那黏性的丝缕上。推开半闭的窗,雨丝就悄悄地飞进来,扑到脸上,送来一点并不愉快的凉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雨脚忽然收了。厚重的云堆慢慢移动,漏出一角石青的天,洒下一片炙人的阳光。是羞于照临这不洁的都市吗?有如一个娇怯的姑娘,刚探出头就又下了窗帘。于是留下了阴黯——仿佛比先前更浓的阴黯。且多了一种湿腻的燠热,使人烦躁。
雨又急骤地落下,忽然又停了。
傍晚倚窗。新晴的天,西边红得出奇。我忧郁地记起乡间老农的传说:这是“大水红”,预告着水灾的。
满地积水,将一条街化装成一道河,只是中间浮着狭窄的河床。这虽是江南,而我们所缺少的正是一滴足以润泽灵魂的甘泉,有如置身戈壁;眼前的一片汪洋,就得到了许多孩子的喜爱,他们跣着双脚,撩起裤管,正涉着水往来嬉戏。
一个赤膊者伫立在人行道边,用风景欣赏家似的姿态静静地看着这奇异的水景,看了一阵,就解下颈上乌黑的毛巾,蹲在水里洗起脸来。另一个少年却用双手掬起水来喝着。人世间的一切,对他们仿佛都是恩惠。
可是我想起了早上从新闻纸上得到的一个印象,——那是一个关于雨的故事。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战争夺去了亲人,留着他孤单的一个,开始流浪生活。他辗转飘泊到这五百万人口的城市,贩卖糖果。可是生活程度跟着季候的热度飞升,几天的淫雨又困阻着谋生的路,仅有的本钱经不住几天坐吃,空空的双手,空空的肚子,生计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崎岖多歧的人生路上,他选取了最难走然而最近便的一条,一脚越过了生的王国,跨进了死的门阈。
年轻的灵魂淹没在一片水里。——生命的怯弱呢,雨的残酷呢?……晚间,有撩人的月色。云鳞在蓝空上堆出疏落有致的图案。
积水似乎浅一点了,人行道上已经可以行人,只偶有汽车从水中驶过,还受着浪花的侵蚀。
从未有过的宁静。风吹起一街涟漪,迎月光闪耀着银色,远处的微波摇动街灯的倒影。是这样奇异的幻觉的水国风光,缺少的只是几只画舫,一串歌声了。
转过街角,我解放了几天来拘羁的脚步。
很少行路人,除了我前面的两个:一个挟着蓝花布的破棉被,一个拿了席子和扫帚。是找寻什么的?他们低着头一边走一边就四处察看,沉默如同一块顽石镇在他们身上。到一处比较干燥的地方,他们停步了,一个用扫帚轻轻扫了几下。就在地上摊开了卷着的席子;另一个也就铺上棉被。
“今晚还露宿吗?”我不禁吐露了我的疑问。
“唔,在屋子里就得饲臭虫。”拿扫帚的咒诅似地说。
我看了他一眼,是胡桃似的多皱而贫血的脸。天上的云在厚起来,月亮一时隐没在云里了。我低低地说了一句,近乎自语:“天恐怕要下雨。”
他自始至终连正眼也没有看我,“下了雨再进屋里去吧。”咕噜着算是回答,身体却已经在潮湿的地上倒了下去。
“要生病的。”可是我没有勇气再开口了。病魔对他们算得了什么呢?
我这才看见,不远处早有一个露宿者在做着好梦,连席子也没有,垫着的是几张报纸,已经完全湿透了,入梦的该是一身稀有的清凉吧?再走过几步,一家商店的门前又躺着四五个,蜷缩着挤作一堆。——上面有遮阳,底下是石阶,那的确是燥爽的高原地带,不会有水灾的。什么幸运使他们占了这样的好风水!
多么残酷的生活的战争呵,可是人们面对着战争,他们就是这样地活着,并且还要生存下去……
夜半,梦醒时又听到了奔腾的雨声。 
一九三九年七月十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河北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下一个『河北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大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